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红楼]关于太子总把我当神仙这件事 > 第7章 热闹

第7章 热闹

太子明昭半倚在锦榻上,脸色仍带着病后的苍白,但精神已清明了许多。近侍太监郑福海伺候着他用完药,轻声禀报赏赐已按制颁下。

“……荣国府那边,陛下和殿下您的赏赐都已按制颁下了。荣国府上下感恩戴德,尤其是那位林姑娘,听说接了赏,甚是恭谨感念。”

郑福海觑着他的脸色,见并无不虞,这才问出心中不解:“殿下的赏赐都是极好的,只是奴才愚钝,那方刻着清心玉映的羊脂白玉牌,是早年内府精心所制,质地虽佳,样式却古朴,不似其他赏赐那般显眼。殿下特意命人寻出来赐给林姑娘,可是,另有深意?”

明昭闻言,目光掠过枕边那卷经文摹本,温声道:“你有所不知,这玉牌原是一对。另一块明心见性,当年父皇赏赐给了林如海。林公为官清正,学识渊博,孤向来敬重。如今见到其女笔墨,不免想起故人。”

他顿了顿,想起那字里行间隐约透出的孤寂,语气愈发温和:“林氏女父母俱亡,孤身寄居外家。赏她金银珠玉,不过是锦上添花;赐她华服美饰,也难慰其心。唯独这件与其父渊源深厚的物件,孤想着,她若见到这玉牌,知是与父亲旧物成对,或可稍解思亲之情。”

郑福海这才恍然大悟,脸上露出由衷的敬佩:“殿下圣明!体恤入微至此,奴才万万不及!这般周全的考量,林姑娘若知晓殿下的用心,必定感念不已。”

他脸上堆起笑,又顺着话头说道:“说起来,如今京中都传遍了,都说林姑娘那经文了不得,是其中的愿力感动了上天,神明庇佑,殿下这才得以逢凶化吉,转危为安呢! 这林姑娘,怕真是个有福有造化的!”

明昭听了此话,心中却是一恍,仿佛梦中的身影再度缠着迷蒙的雾气,漫上心头。

那个身影,仿若神女,却看不真切,只记得一只温凉的手,将他轻轻扯住,犹如一股宁静之气,托住了他的神魂,把他从黑暗中唤醒。

这玄乎其玄的梦境,与那据说感动神佛的经文之间,究竟有无关联?他无从判断,也难以确定。

然而,这个念头只是一转,便被更实际的考量压下。

明昭想到如今京中已将“林氏女经文愿力感动上天”的说法传得沸沸扬扬。林氏女客居贾府,虽有外祖母疼爱,终究是寄人篱下。如今她正被这舆论推至风口浪尖,若自己此刻流露出任何对经文效力的质疑,恐怕会令她陷入难堪的境地。

无论如何,那林氏女献经祈福是事实,其父林如海亦是值得敬重的故臣。于公于私,此刻顺势而为,保全她的名声,方是稳妥之道。

思及此,明昭对郑福海吩咐道:“日后,凡宫中逢年节对贾府的例行赏赐,你记得单拟一份给林氏女,不必过于贵重,但要精巧雅致,合乎她的身份喜好。算是孤念及其父,对她的一份额外照拂吧。”

郑福海这次是彻底明白了太子的心意,这是要不动声色地给那位林姑娘撑腰,让她在贾府过得更容易些。

他忙躬身应道:“奴才明白了。殿下仁厚,念旧恤孤,奴才必定办得妥帖,既全了殿下的恩典,也不至让林姑娘过于惹眼。”

明昭微微颔首,不再多言。

太子的这番心思,贾府众人尚不得而知。此刻,贾府里正为着刚送来的赏赐一片欢欣,丫鬟婆子们穿梭往来,个个都带着喜色。

王熙凤一双凤眼笑成了月牙儿,主动向贾母提议:“林妹妹此番为府里立下大功,宫里都念着她的好,咱们自家人岂能没有表示?晚上合该好好摆几桌酒,好好热闹一番,既是给妹妹庆功,也是彰显咱们府上知恩图报,上下和睦的气象!”

这话说得漂亮,既捧了黛玉,更将贾府放在了知恩的位置上。

贾母听罢,喜得眉开眼笑,连声道:“正是!正是!我的玉儿,总算是否极泰来了!”

王夫人虽心底并不乐意,但宫中贵人的态度摆在那里,她又岂敢怠慢,面上也只得做出欢喜欣慰的样子。

“凤丫头说得是。黛玉这孩子,身子是弱了些,难得这份诚心能上达天听,得贵人如此青眼,也是她的造化,更是我贾府的荣耀。这庆贺宴,是该好好办一办。”

邢夫人见风使舵,更是忙不迭地附和:“这可是求都求不来的福气!林姑娘往后可是不一样了!这宴席务必得办得风风光光!”

