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雍正身上有10分争议,那他在对外上的表现大约要占7分。
治国策略方面晴玉不太懂,也不晓得康熙末年的宽松朝政下到底留了多大的影响,因此倒没打算替孩子拍板朝政。只是有一条后世人总结的朴实道理实在不吐不快,必须要跨越时光告诉眼前的孩子:“不要小看任何一寸土,你不晓得那寸土可以长出什么,也不晓得它底下能挖出什么。”
谁都渴望和平,但怎么达到目标是手段问题,不能损害自己的国家和人民是底线问题。
年幼的皇子长在皇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或许只是个等价于荣誉的说法,终其一生,他可能都不会踏上边境的那片土。于是可能出现一个很危险的状况,即便是“明君”,也可能因为眼下的利益忽视掉“飘渺的概念”。晴玉想做的,就是让每一寸土地的概念在这个孩子面前都不再飘渺。
当然,为了不被扣上后宫干政的帽子,顺带为了加点筹码,晴玉说的时候不忘再扯一句皇帝的大旗“想来皇上的决策必有道理,皇上选择打这一仗正是为百姓计,思量长远。”
如果是普通孩子,长幼有别又有亲爹的名头在,早该说一句“受教”。可胤禛打小就是个较真的性子,否则也不能就一个冻伤药刨根问底。
且他跟晴玉熟悉,听完后凝着眉想了半天,竟反问一句:“可是我听老师们说,争议之地多为荒无人烟之所,若能长出作物来早就该有了。”
“在红薯和土豆传进来之前,有些地方我们原也以为是不毛之地。”
晴玉声音温和,举的例子却让胤禛醍醐灌顶——皇帝为了显示重视,下令在宫里辟了一片菜地,胤禛见过也听过,知道世上真的有作物能长在苦寒的环境里。
可是换了一个场景,他就联系不到一起了。
胤禛沮丧地垂下头,老师们说过“纸上谈兵”的例子,他忽而觉得自己现在就是这样。
“除了地上的作物,还有地下。金银之矿自不必说,诸如煤矿等物,千年前的人没找到用法,或许也觉得某块地无用,可如今又是另一番景象了。”晴玉继续列举。
前世的地理知识在高考以后就忘了大半,她还真对不上雅克萨、尼布楚具体都在哪,只对鄂国那边能源之多震撼到现在。既然没办法给胤禛解释何为天然气,只好拿开发技术逐渐完备的煤矿举例子。
很多东西都有一个从发现到认知到使用的漫长过程,如果胤禛想做个好皇帝,需要考虑的不仅是国土万里,还有千年万年。
然而,那又是另一种抉择与平衡了。
有些事情不是光明白道理就够,比如:“如杏娘娘所说,边疆事上的确不可退让,可作物与矿物都还没见到,战事的损失却已在眼前,这又该如何是好?”
“杏娘娘也不知道。”
晴玉坦率地摇摇头,顺手从桌上拿起玻璃瓶,将先前捣好的药汁兑进去:“如何尽可能保护本国利益,这从来都是一门大学问。杏娘娘不得干政,也没去过边疆,读过的书更是不多,所以更多的事情要胤禛自己去问、去想。”
要是什么都知道,晴玉上辈子早就先在自己的时代发光发热了。说起减少战争损失,未来倒是有些相对“不流血”的国际争端,经济战、贸易战、资源封锁、技术垄断都能蹦进脑子里,可惜,都只能记得个名词。
尺有所长、寸有所短,论政治晴玉并不是专业人士。所以她对胤禛的反问其实很欣慰——她是想给有潜力的人打开一扇窗,不是想摧毁他的潜力变成人云亦云的傀儡。
“经史子集、名师大儒,皇上更是圣明烛照。学无止境,胤禛也要用功才是。”
在其他人看来,晴玉就是百忙中给孩子上了堂“劝学”课,连晴玉自己也没指望一次对话能改变太多,却不想这么几句话真换来了改变。
胤禛这孩子连着几天的挑灯夜读,等晴玉终于调制好几样冻伤药,抱着四份成本不同的样品去乾清宫时,就得到一个意外之喜。
“以药制敌?”
这四个字从康熙口中吐出来,晴玉几乎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历史上的“以茶制戎”——游牧民族缺少蔬菜水果,常年食肉的肠胃需要茶叶,或许对他们来讲,茶也是一种药,还是必需的药。曾经中原与边疆兴起了茶马互市,算是贸易维护和平的一种手段。当然,这种和平大多是建立在双方实力相当的基础上。要是一方明显弱于另一方,“买”当然就没有“抢”来得快。
不过这倒不是现在的重点。此刻的大清正值上升期,远不是后来积贫积弱的模样,任何敌人来攻打也都是要掂量一下的,算是达成了这种贸易的基本条件。但问题在于,这不是前朝常拿来制衡边境的手段嘛!这是咱们可以说的吗?
