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秋雨一场寒,乡间四野的杂草枯败,只剩田间地头种的麦子有一点点青绿。
河边槐树枝头的叶子随着风晃晃悠悠的落在水面,又很快被一只手挥开。
下了两日小雨,今天阳光难得明媚。
院子里,两个三角架支起,崔小小在前推开栅栏门,崔晚挑着桶紧跟着进去。被子盖了一段时日,趁着今天天气好,拆下来洗洗,顺带也能晒晒棉花。不然进了隆冬,不一定有这么好的天气。
晾晒好了被子,娘俩又锁了门,匆匆往山的方向赶。到山脚的时候马元心,李桂花还有春婶子已经等在那里,几人各自背了个背篓和篮子。
眼下农闲,几个人都是闲不住的,一合计就叫上几个熟识的妇人往山里去。不管什么板栗还是山薯,核桃,只要能入口的山货都能带回来,晾干后攒着冬日吃。
山林寒意渐浓,有些树的叶子已经掉干净,厚厚覆盖在地上,几人怕踩着什么坑洞,都先用棍子探了探才敢踩实。
崔晚背着背篓在一处山坡上蹲下,这个时候的野葡萄只剩叶子,只是恰巧被一丛枯草挡住,没叫人发现这下面还藏了一串紫葡萄。
“快来,这前头有枸杞子。”马元心一声吆喝,几人都朝着那边过去。
枸杞子能卖钱,不过这个时候的枸杞子品相不好,不过自家摘回去晾干,泡水,炖汤都足够了。
枸杞子树约莫有两人高,也难怪还有没被摘干净。只是这是马元心先看见,她有心叫上大家一起摘,但几人也不是没有眼力见的,摘了一把意思意思就往别处散开。
“小小。”崔晚把手里的无患子丢进背篓里,这么久以来,她洗漱洗衣用的都是皂角,好用是好用,就是每次得好一番捶打才会出沫,而无患子只需在手心搓搓就能出沫。不过高兴归高兴,崔晚还是没忘时不时喊一声崔小小,免得她走远。
“在我这呢,这倒了根树,上面长了好些木耳,我叫上小小一起摘。”李桂花站起来挥挥手,说道。
随即,崔小小也跟着说:“娘亲,我在。”
“你这孩子,那是婶子看见的。”崔晚没好气,背上背篓就往那边走看,想要叫走崔小小。
李桂花摆摆手说道:“孩子能摘多少,你尽管去找山货,小小我看着呢。”
“是啊,崔姑娘,我瞧着那边好像有青杠树,不知道还有没有青杠果,我们去瞧瞧。”
说话的是春婶子,她难得开口,崔晚也不好拒绝,之后点点头:“小小,别乱跑,要听婶子的话。”
“知道了。”
李桂花把手里的木耳放进崔小小的篮子里,她小儿子的亲事有着落了,只是还没有定下,不好大肆宣扬,但也不妨碍她好心情:“你们先去,真有青杠果就叫我,元心嫂子做的一手好青杠豆腐。”
“成,真有青杠果,我做一大锅,大家都来吃。”马元心离得不远,听到她们的话,爽朗的应下。
还没入夜就起了风,崔晚裹紧衣服去把矮棚的门关好,听着风的呼啸声和牲畜发出的细微动静,崔晚快步回了屋子。
如今还不是最冷的时候,虽说屋后就是山,但柴火还是得紧着用,有做饭时烧火留下的余温就足够了。
“娘亲,山薯好了。”崔小小蹲在灶台前,眼巴巴的望着锅里的吃食。
今天上山运气好,几个人都是满载而归,下山的时候还约好改天再来。这山薯便是在山上发现的,不过是挖的时候挖坏了一块,怕放不住,只好赶紧削皮下锅。
屋子比外头暖和许多,崔晚搓搓手走过去:“这就来。”
炖山薯是用猪油炒的,再掺水炖,随着一把葱花下锅,油香和葱的清香扑鼻。娘俩俱是咽了口唾沫。
初初入秋的时候崔晚晒了不少芦苇叶子,如今厚厚铺在地上,再把当初徐家送的被子铺上。娘俩吃饱喝足躺下,身上盖着新棉被别提有多舒坦。
翌日,乌云沉沉,呼啸的风里夹杂着雨丝。崔晚坐在屋子里,借着火光缝棉裤。听着外面的风声,不时抬起头看看屋顶,还好之前换了屋顶,不然真怕被风吹走。
“娘亲,你在看什么?”崔小小的一身棉衣棉裤崔晚早就做好了。于是今早去喂牲畜的活计就交给她,崔晚得紧着把自己的棉裤做出来。
崔晚放下针线起身,将做好的棉裤在身上比划了几下,说道:“没看什么,外头雨大不大?”
