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敏锐的捕捉到了常茂的想法,并从徐妙锦那里得知常茂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后,便让人鼓动常茂参加明平云南之战。
这场战役蓝玉必去无疑,眼下徐蓝两家不对付,徐达想要直接将蓝玉拉下马有点难。但蓝玉是常茂的舅舅,用常茂来拖蓝玉后腿还是可以的。
如徐达所料,常茂狠狠的拖了蓝玉的后腿,当然这是后话。
四月,朱元璋再次遣徐达出镇北平,徐达便带徐膺绪(老二,非谢氏子)一起去了。
加之徐允恭跟着朱棣下南洋了,一时间留守应天府的徐家男丁只有谢氏所出的徐增寿(老四,谢氏子)了。
又因徐增寿今年13岁了,徐达便让他当家。没想到徐妙琳因此抖了起来……
齐王妃本就身子弱,加之去年小产,虚弱的连床都下不了。
徐妙琳便借着自己是次妃,理所当然(强行)接过了齐王府的内务,还以齐王妃需要静养为借口软禁了齐王妃。
齐王妃哪里受得了这个气,当即找齐王告状。
可惜齐王就是个大猪蹄子,只要后院安稳,不影响他办差事,他才懒得管后宅的事。
齐王妃告状不成,反而被气倒一事并没有传出去,但齐王府换徐妙琳当家一事倒是众人皆知。
忙里偷闲的徐妙锦在群里感慨道:【男人都是大猪蹄子!】
朱元璋诧异道:【大猪蹄子?】
八卦系统科普道:【通常是用来diss变心、说话不算数的网络用语。比如吐槽在追求的时候很殷勤,结果追到手后态度立马大转变,
追求的时候恨不得天天粘着,追到手后却嫌烦,也可以用来吐槽不解风情、钢铁直男。】
【钢铁直男?】朱标好奇道,【钢铁做的人吗?】
徐妙锦无语道:【不是,人是血肉之躯,哪能用钢铁来代替。钢铁直男的意思是指无论好坏话,都直接表达出来,一点也不留情面的男生。换句话说就是情商极低,说话不会拐弯,直来直去的人。】
【这种人很难混出头的。】朱棣点评道,【除非有特别高的天赋。】
朱元璋对这种话题不感兴趣,直接转移话题和朱棣聊起了公务。
一时间群聊变成了工作汇报群,对枯燥乏味的公务不敢兴趣的徐妙锦,直接退出群聊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
为了让朱棣下南洋,朱元璋挪用了原本用来平定云南的粮草。
好在南洋一行收获颇丰,仅用四个月就凑足了足够二十万大军半个月所食粮草,且这只是开始。
于是朱元璋再次将平定云南一事提上议程。
在历史偏差值足够的情况下,徐妙锦贡献了一份详尽的大理段氏及云南各部族的情报。
拿到情报后,朱元璋便和颍川侯傅友德讨论起了征讨计划,朱标则带着新组建的户部开始筹集物资。
一切准备就绪后,洪武十四年四月二十三日,朱元璋于奉天门命颍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永昌侯蓝玉为左副将军,西平侯沐英为右副将军,统率将士往征云南。
两日后,徐妙锦奉旨举办今年的端午家宴。
再次被夺差事的常太子妃极为不爽,只是还没等她到朱标那吹枕头风,朱标就带着朱雄英出京巡视去了。
没了朱标撑腰,常太子妃再不满也只能憋着,毕竟不是谁都会看在朱雄英的面子上纵着常太子妃的。
朱雄英:……
更让常太子妃生气的是,朱标刚出京半个月,谢保林和沈才人就传出了有孕的消息,加上即将临盆的邓侧妃,春和宫一下子有了三个孕妇。
虽然这些人生下的孩子非长非嫡,虽然朱雄英今年已经8岁了,虽然常太子妃已经躲过死劫,虽然吕侧妃已经没了希望,但常太子妃还是忧心不已。
忧心朱雄英的不止常太子妃,朱元璋、马皇后以及朱标同样忧心。
早在得知朱雄英会早逝后,朱元璋就询问过徐妙锦和八卦系统,朱雄英的死因是什么?然而明史上并没有明确记载,只说他死于疾病。
又是病逝,马皇后是病逝,朱标是病逝,朱雄英还是病逝,这让朱元璋不由怀疑应天府的风水不好,才会导致他的妻子、儿子、孙子均病逝。
对此徐妙锦吐槽道:封建迷信。
朱元璋反驳道:我封建怎么了?你不是说大明是封建王朝吗?
