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取我帷帽来。”观澜一身寻常打扮,湘叶一看便知卫长公主这是又要出公主府去那市集淘宝。
这观澜,自小便是活脱性子,自及笄开府别居后,更是爱极了那市集酒巷的热闹,但凡赶上逢年过节,她必去一遭,今日这装扮便是她去了多次后得出的好计策,既有隐去身份的便利又能讨个合适的价位。
“公主,您还是多带几个侍卫才放心,那集市毕竟是处喧嚣杂乱地。”湘叶劝道。
“你且不必如此忧心,哪里就有你想的那般,我是那集市的老常客了。”观澜戴了帷帽,抬脚就出了大门,缙云和湘叶忙跟了出去。
“如今夏至,醉花坊的胭脂定是又添了新货。”观澜对那东西市集已是十分熟悉,直奔西市去。
“店家,拿最新的胭脂来!”观澜素来是豪横的,时常买的甚多,那店家也是眼力劲儿十足,知这不是一般的主儿,自然将观澜当座上宾,尽皆摆了年下最新最好的货色。
“小姐,这是今年最新的胭脂,名为新荷。”醉花坊坊主亲自接待,辟了单间奉上好茶。
观澜看那胭脂成色,色正膏润,便知不是凡物。这醉花坊的胭脂,是京城一绝,客源络绎,便是那达官显贵也无不喜爱的。
“这新荷多拿几支,其他好的也紧着捡些,将妆盒装得仔细漂亮些,我好赠人。”
“好嘞!贵人稍等!”坊主一脸悦色,莫说这观澜每次所要数量,单是那因收了观澜胭脂寻过来的高门贵女就不计其数,真真是醉花坊的活招牌!“难得贵人赏识,再赠您几色您喜欢的胭脂,您随便挑。”这坊主也是个极会营生的。
待到坊主吩咐伙计将胭脂打包好,观澜便携了缙云、湘云便往外去,却迎面与进来之人撞了个满怀!
观澜一个踉跄往后偏,来人伸手一拽将她稳住,帷帽却随风掀起一角:定下神来一看,正是平阳姑姑长子——平阳懿侯曹相国的玄孙曹襄,今日他一身石涅织锦雷雨垂信期云纹束袖长袍,腰间系了青玉鹿衔林芝玉牌贝带,绕灵云雾。如今他袭了平阳侯爵,在平阳姑姑婚礼上是见过一面的。
曹襄一脸错愕:“公……”尚未出口便被观澜打断。
“嘘!”观澜示意他噤声,放下帷帽一溜烟便从他身旁出了醉花坊。
这是曹襄第一次见到如此跳脱生活的公主,少了皇城禁锢的俗礼,唇间不禁浅起一抹笑意。
“公子,那不是卫长……”曹襄近从白英回过神来,正要发问却被曹襄拦住,“由她去。”
曹相国乃开国肱股,封侯拜相,位极人臣,其曾孙曹时迎娶武帝长姐平阳公主,更是皇亲国戚高门显贵。奈何曹时染了疫病回到封地将养,却是一病不起撒手人寰,平阳公主便搬回长公主府寡居。如今母亲觅得良缘再续,曹襄素来孝顺,自然是十分欢喜的。长安城内坊间皆传醉花坊胭脂极好,他便也来寻上一寻,备一份夏至孝礼,赶巧碰见迎面出门的卫长公主。
夏日至,酡颜巳时,日光将盛未盛,将暖未暖。旗风猎猎,礼乐长鸣,祭台巍峨,祭典威仪。祭祀所用牛马羊等牲畜祭品,几月前便是由那掌畜令从御用牧场里挑选备好,然后交给廪牺令管理,待到祭祀前几天送来北畤,上林苑则备好其他一应珍禽异兽;至于那谷物一类祭品皆是籍田所出。
礼乐迎神毕,太常卿奉上盥洗礼器:“请陛下盥洗。”
武帝净手后,手持镇圭腰插大圭,移步至各神位前行三上香礼,鼓乐齐鸣报知土谷之神降临享祭。迎神礼毕,执事官宰杀太牢取祭器盛其血液奉与武帝,置于祭台,再呈进玉帛,武帝复至各神牌位前行敬献礼,鞠躬拜兴后回拜位。
霍去病伏在离武帝最近一处,看得真切:鸦舟乐声中迎来了司礼活人扮演的“尸”,听太常官员讲过,那是作为神灵化身代表神灵接受祭享的。这些“神灵”或舞或跳,行至各自灵位处就坐,接受奠玉帛和进俎;内赞奏升坛后,武帝在导驾官陪同下,到“神灵”跟前恭敬陈放玉璧、鼎、簋等各种盛放祭品的礼器,礼器陈列毕,须手持黄琮向东南作地户,引太牢牲血和郁鬯灌地行血祭。那殷红牲血结丝游离于馥郁香酒中,过黄琮而入地下,再依次进献五齐酒,其中便有舒氏酒坊的枸酱琼浆。待两次献酒后复进献全牲、大羹、铏羹,第四次献酒后,进献黍稷饮食。