掌灯时分,荣庆堂内灯火辉煌,笑语喧阗。

黛玉因着身子不适,能来已是勉强支撑,更是无心梳妆,青丝松松绾就,未施粉黛的脸上带着几分病态的苍白,在这满堂锦绣中显得格格不入,却也愈发清冷出尘。

贾母一见黛玉进来,便笑着招手:“玉儿来了,快坐到祖母身边来。”

待黛玉坐下,贾母将她的手拢在掌心,细细端详她的脸色,蹙眉道:“瞧着脸色还是弱,明日定要请王太医过府,好好为你诊个脉,年纪轻轻的,可不能落下什么病根。”

王熙凤亲自执壶,先给贾母斟了酒,又转到黛玉跟前,笑容满面,声音格外响亮:“来,林妹妹,嫂子今日定要敬你一杯!你可是咱们家的大功臣,给老祖宗,给咱们全府上下都长了脸!这杯酒,你定要喝了!”

黛玉忙起身推辞:“二嫂子,我实在不善饮。”

“哎呦,这可是宫里赏的御酒,甜丝丝的,不醉人!”王熙凤不由分说,已将玉杯塞到她手中,“就这一杯,算是全了大家的心意!”

贾母也在一旁笑着劝道:“玉儿,既是凤丫头好意,你便略沾一沾唇罢。”

黛玉无奈,只得接过,在那一片灼灼的目光注视下,勉强抿了一小口。酒液果然甘醇,滑入喉中却带起一阵莫名的燥热。

她刚坐下,邢夫人便笑着夹了一块首乌肝片放到她面前的小碟里:“林姑娘尝尝这个,厨房新来的厨子做的,味道正。你如今可是金贵人了,合该多用些,好好补补身子。”

那语气中的热络,与平日的淡漠判若两人。

王夫人瞧见邢夫人的殷勤作态,心中暗嗤:到底是眼皮子浅,见着风就是雨,这般上赶着巴结,也不怕失了身份。

她端坐着,缓缓开口:“玉儿此番辛苦了。能为殿下祈福,是贾府的荣耀,也是你自身的功德。只是如今你名声在外,得了宫中青眼,往后更需谨言慎行,恪守闺训,一言一行都需思量再三,方不负天恩,也不负老祖宗和我对你的期望。”

黛玉垂眸,正要应声,一旁的薛宝钗却放下银箸,含笑接口:“姨妈说的是。林妹妹如今是御口亲赞过不负此心的人,不知多少双眼睛看着。行事确要比往日更加稳重才好,诗词上也该多些闺阁本分,那些过于伤春悲秋的,还是收敛些为妙,免得落人口实,带累了名声。”

这话听着冠冕堂皇,却隐隐指责黛玉往日言行不够稳重,诗词有失本分。

黛玉本就因身上恹恹的,心绪正低,乍然听及此言,心内愈沉。她抬起眼,定定地看向宝钗,唇角勾起一抹浅笑,声量不高,偏生字字清晰:

“宝姐姐教诲的是。妹妹才疏学浅,不及姐姐事事周全,处处得体。只是这诗词乃心声,悲喜由人,强求不得。若为避人口舌,便一味粉饰太平,歌功颂德,只怕更是失了诚心二字,反倒辜负了陛下赞许的不负此心。姐姐以为呢?”

她这话柔中带刚,直接将诚心抬了出来,暗讽宝钗的周全有时未□□于虚伪,席间瞬间安静了一瞬。

宝玉素来不喜这等弯弯绕绕,当即接口:“妹妹说得在理!你们女儿家写诗作词,贵在真情实感,若都成了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还有什么趣儿?宝姐姐也太过小心了,林妹妹行事自有分寸,何须旁人整日提着名声二字来拘束她?”

宝钗被两人一前一后堵了回来,脸上笑容微微一僵,随即恢复如常,只淡淡道:“林妹妹年纪小,我不过白嘱咐一句,也是为林妹妹好。” 便不再多言,低头慢慢拨弄着碗中的羹汤。

贾母将这一幕看在眼里,慈爱地揽过黛玉,对宝钗笑道:“宝丫头也是一片好意,只是咱们玉儿这般年纪,正该有些天真烂漫才是,至于诗词,便是李太白,杜子美那样的大家,也难免有情之所致的时候,女儿家的笔墨,也不必去强求那些欢乐调子。”

她目光温和地扫过众人,最后落在王夫人的脸上:“这孩子近日抄经辛苦,今个儿家宴,原就是让她松快松快的,不必太过拘着。”

王夫人眼神微沉,终究没有再说什么。

这场宴席,于黛玉而言,食不知味,只觉得那喧闹的人声,晃眼的灯火,都让她头晕目眩。

好不容易熬到宴席过半,黛玉已是身心俱疲。她以身子不适为由,由紫鹃扶着,早早告退出来。

走出那片灯火通明,踏入清冷的夜色中,她才长长地吁出一口气。

春夜的凉风拂面,稍稍吹散了黛玉心头的窒闷。回头望了一眼依旧笑语声声的荣庆堂,她只觉得那繁华热闹,如同隔着一层透明的琉璃,看得见,却融不进去。

回到潇湘馆,她遣退了丫头,独自坐在窗下。

窗外月色朦胧,竹影寂寂。一阵倦意如潮水般涌来,黛玉只觉眼皮沉沉,终是伏在案上,悄然睡去。

意识消散前,她最后一个念头竟是,若能再入那梦里,或许,那里反倒能得片刻真正的安宁。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章 热闹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六十二年冬

天幕:皇帝聊天群

当我在地铁上误连别人的手机蓝牙后

宁得岁岁吵

狩心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