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妙锦打哈哈道:【万历也不是什么建树都没有啦,比如说他在位期间经济繁荣。】
朱棣吐槽道:【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繁荣跟百姓有什么关系?】
徐妙锦:……
鲁王:不愧是永乐帝,好勇!
朱棣:……
【说起来,万历他儿子朱常洛也挺惨的,】徐妙锦吐槽道,【堂堂太子竟然冲进东宫的疯子揍了一顿。】
朱标难以置信道:【怎么可能?】
鲁王回忆道:【你说的是明末三大案之一的梃击案吧。】
【明末三大案是哪三个?和谁有关?】马皇后追问道。
【都和光宗朱常洛有关,他的年号是泰昌。】鲁王道,【三大案分别为挺击案、红丸案以及移宫案,因为这三起事件标志着明末纷乱和衰亡的开始,故有“三大案”之称。】
朱元璋黑着脸坐下,拿起一本折子做遮掩后,冷声道:【来吧,徐三,老十,从挺击案开始!】
徐妙锦担忧道:【你确定?】
【确定!】朱元璋咬牙切齿道。
【这就要从万历说起了。】
【等等,】朱棣打断徐妙锦道,【为什么要从万历说起,不该从泰昌说起吗?】
鲁王老实道:【因为这完全是万历造的孽。】
朱棣:我不想听了,求放过!
朱元璋:不可能!
朱棣:嘤~
马皇后好奇道:【万历做了什么?】
徐妙锦答非所问道:【说起来万历他妈李太后虽然是宫女出生,但是手腕还是不错的,至少万历他爹隆庆唯二活下来的儿子都是李太后生的。】
朱元璋一言难尽道:【那个隆庆不会和弘治一样一夫一妻吧?】
鲁王无语道:【那生下万历的宫女李氏哪里来的?自始皇起到末帝宣统止,共422位皇帝中,坚持一夫一妻制的唯有西魏废帝元钦以及弘治二人。】
朱元璋嫌弃道:【这个唯二朕不想要!】
徐妙锦:……
【等等,不是说老四和徐氏伉俪情深吗?】朱标懵道。
徐妙锦吐槽道:【那也不妨碍某人向朝鲜要人伺候啊!只不过是没让别人生下他的崽而已。】
徐达:……
鲁王八卦道:【道听途说啊,道听途说,据说是四哥在靖难之役时伤了身子,才……】
朱棣:……
【其实也不是没有庶子,】八卦系统补充道,【比如说四子朱高爔(xi),只是幼殇了。还有五女常宁公主,后来下嫁给了沐英之子沐昕。不过Judy的四子五女确实都是在他登基前生的。】
徐妙锦无语道:【他登基都四十多了……】
八卦系统打断道:【看看老朱,他六十多了还有子嗣出生,朱棣怎么就不能生了?】
朱元璋:……
朱棣:……
【行了,说回泰昌。】马皇后解围道。
徐妙锦乖乖道:【虽然老朱定的是嫡长子继承制,虽然Judy夺位后又强行掰了回来,但耐不住自朱瞻基起,中宫多无子……所以大明最终执行的是长子继承制。】
【但人心是肉长的,不可能每个人都爱长子,】鲁王插嘴道,【比如说万历,他就更爱宠妾郑贵妃所出的福王朱常洵,因此有了国本之争。】
徐妙锦吐槽道:【说起来也是无语,泰昌之母——恭妃王氏原为慈宁宫宫女,万历一时兴起宠幸了王氏,但又觉得的不光彩,提起裤子就跑了。】
马皇后头皮发麻道:【他没让王氏避孕?】
【具体有没有不知道,】徐妙锦道,【也不是没出现过就算喝堕胎药也没……总之,王氏就这样怀上了泰昌。狗血的是万历一开始还不愿意承认,
直到李太后拿出了《内起居注》(其记录范围涵盖祭祀、筵宴、巡守驻跸等典礼,以及皇帝批阅奏折、接见官员、侍疾请安等宫中活动细节)……】
朱棣(吐血):我没有这样的后代!
朱元璋:……
朱标:突然觉得后代被抢了皇位也没那么重要了……
未入群的朱允炆(尔康手):爹,你怎么可以这样!