霍去病看得仔细,进献神灵后,神灵亦以酢酒答谢献祭。待武帝与舞队同舞《云门》承受祥云福佑之后,已近未时。到了饮福时刻,神灵赐嘏天子,武帝同群臣分享祭祀所用的酒醴。直到黄昏,祭礼方毕,祭品及一应器物皆入地瘗埋。
日沉时分,众人散去。霍去病回了斋宫客房。
“少郎,”齐丰和毕城候了一天,“观里备了吃食。”
“好,”霍去病将手中裹了赐胙的锦帛放到桌面,“毕城,事办得如何?”跟着祭祀饿了一天,已是饥肠辘辘。
“少郎放心,舒姑娘只是出城去了一趟庙里,上了香便回到城中。”毕城回道。
“再没别的?”霍去病咽了一口青菜。
“没有。”毕城可是跟了一整天,直至舒醴回城才往雍城来。
“下去吧。”霍去病抬手示意二人退下。
齐丰被二人弄得一头雾水,出了房门便问:“那日出城,少郎叫你离开便是此事?”
“正是。”毕城答得认真。
“少郎怎么打听起舒小姐来?”齐丰嘀咕一句。
“你不知为何?”毕城挑逗。
“为何?”
“你想想辋川镇。”毕城玩味一笑,“我喂马去了,明日还要回城呢!”留下齐丰廊下一人苦思。
话说那日城门遇见,霍去病便使唤毕城跟着舒醴出了城去,为的是护她周全。
夏至大典后,武帝大驾翌日返回长安,依朝例于未央宫宴请群臣。
“春陀,”武帝命道,“将那冰窖的冬冰拿出来,分与爱卿们消暑避伏。”能得天子御赐冬冰,历来是夏至厚礼。
黄门将早已用锦帛包裹漆盒封蜡的冬冰送上殿来,依次摆放在宾客席上,隔着漆盒也能觉出冬日的清凉。这些仅是礼盒,每家分上冬冰的府邸,此时已由少府派了黄门将各家其余冬冰送到府中。宴席直到戌时方休,群臣皆叩拜陛下圣恩,领了三日的沐休出宫回府了。
相思暮色里嵌了新月朦胧,长安街巷星灯未灭,更声一慢一快。霍去病弃了车马,独自走在青砖大街上,腰间挂着赤金令牌,赤焰大繎的护腕格外惹目,酒醉夜风,只听到鹿皮云纹刺绣长靴落地声轻。
自辋川镇后,他因祭礼大典抽身不出,未曾有舒醴任何讯息。霍去病想着那日舒醴神色惶恐离去,想来定是吓她不浅,不觉竟走过冠军侯府拐进了舒宅巷子。
“呵!”霍去病甩甩头,“竟是醉了。”抬脚要往后去,却听得舒宅大门“嘎吱”一声开了半扇。霍去病下意识闪到墙角,听得门内声响:“现下已是宵禁,如何去得南斋坊?”一个小厮私语:“只要不出坊里,如何去不得?”说话间见两个小厮迈出大门,手里提了食盒。
霍去病看了眼天色,也觉腹中空空,转身朝南斋坊跟去。
这南斋坊吃食小酒乃长安一绝,大江南北菜系荟聚其间,菜品精致环境优雅,上至高门显贵下到布衣百姓,但凡吃过这家酒菜的,无不称赞。京中子贵常邀约至此,饮酒谈诗,打发闲暇;或是三五好友小聚,也是个好去处。霍去病是常客,自征战回京,尚未得空一来。
“公子里面请!”跑堂的见了霍去病,径直将他引入楼上雅间。
霍去病挑了一间临街雅间坐下,正是玉竹阁,点了常要的几样点心和小菜,温了壶酒,便叫小二退下。对面街市因着夏至节气好生热闹。
“毕城,少郎呢?”山岚立在大门处,见毕城同齐丰牵了马回府,却不见少郎同在。自少郎随驾祭祀出府,已是六七日有余。
“少郎从宫里出来便叫我们先回来,说的自己走走。”毕城说道,“你且先备下热水,今日赶路不少。”
“已经备下了。”山岚接过来霍去病的外出随身衣物,穿过前厅往主院来。宫里夜宴定是喝了酒,山岚早早温好暖胃的参汤,摸了摸汤池热水,将换洗的衣物搭在花梨椸枷上。夜还早,山岚合上房门退下做点心去了。
夜风清凉,最抚人心。
这酒不甚浓烈,霍去病又叫了几壶,拎起酒壶独饮。暮色深邃,街灯恍惚,闾里上方浮云染了胭脂,投映莲池半盏羞涩。从这里望过去,恰能一眼望见横门大街路口,那日约见阁间,她必也翘首,毕竟玉簪紧要。
小课堂:
