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累,快让我歇歇。”
放风筝时又是跑又是跳,连精力最旺盛的湘云都大口喘着气,累得不行。
宝钗笑着冲她招手:“小厨房送来了西式甜点和果茶,快坐下尝一尝。”
桌上的陶瓷托盘里整齐摆着30个精致小巧的纸杯蛋糕,雪白的奶油上点缀着色泽诱人的樱桃、草莓、芒果、蓝莓。
好不好吃另说,光看外形就吸引了姊妹们的目光,让人忍不住想要尝一尝。
“嗯……我要吃……这个!”湘云在不同口味的纸杯蛋糕中犹豫,最后拿起了一个草莓的。
她豪气地咬了一大口,甜而不腻的奶油在嘴里化开,松软的蛋糕胚带新烤出来的香甜气味。
新鲜的草莓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让纸杯蛋糕的口感变得更加清爽,一连吃五个也不会腻。
吃到甜食那一刹那的幸福感,让湘云仿佛是天上飞的风筝,此刻正躺在绵软的云朵上。
她一双杏眼露出毫不掩饰的惊喜,伸手指着纸杯蛋糕,含糊不清地给姊妹们推荐:“唔唔唔!太好吃了!你们不吃一定会后悔!”
第一届姊妹茶话会正式开始。
姊妹七人慢悠悠地品尝纸杯蛋糕和酸酸甜甜、颜色格外好看的果茶,亲密无间地说笑玩闹,可谓是偷得浮生半日闲。
湘云说了一个在现代新学来的笑话,把姊妹们逗得前仰后合。
黛玉跟大家分享她新看过的西方名著《格列佛游记》,讲述里头的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慧骃国有多么神奇。
探春拉着宝钗谈论昨晚上新闻联播里的国内外新闻,她还临时起兴清了清嗓子,假装用手举着话筒,模仿了一段驻外记者的英语提问。
迎春跟宝玉两个在看刚才湘云拍出来的照片,每张照片都觉得拍得好,湘云便说到时候她把照片洗出来做一本相册。
惜春托腮享受大观园的大好春光,倒是忽然想起一件事来。
“那回刘姥姥进大观园时,老祖宗说让我把园子里的景色画成画儿,可惜我还没来得及动笔就到了现代。”
“正巧如今得了闲,我也好赶在九月份开学前把画儿画完。”
众姊妹想起那日的热闹,一时都有些伤感:“也好,即使无法在老太太跟前,好歹算是尽了孝心。”
宝钗又嘱咐:“老太太还不知几时能来,你只慢慢地画,别急于一时熬坏了身子。”
惜春点头:“我省得。”
宝钗知道惜春的画具不行,便笑说。
“那些画具我写成单子请朱姐姐帮你买去,用的钱就算在大观园的开销里头,月末我一块结了。”
旁边的桌案上搁着笔墨纸砚,本来是为诗兴大发想要作诗的人特意准备的,没想到方便了宝钗。
她一边思索,一边提笔蘸墨,不到一刻钟就写了一张单子出来。
黛玉拿起这张长度堪比超市小票的单子一看,上头写得满满当当。
又有什么排笔、又有什么蟹爪,还有各种颜料、碗碟、瓷罐……连装水洗笔用的水桶都有,林林总总加起来有几百件东西。
黛玉越看越止不住笑:“阿弥陀佛,这么些东西几时能用完?姐姐这是打算给贾府添几件传家宝呢。”
宝钗做事最在意“周全”二字,生怕出现一丝错漏之处,常常导致她做事的排场太大。
比如今天的画具,别说里头好几样东西只用得上一、两次,甚至还有不少可用可不用的东西,宝钗担心要用时需要另费心思去找,也早早备上了。
如此一来,画幅画儿所用的器具都要写个两页纸。
黛玉调侃道:“好姐姐,幸亏我们上学的文具是朱丽姐姐准备的。”
“若是换了你,只怕一买就是红色墨水十二瓶,黑色墨水十二瓶,蓝色墨水十二瓶,0.3毫米自动铅笔芯十二盒,0.5毫米自动铅笔芯十二盒,0.7毫米自动铅笔芯十二盒。”
“白粉笔十二盒,黄粉笔十二盒,红粉笔十二盒,黑板擦十二个,……”
听黛玉念出一长串各种型号的文具,念了足足半分钟还没停,姊妹们大笑起来:“林妹妹好生狭促!”
黛玉狡黠一笑:“你们别着急,依宝姐姐历来的做法,只怕我还有各种型号的直尺、三角板、量角器、圆规、橡皮没念完呢。”
宝钗忍不住了,伸手去捏黛玉的脸颊:“好个伶牙俐齿的颦儿,当真是让人爱也不是恨也不是!”
