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古典架空 > 朝圣 > 第70章 “三仪”仪式

第70章 “三仪”仪式

她的语气陡然变得庄严肃穆,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着古老的重量:

“其一,谓之‘启元’。”她的目光再次聚焦于姜煦,带着一种近乎神圣的确认,“此人身负神木本源生机,如星火之种,于寂灭之地播下新生的契机。其力虽微,却蕴含无限可能,乃新轮回之始,生之发端。姜煦,圣木入梦指引,你便是这‘启元’之人。”

“其二,谓之‘衍枝’。”长老的目光似乎投向盘昭离去的方向,“此人承前启后,肩负引导之责。需引新生之木贯通地脉,接引天精,令其枝干通达天地,叶脉流转生机,稳固根基,茁壮成长。此乃长之延续,命之稳固。带你们前来的盘昭,便是一年前应运而生的‘衍枝’,她已完成其责。”

“其三,谓之‘归葬’。”她的声音低沉下来,如同敲击在古老的丧钟上,“此人……最为特殊,亦最为关键。他需以自身为引,沟通天地法则,将旧神木的恶念化归天地本源。如同深秋落叶,终归沃土,滋养新生。此乃死之终章,亦生之根源。”

她的话语如同冰冷的巨石投入死水:“唯有神木旧躯彻底消弭,归于虚无,不留半分残迹与因果,新生的神木方能承接完整的天地气运,真正开启属于它的、不受桎梏的新纪元。此乃‘三仪’最终之环,亦是真正‘生生不息’的至高法则。”

最后的话语落下,石殿内一片死寂。沉重的宿命感,如同无形的枷锁,沉沉地压在了姜煦的心头。常妙长老的目光,带着对神谕的敬畏和对姜煦这个“启元”之人的深切期许,始终牢牢地锁定在他身上。

至于裴涯,长老的视线只是在他沉默的身影上短暂掠过。祖灵罗只说姜煦疑似“启元”之人,并未提及其他。今日二人前来,长老看出两人关系非同一般,因而裴涯身上那隐约缠绕的、与神木相关的特殊因果,是长久伴随在“启元”姜煦身边,被那磅礴的生命本源所浸染的痕迹。他是姜煦的同行之人,仅此而已。

沉重的“归葬”之论余音仿佛仍在石殿冰冷的空气中震颤。常妙长老的目光从裴涯身上移开,重新恢复了古井无波的深邃。她看向姜煦,似乎在等待他的反应。

沉默在古老的石殿中蔓延了良久。姜煦终于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一种穿透寂静的力量:“长老,”他直视着常妙那双仿佛能看透时光的眼睛,“此行寻树,我只为求一个答案。而今神木枯萎,残骸尚存,答案恐怕早已随生机湮灭。”他微微一顿,话语清晰而决绝:

“我心中所愿,并非承此‘启元’之责,枯守此地,虚耗岁月,静候那缥缈无期的‘归葬’。”他周身气息沉凝如渊:“神力权柄非我所慕,枯荣天命亦非我愿。唯愿斩断束缚,另寻前路。长老,此局……可有转圜之法?”

常妙长老闻言,眼中第一次荡开明显的讶异,如同古井无波的深潭骤然投入了一颗石子。她微微侧首,沉吟片刻,方才缓缓摇头,声音里带着一种近乎不解的坦诚:“此问……老身前所未闻。”她看向姜煦的目光变得格外深沉,困惑之中更添了几分凝重:“‘三仪’之选,乃圣木意志所系,天命所归。数百年来,无论族人,抑或外客,闻之皆视为莫大造化、无上荣光,无不翘首以待……何来不愿之理?”

她身后的那名族人亦不自觉地微微点头,脸上同样写满了难以理解的神情,显然认为姜煦的拒绝简直悖逆常理。

似乎是为了让姜煦理解这份“机缘”的珍贵,长老的语气带上了几分解释与劝慰:“‘三仪’礼成,沟通天地本源,行仪者自会获得非凡的感悟与伟力加身。此非虚言。”她顿了顿,举了一个现成的例子,“便如盘昭,‘衍枝’之责加身不过一载,如今她已能感知山川地脉之息,引导生机流转。虽不能移山填海,但若善用此力,改善一方水土,如苏伏那般贫瘠之地化为沃野桃林,于她而言,并非难事。” 她的话语中带着对盘昭能力的肯定,也暗示了这份力量的实用与崇高。

她的目光重新落回姜煦身上,充满了期许:“而‘启元’,作为新轮回之始,生机的源头,其所获感悟与力量,虽因新元初启尚不可尽知,但想来……”常妙长老的语气无比笃定,“绝然不会在‘衍枝’之下!此乃天地对行仪者的馈赠,是参悟大道、脱胎换骨的契机!”