1、石涅:《中国传统色》,编号C65 M55 Y55 K10 R104 G106 B103,鹿角解之合色。即石墨,亦称黑石脂。《山海经·西山经》云“西南三百里曰女床之山,其阳多赤铜,其阴多石涅"。杨慎《丹铅续录·石涅》云“石涅黑丹,即今之石黑也……上古书用漆书,中古用石黑,后世用烟墨”。《本草别录》云“黑石脂,一名石墨,一名石涅”。
2、雷雨垂:《中国传统色》,编号C60 M50 Y50 K0 R122 G123 B120,鹿角解之转色。黑云压城、大雨欲来之色。杜甫《戏韦偃为双松图歌》咏“白摧朽骨龙虎死,黑入太阴雷雨垂”。张羽《钱舜举溪岸图》咏“玄云 抱石雷雨垂,苍山夹水龙蛇绕”。曾棨(qǐ)《天厩神兔歌》咏“想当此马初生时,蛟龙降精雷雨垂。房星夜堕水尽赤,云雾下绕灵风吹”。
3、夏至习俗:自古以来夏至日就有很多习俗,如祭神祀祖、吃新(立夏尝新,各地吃食也各有特色,如北方的面条,南方的五色饭、蚕豆饭、立夏见三新、九荤十三素等)、挂蛋袋、秤人求长寿、消夏避伏。人们互相赠送消夏避伏的折扇、脂粉等什物。《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进而成为制度。
4、掌畜令:古代中国负责畜牧事务的官吏 。该职位在两汉时期设立,主要负责养牧工作。在西汉时期,掌畜令隶属于主爵都尉(后称右扶风),并且右扶风及西北边地作为畜牧所在,因此特别设置了此官职来掌管畜牧事务。此外,右扶风下属还有掌畜丞,作为掌畜令的副贰,协助主管牧畜工作。
5、廪(lǐn)牺令:廪牺令是一个 古代官名 ,其职责主要是掌管供宗庙祭祀的谷物和牲畜。该职位在西汉时期设立,最初隶属于左内史,后来改隶大司农。
6、北畤(zhì):即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 。位于宝鸡市凤翔县城西北的柳林镇血池村,东南距秦雍城大遗址15公里。血池遗址可能是刘邦在雍城郊外设立的祭祀固定场所“北畤”,是西汉初期汉高祖刘邦设立的国家最高等级、专门用于祭祀天地及黑帝的固定场所。西汉早期汉高祖刘邦在继承秦人雍四畤的基础上增设北畤,形成完整的祭祀五帝系统,并将郊祀雍畤作为王朝最高祭礼,此后汉代皇帝曾先后十八次郊雍。
7、籍田:籍田,亦称藉田,是古代天子、诸侯征用民力耕种的田。相传天子籍田千亩,诸侯百亩。
8、镇圭(ɡuī):古代举行朝仪时天子所执的玉制礼器。长一尺有二。以四镇之山为雕饰,取安定四方之义,故称。《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注:“镇,安也,所以安四方。镇圭者,盖以四镇之山为瑑饰,圭长尺有二寸。”
9、大圭:是古代皇帝所执的玉质手板。形状狭长而锐上,略似剑叶。
10、执事官:古代中国负责祭祀活动的官员,西汉时期,祭祀执事官主要包括太祝和祠祀两个重要职官。
11、太牢:太牢即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的牺牲,牛、羊、豕(shǐ猪)三牲全备为“太牢”,《礼记》中太牢指的是大牢。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
12、鸦舟:这里指一种装饰有乌鸦图案的船只,乌鸦在古代文化中被视为神鸟或与神灵沟通的媒介。
13、进俎(zǔ):进俎是古代祭祀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指在祭祀过程中将祭品(通常是肉类)进献到祭坛或神位前的仪式。这一环节庄重肃穆,体现了对神灵或祖先的敬意和虔诚。俎,古代祭祀时用来盛放祭品(主要是肉类)的礼器,通常为木制或青铜制,形状类似于几案。
