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天寒,皇贵妃并非苛刻之人,请安上便宽松许多。
去乾清宫“考试”太耗心神,加上医书终于有了着落能松口气,晴玉趁着不请安的日子一觉睡到大天明,可算是把这阵子的疲惫缓了过来。
永寿宫自有小厨房,待她一醒,早早备上的高汤煮了面,零零总总四五样小食一并上桌,吃一口,只觉得热气将整个人都唤起了活力。
然后就听见小宫女着急忙慌地跑进来:“娘娘,景阳宫出事了。”
嘴里的水晶饺“叭”地一下子就不香了。
嫔位上伺候的人本就不少,何况晴玉还是一宫主位兼唯一住户。这么一大波人各有各的岗,跑来的小宫女叫桑叶,一向伶俐,日常分到的便多是跑腿兼听消息的活——这还是王嬷嬷安排的。人在宫里,可以不掺和事,但不能完全当聋子瞎子。有些明面上的消息,自己不去看,总不能等着皇贵妃挨家挨户发通知。
在宫务方面,晴玉一向很信任王嬷嬷和梁顺的专业能力。昨日皇帝挑明“眼线”一事,一同跟去的梁顺颇有几分尴尬,只是晴玉当场说得明白,回头后也一如往常,两人便放下了心,知道晴玉不会试图收买更不会借故讨厌。
本来嘛,御用人才,不用白不用。要放到现代,这两人高低能混上五百强企业的部门经理。
正因如此,能被他们玩选中干情报工作的自然得是个伶俐人。小宫女名唤桑叶,长了张讨巧的小圆脸,瞧着就亲和,出门领个份例都能跟人搭上一路家常,还真让晴玉有些奇怪,什么事能让桑叶冒失起来。
等等,她说景阳宫。
晴玉更懵了:“景阳宫一位在禁足,另一位刚解了禁足,能出什么事?”
该不是元春,就算贾府出事,也是先从外面起来。
“是僖嫔娘娘,今日侍卫忽然封锁了景阳宫,奴婢见着梁公公带人去了正殿,似是要搜宫?”
那就更怪了。
元春生产那日的种种蹊跷浮现在晴玉脑海里。
当日元春说,僖嫔突然跑来告诉她贾府被弹劾了,以至于元春以为贾府在夺嫡里头瞎掺和的事爆发,一惊之下仓促生产。
彼时晴玉忙着消化信息,又要接生又要安抚,事后才回过味来:僖嫔是从哪知道的消息?
后来果然证明弹劾一事是子虚乌有,僖嫔大概率是被人当枪使了。
此事后来不了了之,因元春和僖嫔彼此心虚,都含糊了当时的对话。横竖皇嗣平安,何况元春私自用药的事属实惹皇帝厌烦,他便懒得细查生产前那一茬。于是景阳宫就进入了漫长的禁足期,僖嫔禁足三月期满后也失了宠,皇帝再没去看过她。
所以为什么会是僖嫔呢?
当初的疑问,晴玉没去查,也查不到。她的情报人员只能是桑叶这种,能及时知道别人没打算认真瞒的事情就算不错。
然而没想到很快她就知道了答案。
“是僖嫔给六阿哥下毒?”
来传消息的若不是承乾宫的听雨,晴玉都要怀疑是造谣了。
“是,皇上查出六阿哥身边自尽的那位宫人与僖嫔身边的大宫女采青是老乡,二人私下有些交往。有人曾见到采青夜里给那宫人递包裹。”
可是僖嫔图什么啊?
晴玉满脑子问号,就听听雨继续解释:“据说是因为德妃娘娘先在僖嫔身边安插了眼线,景阳宫另一位大宫女采芳就是德妃娘娘的人,曾里里外外坑害了僖嫔几次,最严重的那次就是贾常在生产时,也是采芳教唆的僖嫔。”
宫里人太多,晴玉见僖嫔的次数更是不多。采芳……她勉强在记忆里扒拉一下,似乎是僖嫔很爱带在身边的一个。初入宫时晴玉去拜访元春被拒绝,当时采芳似乎在廊下看戏嗤笑来着——青梅还吐槽过这是哪个不怕给主子惹事的人才,没想到是真不怕。
晴玉倒是不怀疑这一人际关系的真实性,毕竟:“是德妃娘娘的人?她承认了?”
听雨点点头,本来当然是不认,不过皇上和皇贵妃一旦真想查什么,一准能查出个证据确凿。德妃娘娘便改口称只是为了关心姐妹,连同谋害皇嗣的事情也推脱成采芳自作主张。那也是个忠仆,不知有什么把柄拿在德妃手里,一见到搜宫的人来便提前自尽了。
“所以僖嫔突然发现了采芳的身份,为了报复德妃娘娘,就选择向六阿哥出手?”
