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红楼+清穿】 世外医仙化作林 > 第88章 皇子之争

第88章 皇子之争

市井间的话本或许还会流转很多年,然而圣驾不可能永远停在这里。

这场脱离了历史轨迹的南巡足足延绵了大半年,江南富庶一带逛了个遍,江河险要之处也一一巡查。祭过明孝陵,也颂了孔夫子,搜罗了一批善机巧的匠人,又改变了一批缠过足的女子……林林总总的都干完了,自然也就该回程了。

只是按照一般的故事定律,大事情都在最后发生。

皇帝在江南所说基本完成目标,但怎么会忘记过程中的几桩怒气?匠人被骂是一桩,被进贡庸医是一桩,被诋毁放足更是一桩!哪怕皇帝都报复回去了,也不会忘记朝中还有一位帮着搅动风云的权臣。

于是眼瞅着要御驾回銮,如日中天的明相大人却“忽然”触怒了皇上,一时间数罪并罚官位不保,从来时的威风八面到走时的狼狈白身,雷霆雨露间是帝王不可冒犯的威严。

给人希望又让人绝望的滋味不好受。更难受的是绝望后还没有结束:两位皇子的婚事要提上日程了。

皇帝已为大阿哥择了尚书科尔坤之女伊尔根觉罗氏,明珠的倒台似乎并未影响什么,惠妃本在回京途中大病一场,回去后却被吩咐参与操持儿子的婚事,一时间不知该喜该悲。

作为皇帝的长子,婚事的筹办牵动了许多人,眼瞅着规格不俗,倒让本有些涣散的大阿哥党定了些。何况明珠之子纳兰容若如今不仅健在,更在鄂国一事上立了功。哪怕他本人更醉心于文学,对党争兴趣寥寥,在旁人眼里也是个信号。

索额图又气又无奈,最后只得往太子的婚事上使劲。

显然,也是无用的。皇帝不会允准赫舍里氏再出下一任皇后,最后挑挑拣拣好一阵子,择了瓜尔佳氏的嫡女。

其实某种角度来说,赫舍里氏该为此高兴才是。毕竟只有立储的心不变,才需要考虑下任皇后的问题。

而瓜尔佳氏年纪虽不大,言行举止间已有了几分大家气度。被母亲带入宫来拜见太皇太后时落落大方,的确有国母的潜力。可惜夺嫡凶险,小姑娘的未来也不尽然在自己手里。若太子幽禁,那这位自小勤勉的太子妃也只能幽禁方寸间。

因而慈宁宫初见时,晴玉的兴致便不大高,只是习惯性地观察间发觉不对——瓜尔佳夫人似乎有心疾。

猛然想起,历史上太子妃好像就是因守孝耽误了嫁娶,最后入东宫时与太子天然生分了。只不过历史上似乎因素颇多,太皇太后的孝期也在其中,至于太子妃家里到底是父亲还是母亲出事,晴玉实在是记不得了。

好在世界都变了,孝庄如今好得很。晴玉为了未来的考虑,哪怕不是那么看好太子,也不吝于出于保险给东宫再卖个好,送小夫妻一场不耽搁的婚事。

心疾一要保养,二怕突然发作。晴玉私下将事情告诉孝庄和皇上,很快太皇太后就打着陪聊的幌子将母女俩宣进来几次。

晴玉亲自诊脉用药,又特意配了急救药丸给随身备着,不曾想真派上了用场——一日瓜尔佳夫人在家受惊昏厥,随身侍女得过叮嘱,紧急将药喂进去,总算是避免了一场悲剧。

太子妃一是感谢救母之恩,二是因出入宫廷次数多了些,与太子因缘际会见了两面,婚后日子和美顺遂,倒是果然与晴玉结下善缘。

只是相对的,惠妃多少有些埋怨。她本指着大阿哥生下皇长孙,未曾想大福晋头胎是女儿,太子紧跟着便大婚,将“起跑线”追了回来,如何能不急?当然,再埋怨也不敢宣之于口。

南巡过后的三年时光,就这么在贬谪、大婚、生产等各色消息中过去。

晴玉也习惯了这样的日子,横竖她心里知道夺嫡是如何旷日持久,看着来来回回的升升降降、喜喜怒怒很难有当事人那么大的波澜。

甚至可以说,现在的局面在当事人看来波谲云诡,在晴玉看来反而比历史上要好一些。

无他,蛋糕变大了而已。

争宠也好,夺嫡也罢,总得先有个展示的平台。

在原本的历史上,大家都执着于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很快就把能立的功劳立完了,剩下的精力只好拿去扯头花。

而现在,皇帝先是大手笔削了太子在江南的势力,后是狠辣贬谪明珠,给两个儿子的教训不可谓不大。虽说不能直接扭转党争固有的弊端,起码让他们知道疼,目光先从卖官鬻爵之类的危险场上转一转,看向其他地方。

一些原先的历史上不被重视的地方。

比如良种,现下不仅提前引进,其重要性更是被皇帝和皇子们关注。有这么桩流芳百世的事业在前,就算是为了夺权,也总不能放过吧?