“不大,就是风大。”崔小小两只手在跟前划了个大圈。
崔晚被崔小小这动作逗笑:“把门关好,咱娘俩数数钱。”
十五两是大钱,崔晚没和之前攒下的钱放一起,毕竟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所以她又换了地方藏起来,上面还码放着整整齐齐的柴火,只叫人看不出。
娘俩都是节俭的人,除去买肉买骨头犒劳自己,就是花八十文买了两件旧棉衣。因此四两银子还是整的,剩下的铜板崔晚一个一个数,还有一百文,眼下棉衣棉裤都有了,一时间也想不到哪里要花钱。干脆那四两银子也收起来,只把这一百个铜板放在外面,以防着开销。
天阴沉沉了好几天,今天终于放晴。
院子的栅栏门关着,鸡鸭都放在院子里用篱笆圈住,就连兔笼也抬出来放在外面。
矮棚子没有窗户,夜里牲畜吃喝拉撒都在里面,趁着天气好,崔晚便把棚子里打扫一番,顺带还用柏枝和艾叶熏,权当做消毒杀菌。
忙完了屋里的事,娘俩给栅栏门上了锁。今早开门,四野间起了水霜,估摸着要不了多久就该是大白霜,那个时候天更冷,得赶紧多砍些柴回来。
﹊
白菜和萝卜不惧严寒,青绿的叶子上铺着一层薄薄的雪。
屋里,崔晚给碗里放了食,才又伸手去摸兔子的肚子,前两天她发现其中两只兔子在拔自己的毛,吓得她以为遭了什么瘟病。还是后面去河边打水的时候遇到去隔壁村买豆腐的春婶子,才知道这是兔子有崽的表现。回来后一摸兔子的肚子,果然感觉到里面有东西在动,而且看样子已经怀了好些时候。
兔子买回来本就是计划下崽子,但一下子遇到这事,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办。后头又只好去请教姚良玉,姚良玉放心不下还特意来了一趟,才说下崽子就是这两天的事,要崔晚这几天别出门,尤其是天这么冷,得时刻看顾。于是崔晚干脆把两只怀崽的母兔移到屋子里来,两只兔子排泄的味道虽然难闻了些,但屋里生着火,又能时刻照看。
“娘亲,兔兔什么时候才生小兔子啊?”崔小小托着下巴在旁边好奇地问。
崔晚内心也不知道,但想到姚良玉说的,开口:“应该快了。”
夜里,崔晚被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吵醒。心里本就记挂着兔子下崽的事,听到声音后,她立马起身。自从前些天初雪落下,再加上兔子怀崽这事,夜里屋子都升了火堆。虽说这个时候火已经熄了,但灰里头还有一点火星子,细柴放进去很快就燃了起来。
有了火光,屋子也亮堂起来。
兔笼里,母兔不安的转来转去,另外一只兔子也像是受了惊吓,不停地在笼子里乱窜。借着火光,崔晚看见其中一只兔子尾巴处出现一抹红。
心一惊,赶忙将见红的那只兔子抱到准备好的兔窝里。
这兔子打小就是崔晚喂养的,换了一个地方也不怕,反倒是像有崔晚在旁边而安心下来,回头看了一眼就安心生产起来。
翌日。
崔小小守在兔窝旁,里面是五只红通通盖着棉花的兔崽子。它们依偎在母兔肚子上,睡得正香。
“兔子一窝生五个不算多,不过你没经验,少点也好照看。”姚良玉自从知道这事后也放心不下,刚好家里得空,就来看看,没想到已经生崽了。
崔晚昨晚一直守在兔窝边一夜未睡,兔子下崽这样的事,对于她来说是件大喜事,因此脸上看不出一点疲倦:“还有一只没生,估摸着也是这两天。”
“是了,这里有我看着,你去山脚下挖些草根回来,母兔吃好了才有奶水。”姚良玉催促道。
崔晚点点头:“我也是这样想的,就是麻烦阿嬷了,我很快就回来。”难得崔晚没有拒绝姚良玉的好意,她现在也确实需要有经验的长辈在旁边。
天冷了,姚良玉头上戴着护额,她笑眯眯地摆摆手:“去吧,不着急,多挖点回来。”
虽说有姚良玉帮忙照看,但崔晚也没有走太远。拎着篮子在河边挖了半篮子草根就匆匆往回走。
回到老宅的时候姚良玉正逮着母兔子给小崽子喂奶,刚开始母兔还不习惯,但天性使然它很快就老老实实不再动弹。再加上有崔晚挖回来的新鲜草根,愈发老实了。
“喂着奶,吃食可不能短缺,可别舍不得,养大了都是钱。”虽说天冷农闲,但家里还是有不少事要做,姚良玉又好一番叮嘱才放心离开。
刚出生的兔崽红通通的,趴在母兔肚子上卖力的吃着奶。这一窝兔子少,完全不用担心□□不够。但娘俩还是不放心,两人守在兔窝边上,生怕哪只兔崽没吃上奶,最后一直等到五只小兔崽子吃饱喝足,依偎在母兔柔软的肚皮上睡着,才算是松了口气。
“之前说白天不急生火取暖,但眼下还是得把火生起来。”屋里也没有其他能用的,衣服被子要紧着人,好在之前裁了一块布盖背篓口子,崔晚拿来盖在兔子身上。好在入了冬,母兔子换了厚毛,几只小兔子依偎在母兔身边还不算特别冷,不过生火屋里肯定更暖和。再说柴火又不要钱,顶多去山林里费点力气罢了。
下午,太阳难得露了脸。
崔晚背上背篓匆匆出了门,这次她没带上崔小小,还有一只母兔随时要下崽,得要人看着。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1章 第五十一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