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着,凌睿的手机响了,是母亲苏晔打来的。
“喂,妈。”凌睿接起电话,刚说了一句,就被苏晔的声音打断:“小睿啊,你跟小华最近还好吗?天气转凉了,记得添衣服,别感冒了。”
“妈,我们挺好的。”凌睿笑着说,余光瞥见凌华在旁边挤眉弄眼,还指了指手里的野山参,“对了妈,小华昨天得了两根五十年份的野山参,是朋友送的,今天找老掌柜验过了,是真的好参,回头给您和爸炖参汤喝。”
电话那头的苏晔愣了愣,随即声音拔高了些:“五十年份的野山参?这么贵重?小华哪里来的朋友这么大方?”
凌华凑到电话旁,笑着说:“妈,就是之前帮过忙的一个朋友,人家特意送的。您放心,是正经东西,老掌柜都验过了。对了妈,您跟我爸啥时候回来啊?这都出去小半年了,我跟哥俩在家,总吃外卖也不是事儿,还是想喝您炖的汤。”
“快了快了,这边活儿差不多收尾了,再过半个月就能回去。”苏晔的声音里满是笑意,“回去就给你们炖排骨汤,再用小华这野山参给你爸补补,他最近总说腰累。”
“那可得好好谢谢人家。”苏晔又叮嘱道,“你们自己也别舍不得吃,年轻人工作忙,也得补补。对了,你爸在旁边呢,他还不信这参是真的,让他跟你说。”
很快,电话里传来父亲的声音:“小华啊,那参真有五十年份?别是人家骗你了,现在假货多。”
“爸,您放心,老掌柜是咱们家熟人,他看了半辈子药材,绝对不会看错的。”凌华说,“等您跟妈回来,咱们直接用这参炖鸡汤,您尝尝就知道了。对了爸,你们这回出去可太久了,小半年啊,我哥上次还说,家里的物业费都忘了交,还是我提醒的呢。”
“臭小子,就知道说你哥。”父亲笑骂了一句,语气里却藏不住开心,“我们这不是忙嘛,回去就给你俩做红烧肉。你们在外打拼不容易,别总想着我们。对了,那送参的朋友要是有机会,带家里来坐坐,我们请他吃饭。”
凌华笑着应下,又跟父母聊了几句家常,叮嘱他们路上注意安全,才挂了电话。刚放下手机,凌辰的电话就打了过来。
“小睿,山参验了吗?是真的吗?”凌辰的声音里带着几分好奇。
“是真的,五十年份的好参。”凌睿说。
“那挺好。”凌辰的声音里带着几分笑意,“我叔跟我婶肯定要跟邻居炫耀这参,你等着吧,说不定下午就有亲戚打电话来问了。”
兄弟俩都纷纷笑起来。
9月27日,天空飘着淡淡的云,暑气比之前轻了些。
凌华正在整理货架上的种子——有蔬菜种子、水果种子,还有他特意进的红薯、土豆、玉米种子,想着要是徐文渊来了,正好给他带回去。
刚整理好,超市中央就亮起了一道白光。
凌华抬头一看,果然是徐文渊来了。
徐文渊穿着一身深紫色的官袍,领口绣着精致的蟒纹,腰间系着玉带,头发用一支翡翠簪子束着,比之前多了几分官威。只是他脸上的皱纹深了些,眼角也有了细纹,眼神里多了几分疲惫,却依旧透着股沉稳的气场。
“凌公子,别来无恙?”徐文渊快步走上前,拱手作揖,语气比之前庄重了些,“近来事务繁忙,许久没来拜访,望公子海涵。”
凌华笑着点头:“徐大人客气了,快坐,我给你倒杯凉茶。”他将徐文渊引入休息室,泡了杯金银花茶,递到徐文渊手里。
略作闲聊后,徐文渊缓缓说道:“托凌公子的福,近来黄河水利工程进展顺利,百姓们再也不用担心洪水了。朝廷念我有功,升了我的官,现在我任工部侍郎,掌管全国的工程事务。”
“恭喜徐大人!”
凌华笑着道贺,“这是实至名归,您为百姓做了这么多事,早就该升官了。”
徐文渊笑了笑,从随身的锦盒里拿出几块翡翠原石和一串圆润的珍珠项链,放在桌上:“这次来,是想跟公子换些东西。工部最近要修建新的粮仓,需要些高效的工具,比如上次的多功能工兵铲,还有能测量土地的卷尺;另外,家里夫人和小女也想要些日常用的东西,比如您这儿的香皂、胭脂,还有好看的布料。”
凌华看着桌上的翡翠和珍珠,都是上等佳品——翡翠原石色泽浓郁,通透度高;珍珠项链颗颗圆润,泛着莹白的光泽,忍不住称赞:“徐大人真是客气,这些东西太贵重了。”
“公子说笑了,”徐文渊摆手道,“您的东西帮了我大忙,这些不过是些身外之物,能换您的实用物件,值了。”
凌华领着他往货架区走,一边走一边说:“徐大人,您要的工兵铲和卷尺我这儿有不少,保证够用;香皂和胭脂我给您拿最好的,布料也挑些柔软的,夫人和小女肯定喜欢。对了,我这儿还有些好东西,您肯定用得上。”
他走到食品区,拿出几包红薯、土豆和玉米种子,递给徐文渊:“这些是我们这儿的农作物,叫红薯、土豆和玉米。红薯和土豆产量极高,一亩地能收好几千斤,而且不管是山地还是平原都能种;玉米也耐旱,饱腹感强,能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您把这些种子带回古代,分给百姓们种植,肯定能让更多人吃饱饭。”
徐文渊接过种子,好奇地打量着——红薯种子是褐色的小块,土豆种子是带着芽眼的小块,玉米种子是金黄的颗粒,都是他从未见过的样子。他忍不住问道:“这些作物真有这么神奇?产量能比水稻和小麦高这么多?”
“当然!”凌华肯定地说,“我小时候在农村待过,见过这些作物的产量。红薯和土豆不仅产量高,还容易储存,就算遇到灾年,放在地窖里也能存大半年,百姓们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了。您试试就知道了,这些作物肯定能帮到百姓。”
徐文渊郑重地点点头,小心翼翼地把种子放进锦盒里:“多谢凌公子!若是这些作物真能高产,那便是百姓之福,也是国家之福。我定会好好推广,让更多百姓受益。”
两人继续挑选东西,徐文渊选了五十把多功能工兵铲、二十个卷尺,还有十几块香皂、几盒胭脂和几匹印着花纹的布料,装了满满两大箱。
凌华帮他把东西整理好,徐文渊付了翡翠和珍珠,又跟凌华聊起工部的事务。
聊着聊着,凌华敏锐地发现了不对劲——徐文渊在提到推广红薯、土豆和玉米时,语气里带着几分犹豫,眼神也有些闪烁,不像之前提到水利工程时那样坚定;而且他在选工具时,只选了修建粮仓和水利工程用的,对于超市里的农耕工具,比如锄头、镰刀,甚至更先进的小型播种机(虽然凌华知道古代用不了,但摆出来了),连看都没看,显然是在刻意避开。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