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正浓,飒飒秋风似温柔的手,轻轻翻动着岁月的书页。宝钗于蘅芜苑中整理旧箱笼,每一件旧物都裹挟着往昔的回忆,丝丝缕缕,缠缠绵绵。旧帕上的泪痕,香囊里残留的香气,诗稿中未干的墨迹,无一不在诉说着那些或明媚、或哀伤的时光。
当她打开最底层那个雕花楠木盒时,一件尚未完成的《天孙织锦图》静静躺在其中,像是一位沉睡的佳人,等待着被唤醒。宝钗的指尖刚触碰到织锦,奇异的事便发生了。原本黯淡无光的织锦,竟自行渗出点点星光,仿若夜空中最细碎的星辰,迫不及待地要诉说它们的故事。
起初,星光微弱而闪烁,恰似烛火在风中摇曳。可转瞬之间,那光芒越来越盛,将整个房间都染上了一层梦幻的色彩。原本绣着的云朵,像是被赋予了生命,缓缓流动起来,逐渐化作一颗颗闪烁的星子。星子们相互交织、辉映,不一会儿,便勾勒出了织女星座的轮廓,每一颗星都仿佛在讲述着牛郎织女那凄美而动人的传说。
而在织机上的梭子之处,正是黛玉生前赠她的茜香罗帕。宝钗轻轻拿起帕子,往日黛玉的音容笑貌瞬间涌上心头。只见帕上的泪渍,在星光的映照下,渐渐幻化成了一幅精妙绝伦的二十八宿图。图中的星宿排列有序,每一颗星都散发着独特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宇宙的奥秘。在图的中央,一座寸许高的玉碑缓缓浮现,正是大荒山补天碑的微缩。碑面雕刻着七重同心圆,每一环都刻满了密密麻麻的回文诗,那些文字在微光中若若隐若现,散发着神秘而诱人的气息。
最外圈刻着当日元春省亲时的灯谜:“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宝钗凝视着这谜面,以往只知前半句,此刻,后半截竟也缓缓显现:“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成灰”。字迹由星光凝聚而成,闪烁不定,仿佛在诉说着命运的无常与兴衰。宝钗心中一惊,一种难以言喻的预感涌上心头。
宝钗的金簪不慎碰到第三圈,只听“哗啦啦”一阵轻响,如溪流奔腾,诗行飞速转动起来,转出了《葬花吟》的星象版:
“天枢天璇葬花冢,
玉衡摇光泣残红。
若向斗杓寻艳骨,
紫薇垣外太虚东。”
诗句与星象相互呼应,每一个字仿佛都带着黛玉的哀怨与叹息,在空中回荡。宝钗不禁心头一颤,手中的金簪险些掉落。她仿佛看到了黛玉葬花时的孤独身影,在残红满地中,黯然垂泪。
突然,织锦上的银河像是决了堤,汹涌的星光如瀑布般倾泻在碑面。奇异的是,碑面上竟映出了宝玉通灵玉里的纹路。那些纹路纵横交错,哪是什么“除邪祟”,分明是一幅微型璇玑图!此刻,玉上纹路与碑面诗圈完全吻合,最内圈现出八字谶语:“星盟石誓,诗孕珠胎”。字迹古朴苍劲,透着一种神秘的力量,仿佛在宣告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命运安排。
当宝钗试图用宣纸拓印碑文时,砚中墨汁突然倒流,在空中幻化成银河的形状。仔细看去,那些星子竟是前八十回所有诗稿的标点符号:《秋窗风雨夕》的叹号化作天狼星,光芒凌厉,好似黛玉心中的悲愤与无奈;《桃花行》的逗号变作昴宿星团,簇拥闪烁,又似那些婉转低回的情思。
忽然,西南角崩落一群流星,拖着长长的尾巴划过“银河”。宝钗定睛一看,竟是黛玉焚稿时的火星,此刻组成了新的诗行:
“星沉诗现字玲珑,
劫换缘生运不同。
若问璇玑真面目,
且看宝黛共书中。”
窗外,妙玉的玉磬声悠悠传来,清脆空灵,似在为这神秘的一幕伴奏。所有星纹突然收束成金线,如灵动的游蛇,在空中穿梭,最终钻入宝钗的金锁。金锁上原本的“不离不弃”四字,竟开始流动、重组,最终排列为“不诗不玉”。这四个字像是一把钥匙,似乎要开启一段全新的故事,又像是一个谜题,等待着有心人去解开。
小短文,可以当同人文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璇玑图现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