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的阳光带着初秋特有的清透,像被过滤过的金纱,透过 A 大光伏实验室的落地窗斜斜切入。地板上的光影随云层流动缓缓移位,织就一张不断变幻的金色网纹。苏栀穿着白大褂站在操作台旁,指尖划过触控板的动作轻缓如拉琴时的揉弦,PPT 页面切换时发出的细微声响,在安静的实验室里荡开圈圈涟漪。屏幕上复杂的光伏板结构图密密麻麻,她的目光却不由自主飘向桌角 —— 那里放着昨夜整理琴盒时掉落的栀子花干,褐色花瓣边缘的焦痕在晨光里舒展,像段被时光揉皱又重新熨平的旋律。
她忽然想起沈一送的那枚书签,嵌在银质大提琴里的干花似乎也是这般模样。指腹无意识摩挲着白大褂口袋里的硬物,是那封从琴盒夹层滑出的信,信封边角被体温焐得发潮,"沈一亲启" 四个字的墨迹在阳光下泛着浅灰,像怕被人窥见的心事。
"我们栀栀公主不要太辛苦啦~" 潘高扬抱着实验报告进来时,皮鞋碾过阳光投射的光斑,发出细碎的脆响,"眼下的青黑淡了不少,再熬下去,光伏板没研究透,你的身体该先抗议了。" 他将报告放在桌上,纸张碰撞的闷响惊飞了窗台上栖息的麻雀。目光扫过苏栀手边的柠檬水时,他忽然笑了 —— 瓶口缠着的细红绳在阳光下泛着光泽,和沈一吉他背带的绳子是同个牌子,绳结处的缠绕方式都如出一辙。
苏栀抬头时,呼吸忽然顿了半拍。沈一站在门口的逆光里,浅灰色休闲西装被阳光镀上金边,衣料褶皱里藏着细碎的光尘。他手里的笔记本封面印着暗纹大提琴,琴头处的卷草纹雕花和他送的书签如出一辙,让她瞬间想起高中时在图书馆见过的那本旧乐谱。她的指尖下意识蜷缩,白大褂袖口滑落,露出腕间若隐若现的银链 —— 链扣处纠缠的缩写在阳光下闪着微光,正是那天他留在琴盒旁的古董银链,金属表面已覆上层薄薄的体温。
"沈总怎么来了?" 她的声音比预想中平稳,耳廓却悄悄爬上热意。阳光穿过沈一的发梢,在他肩头投下细碎的阴影,让她突然想起高中时的实验室,他站在讲台上演示电路连接,阳光也是这样落在他挺直的鼻梁上,粉笔灰在光柱里跳舞,像此刻漂浮的微尘。
"不是说好了来听讲座吗?" 沈一的皮鞋踩过门槛时,带起片被风吹进的银杏叶,黄褐色的叶片在他脚边打了个旋。他走到第一排椅子旁,目光掠过排列整齐的光伏板,那些蓝色面板在阳光下闪着冷光,却因苏栀的存在而洇开圈柔和的暖调,"特意提前了半小时,想看看这些能 ' 捕捉月光 ' 的家伙。" 他伸手轻触身旁的光伏板,指尖传来微凉的触感,像碰到了多年前琴房里那把未上松香的琴弓,"这些板子真的能把月光转化成能量?"
"理论上是可以的。" 苏栀拿起块小型光伏板递过去,指尖相触的瞬间,像有微弱的电流顺着手臂窜上心脏,在胸腔里撞出闷响。她看着沈一认真观察面板的侧脸,阳光在他睫毛上投下扇形阴影,忽然想起他送的指套内侧,那朵按她琴盒铜锁刻的栀子花 —— 此刻仿佛正沿着血液在血管里绽放,花瓣边缘的锯齿轻轻刮擦着脉搏。
"不过转化率比阳光低很多。" 她的指尖在光伏板边缘的刻度线轻轻点了点,那里标着 0.3% 的字样,"我们现在正在优化材料,争取能提高几个百分点。就像......" 她顿了顿,睫毛在眼睑下投出的阴影轻轻颤动,"就像调试琴弦,差零点五毫米的音高,音色就会天差地别。"
潘高扬在旁轻咳两声,转身走向多媒体设备:"我去检查下投影仪,上次校庆彩排就出了岔子,可不能在沈总面前丢人。" 他调试设备的动作刻意放慢,电源线插拔的声响里,眼角的余光瞥见沈一将光伏板放回桌上时,指尖在苏栀碰过的位置多停留了两秒,像在触摸某种隐秘的温度。投影仪启动的嗡鸣声中,他悄悄将幕布角度调向第一排,让沈一能更清晰地看见讲台上的苏栀。
讲座开始后,苏栀站在讲台上的身影从容挺拔。白大褂的下摆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动,扫过地面时带起细小的尘埃,在光柱里跳着细碎的舞。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实验室,清晰悦耳如大提琴的中音区,每个字节都裹着阳光的暖意。她讲解光伏材料特性时,指尖在投影幕布上滑动的轨迹,竟与拉琴时的运弓有几分相似 —— 上行时急促如跳弓,下行时舒缓如长弓。
沈一坐在第一排中央,笔记本上的字迹工整有力,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与苏栀的讲解完美合拍。偶尔抬眼望向她的目光,像被阳光晒过的蜂蜜,稠得能拉出金丝。那些 "光电转换效率"" 载流子寿命 "的专业术语钻进耳朵,他却在心里描摹她讲" 光伏板吸收光谱 " 时的认真模样:眉头微蹙时鼻梁的弧度,抬手比划时腕骨的凸起,比任何商业报告都更让他专注。
