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启年的米铺成了云溪县的“新地标”。每日清晨,米铺门口便排起长龙,村民们提着瓦罐、捧着陶罐,换着土豆泥、红薯粥或是热乎乎的烤红薯。
王启年站在柜台后,看着排队长龙,脸上的褶子都笑开了花——半个月下来,米铺的生意竟比灾荒前还要红火,更重要的是,他落下了“乐善好施”的名声,连带着城里几家富户都主动来找他“合作”,想要分一杯羹。
“王老爷,您这‘新作物’真是神了!”一个绸缎庄的掌柜谄媚地递上茶,“小的想进一批土豆种子,不知苏姑娘那边……” 王启年呷了口茶,慢悠悠道:“苏姑娘说了,种子只给信得过的人。你若真心想帮乡亲们,就按成本价卖粮,不许加价。”
掌柜连忙点头:“自然自然!小的明白!”
这日午后,山神庙的院子里挤满了村民。王老实正带着人用新改良的“鹰嘴铧”曲辕犁翻地,那犁铧锋利无比,一犁下去能翻出半尺深的土,省力又高效。
村民们看得啧啧称奇,纷纷围上来打听:“王大叔,这犁怎么卖?我也想买一个!”
“不卖!”王老实把犁扛在肩上,嗓门洪亮,“这是苏姑娘给大家做的‘便民工具’!想要的,自己去王启年的米铺领!但有个条件——得学会用它!” 村民们轰然叫好,都往米铺方向涌去。
苏清晏站在廊下,看着这热闹景象,对身边的沈慕言笑道:“你看,‘同人卦’的效果出来了。”
沈慕言握住她的手,眼中满是骄傲:“都是你的功劳。”
他从怀中掏出一封密信,“父亲的旧部回信了,说青州通判柳大人愿意暗中相助。他说,北方游牧民族蠢蠢欲动,朝廷正缺粮草,若我们能推广高产作物,不仅能解青州之困,还能为朝廷分忧。”
“太好了!”苏清晏惊喜道,“这下,推广的事就更顺了!” 话音未落,一个家丁匆匆跑来,脸色凝重:“苏姑娘,沈公子,不好了!李员外带着人,把咱们的试验田给毁了!” 苏清晏和沈慕言脸色骤变。
李员外,邻村最大的地主,也是王启年的死对头。此人贪婪成性,一直靠囤积粮食发国难财,王启年的米铺卖低价粮,无疑断了他的财路。
“他们人呢?”沈慕言沉声问道。
“还在村外的田埂上!”家丁急道,“李员外说,这‘妖物’会让土地减产,非要拔掉不可!”
沈慕言立刻道:“清晏,你留在这里安抚村民,我去看看!”
“我跟你一起去!”苏清晏站起身,左臂的伤口还隐隐作痛,但她眼神坚定。
两人赶到村外时,只见李员外带着十几个家丁,正拿着锄头铁锹,疯狂地铲着试验田里的土豆苗。王老实气得吹胡子瞪眼,拿着曲辕犁挡在田埂前:“李老鬼!你敢动苏姑娘的东西!我跟你拼了!”
“拼?”李员外冷笑一声,一脚踹开王老实,“老东西,你也配?这‘妖物’是灾星,留着它只会坏了风水!今天我就替天行道,把它全毁了!”
苏清晏冲上前,厉声喝道:“住手!”
李员外看到苏清晏,眼中闪过一丝惊艳,随即转为狠厉:“苏丫头,我劝你少管闲事!这试验田是我先看上的,我想毁就毁!”
“这是乡亲们的希望!”苏清晏毫不畏惧地迎上他的目光,“你毁了它,就是跟整个云溪县的人作对!”
“作对又如何?”李员外挥挥手,“给我继续!谁敢拦,就打!” 家丁们一拥而上,王老实被推倒在地,急得直骂娘。
就在这时,沈慕言挡在苏清晏身前,眼神冰冷如刀:“李员外,你可知这是何罪?”
“何罪?”李员外不屑道,“我乃云溪县首富,毁几株破草,能有何罪?”
“毁青苗,是大罪!”沈慕言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而且,你囤积粮食,高价售卖,早已民怨沸腾。若再敢胡作非为,休怪我不客气!”
李员外脸色一白,他听说过沈慕言是京城来的贵公子,父亲是朝中重臣,顿时有些忌惮。但看着周围村民愤怒的眼神,他又壮起胆子:“你吓唬谁?这里是云溪县,我说了算!”