这算不算干政……啊,皇帝说不算就不算,皇贵妃今天也在呢。
但有没有可能,这个“戎”,不久以前还被前朝拿来称呼你呢?
晴玉一股子懵劲糊在脑子里,却见康熙浑不忌讳,细看还有点……自己淋过雨,终于能把别人伞给扯烂的……兴奋感?
以为晴玉是没听明白“以药制敌”,康熙难得耐心,揽着胤禛向她解释了一遍。一旁的皇贵妃眉眼含笑,可与晴玉对视时却流露出无奈——她可以为了平安教孩子低调,可是抹不掉孩子的志气,也舍不得去抹煞。
“难为这孩子有为国之心,遍翻史书找到了从前茶马互市的例子。鄂国虽爱饮酒胜过饮茶,然而苦寒之国,有求于我天朝上国的何止茶叶一样!”康熙语气里带着自得,“我听胤禛说你新近制了药——我方前线需要的,难道他们常年住在那里,不是更需要?”
所谓拨云见日,便是晴玉此时的感受了。
从前她一直觉得想要在封建社会抢占先机,金手指最好点在基建类,可是现在想想,医疗技术怎么不是一种科学技术呢?
别说穿越自带的知识库,就是她穿越前了解的医术都领先世界数百年啊!就算现代医疗器械造不出来,现有的药效也是其他国家做梦都想不到的。
所以说,垄断竟是我自己?
瞬间,晴玉发现自己能比康熙还兴奋!
医术啊,这可真是最能卡住命脉的,要不晴玉当初也没法一见拿下皇贵妃,再见拿下太皇太后!
王公贵族不愿意得罪神医,这个道理放大了也一样适用。可惜之前只想着对内传播提升医学,没想到也没敢去琢磨对外发展的无限可能。
——在这方面,晴玉倒没有说自己的学科不能被任何算计玷污的执念。想想前世进口药卖出高价以及进口疫苗抢不到货的日子,科学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有。前世还有老中医以及民间手艺人被所谓诚心求学的留学生骗到,好心好意想要教,结果转头人家就说这门技艺本来就是他们国家的。
再者,贸易也是一种促进发展的手段。甭管其中是否有博弈在,那些国家拿到药救了人命是实打实的,要是吃着我们的药还想掠夺我们的土地,又凭什么不能反击呢?
何况华国自来就不是会趁火打劫、坐地起价的强盗文化。晴玉甚至还要先担心康熙“天朝”理念上头,别回头人家伏小做低地哄一哄,转手就把方子都彻底给出去了。
不过这一点上,晴玉倒是小瞧皇帝了。
虽然历代皇帝大笔往外撒钱的时候不少,但什么能给、什么不能给也不是完全没数。得益于晴玉一开始就进献过用于战场的止血药,康熙已然隐约将药方跟军事机械秘法划了等号,这次涉及两国争端更加深了印象。
“其实冻伤药对他们或许也不是最关键的。臣妾听说鄂国常年苦寒,他们或许早有保暖之法。冻伤药固然有用武之地,却并非关乎性命。倒是曾在仙人典籍中窥见,苦寒之地的人多爱饮酒、食荤,积年下来身体负累,臣妾之前为几位老大人配的保心丹、降压丸或许也派得上用场……”
晴玉头脑内转得飞快,列出来的药不光对应鄂国常见病,诸如心脏病等更是各国都有的,如今海禁刚开,多列一种,或许皇帝下次在出海贸易上就多一条思路。
康熙越听越满意,颔首道:“朕便知道叫你来没错。胤禛的主意虽好,终究要配上你那里的灵验方子才能真正发挥。这几日你便专心筹备药物,需要人手跟皇贵妃说,太医院也随你调遣。下一波运送粮草到前线的人马大约下月出发,朕打算派使者随队而去处理此事。”
“臣妾领旨。”
你要说加这种班我可就不困了。
晴玉瞬间斗志满满,然而顿了顿,踌躇半天还是开口提醒:“皇上,臣妾用的药材虽大多原产大清,可若是敌方弄得了方子……”
“这你不用担心。”
康熙抬手,眉眼间尽是自信与张扬:“使者带去的只能是成品药物,不能带去药方。你这边所有用到的人朕都会派人监管,胆敢泄露者,立斩!”
属于帝王的锋芒在话语中显露无疑。当一件事被皇帝列入了国策,甚至是有可能带来和平与美名的国策时,任何敢于添堵的玩意都只会被秋风扫落叶一般清除。
“朕今日叫你来,只是先确认此计可行,具体事宜当再与朝臣们细细商讨。前线仍是焦灼,如何叫鄂国晓得我天朝灵药之妙,如何拿捏其中分寸……可不是一两年能成的。不过朕等得起,他日一旦事成,便是青史留名之功。”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6章 以药制敌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