现在对于曹操来说,最诡异也最难受的一点是:每当他要对那天书所言全盘信服,便会被一次更比一次惊世骇俗的内容震到怀疑人生;
可若要说那全是妖邪所言、荒谬已极……
他、他似乎又没法掷地有声地全盘否认。
简言之,恍惚之间,他好像并不能保证,自己不会做出天书控诉的那些事。
就拿张绣的婶娘来说,曹操自己是清楚自己是个什么德行的,不管那妇人是否……咳咳,与奉孝相似,志得意满的酒醉之后,他并非没有可能做出那种荒唐事。
那之后若张绣半夜袭营,毫无准备之下,典韦,还有昂儿……
除此之外,还有天书透露出来的一点一滴的细节:
曹操本就偏爱郭嘉,若今后几年,奉孝真如其所说,助他成就诸番大业,他们的关系定然愈发亲厚。
而这样的人才,若在那最盛之时英年早逝……曹操只要想一想,都确实觉得自己一定会痛彻心扉。
他日若横遭坎坷,慨叹一句“若奉孝在”,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至于荀彧,那位出身高贵、自带芝兰之香的荀令君,也着实长着一张俊美非凡的脸,曹操在欣赏他的才干之时,也曾因荀氏对汉室的忠贞而头痛。
尽管此时,他还尚且没有机会生出过于庞大的野心,但若未来果然成就大业,乃至于……谋划称帝。以他与荀彧之间相左的政见,走上一条主臣相疑的路,是不可避免、全可以预见。
这一点,他看得到,荀彧自己,其实也看得到。
盒中无果,请君自裁……
曹操苦笑了一下,在心中很隐秘地承认:这也确实很像是自己的作风。
只不过,或许是受了那天书的影响,他此时又不禁然想到,若在他们最终走到那一天时,奉孝还在,或许结局倒也不至于那样惨烈。
奉孝是与他一条心的,懂他的宏图壮志,也乐意支持他的离经叛道,他又与文若交好,极擅言辞人心。
有他居中斡旋,一切,会不会有所不同?
曹操还在这里思索,就听见耳边声音在继续响起。
【但那都是后日之谈了,此时此刻,在许县祭酒府中,葡萄藤下,荀彧正快步走来,去探望卧病的友人。
然而,在敲响那扇门扉之前,他却听到门后传来些隐秘而暧昧的响动,浓醇的酒气从门窗缝隙中流淌出来,仿佛将架上的葡萄也都酿成了酒。
荀彧也不知自己如何鬼使神差,竟朝那缝隙中望去。
他看到满地散落的衣物,心中已是怦怦直跳,视线再及深处床榻之上,只见衣衫交缠之间,隐约露出好友流泻满背的青丝、病中苍白的肤色,上面却又覆盖了雪地梅枝般鲜艳的红痕。
他听见郭嘉含混的声音:“明公……”】
“砰”的一声巨响。
只见曹操面前的桌案终于被一把掀翻,上面仅剩的一壶酒当啷当啷地滚落到极远处,醇香的酒液洒了满地。
酒香一时间在整个帐篷里飘散开来,诸将士齐刷刷咽了一下口水,明明应当惶恐已极,却偏偏鬼迷心窍,想起天书描述中,那午后小院中蒸腾的酒气……
“荒谬!”曹操气都要喘不匀了,若非规则所限,定要抽出剑来,将那桌案砍成一地木头碎片才好,“是何方妖邪作祟,欺人太甚!”
他儿子甚至就坐在近前!
子脩与奉孝关系也是不错的,这位大公子在父亲的影响下,很仰慕郭祭酒的才学,甚至曾提出过要拜其为师的想法,只是郭嘉笑称自己才疏学浅,为人又放浪形骸,被人家参“不治行检”,劝大公子还是另择一端方正直的名师为好。
眼看儿子小脸又青又白,一副被重塑了世界观的样子,曹操的老脸完全不知道往哪里搁了。
荒谬!荒谬!不论是真是假,怎能将这种事情绘声绘色地记载描述出来,即使真是位神仙,也定不是什么正经的好神仙!