“是吗?”一个沉稳的声音从远处传来。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队官差簇拥着一个身穿官服的中年男人走来,正是青州通判柳大人。他身后跟着几个随从,面色严肃。
李员外看到柳大人,吓得腿一软,连忙跪倒在地:“柳大人!下官……下官是李府的人,不知柳大人驾临……”
柳大人看也没看他,径直走到苏清晏面前,拱手道:“苏姑娘,本官能为你做主吗?”
苏清晏没想到柳大人来得这么快,连忙道:“多谢柳大人。此人毁我试验田,还囤积粮食,高价售卖,恳请大人为民做主!”
柳大人点点头,目光转向李员外,脸色一沉:“李员外,你可知罪?”
李员外磕头如捣蒜:“下官……下官不知。”
“不知?”柳大人冷哼一声,从怀中掏出一份卷宗,“本官能证明,你半个月内,倒卖囤积粮食三千石,每石加价五倍!还纵容家丁,毁弃民田,意图煽动民变!这些罪证,你认不认?”
李员外面如死灰,瘫倒在地。
柳大人对官差道:“把他给我拿下!押回府衙,听候发落!” 官差们一拥而上,将李员外拖走。
村民们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声。
“柳大人英明!”
“苏姑娘,柳大人是来帮我们的!”
柳大人走到苏清晏面前,笑道:“苏姑娘年纪轻轻,却有如此远见和仁心,实在难得。本官能为青州百姓找到如此高产的作物,真是三生有幸。”
苏清晏道:“柳大人谬赞了。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柳大人点点头,从怀中掏出一份文件:“这是朝廷的‘劝农令’,本官能帮你在青州推广土豆和红薯。但有一个条件——你要教百姓如何种植,如何加工。”
“没问题!”苏清晏毫不犹豫地答应。
柳大人又道:“李员外倒了,王启年现在是云溪县的‘首善’。本官能让他出钱出力,帮你建立粮仓,并在全县推广曲辕犁。”
“多谢柳大人!”苏清晏和沈慕言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激动。
接下来的日子,云溪县彻底变了样。
柳大人派来的农技官和工匠,在苏清晏和王老实的指导下,将土豆和红薯的种植技术推广到全县。王启年不仅出钱购买种子和农具,还亲自带着家丁,帮村民开垦土地。李秀莲则组织妇女,学习制作土豆红薯的各种吃食,开起了“便民食铺”。
短短一个月,青州府乃至整个大靖王朝,都知道了云溪县出了一种“能让土地增产十倍”的“神粮”。朝廷派来的钦差大臣亲自前来考察,看到那望不到边际的土豆田和红薯地,惊得说不出话来。
“这……这真是土豆?亩产竟有三千斤?”钦差大臣捏着一个拳头大的土豆,不敢置信。
苏清晏上前,从容道:“回大人,不仅有土豆,还有红薯,亩产可达五千斤。此二物耐旱耐贫瘠,只需下种一次,可收数年,是灾年救命的‘圣物’。”
钦差大臣连连点头,当即上书朝廷,力荐推广土豆和红薯。大靖王朝的皇帝看到奏折,龙颜大悦,下旨全国推广。云溪县成了大靖王朝的“模范县”。苏清晏和沈慕言的名字,也传遍了大江南北。有人说他们是“神仙眷侣”,有人说他们是“救世圣人”。苏清晏却始终保持着清醒。她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沈公子,你看,‘同人卦’的力量,比我想象的还要强大。”苏清晏站在田埂上,望着一望无际的土豆田,轻声道。
沈慕言握住她的手,眼中满是温柔:“是你让大家相信了团结的力量。”
王老实扛着新做的曲辕犁走来,脸上笑开了花:“苏姑娘,沈公子!县里的学堂要开课了,教大家种土豆红薯!我被请去当先生了!”
苏清晏笑道:“王大叔,你可真是‘桃李满天下’了。”
李秀莲抱着孩子,也走了过来,小女娃已经会走路了,摇摇晃晃地扑向苏清晏:“苏姑姑!”
苏清晏抱起孩子,在她脸上亲了一口,笑道:“真乖。”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田埂上,将所有人的影子拉得很长。苏清晏看着眼前这和谐的一幕,心中充满了温暖。她知道,只要大家团结一心,就没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易经》说“同人于野,亨”,这“亨”,便是希望,是未来。而她,苏清晏,这个来自异世的灵魂,终于在这个时代,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价值和归宿。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