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转瞬即逝的黎明 > 第25章 第二十四章:裂隙(下)

第25章 第二十四章:裂隙(下)

当远山绪和明月诚之间的裂隙变得越来越大的时候,远山绪像有被害妄想症一样,总担心明月诚会取代自己,成为这个国家惟一的最高领袖。

思来想去,他决定先下手为强。

远山绪虽然有时看上去比较激进冲动,本质上,他还是一个极其清醒的人,从来不会打没有准备的仗。

他知道,在永绪国当中,自己和明月诚同样深受人民的爱戴与崇拜。

在这种既定事实之下,他不能轻举妄动,否则只会导致人心惶惶,以至于沸反盈天。

他决定,在正式施行这个计划之前,先要为自己获得足够压倒性的支持。

于是,远山绪又捡起了自己的“老本行”——在群众面前做演讲。

此时的永绪国,在经历过经济危机的洗礼之后,如同大病初愈一样缓慢而稳定的发展着,即便永绪政府采用了西方的民主制度,开放了自由市场,也无法在短期内将已经跌入谷底的经济状况托举到高山之上。

这却也正符合着明月诚的为政理念—一慢中求稳、稳中得胜,方可使百姓安定,人民舒心。

然而,远山绪的野心绝对不止于此。

在他对人民的宣传之中,他向百姓们大义凛然地承诺,要推动永绪国的经济与军事走上高速发展与进步的道路,并在十年之内带领永绪国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世界强国,成为其他国家终身仰望而不可及的对象。

“给我十年时间,我会让全体永绪人民实现共同富裕。让我们的国家走在时代前列,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军事双重强国。”

“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就站在了国际社会的金字塔顶端,再也没有人敢欺负我们。”

“落后与贫穷即将成为永远的过去式,不远后的明天,我们会真正强大起来。”

在远山绪慷慨激昂的一番煽动之下,群众们也自然而然地被其带起了节奏。

确实,没有哪一个百姓不希望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尽管可能会通过一些见不得人的方式,但他们仍旧坚定地相信着,追随着这位曾承诺过他们一个美好前景的伟大领袖。

这段时间当中,身为国家副总理的明月诚几乎每天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处理大大小小各种事务,很少在公共场合当中露面,也很久没有参与到与群众的交流当中了。

久而久之,他在人民群众心中的伟岸形象,已经在逐渐愈变愈淡了。

原本,两人在百姓心中的权重基本上处于一个平分秋色的状态,纵然政见、思想上有所不同,却也算得上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如今,在远山绪拼命灌输的“重经济,强军事”的思想观念之下,人们纷纷沉醉于那个只存在于对方描述之中的光明前景,从而对平淡而安宁的现状多了几分不满足。

偏偏的,明月诚的施政纲领,恰似一幅精心绘制的工笔画,每一笔都讲究细腻与均衡。

在他的倡导下,永绪国建立起议会制度,保障公民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鼓励民众参与国家事务的讨论与决策,尽可能的削减西方民主制度的弊端。

他常说:"国家的主人是人民,政府的职责就是为人民服务。"

在经济领域,明月诚坚持"农业为本,轻工业筑基"的策略。

他深知,经历经济危机后的永绪国,犹如大病初愈的病人,需要慢慢调养,不可急功近利,妄想一蹴而就。

为此,他推出一系列惠农政策:兴修水利工程,改善农田灌溉条件;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设立农业补贴,减轻农民负担等等。

同时,他还积极引进西方的轻工业设备与技术,在国内建立起一批小型的纺织、食品加工厂,为民众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的复苏。

社会治理方面,明月诚注重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推动教育普及。

他大力兴办学校,从小学到中学,逐步构建起完善的教育体系。

他坚信,只有提高民众的文化素质,才能培养出具有民主意识和责任感的公民,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此外,他还致力于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强调司法独立,要求每一个案件都必须依据法律公正审判,确保人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明月诚生性沉稳,行事作风低调,不善于在公众面前进行激情澎湃的演讲。

相比之下,他更倾向于通过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政策是正确的。

他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民众的需求和困难,亲自参与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他相信,只要让民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果,就能够赢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

然而,在人们的短浅认知和远山绪带有明显立场偏向的曲解当中,明月诚的温和政策变成了怯懦无能的象征,稳中求胜的发展方针也成为了不思进取的表现。

他有点过于保守了,而人民需要的,是一个真正雷雳风行的领袖!

