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孽债簿临】
寒冬,大雪初霁,天地间一片银白,整个大观园宛如被素锦包裹。癞头和尚身着破旧袈裟,脚踏十二品金莲虚影,每一步落下,地面上便浮现出一道梵文枷锁,散发着幽微的金光,朝着蘅芜苑步步紧逼。
此时,蘅芜苑中,宝钗的金锁正与通灵玉产生共鸣,二者光芒相互交织,在屋内形成一片奇异的光晕,似在孕育着神秘的“诗胎”。这“诗胎”,承载着诸多命运的纠葛与未知的变数,散发着若有若无的灵气波动。
“阿弥陀佛!此乃太虚幻境未销之孽债,当归贫僧收管!”癞头和尚的声音如洪钟般响起,打破了四周的寂静,在白茫茫的雪地上空回荡。
话音未落,栊翠庵钟声清越,悠悠传来。妙玉身着月白僧袍,素手捧着一盏“梅花雪禅茶”,身姿宛如雪中寒梅,清冷而高雅,倚门而立,嘴角挂着一抹淡淡的冷笑:“大师父,你佛门讲因果,可知这诗胎本是绛珠仙草的三世灵韵,岂是孽债?”妙玉的声音清脆悦耳,却又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在雪后的空气中飘散开来。
【一、茶烟演卦】
和尚听闻,脸色一沉,挥袖甩出孽债簿。刹那间,空中血字浮现:“神瑛私动星轨,绛珠泪尽而亡,风流冤孽,合该湮灭!”血字散发着诡异的气息,似要将一切与这段缘分相关的事物都吞噬殆尽。
妙玉不慌不忙,莲步轻移,将手中茶盏缓缓倾覆。神奇的是,茶水落地瞬间成冰,迅速凝结成一幅先天八卦图。
乾卦之处,通灵玉的虚影若隐若现,散发着温润的光泽,似在诉说着宝玉的不凡身世与命中注定的纠葛;坤卦之上,黛玉诗稿的影子浮现,那些娟秀的字迹仿佛带着黛玉的才情与哀怨,在冰面上微微颤动;震卦之处,裂纹中隐隐透出湘云改星时滴落的血痕,那抹殷红如同一把钥匙,开启着命运的另一种可能;巽卦之上,宝钗金锁的残光闪烁,似在回忆着曾经的荣华与如今的迷茫。
“大师父可认得此卦?”妙玉指尖蘸茶,在冰面写下一个“情”字,动作优雅从容,“天情地义,何来孽债?”她的声音不卑不亢,目光坚定地看向癞头和尚,似在向他挑战,又似在捍卫着某种珍贵的东西。
【二、梵音对诗】
和尚冷笑一声,心中暗自恼怒,突然敲击木鱼,节奏急促,诵出《金刚经》偈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偈语之声如滚滚浪潮,带着佛门的威严与力量,向着妙玉汹涌袭来。
妙玉却丝毫不为所动,反手拨动焦尾琴。琴弦颤动,发出清脆的声响,震落了檐上的积雪。积雪簌簌而落,与琴声和韵而歌:“若道是梦幻泡影,何以露电照魂灵?太虚本存诗里月,笑他佛道不识情!”妙玉的歌声宛如夜莺啼鸣,清脆婉转,却又蕴含着深深的情感与对命运的质问,在雪地上空与和尚的梵音相互交织、碰撞。
和尚大怒,双手快速结印,抛出一串佛珠。佛珠瞬间化作三十六重金刚罩,带着耀眼的金光,如泰山压顶般压向诗胎,试图将其摧毁。
妙玉见状,秀眉一挑,突然掀开茶炉。刹那间,千年梅花雪水蒸腾而起,化作一条白色巨龙,在雪地上空盘旋飞舞。巨龙托着一片玉版飞起,正是当日宝玉在潇湘馆所见的《葬花词》残稿!
稿上墨迹遇蒸汽竟复活,原本模糊的字迹变得清晰,随后一个个字如灵动的蝴蝶,纷纷飞起,在空中组成新词:
《破阵子·诗劫》
“佛说空即是色,
道言劫终成灰。
唯有诗魂销不尽,
夜夜随月渡轮回。
笑问禅机谁解?
不过雪煮新梅!”
新词在空中闪烁着微光,每一个字都像是妙玉对命运的抗争与对真情的坚守,在梵音与茶香中飘荡。
【三、雪浪吞经】
和尚仍不死心,口中念念有词,再欲施法。妙玉却已捧起最后一盏茶——“太虚幻境云芽”,眼中闪过一丝决绝,将茶泼向空中!
茶水瞬间化作银河倒卷,汹涌澎湃,带着无尽的力量,将和尚的佛经梵字尽数冲散。那些梵字如泡沫般消失在雪浪之中,风流孽债簿遇水则融,墨迹游出,竟在雪地上重写成《情僧录》真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时,情天难老!”字迹苍劲有力,仿佛在诉说着命运的真谛。
癞头和尚踉跄后退,脸色苍白,眼中满是震惊与不甘。忽见黛玉魂魄立于雪中,她身着素衣,手持当年葬花的锦囊,眉眼间尽是温柔与坚定,轻笑说道:“大师父,我的泪债早还完了,如今这是诗债——您管不着。”黛玉的声音轻柔却有力,如同一把利剑,斩断了和尚的执念。说罢,她的身影渐渐消散在风雪之中,只留下癞头和尚呆呆地站在原地,望着茫茫雪地,若有所思 。
小短文,可以当同人文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禅茶斗法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