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红楼]大观园穿现代 > 第60章 第60章

第60章 第60章

自从当日【中央新闻】对外公布大观园的存在,大观园穿越事件的热度一直高居不下,成为广大人民群众茶余饭后的谈资。

直到过了大半个月,网友们才肯将注意力分出一星半点儿给新闻时事、明星八卦。

而被广为关注的大观园好似一处与世隔绝的桃花源,丝毫没有受到外界的影响,依旧按照原来的生活轨迹运行着。

姊妹们除开下半年要在实验小学就读六年级的惜春,其余六人每天按照课程表去缀锦阁上课,风雨无阻。

课后要是天气晴朗,就在芍药圃、滴翠亭写作业,如果遇到下雨就去图书馆里。

要说唯一受到外界影响的就是语文课的内容。

语文老师特意花了两节课的时间,给红楼众人讲了《红楼梦》的重点剧情和金陵十二钗的判词,要求他们熟记。

语文老师无奈笑说:“没办法,这是近来的热点,今年很有可能会考。”

“怡红院中的山石暗示了通灵宝玉其实块无才补天的石头,西府海棠以花喻人,是大观园女儿的象征……”

“填漆床上挂的大红销金撒花帐子侧面反映出贾宝玉的性格特点和精神追求……”

宝玉皱着眉轻声读出参考书上的分析,读了两段就忍不住大声叫屈。

“这是在胡编乱造!大红销金撒花帐子明明是袭人挑了挂出来的,和我有什么干系,要分析也该分析袭人去。”

语文老师憋笑道:“没办法,专家们是这么分析的,贾宝玉同学要是有异议以后可以当一个红学家,专门研究《红楼梦》。”

黛玉立起参考书挡住下半张脸,只露出一双好看的眼睛笑成了两弯月牙儿:“那宝玉肯定是最权威的那一个了,旁人谁敢说他说的不对?”

湘云指着宝玉调侃道:“那是自然,难不成还有人敢当面指着他的鼻子说:你懂什么贾宝玉?”

听了湘云的话,连还在生闷气的宝玉都忍不住和姊妹们大笑起来。

周一到周五都在上课,就显得周末的闲暇时光格外充满乐趣。

当初姊妹们定下规矩,每月固定有两次诗社,按照年龄顺序该轮到黛玉和探春做东道主人了。

黛玉见天气炎热,索性就近把诗社摆在潇湘馆的竹林里。

竹林清幽凉爽,身处其间躺在滕编竹椅上,听着竹叶被风吹得簌簌作响,品尝小厨房制作的带有竹叶清香的点心,可谓偷得浮生半日闲。

探春这位正儿八经的诗社社长同样颇有巧思,她将诗社办在画舫上头。

姊妹们泛舟溪上,撑船采莲好不自在。

微风推着船儿轻轻摇晃,船头放着几束新采下来的莲花,被黛玉小心地捧着养在盆里。

画舫的纱帘影影绰绰透着涟漪泛起的波光和满湖荷叶的绿意,湘云觉得困倦,枕着胳膊睡了一觉,又惹得姊妹们好一通打趣。

两次诗社过后,又得了许多好诗。

盛夏时节,大观园杂志社推出了新一期的海棠诗刊·仲夏篇。

在一个月前发售海棠诗刊·槐序篇的时候,宝钗就见识过海棠诗刊在网络上的热度和人气。

当时由于她保守地估计了书粉的购买能力,只印刷了区区五万册,导致供不应求。不得不临时和印刷工厂联系,好说歹说才又紧急印刷了五万册出来。

这一次宝钗早有准备,提前和工厂签订了合同,大手笔地印刷了六百万册。

要知道国内最顶尖的几本杂志月发行量也才能稳定在五百万册左右,宝钗本以为六百万册这个数量绝对足够了,甚至需要承担卖不完的风险。

没想到,买不到,还是买不到。

仲夏篇在淘宝官方网店正式开售时,起码有一亿人在手机、电脑前蹲守。

大观园穿越事件影响力这么大,这回不仅是诗词爱好者们想买这本诗刊,可以说全国人民都好奇红楼角色会做出怎样的作品。

用网友的话来说就是:

一本清朝名著里的角色突然从书里钻出来了,别说正儿八经发杂志了,就是他写过的草稿纸估计都能在苏富比拍出一千万高价。

不止中国人好奇,《红楼梦》的名声还传到了国外去。

不少外国友人特意跑到中国的社交平台上来发帖,直呼amazing、unbelievable!还用多国语言询问中国网友怎么才能买到海棠诗刊。

中国网友们一边好奇他们究竟看得懂诗词吗,一边热情地给他们支招。

英法日韩德意俄,不同的语言在评论区里你来我往,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人因为同一本诗刊友好地交流着。

湘云看过外国友人的评论区后大笑道:“我如今算是明白什么叫地球村了。”

不过隔壁某国仍然贼心不死,从偷文化进展到了偷人。

一堆人跑到中国社交平台上叫嚣:贾宝玉林黛玉是我们H国人,中国人赶紧把大观园还给我们H国!

