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从低头伏地的道氏的视角看不到来带走婴孩的人的模样。
但此人气质如玉树青柏,言语间自有一种令人不敢亵渎的威严。
这才是,与谢萤记忆中前世沉默自持、欣身树立的文宗帝道贞彻底重合的形象。
贞帝在百年前,不过是与皇位无缘的、无甚野心的皇子,晋王道贞醉心修道、无心红尘,整日只想着羽化登仙的事。
史书早有公论,贞帝早早被排除在夺嫡之外,被先帝派去九州之一的云州,做一方封疆大吏的云州州牧,是默认此子将被降为臣籍,而贞帝母妃谢贵妃对此并未有太多的反对,当时还是晋王的道贞也只是高高兴兴去云州上任了,对他来说去云州,意味着他有更多修行的时间。
贞帝彼时不过十七岁的少年,虽则他母妃谢贵妃位同副后、执掌凤印,在皇后之位空悬多年的后宫之中,谢贵妃唯一的儿子晋王道贞,拥有着与嫡子一般尊贵的地位,但他对政治毫无兴趣,倒是在十七岁便顺利晋升至第五境,是百年间道氏最天赋卓绝的天才修士。
后来,玄朝夺嫡之争愈演愈烈,眼看着国朝有大厦将倾之象。
晋王贞以令人震惊的残忍与果决迅速除去了他的兄弟姐妹们,在得到皇帝的许可后在天极殿加冕登基,尊奉生父为太上皇,生母谢贵妃为太上皇后。
之后关于贞帝的记载,不再有半分一心修道的少年纯粹与天真的影子,他一夜之间就成为神秘而心思深沉的帝王,百官发现他根本不用人教,就得心应手的运用起帝王手段。
为了登基,直接或间接死于他手的道氏宗亲不下百人,更不要说发动天极之变,国都内为此血流成河,就连护城河都变成了鲜血般的红色。但贞帝并没有为此遭到天谴,反而是在登基前夕顺利渡过天劫,不到二十岁便晋升第六境,成为最年轻的化神期修士。
所以他到底是被修仙耽误的君王,还是被国朝耽误的修士呢?
谢萤做斋宫时,便对文宗皇帝敬畏无比,她知道他的成就远非她可比,所以异常谦逊,不敢有半分不服之心。
以至于前世之时,哪怕贞帝已经驾崩,她也不敢代表斋宫奉迎晋王容登基。一方面是因为她是文宗一朝的斋宫,受到贞帝的无比恩遇,绝不可能侍奉得位不正的新帝,另一方面她隐隐感到,若是背叛贞帝,下场绝对不好,哪怕他的梓棺早已下葬帝陵,他依旧是玄朝的传奇,不可撼动、不可亵渎,想必道容也是意识到了,所以他尊奉文宗帝为皇考,以无比隆重的帝王之礼下葬,并率百官扶灵。
无他,只是害怕而已。
谢萤想,这前来带走道氏婴孩的人,想必就是文宗皇帝了,他是帝女的哥哥(但恐怕还得细究,帝女比道贞应该小了不少岁)。
帝女虽然自小被道氏皇族软禁在寺庙中长大,但显然对来人充满尊敬。她明明是道氏帝女,却只敢跪在他面前,将头低低伏在地上,可见贞帝临朝百年,尊威隆重(恶名在外)。
言归正传,谢萤想她终于知道东宫珣的身世了。
贞帝并无后宫,且二十多岁就破入七境大乘,半仙之身、长生久视,可以说只要他想,能活多久就活多久,能统治玄朝多久就多久,并没有繁衍后代的必要。
将长公主的儿子容赐姓为道,封晋王,也不过是让国朝安心,有个嗣子作为备胎而已。
她前世是七境修士,虽然不如同为七境的贞帝(她曾卜卦,敬问昊天,贞帝之境界如何,结果是被反噬,七窍流血,可见贞帝尚不是七境的她可以窥视的存在),但也隐约猜到贞帝修的是无情道,虽然境界到他的地步早已无所谓是否处子,但史书中记载的少年时期的晋王贞恐怕才是他的本来性情,诚挚修行、质贞纯朴,这人绝不愿委屈自己,贞帝爱着天道,绝对至死都保持着处子之身。