马皇后:……
【因此万历非常不喜欢泰昌,当时宫中称宫女为“都人”,万历便称泰昌为都人子。】鲁王无语道,【作孽的是万历,遭罪的却是泰昌……有这样的爹不如没有。】
朱元璋难得赞同道:【确实。】
一直没开口的湘王幽幽道:【爹,那我呢?】
朱棣翻白眼道:【咱们家除了大哥都是逆子。】
朱标:……
【然后呢?】徐达冒泡道。
【然后大臣们支持泰昌,万历支持福王,由此开启了长达15年的国本之争,】徐妙锦道,【最后在李太后的干预下,万历最终妥协,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让步,立虚龄已二十的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但这只是开始……】
鲁王再次跑题道:【咋感觉和Judy非要立汉王(老二)为太子一样嘞?】
朱棣忍无可忍道:【能不能不要在@我了!】
鲁王一个激灵,下意识撤回后,尴尬道:【不好意思,手滑了。】
朱棣:……
【总之,国本之争最后演变成皇帝与士绅大臣的势力之争。】徐妙锦解围道,【到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就因为有谣言说万历想要换太子,矛头指向郑皇贵妃,结果万历株连逮捕者甚众。】
鲁王补充道:【还有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王氏薨逝,大学士叶向高建议厚葬,万历不同意。】
【福王一直拖到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才就藩,】徐妙锦摇头道,【因此双方一直明争暗斗,终于爆发明朝立国以来最严重宫廷仇杀事件——挺击案!
说回国本之争,因为没能封福王为太子,万历一气之下从万历十七年(1589年)起,三十年不出宫门、不理朝政、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
湘王懵道:【那万历三大征?】
鲁王隔空摸了摸湘王的脑袋道:【好弟弟,不上朝不代表他不理政啊!不过,他对内阁、地方官员的缺官现象视而不见,给晚明政治的正常运行造成极大的破坏。】
朱元璋暴怒道:【朱棣,你的好后代!】
朱棣:我就知道!
【除去不理朝政,万历还大兴敛财之道,派用的矿监、税监为害百姓,以致激起民变。】徐妙锦火上浇油道。
朱棣一边被朱元璋追着打,一边通过私聊威胁徐妙锦道:【你给俺等着!】
徐妙锦:【略略略~~~】
切回群聊后,徐妙锦继续道:【国本之争还是明末党争的源头之一,什么宣党、浙党、东林党、阉党……轮番上阵,
为一己之私不惜牺牲国家大义的屡屡皆是,这使得晚明的政局混乱不堪,政府的行政效率下降。更是成为明末三大案的诱因。】
鲁王道:【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初四申时(下午三时到五时)一帮人在太监刘成的带领下,从厚载门进入皇城,之后又有一身份不明之人从东华门进入宫城。
酉时(下午五时到七时),这名身份不明的男子,手持一根枣木棍(“梃”),径直冲向太子朱常洛所居住的慈庆宫……
前情提要,当时慈庆宫的守卫十分松散,可谓是“盖东宫侍卫落落,宫门仅老阉二,禁门虚无人,殿上才七八人”。】
朱标难以置信道:【这、这、这……】
徐妙锦补充道:【当时守门的两个太监一位约七十多岁,另一位约六十多岁。】
朱元璋:……
【男子手执枣木棍,将守门老太监李鉴打伤在地,又直奔前殿檐下,意欲行刺太子。】鲁王继续道,【太子内侍韩本用等闻变迅速赶来……
后在太监们的合力下终将男子制服。戌时(晚上七时到九时),男子被慈庆宫的六七个太监绑送至东华守门指挥朱雄处暂时看押。
好在当时泰昌于午时外出,才逃过被梃击的命运。因此有人说这是泰昌自导自演……】
朱标吐槽道:【孤就算是被废了,也不屑于用这招。】
朱棣吐槽道:【大哥,就算从二哥往后所有兄弟都被圈了,你也不会被废。】
朱标:……
湘王:……
朱元璋挽尊道:【万历查出来是谁干的了吗?】
【能查出来,就不叫明末三大疑案了,】徐妙锦吐槽道,【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初十日,刑部山东司郎中胡士相、刑部山东司员外郎赵会桢、刑部山西司员外劳永嘉、刑部郎中岳骏声等人共同审讯。】
【犯人名叫张差,蓟州井儿峪人。】鲁王补充道:【据张差供称,他被李自强、李万仓烧光柴草,心中气愤。后于四月入京,欲赴朝喊冤。
第一次从东门入城后,因不识路径,便一直向西走,正巧于路上遇到两个男子,骗他说:“你无凭无据,怎能进去告状呢?你拿一条杠子来,就可当作申冤的状纸”等话。
因日夜气愤,他失去理志而发疯,于是在五月初四日,手持一根枣木棍,再次入城。从东华门走至慈庆宫门口,打伤守门官,冲入前殿下,引发了震惊天下的梃击案。】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百度!
求收藏~求评论~求推荐~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8章 第 68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