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开始的头两天,沈君如和父母一起待在公寓里,起初并没太当回事。
朋友圈里甚至还有些苦中作乐的调侃。有人拍了小区门口积水的照片,配文“欢迎来本区威尼斯,划船业务办理中”;有人晒出阳台上接雨的桶,开玩笑说“提前为停水做准备”。
沈爸爸还乐呵呵地泡着茶:"下雨天正好休息,咱们一家好久没这么清闲了。"沈妈妈则忙着整理带来的衣物,时不时点评两句朋友圈里的积水照片。
变化是从第三天、第四天开始的。
先是网络变得时好时坏,刷个视频经常卡住。然后某天晚上,她所在的小区突然跳闸停电了半个多小时,虽然很快恢复,但那种骤然陷入黑暗和寂静的恐慌感,却留在了心里。
沈妈妈开始有些不安地望向窗外:"这雨怎么还不停啊?"
她开始下意识地关注手机里的天气预报,那个红色的暴雨预警符号,刺眼地挂在那里,一天、两天……丝毫没有消失的迹象。
第五天,看到小区群里的人发的超市照片。放泡面和饼干的货架几乎全空,矿泉水区也只剩下几瓶昂贵的功能性饮料。收银台前排着长队,每个人的推车里都塞得满满当当,人们脸上没什么表情,眼神里却带着一种相似的焦灼。
她打开本地论坛想看看情况。页面加载得很慢,跳出来的信息五花八门:
「求救!XX路水深已经过腰了,家里有老人,谁有救援队的电话?」
「分享:高层住宅断水后的储水小技巧,亲测有效!」
「有没有人觉得这次暴雨邪门?听说城北那边挖断了山根,惹怒山灵了……」
「烦死了,公司还不通知居家办公,这破雨到底要下到什么时候!」
那些“惹怒山灵”的帖子,让她心里莫名一悸,不由得想起顾泽元之前心事重重的样子,以及他提到的开发区。
全家完全被困在公寓里。沈妈妈忧心忡忡地清点着所剩无几的食物:"米缸快见底了,冰箱也快空了..."
窗外是永不停歇的、令人心烦意乱的雨声。手机信号变得极不稳定,官方通知和杂乱流言混杂在一起,难辨真假。她不敢再轻易消耗手机电量,只能时不时地看一眼,盼望着能有“雨势减弱”或者“降雨带转移”的好消息,但每次都是失望。
她正望着窗外那片浑黄的汪洋发呆,忽然,楼下一阵喧哗。沈爸爸从阳台探头,惊喜地喊道:"快看!是救援队!"
全家挤在窗边,惊讶地看到几辆印着“顾氏集团应急救援”字样的越野车和冲锋舟,正艰难却有序地停靠在公寓楼地势较高的大门附近。一些穿着统一制服、披着醒目雨衣的工作人员,正挨家挨户地敲门,分发着蓝色的应急物资包。
楼栋的微信群里瞬间炸开了锅:
「是顾氏集团的救援队!」
「天啊,他们怎么进来的?外面水那么深!」
「拿到了!里面有水、压缩饼干、还有充电宝!太及时了!」
一种劫后余生的喜悦和感激之情,在冰冷的雨幕中弥漫开来。沈君如看着群里邻居们晒出的标准物资包照片,心里也为这雪中送炭的义举感到一阵温暖。他和他的公司正在做这样的事。
沈妈妈激动地拍着胸口:"是小顾的公司!这孩子真是太可靠了!"
就在这时,她家的门铃响了。
门口站着一位气质干练的男子,他也穿着顾氏集团的制服,她手里提着一个深灰色的、看起来更厚实精致的防水背包,脸上带着礼貌而专业的微笑。
“沈君如小姐吗?”男子确认道,得到肯定答复后,将背包递过来,“这是顾总特别嘱咐,务必亲自送到您手上的。”
沈君如愣住,接过背包,发现它比邻居们晒出的蓝色物资包要重不少。
“顾总让我转告您,请务必安心待在家里,一切都在掌控中。这个背包里有专用的卫星电话备用频道编码,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可以尝试通过那个频率联系。”
男子说完,微微颔首,便转身利落地离开,投入楼下的救援调度工作中。
沈妈妈打开那个灰色背包时,忍不住惊呼出声:“哎呀!你们快来看!”
她像献宝似的把东西一件件取出:“这米是五常稻花香,这油是山茶籽油…还有新鲜排骨和青菜!”最后捧出降压药时声音都哽咽了,“连你爸的药都备齐了,这孩子…”
沈爸爸凑近看清药盒,诧异地推推眼镜:“这牌子医院都经常断货,小顾从哪弄来的?”