听起来还是有点不可思议。
听雨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说:“搜宫时,在僖嫔寝殿里找到了剩下的毒物,连同她与宫外家人的传信。采青也承认了是她替僖嫔收买的宫人。”
那就是人证物证俱在,顺利得像是为了将僖嫔钉死。
晴玉没有再问。
听雨过来也只是替皇贵妃晓谕后宫,宣布僖嫔的下场以儆效尤:“皇上震怒,赐毒酒。”
因为皇贵妃和晴玉的特殊交情,听雨才可以给她多说几句,至旁人那里便只有这几个字。
这是在宣读结果,不是跟任何人讨论。
这就是结果。
僖嫔那副咋咋呼呼心比天高的模样犹在眼前,确实很不讨厌喜欢。只是她这样的性子,若长在一个正常的环境,最差不过是碰上德妃的算计时,选择直接去对方面前甩两巴掌。哦对,如果是正常的环境,她压根碰不上德妃的算计。
晴玉倒不是想为僖嫔开脱,选择都是自己做的,她不顾元春身体去恐吓孕妇的时候也没顾忌过自己可能亲手弄出一尸两命,如今再向幼子下手并不稀奇——且若她当真完全没参与,皇帝也不会给出如此狠绝的结果。
只是僖嫔自己做不成这件事。
那么多年都没发现采芳的真面目,忽然就发现;稀奇古怪的毒药。一下子就弄来了,连妃位身边都能买通。
偏偏这般有能耐,连收尾都收不干净,一做坏事就被人瞧见,证据还都留自己屋里。
也许是赫舍里氏从开始时就选好了“刀”,事发时便轻轻推出去,也许是皇帝发现了什么,干脆创造证据。
当然。对僖嫔而言,结果是一样的。
一个年轻女子的生命结束了,更多事才刚刚开始。
德妃安插人手的事暴露,即便不承认谋害皇嗣,也是板上钉钉地违背宫规。
然而就那么巧,德妃诊出了身孕。算日子正是太后寿辰前几天。如此,多的惩处也不好给,便禁足三月,也算是避开人群安心养胎。
元春倒是作为受害者被解了禁。可对元春来说,这意味着她与僖嫔的对话很可能已经被皇帝知道,刀剑不仅悬在头顶,更是几乎已经挨着了肉,解禁又有何欢喜?
依旧是老老实实待在自己屋里焚香念佛,足不出户。
因着僖嫔能传递毒物进宫之事,宫里也进行了一次大清洗——其实从六阿哥中毒当日清洗就开始了,如今只能算收尾。
永寿宫小厨房的厨娘去御膳房领食材,后来说换了许多新面孔。
这还只是宫内。
对于宫外,六阿哥中毒的事并没有外传——至少没有以官方途径外传。
于是僖嫔的官方死因也只是一笔带过的违背宫规。
倒是僖嫔父亲贪污受贿、草菅人命等诸事一并爆发,细细密密列了七八条罪名,直接判了家主处死,全家流放,只待年后执行。
对赫舍里一族而言,僖嫔的确只是旁支,然而多年扶持毁于一旦,不知有谁要急得夜不能寐。
且既然是一连串的罪名,少不得会有牵连。
既然牵连了,拔出萝卜带出泥,细查起来比僖嫔家更不堪的不在少数。
借着皇贵妃的消息网,晴玉也算做了回耳目灵通之人,听说南安、北静几个红楼设定中的王爵吃了挂落,听说京中有些旧勋贵人家近日慌慌不安,听说江南要有大动作……
“甄家……”
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晴玉都有点恍惚。当年看书的时候,她对时不时出现一次的甄家只留下一个“意象”般的存在感,全当它是贾家的一个缩影与语言。可如今穿进此方世界,甄家自然也成了真的。
传言称,大抵又是个抄家的下场。
连晴玉这样的门外汉,都看出一点外紧内松又逐步向里收紧的勒缰绳之感。先灭了跟着京中掺和的地方家族,倒真像是下棋的时候先吃了先头小卒。
这样的感觉最让人窒息。
涉事人伸着脖子等结果,可惜皇帝自有步调。眼见得漫长腊月终于即将过完,康熙高高兴兴封了笔准备过年,一应事宜通通推到年后。
对一些人来说,这应当会是个终生难忘的新年。
然而等真到了年后,一条加急战报忽而传来,一举成为朝政首要议题,这些人的结局便又要往后排一排——康熙二十五年正月,先前便与大清屡有冲突的鄂国卷土重来,鄂**队重新占据雅克萨。战事起,谁去打如何打,需要付出多少成本,想要打到怎样的结局……桩桩件件,都是新年最紧迫的事。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4章 僖嫔赐死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