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上前,拍了拍沈知意的肩膀,语气中带着几分疲惫与担忧:“为父并非要苛责你,只是容砚那笑面虎的手段,你远不是对手。
当年你堂哥便是因轻信他的话,才在河道修缮案中被构陷,最终贬谪边疆,你是沈家唯一的希望,万不能栽在他手里。”
沈知意不知如何回答,沈渊也知道沈知意本就作为女儿之身,承担了很多,索性也不步步紧逼了。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散落的章程上,又道:“罢了,你心底有数就好,无论如何,知儿,你现在不仅仅只是沈知意,更是沈家唯一之子!
明日朝堂之上,你只需附和为父与阵营同僚的言论,切不可再提出任何独到见解。
容砚越是看重你的才华,你越要藏拙,免得再被他盯上,成为他对付沈家的棋子。”
“儿臣记住了。”沈知意低声应道,心中却泛起一丝苦涩。
她看着案几上的白瓷瓶,又想起灾区流民的惨状,只觉得胸口堵得发慌,她虽认同父亲的警惕,却也不愿因阵营之见,将自己的才华与对百姓的仁心束之高阁。
可在父亲眼中,沈家的安危永远排在第一位,她没有选择的余地。
沈知意垂着头,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衣角,心中第一次对女扮男装入仕的选择产生了迷茫。
她原本想凭自己的能力为百姓做事,可如今,却只能在阵营的夹缝中小心翼翼地生存。
“厨子留有饭,你饿了便……”沈渊想缓和两人之间关系,虽沈知意母亲自生下沈知意当日就不幸去世,沈渊算得上亲手拉扯沈知意长大的。
再加上一直对沈知意对期盼,沈渊花在她身上的时间不少,只是即使如此,很多时候,沈渊都看不懂沈知意眼底的消愁。
“不了,儿臣不饿,倘若没有其他吩咐,儿臣先行告退了。”沈知意说着,两人之间的那种生疏,一瞬间就体现出来。
沈渊张嘴还想说什么,但是最后也只是低沉嗯了一声。
沈知意头也没回的就离开了,毕竟仕途上她退让父亲,心底折磨就会多一分。
就像当初沈渊辅导自己的时候,总是在自己说出见解的时候打压,用沈渊的话语来说就是,你再聪慧,能比前人还要有智慧吗?
别人聚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经验,岂能是你一个初学只知道皮毛之人能评头论足的吗?
隔阂太多,沈知意已经累了,倘若这样说沈渊所期望的,沈知意便这样了吧,跟以往一样,站在最后,听听,做好自己的分内工作。
便好了……
但是心底的沉重还是叫她久久难以平复,她都不用想,要是明日朝廷之上,真如自己父亲那般安排。
否定容砚,何不是否定自己了。
夜深,辗转难眠,难以入眠,沈知意就这样居然一夜无眠。
亲眼看见窗外光亮慢慢明堂。
最后小厮敲门叫沈知意的时候,她才惊觉一晚未眠,跟以往般起身洗漱,装扮。
早膳沈渊也没多少什么,两人之间气氛如结冰了般。
沈知意浑浑噩噩跟随沈渊一起上朝。
清晨的薄雾还未完全散去,紫宸殿内也弥漫着剑拔弩张的气息,金铜炉里的龙涎香袅袅升起。
才如朝堂,沈知意一眼就看见了容砚,今日他身着紫色官袍,手持赈灾细则,站在殿中。
随着上朝的钟声响起,容砚难的先一步站出来,声音清润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
“陛下,臣与沈知意已拟定好赈灾细则,其中以工代赈与联合商会之法,可解灾区劳力与粮草转运之困,还请陛下审阅。”
然,他话音刚落,沈渊便立刻出列。
沈渊身着深紫色常服,鬓角的白发在晨光中格外显眼,他拱手行礼,语气带着几分质疑:“臣有奏!”
皇帝才拿到从太监递过来的细则,沈渊便不容置疑开口:“臣以为,此策不可!”
沈渊这话落下,无疑是表明他已知容砚所递上去的细则是什么了。
皇帝也眼存疑虑,沈渊怎知容砚的计策是何,简单看完后,沈渊反驳话语也接踵而至,步步紧逼容砚:“丞相说此策周全,却过于依赖商会,
商贾逐利,若他们中途变卦,以灾情为由抬高粮价,或是延误粮草转运时机,谁来担责?