在一场场的演讲之中,在一次次的承诺之下,远山绪成功地获得了人民的狂热支持,并且在追随者的数量之上有了压倒性的优势。

而明月诚虽然仍在默默推行自己的政策,在民众心中的影响力却日渐式微,许多人已经逐渐淡忘了他的贡献。

即便如此,人民心中的明月诚不过是一个缺点众多的普通人,他们的情感大多是失望、放弃信仰之类,并没有一个人对其产生强烈的怨恨和仇视。

当远山绪在追随者数量上取得压倒性优势后,他知道,彻底击垮明月诚的时机已经成熟。

一个精心策划的阴谋正在酝酿,永绪国即将迎来一场影响深远的权力风暴,而两位领袖的不同治国理念,也将在这场风暴中接受历史的检验。

一个悲剧,一个阴谋,一个谎言,在1932年4月16日粉墨登场,将明月诚彻底拖下了深渊。

那一天,对于若明城当中的所有人--当然并不包括远山绪来说都是一个值得纪念和哀悼的“国难日”,在那一天,国立中学的900余名师生,在一场大火之中,从这个世界上悲哀地离开了。

悲剧发生前夕的若明城笼罩在一种异样的静谧里,给人一种岁月静好的错觉。

国立第一中学斑驳的红砖墙上,长满了绿油油的爬山虎,浓密的叶片之间,一只蝉正艰难地蜕去外壳,透明的翼翅在阳光下微微颤动,这也许是灾难发生之前,最后的一抹生机,

下午2点10分,教学楼C区三楼的一间教室里,一瓶敞口的乙醇在灰尘遍布的窗台上挥发出带有特殊香味的酒精蒸气,阳光穿过玻璃瓶,在堆放着硝酸/钾和白/磷的木架上聚焦成一片刺眼的光斑,火灾正是从这里产生的。

C区属于实验楼,那段时间又偏偏没有安排去做实验的班级,因而,在火情刚开始出现的时候,并没有人注意到。

而这,仅仅是这场漫长悲剧的开始。

起火的那个房间,还并不是一般的教室,而是储存了大量化学危险品的“实验准备室”。

在那个年代,由于认知的局限性,无论是校领导还是各位教师,哪怕他们学习过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对于安全隐患之类的问题也都没有多重视。

在他们的思想之中,似乎从来不存在所谓的“防患于未然”,在他们看来,那些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不过千分之一到万分之一之间,四舍五入以下就是根本不会发生,既然不会发生,他们还关注些什么呢?

他们不知道,尽管有些事情的发生概率低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当它们真正发生的时候,产生的后果却绝对是不堪设想的。

校领导和老师都不重视这方面的教育,学生们更不可能培养出安全意识了,他们自然也不把所谓的实验规则当回事。

学校中,常常有学生将从实验室问题里偷拿出来的小钠块扔进雨后的小水洼中,观察它在水面上一边游动一边发出响声的“美妙场景”,或是用少量的白磷引燃操场上的干树叶,然后一大堆人围在一起,一边“观赏”,一边嬉笑打闹,总之就是一点敬畏之心都没有。

准备室里的化学品也是毫无规矩地随意堆积着,乱七八糟的试剂瓶叠成了一座座小山,”而墙上的《危险品管理条例》早已泛黄,第三条“严禁混放强氧化剂与易燃物”被不知谁泼上了墨水,字迹模糊成一团黑渍。这也为最终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火势如同贪婪的巨兽,在C区疯狂蔓延,肆意吞噬着那里的一砖一瓦。

"准备室"内,火焰越烧越旺,密闭空间内的温度急剧上升。

当热量达到临界点的那一刻,一声震耳欲聋的轰鸣骤然响起——高温引发了化学品的剧烈爆炸,强烈的冲击波瞬间冲破门窗,将致命的火焰推向教学区。

刹那间,大量教室的门窗玻璃被强大的冲击力震得粉碎,炽热的气浪如同恶魔的爪牙,席卷向每一个角落。

毫无防备的师生们被困在火海之中,即使有人冒险从窗户跳下,等待他们的也只是楼下另一片燃烧的地狱。

玻璃碎裂的刺耳声响、门窗燃烧的噼啪声,混杂着孩子们绝望的哭喊、拍打门窗的求救声,交织成一曲令人心碎的悲歌,将这场悲剧的惨烈程度推向顶点。

这场灾难给国立第一中学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全校2853名师生中,942人不幸罹难,1000多人受伤,还有40多名孩子正在抢救之中,至今仍在生死线上挣扎。

如此巨大的伤亡数字,如此恶劣的社会影响,让这起火灾事件成为永绪国自1931年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灾难。

消息传开,举国悲痛,无数家庭陷入绝望,整个社会人心惶惶。

然而,当全国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时,远山绪却在暗处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毕竟,只有他知道这场事件的真实诱音。

它绝对不是一场意外,也绝对不能将其当作意外事件来简单处理,他要将这个精心策划的阴谋应用于彻底搞垮他的政敌。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狩心游戏

朕真的不会开机甲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婚内上瘾

女主并不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