黛玉躲在湘云背后,用可怜巴巴的眼神向宝钗求饶。
“姐姐饶了我罢,自古忠言逆耳,我今天只好仗义执言,免得四妹妹的屋子被那么多画具占上,连落脚之地都没了!”
宝钗无奈一笑,承认道。
“是我想差了,现代买东西方便得很,那就先挑着最紧要的东西买了,其余的若真到要用时再请朱姐姐帮忙采买就是,多亏妹妹提醒。”
宝钗黛玉跟惜春一起商量着,把单子上头暂且不需要的东西删减掉了,只剩下了三、四十样,宝钗又重新誊抄了一份单子准备交给朱丽。
探春提议:“自从来了现代,园子尚未修好又整日忙着学习,我们的诗社荒废了好些日子,明日难得清闲不如我们就开一社。”
“好!”宝玉满脸喜色。
“我早有此意,只是前些日子大家为结业考试烦恼,我也不敢贸然提起,现在既然考完了,正是重启诗社的好时候。”
说起这个,宝玉简直是十二分的惋惜,跌足长叹道。
“如今已是暮春时节,园子里的桃花梨花大多开败了,枝头只剩一团团绿叶。可惜,可惜,把一春的美景荒废了。”
湘云激动地一拍手:“说来也巧,前两日我在园子里闲逛,不知怎么就走到了山上头的凸碧山庄,那儿的桃花开得正好!”
宝玉半信半疑:“当真是桃花么?别处的桃花都谢了,怎么就留那一处?”
黛玉笑道:“你难道忘了那句诗么,‘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凸碧山庄的气温比别处要低,夏天都沁得人骨子发寒,气温低了桃花自然就开得晚,你从百科全书上看来的科学知识可是都还回去了?”
黛玉一说,宝玉这个头号粉丝立马相信了:“既然如此,我们明儿个就把诗社办在凸碧山庄里吧。”
宝钗:“办在凸碧山庄倒是容易,只是要重启诗社,该重新定一回规矩。”
迎春不大爱聊这些,只道:“早些日子在三妹妹的秋爽斋里,我们不是已经商量出个定例来,依着那个办就是了,何必再多说?”
“早些日子商量出来的定例大多是珠大嫂子出的主意,换到现代来难免有些不合时宜。”宝钗意有所指。
黛玉一下子就明白了宝钗暗含之意。
红楼原书中的诗社落得个虎头蛇尾的结局,四成是因为到后期贾家日渐败落,姊妹们出嫁的出嫁,归家的归家,无心再开诗社。
两成是因为人各有心思,剩下的四成嘛,李纨居功至伟。
开诗社原本是探春的主意,其余姊妹都赞她想的这个主意高雅有趣儿,偏生李纨一来就大包大揽,拿走了主动权。
先是自举掌坛,占住了社长的职务。
又拉了不大会作诗、且不愿意作诗的迎春惜春,让她们一个负责出题限韵,一个负责誊录监场,占满了副社长的职务。
再把诗社的地址定在了她的稻香村,自封为东道主人。
就算不去妄加猜测她究竟打的是什么算盘,但这么一通连招下来,一切成了她的功劳,真正提出这个主意的探春反倒隐身了。
到了后来,李纨的目的渐渐显露出来,原来她是为了借着诗社的由头敛财!
先是找凤姐要来了五十两银子,还嫌不够。众人芦雪庵联诗时,还要宝钗、黛玉、宝玉、探春一人凑了一两银子上来。
要知道,众姊妹借着请凤姐做个监社御史的名头、找凤姐要开诗社的经费是在第四十五回,芦雪庵联诗是在第四十九回。
中间几回根本没隔多久,还能把五十两银子用完了不成?
这话宝钗不好说,黛玉不好说,但探春这个正儿八经的贾家小姐却是没什么不敢说的。
探春冷笑:“这笔账一算便知,五十两银子大多进了大嫂子的腰包不说,竟然连姊妹们那点儿月钱都惦记上了!”
宝玉听得咋舌:“家里从没克扣过大嫂子的份例,甚至老太太老爷太太怜惜大哥哥走得早,每个月还另有补贴,大嫂子怎么会连这几十两银子都要算计?”
探春语气冷得像结了一层冰:“是呀,我也正纳闷儿呢。”
“我们这些姊妹,一月月钱是二两银子,诗社一月两次。办一次活动,大嫂子开口便是一两银子,要是次次诗社都凑钱,一个月的月钱刚好一个子儿不剩全用在这上头。”
“呵,真是巧得很呐!”
原著里众姊妹不好出面驳了李纨的面子,只好认了这笔糊涂账,吃点儿亏也就罢了。
但如今到了现代,又决定把诗社重新办起来,自然不能被李纨设置的规矩牵着鼻子走。
姊妹们对视一眼,下定决心:必须得好好把诗社的规矩改过来!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6章 第46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