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的风波如同水面的涟漪,看似平静后,深层的影响却开始悄然扩散。在沈清砚出手摆平事情约莫一周后,一个深夜,沈清音接到了越洋电话。屏幕上闪烁的,是母亲的名字。
她有些诧异。父母常年在海外,父亲沈柏年是享有盛誉的国画家,近年多在欧洲的大学客座讲学,并举办个人画展;母亲林婉仪则是知名的艺术史学者,跟随父亲一同驻外,从事中西艺术比较研究。他们各自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与学术世界里,与女儿的联系多是节庆时的问候,或就某些专业问题进行探讨,像这样突兀的深夜来电,并不多见。
“妈。”沈清音接起电话,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是连日心绪不宁和熬夜织造留下的痕迹。
“清音,”母亲林婉仪的声音透过电波传来,温和中带着关切,“还没休息?听清砚说,你那边前段时间遇到点麻烦?”
果然。沈清音握着手机的手指微微收紧。堂哥还是告诉了父母。她并不意外,家族内部的关系网盘根错节,尤其在涉及重要事务时,信息总会以某种方式流转。
“已经解决了。”她语气平淡,不欲多言,“一点小事情,堂哥帮了忙。”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似乎是在斟酌措辞。“清音,我和你爸爸虽然不在国内,但家里的事情,还是要知道的。你一个人守着那个工作室,我们……”林婉仪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愧疚和担忧,“清砚都跟我们说了,这次多亏了他。你也别太倔强,有些事,依靠家里并不丢人。”
沈清音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听着。窗外的月色清冷,透过窗棂洒在未完成的《石湖清秋图》上,那静谧的湖光山色,与她此刻复杂的心境形成了对比。
“你爸爸想跟你说话。”林婉仪说着,将电话递了过去。
“清音。”父亲沈柏年的声音浑厚低沉,带着艺术家特有的沉静力量,“《石湖清秋图》,进展如何?”
他没有直接问工作室的麻烦,而是问起了她的作品。这是他们父女之间惯有的交流方式,关心,却保持着对彼此独立艺术空间的尊重。
“还在进行中,远山的层次有些难处理。”沈清音如实回答。
“嗯,文徵明此画,妙在‘虚’处。缂丝以实表现虚,更考验功力。丝线的疏密、色彩的微妙过渡,是关键。”沈柏年寥寥数语,点出要害,这是他作为画家和父亲的双重眼光。“心不定,则线不宁。最近,心可定了?”
父亲的话,总是能穿透表象,直指核心。沈清音知道,他问的不仅是缂丝,更是她的心境。
“……定了一些。”她轻声回答。危机解除,工作室得以保全,心绪确实平复许多,但那份因依赖家族力量而产生的微妙挫败感,依旧存在。
“那就好。”沈柏年没有深究,话锋一转,语气中带着一丝复杂的感慨,“沈家几代人,都与艺术脱不开关系。你太祖父是苏州最后的几位宫廷织造匠师之一,缂丝技艺就是在他手中达到顶峰,也是他坚持要在乱世中保留火种,将核心技法和图样传了下来。你祖父一生清贫,守着老宅和技艺,拒绝了无数次商业化的诱惑,他说,‘缂丝是修行,不是买卖’。”
这些家族往事,沈清音自幼耳熟能详,但此刻听父亲在越洋电话中娓娓道来,心中却涌起别样的感受。那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条流淌在血脉里的、关于坚守与传承的河流。
“到了我这一代,走了绘画的路子,但你叔叔他们,将家族产业经营得不错,提供了坚实的后盾,让我和你母亲能心无旁骛地追求艺术。清砚他们这一代,更是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沈柏年的声音平和而深邃,“清音,你要知道,传承有不同的形式。你祖父守住了技艺的‘纯粹’,你叔叔伯伯们守住了家族的‘根基’,而你,选择了一条最接近你祖父,也最艰难的路——在这个时代,守护那份‘纯粹’。”
“纯粹,需要代价,也需要支撑。”他缓缓说道,语气中没有责备,只有理解和点醒,“有时候,接受家族的帮助,并不意味着妥协,而是为了让这份‘纯粹’能更长久地存续下去。你堂哥帮你,维护的不仅仅是一间工作室,更是沈家这份绵延不绝的艺术血脉。这一点,你要明白。”
父亲的话,像一把钥匙,轻轻打开了沈清音心中那个拧紧的结。她一直将依靠家族视为对自身独立和祖父坚守的一种背叛,却忽略了传承本身就是一个集体的事业,需要不同形式的力量来共同维系。祖父的“不买卖”,是精神上的坚守,而家族提供的支撑,是现实存在的土壤。
“我明白了,爸爸。”她的声音依旧清冷,但那份一直萦绕心头的郁结,似乎消散了不少。
“明白就好。”沈柏年语气欣慰,“安心做你的缂丝。家里这边,有我们,有清砚。”
又简单聊了几句近况,电话回到了母亲林婉仪手中,她细细叮嘱了沈清音注意身体,方才挂了电话。
放下手机,工作室里重归寂静。沈清音走到《宇宙经纬图》前,抬头仰望那片由她亲手织就的浩瀚星空。她想起那个来自异国他乡、同样在艺术中挣扎求索的灵魂,想起他带来的喧嚣与共鸣,也想起堂哥沈清砚沉稳有力的解决方式,以及父母越洋传来的、深沉而包容的关怀。
她的世界,从来不是只有她和缂丝机。它连接着家族的过去与现在,连接着东西方的艺术脉络,甚至,也曾短暂地连接过一个截然不同的、充满张力的流行文化符号。
经纬,不仅仅是丝线的交错,也是命运、血缘、文化的交织。
她回到织机前,重新拿起梭子。这一次,她的心彻底沉静下来。指尖感受着丝线的柔韧,心中回响着父亲的教诲。她不再将家族的帮助视为负担,而是看作传承路上的一份助力。
“唧唧……唧唧……”
织机声再次规律地响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沉稳、坚定。她要将《石湖清秋图》完美地织造出来,不仅为了自己,为了技艺,也为了那些在看不见的地方,默默支撑着这份“纯粹”的、她所拥有的家族经纬。
月色如水,流淌在丝线上,也流淌在她愈发澄澈的心境里。前方的路,依然是她独自在走,但她知道,她并非踽踽独行。
沈清音是个强大的有后盾的女人啊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2章 越洋电话与家族经纬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