中国网友能忍吗?大家正因为买不到诗刊生气呢,居然还有人敢往枪口上撞。

怒气值暴涨的网友们直接一拥而上,发挥了高超的“辩论”技巧,把这群人骂得注销账号了。

骂完H国人,网友们闲得无聊,又跑去微博大观园杂志社官号下面二四十小时轮班督促宝钗。

-宝姐姐别累着,但千万也别歇着。

-十六岁正是奋斗的年纪,宝姐姐,我们像你这么大的时候哪里睡得着觉啊。

-宝姐姐起床了吗?海棠诗刊·仲夏篇一定加印了五百万册明天就可以淘宝开抢了是吧?

-楼上还是说得保守了,五百万册哪里够,现在基本上中小学生人手一本,在后头加个零奔着五千万册印吧。

-你们这么逼宝姐姐我都看不下去了,人性在哪里,道德在哪里,印好的海棠诗刊又在哪里?

-宝姐姐要不你把海棠诗刊的内容发给我,我自个儿找个印刷厂印去。

宝钗感动之余,又有点儿无语。

这算不算朱丽他们说的“事业粉”?薛姨妈都不见得那么操心她的事业。

既然网友想买,宝钗也想趁此机会扩大海棠诗刊的知名度,双方不谋而合,宝钗决定想办法加印。

当她的电话打过去时,印刷厂厂长已经亲临生产车间督促工作了。

厂长接到宝钗的电话心肝就跟着颤了一颤,欲哭无泪。

“薛小姐,我们公司的二十条生产线都在满负荷运转,一天顶多能印二十万册,再多质量就没法保证了。”

“嗯……好的,谢谢你了。”

出于关爱老人的原则,宝钗没跟他说网友其实想要的是五千万册。

但她隐约有种预感,一旦她说出口,厂长就得抹着眼泪找根横梁上吊去。

宝钗大致计算了一下,海棠诗刊是月刊,所以要加印新出的仲夏篇,必须得在十天之内完成,因为十天之后就要接着准备下个月的海棠诗刊·荷月篇了。

但那可是五千万册,这么大的急单,哪家工厂有能力在十天之内完成啊?

原来那家印刷工厂算是规模不小的了,十天之内也才能印出两百万册。

宝钗放下手机,双手交叠托着下巴,苦恼极了。

芝麻汤圆·宝钗脑海里出现了一个邪恶小人,小人在她的耳朵旁边低声蛊惑道:

也不一定非要让每个人都买到,总之不能怪你,是印刷工厂产能不达标呀~你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呀~

宝钗还没来得及动摇,项目组的工作人员就发来消息,说有几家大型印刷工厂主动跟大观园杂志社联系,自告奋勇地帮忙分担印刷任务。

宝钗心内大为惊喜,脑海里的邪恶小人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她连忙请项目组帮忙拟好合同,和那几家印刷厂签订了合约。

最后虽然没能达到五千万册的宏伟目标,但在多家工厂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在十天之内印刷出了两千万册。

经此一役,海棠诗刊一战成名。

凭借着无出其右的热度和稳定的质量,迅速超越一众同行成为杂志领域的领头羊。

即便大观园穿越事件的热度彻底过去,海棠诗刊的月发行量也能稳定在一千万册左右。

海棠诗刊的开始,仅仅因为宝钗和黛玉的一句戏言。

然而只过了短短三个月,潇湘妃子这个别号就深深刻在了读者们的心里,让全世界都见识到了红楼角色的才华。

*

仲夏篇总共卖出两千六百万册,给宝钗带来一大笔流动资金。

除去需要交的税和分给黛玉的分红,宝钗还完贷款,手上还剩了不少钱。

她忽然意识到,只能算作草台班子的大观园杂志社已经跟不上海棠诗刊的发展速度了。

不仅跟工厂签合同需要项目组帮忙,之前宝钗安排好的发货渠道也因为销量过大导致人手不足,最后由项目组出面解决的。

当时事态紧急,不得不事急从权,现在既然手里有了资金,必须要尽快把大观园杂志社的团队组建起来。

宝钗斥巨资买下京城里的一栋二层小楼,当作杂志社总部。

通过招聘网站对外招聘了多名员工,组建了市场、广告部门,而后将手头上的工作全部移交给了经验丰富的财务、行政人员。

当然,最核心的编辑部门仍然在大观园内部,黛玉主编的身份永远不会随着杂志社的发展有所改变。

有了一大批员工的加入,大观园杂志社已经从当初的小小嫩芽长成了枝繁叶茂的大树,宝钗不用像之前那样事事亲力亲为。

大观园杂志社和多家印刷厂签订了长期合同,在印刷厂附近租下仓库,由专门的人手负责杂志的邮寄。

此后又迅速扩大了销售渠道,让网友可以通过邮局订购和线下实体书店购买海棠诗刊。

自此,随着漏洞的一一补全,大观园杂志社很快成为了杂志行业不可小觑的庞然大物。

海棠诗刊的剧情差不多就到这儿了,不过海棠诗刊只能算林妹妹事业线的起步,要走到巅峰还有很长一段时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0章 第60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宁得岁岁吵

AI指令调到冷脸上司后

狩心游戏

怀上前夫他哥的崽

猫总会被蝴蝶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