“不行,我得跟老姐妹们说道说道。”沈妈妈拿起手机正准备给群里发信息,“你们是没看见,小顾派人送来的物资啊,连即食海参都备着了!”还没发出去,沈君如就轻轻按住母亲的手。
“妈,顾氏正在救灾,我们这样太高调了。”她示意母亲看窗外那些在暴雨中忙碌的救援人员,“他现在身份特殊。”
“对对对,不发不发,是妈妈一时太高兴了,考虑不周,这时候别给他添乱。”说着沈妈妈便删除了信息。
灰色背包的最下面,单独放着一台小巧的、看起来就价格不菲的卫星电话,旁边贴着一张便签,上面是顾泽元那熟悉而有力的字迹:
「卫星电话频道已预设,非紧急勿用,保持电量。等我联系。——泽元」
看着这张便签和眼前这份被细心区分开的“特殊关怀”,沈君如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填满了。他并非只顾及她一人,他以他的方式在承担更广泛的责任,但在这洪流之中,他依然为她留下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安全的港湾。
窗外的世界,已经被雨水统治了七天。
电视里,各个频道都在循环播放着紧急新闻。女主播的表情比平日更加凝重,声音刻意保持着镇定,却依然透出紧张:
“……气象台于今日上午九点,再次发布最高级别暴雨红色预警,这已是本周内第四次红色预警。预计未来二十四小时,强降雨仍将持续,全市平均累积降雨量或将突破历史极值……”
画面切换到城北开发区,航拍镜头在雨幕中摇晃,拍摄下的是一片触目惊心的浑黄——泥石流撕裂了山体,冲毁了道路,将几栋临山的厂房宿舍楼掩埋了一半。救援人员穿着橙色的雨衣,在泥泞中艰难跋涉,像一群在末日图景中挣扎的蚂蚁。
“……截至目前,城北片区因泥石流及其次生灾害,已确认造成三十四人死亡,超过两百人受伤或失踪。政府已启动最高级别应急响应,正在全力组织救援和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工作……”
“持续强降雨已导致全市医疗系统超负荷运转,大家可以看到,尽管雨势未减,救护车仍在不断运送病患。据院方透露,目前接诊量已达平日的三倍以上...”
看着电视新闻报道,沈爸爸沉声叹息:“这场雨要让多少人的家园毁于一旦......”
“对啊,真是造孽哦!”沈妈妈附和道。
顾泽元踩着积水刚褪、泥泞不堪的地面,走进区体育馆。这里弥漫着消毒水、汗湿的衣物、冲泡面饼的咸香,还有一种人群密集处特有的、带着焦虑的浊热气息。
灯火通明的大厅里,临时分隔出的空间挤满了人。泽元集团的标识贴在物资箱上,员工和志愿者们步履匆匆。孩子们在垫子角落追逐笑闹,而大人们大多面容憔悴,眼神空洞或低声交换着彼此的不幸。
他一眼就看到了正在现场协调的区政府办公室主任老李,后者正对着对讲机焦头烂额地喊着什么,额头上一层细汗。
“李主任。”顾泽元走上前打招呼。
老李回头,见到是他,像是看到了救星,连忙放下对讲机:“顾总!您好,您好!贵公司送来的物资真是解了燃眉之急!”他擦了把汗,语速飞快,“但现在人越来越多,西区那边又撤下来两批,体育馆快饱和了。关键是,这雨完全看不到停的迹象,后续安置、防疫、还有……”他压低了声音,“民众的情绪,都是问题啊!”
顾泽元目光扫过拥挤的人群,冷静地问:“有没有最新的灾情数据?”
“城北开发区是重灾区,七处大规模泥石流,确认死亡三十四人,受伤过百,失踪人数还在统计。经济损失……”老李苦笑一下,“暂时无法估量。最麻烦的是,地质部门预警,山体含水量饱和,后续滑坡风险极高。”
顾泽元静静听着,这些数字在他心中化为沉甸甸的重量。每一笔,都与那古老生灵的愤怒息息相关。
“安置点不能只集中在几个大型场馆,”顾泽元沉声道,“李主任,需要立刻启动备用方案。顾氏旗下在城东有几处空置的仓储中心和员工宿舍,水电和基本设施齐全,可以立刻改造为临时安置点,分流部分群众。名单和钥匙我的人十分钟内交给您。”
老李眼睛一亮:“这……这太好了!我马上协调民政和交通部门!”
“另外,”顾泽元补充,“我会让集团医疗团队抽调人手,配合卫生部门加强各安置点的巡诊。”
他的安排条理分明,直接切中了当前最棘手的几个问题。老李连连点头,立刻转身去布置。
顾泽元则走到相对安静的角落,拿出手机,屏幕上有一条刚刚进来的加密信息:「各方已就位,会议明早八点准时开始。」
他回复了一个「收到」,然后抬眼,再次望向那片拥挤而充满不安的“临时家园”。那一张张茫然而疲惫的脸,与记忆中万年中在天灾**中挣扎的凡人面孔重叠。
这一次,根源不同,但他守护的职责未变。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