她从前世就隐约觉得东宫并非文宗亲子,如今终于知晓珣的身世。
……
…
可惜的是,谢萤依旧未能看清贞帝的长相。
而她所担当的角色“道氏帝女”被先元帝带回宫中后不久,便设计引来南朝各路诸侯,所用的法子也很巧妙,她跟先元帝提起她想要看北地故土的烟花,先元帝答应了她,她便在宫中侍礼监假传消息,要求在烽火台燃放烟花。
那烟花盛景被载入史书,烽火台狼烟一起,引来南朝十八镇诸侯勤王,而帝女则趁乱从朝中窃取国玺,因那方国玺本是北朝通天塔中的镇物,北朝失去国玺,便天灾频发,她派人将国玺送给北朝文宗,但是做下此等大错,南朝已经容不下她。
先元帝展现出了帝王应有的素质,没有再包庇她,因为她所作所为于南朝而言的确是妖妃作乱。
皇帝答应了兵谏所求,赐死道氏女。
这本是意料之中的事,所以谢萤心中并无波澜,而幻阵之中,也未曾传达帝女心中的情绪,也许她知道自己无路可走了吧。
唯一与记载不同的是,皇帝没有不忍与之道别。
史书中只有皇帝赐酒,不忍相见的记载。
事实上毒酒是皇帝自己端来的,自然这幻阵之中皇帝的模样是谢真的长相,看他一脸无辜而从容的神色,不知道的人恐怕以为他只是端来一壶酒与她花前月下的共饮。
幻阵卸去了让他容貌失去存在感的幻术,他本来的容貌清艳绝伦,加之他有着欺霜赛雪、昆仑之雪的不凡气度,穿着皇帝的衮衣也十分相称,看起来是个风华绝代的帝王。
“阿萤,这可是最关键的时刻。”谢真将摆放着酒壶酒杯的托盘轻轻放到谢萤面前,“忘川集结了世人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之苦,想要从忘川之中出去,便要消解此中之人的苦楚之情。”
“事已至此,又能如何。我的死已经是无可更改的事实了。”谢萤想这事都快完了,中间也并没有给她发挥的成分,一切走向都被卡得死死的,帝女的死局根本无可更改。
“所以朕决心,与你一同赴死。”皇帝神色平静,他温和的笑了笑,脸颊上的梨涡若隐若现,他抬手将酒斟满两个酒杯,动作温柔,并无一丝迟疑。
可这陛下,明明在帝女死后,还抚养了太子好几年才驾崩的,若是此时死了,与事实并不相符。
皇帝将一盏酒推至她面前,笑:“天长地久有时尽,你我之遗憾今日也尽了罢。”
这恐怕是谢真自己的话,毕竟先元帝盛怒之中,并没有去见昔日宠爱的道氏最后一面,直接赐下毒酒,草草下葬。
谢萤选择相信谢真的判断,她觉得此刻身为帝女的自己,似乎是真的接受了这样的结局,因着皇帝生前对她的欺骗,她对皇帝的背叛,这一切所起的痛苦纠葛,都伴随着他最后满含包容的送别,愿意一同赴死的承诺,结束了。
此生似乎已经足矣,也不再需要更多的补偿。
“陛下终是愿意见妾身最后一面了。”她心中有个不属于自己的声音,细弱游丝却又仿佛心满意足般的叹息一声。
谢萤感到心下一松,那个一直在幻阵中支配着自己的东西似乎在这瞬间,消散无踪了。
她看向面前眉目秀媚的男子,他似乎成竹在胸,对于一切都有着十分的把握,仿佛是真正的君王。
所以她自始至终都不需要做什么,只需要跟着他走就行。他天生便得到众神之赐福,享万丈之荣光。
这样的人,她前世也知道一个。
她心中有了诡谲的猜想,但她又觉得这实在不可能。
文宗皇帝,道贞,谢真?是怎么样的因缘让她为他取了谢真这个名字。
是上天在提醒她吗。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