眼看曹公动了真火,大家一时也顾不上那炸裂的瓜了,只恨不得不能将自己耳朵捂上眼睛闭上,何苦要在这趟浑水里搅上一搅。
可不论曹操如何盛怒,大家如何不愿意继续窥测秘辛,那声音仍然执着的、无波无澜地念着,钻进一双双被捂起的耳朵里,不放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荀彧早知好友容貌不俗,有飞扬洒脱之气,却未曾想在这样的场合,竟能被烧出那般的艳丽之色。
他站在门外,听见那些不清不楚的水声、气声,乃至于窥见被发带缠绕的手腕、跌落又被捉起的足踝……一个素来行止高洁的雅士,自己竟也不由红了脸。
他是知晓郭嘉身体的异样的,只是未曾想过,他倾心之人竟是明公,而明公也竟就这般与他胡闹,实在是、实在是……
荀彧想不出形容词,其实佞幸娈宠之事,在当时并不稀奇,只是他从未将此事往自己的好友与主公身上想过,怎么想都觉得有辱斯文,便只是起这样一个念头都是不好的。
但越不想听,越不想看,那些声音和画面,就越无处可逃一般,让荀彧根本挪不动脚步……】
营帐中的大家,在此刻都颇能共情荀令君的如坐针毡、无处可逃之感。
这感觉,就好像趴在主公与军师的床底下听墙根,还是有点太刺激了,刺激到大家不约而同戴上了痛苦面具。
没人敢抬头看曹操的脸色,所有人都把头深深低下,假装自己是不能看也不能听的一只鸵鸟。
好在或许是由于审核限制,那些言辞终究没有太露骨深入,给曹操(和不在场的郭嘉)留了一条底裤。
【此后多番征战,无需赘言,那段时光,是曹魏集团最为欣欣向荣、威立四方的好时节。
而对于曹操而言,在外征战时已离不开郭嘉,彼时荀彧在许都为他坐镇后方,二人一主内,一主外,使当主公的好不自在。
当然我们仍未知晓,年少时相伴多年的袁绍与曹操之间,到底是否也有一段情。但事到如今,时过境迁,两人早已走上不死不休的逐鹿战场,多少年的情爱和时光,也都不得不错付了。
至少在这个时候,在袁本初来信羞辱,试图扰乱曹氏军心之时,还有郭嘉陪在曹操身边,并向他提出那段历史上著名的“十胜十败”论,有理有据,上下咸服,令军心为止一振,重燃与袁氏对抗之决心。
那也是郭嘉短暂的一生当中最辉煌、最难忘的一段时光了吧。
短短十年之间,他助曹操先征吕布,后逐刘备,甚至成功预言孙策之死,最后剿灭袁氏,一统北方……其计鬼神莫测,仿佛提前背下了整部剧本,我们有理由相信,倘若郭嘉不死,日后三分天下的局面,未必还能成行。
可或许正是由于过分泄露天机以至得谴,或许是世事永无圆满,那个孩子,来得实在不是时候。】
有人不禁发出一声喟叹:“啊……”
在寂静的营帐之中,那声叹如此清晰而突兀,当事人反应过来之后吓得半死,立刻死死捂住自己的嘴,一点都不敢抬头。
可此时正心虚激荡的曹操与众将,却已无暇去计较这一声有失礼数的感慨了。
尽管在最开始,就从那所谓《魏书》中的一段记载,对今后天下形势有所预测,可当这段话真的被说出来的时候,没有人能不为之动容。
或许在后世看来,那只是已成既定事实的历史,整个三国前后的史料充满各种各样精彩的戏剧性,以至于过了千百年还为人所津津乐道。
可立足在当事人所处的这个节点,对未来那波澜壮阔的天下逐鹿之战,却没人能真正充满信心。
在这段乱世之前,汉的统治经历一次动荡与中兴,已经持续了将近四百年,汉皇室是所有人心中的正统,哪怕是曹操这样的奸雄,也要挟天子以令诸侯遮遮掩掩——不论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总之他一生确实未曾称帝。
可这天书上的文字——排除那些炸裂的、香艳的奇怪部分,剩余边边角角露出的意思,已经足够使人晕眩。
三分天下。
那被反复提及的一段、被命名为“三国”的时间,应当便来源于这样的“三分天下”。
那恐怕是相对来说足够长、也足够稳定的天下局势,如今群雄并起的中原最终将只剩下三方势力,其余两方是何人尚不知晓,然而他们已经能够确定,那其中,绝对有曹氏的一席之地。
……或不仅一席之地,而是整个北方。
若再想得远些——先前天书中提到过的“曹魏”,那是否就是他们将来即将拥有的国号?