依臣之见,还是应以官府为主导,商会仅作辅助,方能确保赈灾顺利。”
这话如同投入油锅的火星,瞬间点燃了双方的争执。
而容砚更多的是诧异,想要找寻沈知意身影,但是群臣之中,今日沈知意换到沈渊阵营最后最里的位置。
容砚怎么也看不见她丝毫身影,心底顿时一沉,他不知为何就一夜之间,沈知意突然变卦。
而容砚阵营的官员立刻纷纷站出来开口辩论,主张“商会熟悉地方事务,比官府效率更高”;
沈渊一派则反驳“官府有公信力,可约束商会行为”,双方各执一词,吵得不可开交。
皇帝坐在龙椅上,眉头紧锁,疲惫的目光扫过群臣。
他深知赈灾刻不容缓,却也明白两方的顾虑都有道理。
最终,他的目光落在了站在后排最里的沈知意身上,这件事,恐怕需要有人进来中和一下了。
沈知意就是最好人选,皇帝突然轻咳一声,朝廷顿时安静下来。
皇帝突然的点名沈知意,是在场所有人都意料之外的。
“沈爱卿,听容相意思,的你一同协助他拟定细则,对此应有更深的见解,你有何看法?”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沈知意身上。
有探究,有审视,也有来自容砚阵营的敌意。
可能因为大家都侧身,沈知意这次能清晰地感觉到,一道来自容砚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
那目光中带着一丝期待,昨日在相府商议时,她曾详细分析过“联合商会”的必要性,甚至提出用“商税减免”约束商会行为……
沈知意知道容砚在等什么,可是……
沈知意心底深吸一口气,指尖悄悄攥紧了朝笏。
父亲昨日的叮嘱犹在耳边:“明日朝堂之上,你只需附和为父与阵营同僚的言论,切不可再提出任何独到见解。”
她抬起头时,眼底依然有了决意,侧身站出,直到朝廷中间,有礼有节的躬身行礼。
然而她再开口,声音平淡得没有一丝波澜:“陛下,臣以为沈尚书所言极是,商会虽有运力与地方资源优势,但终究以逐利为根本,不可全信。
以官府为主导,商会辅助,既能确保粮草转运的效率,又能避免商贾从中作梗,更为稳妥。”
这话如同平地惊雷,让殿内瞬间安静下来。
容砚脸上的笑意微微一僵,眼中的期待瞬间化为错愕。
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昨日在书房中,沈知意还曾力证“商会参与可形成三方制衡,减少官府贪腐”,今日却全盘推翻了自己的观点,转而附和沈渊?
他凝视着沈知意,试图从她脸上找到一丝犹豫或不甘,可她始终低垂着眼帘,神色平静得像一潭深水,仿佛昨日那个在书房中侃侃而谈,眼中闪烁着光芒的人并非她。
沈渊则满意地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他借机急忙跟上补充道:“不仅如此,以工代赈需征调大量民夫,如今灾区百姓本就饥肠辘辘,强行征调恐会引发民怨。
臣以为,应减少民夫数量,多派官兵协助疏通河道与搭建安置点,既高效又能避免民愤。”
“臣附议。”沈知意再次开口,依旧是简单的附和,没有半分多余的解释,仿佛只是沈渊的传声筒。
容砚心中莫名升起一股怒火,身居高位这么多年,他早就知道行不变色,但是沈知意突然的背刺,容砚心底怒火越发增聚。
他看着沈知意清瘦的身影,藏青色官袍衬得她格外单薄,可她的态度却异常坚定,坚定地站在沈渊身边,坚定地与自己划清界限。
容砚压了压心底的冲动,沉下心想,昨晚一定有发生什么,不然沈知意怎么突然变卦。
她这般的否认,不仅仅是否认了刚刚递上去的方法,更是否定了两人的见解。
难道是因为沈渊昨日严厉施压,逼她改变态度?还是自己昨日的试探太过明显,让她心生警惕,刻意疏远?
他想不通,也不愿相信,那个在书房中对灾民充满悲悯,对政务充满热忱的沈知意,会如此轻易地妥协。
然而容砚这一瞬间的愣神,也错失了反驳沈渊最佳时机,容砚阵营之人等容砚先继续反驳沈渊,随后补充。
但是容砚久久无言,皇帝也见他好似妥协,当机一口敲定,细则给沈渊补充,随后再立前往赈灾人选。
留下沈渊和容砚两人后,皇帝宣了退朝。
大臣们都纷纷跟随出去,这次争论,沈渊这边拿到主动权,不少沈渊这边阵营之人靠近之前被他们忽视的沈知意。
毕竟今日皇帝单独询问,沈知意的位置,在座各位谁不是人精,之前沈渊为沈知意藏拙,不料其实为沈知意铺路如此。
皇帝都记住沈知意了,他们不得巴结巴结
倒是一向独来独往的沈知意突然被簇拥,探话,心底千层波澜,她不算游刃有余的推脱,才没泄半点心底真实想法。
也好在最后解决了大部分人的探寻,只是也这般,她告别之时,已经走到了宫门外。
日更吧,已经接受这本书扑街的事实,写完就好[吃瓜][吃瓜][吃瓜]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背叛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