当讲到光伏板如何捕捉月光时,苏栀的目光像被磁石牵引,越过听众的头顶精准落在沈一脸上。他正低头记录着什么,额前的碎发垂下来,遮住了那双总含着温柔的眼睛,却挡不住下颌线绷紧时的认真。她忽然想起化妆间里他说的 "想听听光伏板奏响的月光",心头涌上的暖流让声音都柔和了几分,像加了弱音器的大提琴。
拿起优化后的光伏板对着投影仪,她的指尖在特殊涂层上轻轻点了点,那里泛着珍珠母贝般的光泽:"这块板子的表面有特殊的涂层,能更好地吸收月光中的能量,就像 ——" 她顿了顿,迎上沈一抬起的目光,眼底的笑意漫出来,"就像大提琴的琴弦,上了松香才能更好地传递情感。"
台下响起会心的笑声,沈一的眼底瞬间亮起细碎的光,比聚光灯还要耀眼。他在笔记本上快速画下一个简笔画:舞台上的大提琴与光伏板并排而立,月光在两者之间流淌成河,河面上漂着片栀子花。坐在他身旁的老教授推了推老花镜,轻轻点头:"苏同学这个比喻好啊,科学与艺术本就相通,都是在捕捉天地间的能量。" 沈一闻言侧头,看见老教授眼中的赞许,忽然明白自己多年来对苏栀的牵挂,何尝不是跨越了理性与感性的界限 —— 就像月光能被光伏板转化,他以为早已冷却的心动,其实一直藏在细胞深处,只等某个契机便会迸发能量。
讲座结束后,学生们陆续离开,讨论声像潮水般退去,留下满地的阳光碎片。潘高扬收拾着实验器材,金属碰撞声清脆悦耳:"我先去食堂打饭,给你们带两份糖醋排骨?记得上次琴房聊天,苏栀说这是你最爱吃的。" 他故意加重 "你" 字的读音,塑料袋摩擦声里,在沈一抬头时朝他眨了眨眼,像完成了某种助攻的使命。
沈一站起身时,西装袖口蹭过椅子扶手,带起的风拂动了桌上的笔记本。纸页哗啦啦翻过,停在画着栀子花的那页。他走到苏栀面前,将本子递过去的动作带着不易察觉的紧张,指关节微微泛白:"有几个地方没太听懂,比如这个 ' 量子点敏化 ',想请教一下。"
笔记本上除了工整的记录,还画着简单的示意图:光伏板旁总不经意地画着小小的大提琴,红笔圈出的重点旁,甚至有模仿苏栀签名的娟秀小字,笔画间的犹豫像极了当年他在毕业纪念册上写下的赠言。
苏栀接过笔记本的瞬间,指腹抚过纸张的纹路,像触到了他温热的心跳。阳光透过窗户在两人身上流淌,将白大褂的影子与西装的影子在地板上融成一片,边缘处的光晕相互渗透,分不清彼此。她拉过两把椅子时,闻到他身上淡淡的雪松味混着阳光晒过的气息,让她想起琴房里的松香与木质香氛 —— 两种味道在空气中缠绕,像他们之间说不清道不明的过往。
讲解时,她的指尖偶尔会碰到他的手背,每次触碰都像投入湖面的石子,在两人眼底漾开细微的涟漪。沈一提问的声音很低,带着刻意放柔的磁性,每个问题都精准落在她讲解时的高光处,让她忽然明白,他记下的不仅是知识点,还有她说话时的每个停顿。
讲着讲着,苏栀的目光无意间落在笔记本最后一页,呼吸骤然停滞。那里画着一把大提琴和一块光伏板,被一条银链紧紧连在一起,链扣处刻着两个纠缠的缩写字母 ——S 和 Y 在月光里交缠,像被月老系住的红线。旁边的小字清秀有力:"月光下的合奏,缺你不可。"
她的心跳漏了一拍,抬头时正对上沈一含笑的目光。他的耳尖微微泛红,像高中时被她撞见偷看自己乐谱的模样,眼底的温柔却比当年更甚,像盛着整个秋天的阳光。
"这是我想象中的样子。" 沈一的声音轻得像怕惊扰了阳光,指尖在银链的图案上轻轻划过,指甲盖的弧度与链扣完美契合,"或许有一天,我们能真的实现它。在老琴房的月光下,你的大提琴和这些光伏板,能奏出同一首《月光》。" 他说话时,窗外的梧桐叶被风吹得沙沙作响,叶片碰撞的频率竟与《月光》的节拍完全一致,像在为这个约定伴奏。
苏栀没有说话,只是轻轻点了点头,眼底的笑意像月光下的涟漪,一圈圈扩散开来。她忽然想起白大褂口袋里的那封信,信封上 "沈一亲启" 的字迹在阳光下仿佛有了温度 —— 或许,是时候让这封迟到多年的信,到达它该去的地方了。她的指尖在笔记本上那行小字旁轻轻一点,指甲盖的阴影落在 "缺你不可" 四个字上,像在签下无声的承诺。
窗外的阳光渐渐西斜,金色的网纹被染上橘红的暖色,像融化的蜜糖。实验室里的光伏板在夕阳下闪着柔和的微光,每一块都像被镀上了层金边,蓝色面板上的光斑随日光移动,拼出模糊的栀子花形状。两人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很长,在地板上交织缠绕,像一幅无需言语的温暖画作。
远处传来校园广播的音乐声,舒缓的《月光》旋律与实验室里的寂静融为一体。沈一忽然轻声哼唱起来,苏栀的指尖在光伏板上轻轻敲击,节奏竟与他的哼唱完美同步。仿佛在见证着这段跨越时光的情感,终于在月光与阳光的交替中,找到了属于它的、独一无二的节奏。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