是“魏”,而不是“汉”,那也就意味着,当某一天到来时,如今还谦逊地只是自封为司空的主公,将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号,真正取汉室而代之!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那就是天书之中,似乎也并未对这样的行为表示谴责,甚至对主公没能一统天下还颇有几分惋惜似的。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们的主公,是被天道承认的雄主啊!
在座有许多聪明人,他们不必费多少心思,便能由蛛丝马迹推测出这许多结果,那虽不完美,却也已经堪称辉煌的未来,让每个人都热血澎湃,几乎本能地想要全盘相信。
……尽管,要相信这些他们愿意相信的,似乎也得连带着相信那些……至少明公未必愿意让他们相信的。
不止有一个人在心中呐喊:您真爱到底是谁啊!别的不说,就不能别让军师生孩子吗!
天书激情澎湃地罗列郭嘉功绩已经有两次了,可每次都在“那个孩子”戛然而止,简直让人把血都要呕出来了好吗!
孩子有什么要紧的,您老曹家又不是要绝后了,都那么多孩子了,就差要了军师命的这一个吗!
请主公当个人吧!
然而曹操所要考虑的,与这些知之不详的臣属们又不相同。
尽管刚才暴怒之下,已经矢口否认那天书的准确性,可被单独泄露的、有关于那个“注定成为天下共主”的孩子,又阴魂不散地在他脑子里乱转。
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否认令自己颜面无光的——这是每个人的本能。
可所谓“郭嘉为他生的孩子”……曹操一边想,一边压下去心头极为怪异的情绪……那个孩子,又被天书指定为大一统之主。
不仅仅是北方,不仅仅是三国之一,而是整个大一统!
那将是什么样的伟业,在未来的史书当中,他将不再是大汉司空、不再是乱世划分天下的国主之一,而会是真正的、大一统王朝的皇帝!
曹操当然毫不怀疑,如果是他的儿子能成为开国皇帝,他自己也一定将名留青史。
这个诱惑,太让人无法抗拒了。
……总之大家好像都已经忘了,他们作为男人的军师,好像并不能生孩子这件事。
天书的语气变得含情脉脉:
【郭嘉死后,曹操曾不止一次与荀彧谈起这位他们共同的故人,他似乎是要在已经失去之后才能意识到,郭嘉明明对自己的早逝有所预料,却又为助他大业功成,为他们共同的理想而舍生忘死、不惜己身,郭嘉曾对他献出的每一条计策,都仿佛“殉道者”的自我燃烧,在最后的时刻来临之前,他始终都是那么义无反顾。
“事人心乃尔,何得使人忘之”!
曹操说出这句话的时候,究竟是崩溃之中的爆发,还是在平静中湿了眼眶,这或许是只有荀彧才能知道的答案了。
他说:“这叫我怎么能够忘了他啊!”
我们不难从中窥见,郭嘉的离去在此后经年,都给这位枭雄带来难以言喻的、前所未有的孤独。
他甚至无法控制自己不去想他,即使有贤良淑德的荀文若在侧,也始终不是在他心上留下最灿烂耀眼的一笔的那个人了。
如果再给曹操一次机会,他在听到那句“吾往南方,则不生还”的谶言时,又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这种既好像有点感动,又有点浑身刺挠的感觉,它又来了。
大家努力调动已经快要麻木的肌肉,拼命控制自己的表情,却已经实在无法抵制诱惑,将飘忽的眼神偷偷往曹公脸上望去。
却见曹操竟也怔怔坐在那里,面上颇有几分失神。
什么,主公与军师之间,果真有古怪!
关于为什么特别喜欢迫害曹魏:
刘备的儿子:刘封刘禅
孙坚的儿子:孙权孙策
再看曹家一家子:曹操曹丕曹真曹爽曹昂
(敲木鱼)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曹荀郭(3)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