14、内赞:在古代祭祀活动中,内赞是负责礼仪流程的重要官员之一,主要负责祭祀仪式中的内部事务,通常站在祭坛内侧。主要职责是引导祭祀仪式、宣读祝文、协调礼仪步骤,确保祭祀活动的顺利进行。内赞通常与其他礼仪官员(如外赞、太祝等)配合,共同完成祭祀活动,确保流程的规范性和庄重性。升坛前,引导皇帝或主祭者准备升坛。升坛后,宣读祝文,引导献祭仪式。祭祀结束后,引导主祭者完成祭祀的后续步骤,确保礼仪的完整性。
15、升坛:升坛是古代祭祀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指主祭者(如皇帝、诸侯或主祭官)登上祭坛,准备进行祭祀的仪式。升坛仪式庄重肃穆,象征着与神灵或祖先的沟通,是祭祀活动的核心部分之一。升坛仪式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①准备阶段。主祭者和参与祭祀的官员、乐师、仪仗等提前到达祭祀场所。祭坛上摆放祭品(如酒、帛、牲畜等),并准备好祭祀用具。
②引导阶段。由礼仪官员(如内赞、外赞等)引导主祭者走向祭坛。乐师演奏特定的祭祀音乐(如升坛乐),营造庄重的氛围。
③登坛阶段。主祭者按照规定的礼仪步骤登上祭坛,通常有固定的路线和动作。登坛过程中,礼仪官员会宣读祝文或赞词,表达对神灵的敬意。
④祭祀阶段。主祭者登上祭坛后,进行献祭、宣读祝文、叩拜等仪式。祭祀结束后,主祭者按照礼仪步骤退下祭坛。
16、簋(ɡuǐ):古代盛食物的器具,圆口,两耳。
17、黄琮(cónɡ):黄色的瑞玉。古代人们用于祭祀神祇的一种礼器。"琮"始见于《周礼》等古籍。其形以《周礼·考工记·玉人》所释:"大琮十有二寸,射四寸,厚寸"。《白虎通·文质篇》曰:"圆中牙身玄外曰琮"。郑玄补注《周礼》时说:"琮,八方象地"。南唐徐锴释琮时讲:"状若八角而中圆"。祭祀用的大礼器之一,它与玉璧、玉圭、玉璋、玉璜、玉琥被称为"六器"。《周礼》"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玉琮的造型是内圆(孔)外方,似是印证"璧圆象天,琮方象地"等道理。巫师也常用劣质的玉琮、石琮,或被烧过的玉琮,来镇墓压邪、敛尸防腐、避凶驱鬼。玉琮也是权势和财富的象征。
18、地户:地户有多种含义,这里指地的门户 。古代传说中,天有门,地有户,天门在西北,地户在东南。因此,地户被用来指称地的东南方向。
19、鬯(chànɡ):汉语三级字,指重大节日活动庆典用的香酒。古时候人们以鬯来庆祝胜利,部族和亲,敬天神、地只、人神等。天神称祀,地只称祭,宗庙称享,有严格等级。
20、血祭:又称红祭或生血祭,是一种杀牲取血以祭神的仪式。通常人们会宰杀牛、羊、马等动物作为牺牲来敬献给神灵,或者先祭祀这些动物,然后再进行宰杀。血祭是古代吉礼的一种,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周朝。《周礼·春官·大宗伯》中记载:“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
21、五齐酒:祭祀中,酒按清浊程度分为五等,称“五齐”,分别为泛齐,醴齐,盎齐,醍齐,沈齐,这“五齐”专供祭祀用。按酿造时间长短分为三酒:临时酿的酒为事酒;酿造时间较长的酒为昔酒;酿造时间比昔酒更长的,称清酒。祭祀前五齐三酒都得准备好。“凡祭祀,以法共(供)五齐三酒,以实(满的意思)八尊”(《周礼·天官冢宰》)。
22、大羹(ɡēnɡ):指不和五味的肉汁 ,也就是不加任何调料的肉汤。在《礼记·乐记》和《左传》等古籍中有所记载。大羹通常用于祭祀等正式场合,象征着丰盛和敬重。
23、铏(xínɡ)羹:指的是古祭祀时盛在铏器中的调以五味的菜汤。铏是一种古代盛羹的器具,通常用于祭祀等礼仪场合。在《周礼·天官·亨人》中提到了祭祀时使用的羹,包括大羹和铏羹。