紧接着,她话锋一转,语气中那份沉重的宿命感再次浮现,但这一次,似乎是为了让姜煦安心,她刻意将重点放在了“归葬”与其他两者的对比上:“况且,‘三仪’之中,风险难测者,唯有‘归葬’一人。此责关乎神木旧念彻底消散,行仪者自身……确有身陨之虞。”她轻轻叹息一声,带着对那位未知“归葬者”命运的沉重,但随即语气又变得清晰而强调,“而‘启元’与‘衍枝’,所行皆为生发、滋养、稳固之道,乃承接天命、增益自身之途,何险之有?实乃天地赐予的无上机缘啊!”

她的话语恳切,试图用“衍枝”的实例和“启元”的远大前景,以及明确指出只有“归葬”有生命危险这一点,来打消姜煦心中那在她看来不可思议的疑虑,引导他欣然接受这份“天赐”的身份与力量。

姜煦的眉头紧锁,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长老,我志不在此。若我执意不行此责……当真如祖姑娘所言,只能在梦中沉沦至死吗?”他直视着常妙,眼神锐利如出鞘的剑,要将这命运的枷锁劈开一道缝隙。

常妙长老深深地望着他,那双阅尽沧桑的眼眸里翻涌着复杂难辨的情绪——有对神谕的敬畏,有对圣木未来的忧虑,更有一丝对眼前青年的无奈。她最终化作一声悠长而沉重的叹息,仿佛承载了整座圣地的重量:“唉……罢了。”她微微摇头,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权威,却也透出几分疲态,“既你心意已决,便在此处暂住些时日。老身……会去翻阅族中古旧的那些典藏,看是否还有一丝可能,寻得替代之法。”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姜煦年轻而固执的脸庞,补充道,声音低沉而郑重:“然,莫要抱太大期许。‘三仪’乃天地法则所定,神谕所示,千年来……从未有过例外。”这最后的告诫,像冰冷的雨点,敲打在姜煦心头。

姜煦沉默了片刻,指尖无意识地蜷缩了一下,又松开。他抬起眼,目光看向常妙。一种混杂着求证、渴望与忐忑的情绪在他胸中翻涌。他深吸一口气,声音比刚才略微低沉了些,却将每个字都咬得清晰而坚定:

“长老,我……能否亲眼见见圣木?”

这请求里,既有对那枯寂存在最后一丝渺茫希望的求证,也藏着小心翼翼的试探——毕竟,他刚刚才拒绝了被视为无上荣耀的“启元”。他几乎能预感到这请求可能招来的不解甚至不满。但那份盘桓在他心底、驱使着他深入此地的巨大疑问,如同无形的绳索牵引着他,让他无法退缩。他必须亲眼去看,去触碰,去为那个盘旋于心的问题,寻找一个只属于他自己的答案。

常妙的回答带着洞悉的悲悯:“即使你见了,它也给不了你想要的答案。它早已沉寂,唯有枯朽躯壳尚存。不过……”她沉吟片刻,语气一转,“若你执意要看,三日之后月圆之夜,阴气最盛而生机亦有一线萌动之时,老身可带你前往近处一观。那时,你或许能感受到一丝……终结与新生的交织。”

“多谢长老成全。”姜煦躬身致谢。

常妙长老不再多言,只是抬了抬手。祖灵罗无声上前,垂首听命。“灵罗,带二位贵客去‘栖屋’安顿。”长老吩咐道。祖灵罗应诺,对姜煦和裴涯做了个“请”的手势。

姜煦最后看了一眼长老沉静却深不见底的面容,转身迈步。裴涯依旧如一道沉默的影子,在他转身的瞬间便已无声跟上,高大的身影笼罩着姜煦,一如既往地隔绝着外界可能的窥探与侵扰。两人的身影随着引路的族人,缓缓消失在门外。

屋内重归寂静,只剩下烛火噼啪的微响。待那脚步声彻底远去,静候于常妙身后的另一人,面上恭敬之色褪去,眉头紧锁,语气带着明显的不忿:

“长老,此人未免太过不识好歹!启元之责,乃神谕所定,泽被万世之荣光,他竟敢推诿?”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贪婪,压低了声音:“难道……世间真有转移启元之责的法门?”

常妙长老的目光落在甬道尽头那片吞噬了两人身影的昏暗中,晦暗不明,仿佛在凝视着深不见底的渊薮。许久,她才缓缓开口,声音低沉:

“神谕所示,岂能更改?天道运行,自有其轨。启元之人既已现世,便是我族唯一的希望。”她收回目光,转向族人,眼神冷静:“稳住他,好生款待,莫露痕迹。”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寻仙

修真弃少混花都

武侠之横行诸天

武侠:我成了婠婠师弟,开局融合叶孤城

武侠:从倚天开始当掌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