徐妙锦:……
好在现在国库不丰,朱元璋就是想要迁都,一时半会也迁不了。
但这并不妨碍朱元璋在群里讨论后续将京城搬到哪里比较好。
原本朱元璋是想要迁都开封的。
早在洪武二年,开封就开始建设了。
但徐达持反对意见,他认为开封无险可守,实在不适合担任一国都城。
且开封位于黄河边,经常决口……最后因为洪武八年开封太黄寺堤决口让朱元璋放弃了将迁都开封的想法。
排除开封后,朱元璋又盯上了洛阳、太原、西安等地。
历史上朱元璋曾以江南地薄为由,于洪武二十四年命朱标前往关中与洛阳视察。实地考察后,朱标选定了洛阳。
只是朱标自洛阳归京后就病倒了,并于次年病逝,迁都一事就此搁浅。
朱棣靖难成功后,因为一系列原因,决定迁都至北平。
后来朱高炽又想迁回南京,但因其登基不到一年就逝世了,没迁成功。
其子朱瞻基和爷爷朱棣一样倾向于定都北平,此后北平正式成为了大明首都。
---
看完这段艰难的迁都史后,徐达望着即将抵达的北平挠了挠头。
朱棣会选择定都北平,不只因为北平是他的封地。
除去政治上的考虑,譬如说南方世族普遍认为朱棣得位不正,明面上虽迫于朱棣的武力而诚服,但背地里还在搞事。
谁让当时朱允炆只是下落不明,而不是已死。
除此之外,北元残余势力的威胁也是朱棣考虑的重点,应天府(南京)地理位置过于东南,无法有效控制北方。
让朱棣学朱元璋用宗室守边是不可能滴。他能靖难,别人不能吗?
所以朱棣选择了迁都北平,来了一场天子守国门。
外加洪武建文两朝,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都在南方。
政坛完全被南方人把持,北方人连立足之地都快没了,这样下去不用百年,大明就会自动分为南北两朝,隔江分而治之了。
朱棣自然不愿意看到这样的场景,所以必须将政治中心北移。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北平地理条件优越,其位于华北平原北部,背山面水,燕山山脉形成天然屏障,又靠近直沽(天津),临近渤海,海运便捷。
以上总总原因成为了朱棣迁都至北平的理由。
这理由放到朱元璋面前,朱元璋也挑不出什么刺。额,除去那个建文帝下落不明外。
朱允炆再拉跨,那也是朱标的儿子,朱元璋钦定的接班人,你朱棣说反就反,将朱元璋放在哪了?
朱棣:都入土了,还能放在哪里?
朱元璋:……
原本准备迁都的朱元璋在听到徐妙锦和八卦系统不建议在洛阳、西安等地建都后,就将迁都的事情扔到了一边,谁让现在国库不丰呢!
连续忙碌了小半个月的徐妙锦丝毫没有意思到朱雄英的大限将至。
八卦系统原本想要提醒徐妙锦的,但被朱棣阻止了。
对朱棣而言,朱雄英最好没了,但徐妙锦心软,绝不会放任这种事情发生……
可惜没有如朱棣的意,整个五月朱雄英一点生病的迹象都没有,朱棣知道后倒是没搞小动作,只是有些不甘的长叹了口气。
徐妙锦:某些人是不是记错时间了?现在是洪武十四年,不是洪武十五年。历史上朱雄英于洪武十五年五月初一薨逝……
朱棣:……
一直在等朱棣出招的朱标左等右等没等到后,眼神不由暗了暗,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兄弟反目不是朱标想要看到的,但朱标也接受不了自己会被朱棣取代。
若是朱棣先出手,朱标再对朱棣下手便没有那么多负担了。偏偏朱棣没有出手,这下朱标就纠结了。
让他率先出手,朱标是不愿意的,但让他将皇位拱手相让,朱标也不愿意。
跟纠结的朱标比起来,朱棣就淡定多了。
他能忍住不出手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朱标还活着。
朱标活着他就没机会,所以他搞朱雄英干什么?这不是本末倒置吗?而且他人还在南洋啊!
其次,朱元璋少说还能活十六年,朱棣没有把握能瞒过朱元璋十六年,既然如此,不如按兵不动。
对于朱棣的按兵不动朱元璋满不满意徐妙锦不知道,她只知道马皇后和徐达挺满意的。
当然徐妙锦自己也挺满意的,什么都不做就能达到目的的情况下,实在没必要搞小动作。
洪武十四年五月二十三日,邓侧妃诞下一子。
虽然非长非嫡,但朱元璋还是很高兴,不仅第一时间就来看孩子,还当场给孩子赐名朱允熞(jian,第一声)。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百度!
求收藏~求评论~求推荐~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0章 第 60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