24、黍(shǔ)稷(jì):黍稷是指 黍和稷两种古代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 ,也常用来泛指五谷。黍子是一种类似于小米的谷物,而稷子则是指大米。这两种作物在中国古代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古代中国的主要粮食来源之一,象征着农业丰收和国家富饶。
25、酢(cù)酒: 即醋酒,苦酒 。在《南齐书·良政传·虞愿》中记载:“﹝宋明帝﹞食逐夷积多,胷(xiōng,胸的异体字)腹痞胀,气将絶。左右启饮数升酢酒,乃消。”
26、《云门》:相传黄帝的乐舞叫《云门大卷》,简称《云门》,又名《承云》,属于周代六大舞中的文舞。取“云”字命名乐舞,与黄帝部落的云图腾崇拜有关,并以云纪事、以云命官。《云门》除了图腾崇拜的意义外,也在于歌颂黄帝的功绩,赞美他团聚万民,圣德如云。同时,《云门》也称之为《咸池》。在中国古代星象观念中,咸池星是主管五谷的,因此《咸池》还具有祈求丰收的含义。其相关记载记录于《事物纪原》《庄子》等。以《云门》为代表的周代六大舞开中国古代雅舞之先河,对古代雅舞的发展产生了深渊的影响。
27、饮福:古礼 ,在古代祭祀仪式中,祭祀完毕后,人们饮食供神的酒肉,以示对神灵的敬意和祈求神赐福。
28、赐嘏(ɡǔ):源自古代汉语,具有特定的文化和宗教含义。赐意为给予、赐予,通常用于上级对下级或神明对人类的恩赐。嘏意为福、福气,通常指神明或祖先赐予的福祉和保佑。在《诗经》等古代文献中,"嘏"字常与祭祀、祈福相关,表达人们对神明或祖先的敬仰和祈求。"赐嘏"常用于祭祀或宗教仪式中,表示神明或祖先赐予的福气和保佑。这种赐福通常通过祭祀、祈祷等仪式来祈求。
29、酒醴(lǐ):释义为酒和醴。亦泛指各种酒。
30、瘗(yì)埋:瘗埋是古代中国用于祭地的礼仪之一。具体操作是将牺牲品和玉帛等物品埋入地中,以表达对大地的敬意和祈求其保佑。根据《礼记·祭法》的记载,瘗埋是在泰折(方丘)进行的,这是一种象征性的祭祀方式,旨在将祭品直接送达致祭的对象——大地。瘗埋的礼仪与祭天相似,但有所不同之处在于不用燔燎而用埋藏。祭地的牺牲品通常选用黝黑之色,玉则用黄色,黄色象征土,琮为方形象地表达了这一象征意义。在祭地时,还会进行四望山川的仪式,即望祭天下名山大川之神,以及祭土神、谷神、社稷等。
31、赐胙(zuò):谓天子于祭祀宗庙﹑社郊后,把祭肉分给群臣。语本《左传.僖公九年》:"王使宰孔赐齐侯胙曰:'天子有事于文武,使孔赐伯舅胙。'"
32、更声一慢一快:即戌时(晚上七点至九点)。古代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打更各有规矩。一更为戌时(晚上七点至九点),更声一慢一快,连打三次:天干物燥,小心火烛;二更为亥时(晚上九点至十一点),更声打一下又一下,连打多次:关门关窗,防偷防盗;三更为子时(晚上十一点至凌晨一点),更声一慢两快:平安无事;四更为丑时(凌晨一点至三点),更声一慢三快:天寒地冻;五更为寅时(凌晨三点至五点),更声一慢四快:早睡早起,保重身体。更夫通常两人一组,一人拿锣,一人拿梆子,边走边敲,每隔两小时打一次更。更夫使用的工具主要包括梆子和锣,梆子是一种木制的响器,锣是一种金属的打击乐器,都能发出清脆响亮的声音,便于传播。打更时,打更人需要保持清醒,不能睡眠或饮酒,语音要柔和缓慢,以避免惊扰盗贼。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4章 夏祭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