要知道在良种和医学的双重加持下,这几年的人口增长率相较从前堪称翻倍。在古代,盛世看人口。就算是为了多出来的这许多人口,也足够金字塔顶尖上的人忙一阵子。

何况除了晴玉三不五时出新的医学成果,更有骤然得到重用机会的匠人们努力立功。上至火器、农具,下到机巧玩意,为了不错过皇帝千载难逢的重视,匠人们可谓铆足了劲,一时间成果井喷。

连带着还有日渐繁华起来的出海贸易。

索菲亚人在京中,提醒着人们外面的世界之大。只要稍稍打探些消息,就知道外头既有宝藏也有危险。

在皇帝高压敦促下,南巡回来的第二年,筹备多时的船队扬帆远航,带着晴玉的《航海医典》驶向海外,也载着带回新发展的希望。

桩桩件件,有时候晴玉自己回想起来也觉得神奇。最初仿佛只是一颗小石子落在水面,层层涟漪竟最后带起了巨浪。

加之皇帝自认为年富力强,虽然忍不住忌惮,但许多事情的节奏并不急。

于是不这么健康的父子君臣关系在几番拉扯后,竟也诡异地达到了平衡。皇子势力间此起彼伏,横竖都还没有超出康熙这位“大制衡家”的手。几个皇子党派间争着争着,竟也真为了竞争推动出火器升级、作物增产之类的大成果。

对晴玉这个后世人来说,有对比才有满足。只要肯向星辰大海多走一步,这样的竞争已经算还不错的结果了。

再者不拘旁人怎么争,横竖争不到林家头上。是以旁人提心吊胆时,晴玉过得还算滋润。一日日不用交际时,就看书、写书、看病,制药……按部就班,倒也是另一种踏实。

而就在太子大婚前,宫中施恩放出去一批宫女。永寿宫算上粗使宫女拢共有五位到了年纪,出去后有三个仍是选择嫁人,一位当了教养嬷嬷,只一位家人已逝的宫女荷叶选择了去善堂,有医术傍身,帮扶起他人来总是能多些办法。

就业率不算高,不过也能理解。当初教给她们医术首先是希望改变她们自己,并没有资格绑架谁奉献一生。五人一应金银打赏一样不缺,叫永寿宫人越发忠心。

只是晴玉难免更偏爱去善堂的那一位,除了多给银钱傍身,又叫梁顺等太监得空出宫时照应着。加上晴玉多年积攒的善缘,荷叶在外头倒不必担忧有人为难,几年间耳濡目染学的医术尽数教给善堂的弱子孤女。

万事开头难,晴玉三不五时总忍不住打听。至于说除此外值得记挂的,就是黛玉了。

也是太子成亲的那一年年底,黛玉与谢宁正式成婚。

晴玉不能到场,求了太皇太后和太后添妆,又将永寿宫多年珍藏厚厚备上作为陪嫁。转过年来,黛玉有孕,于初雪之日生下粉雕玉琢的一双儿女。

后来两位孩子被破例抱进宫来叫晴玉看了一眼,没有什么比那场景更叫晴玉感受到世界的改变:不再是泪尽而亡的悲剧,而是细水长流、岁月安定。

倒是也有宫中旧人记起当年晴玉说管不了生育,私下嘀咕怎么到了自己妹妹这就能调理得儿女双全,让曾试探过求子秘方的妃嫔们有一瞬犹豫。只是再看看杏嫔本人一直无儿无女,便也释然起来,相信她未曾妄言——如今可没人敢觉得杏嫔医术浪得虚名了!多年积攒,神医信誉越发有保障。

反而是当年仙人托梦的说法被拎出来,被解释成神仙降大任于她,全身心都是要辅佐皇上的,一点私心不能有。

讲实话,晴玉觉得这个胡扯的说法再次兴起有皇帝渲染的成分在。

毕竟人到中年,皇帝也是越来越喜欢些能给自己添彩的东西了。虽不到好大喜功的程度,却也希望民间也罢,史书也好,都能多记点他的丰功伟绩。

晴玉既是肉眼可见的“神异”,又是不用担心背叛的后妃身份,帝王乐得通过再次捧一把晴玉来捧自己。

只是平静的生活哪里能天长地久?渴望名垂青史的心又怎拘泥于小打小闹?

当暮秋时节,快马传信来准格尔叛乱的消息,雄心壮志的帝王当即铁了心要横刀立马,来一出御驾亲征。

那自然是没人拦得住他。

太皇太后愁得很,苦口婆心劝了又劝,却也知道帝王的决心,最后的最后只是交待:“皇上若非要去,需将杏嫔也带去。”

皇上本也是这么打算的,只是太皇太后去岁刚过了八十岁大寿,无论如何也算得上高龄。当年晴玉入京前,孝庄已是显出了暮态,叫太医院都提心吊胆过。也就是这些年有晴玉照顾着,才渐渐游得了山、玩得了水。如今若骤然将神医带走,且战场上不定停留多长时间,皇帝难免要担忧老人家身子。

但太皇太后的态度也很坚决,只说若皇帝不带人去,杏嫔即便留下她老人家也不接受诊脉。言语不容置喙,背后却是爱护之心,皇帝不便再违拗祖母,只多多吩咐了太医院。

而这个过程中,晴玉自然在无比荣耀的同时,再次体会“没有发言权”。

她只能老老实实分配行李和人手,将青梅留下伺候太皇太后,王嬷嬷看家,再择了白苏梁顺和两位外科医术学得最好的宫女太监一起——这就是晴玉能带走人数的上限了。

打仗不比南巡,能让从皇帝妃嫔都搬上半个宫去伺候。边境一应从简,因此即便晴玉是唯一获准随行的妃嫔,嫉妒的人倒真不多:又危险又吃苦的,皇上忙着也未必多宠幸,属实有点亏。

而朝中就是更复杂的思量了。

战争,往往是分蛋糕的好时候。

大阿哥一向以勇武著称,听得战事起当即抓住机会,上书愿随君父出征。

太子就没有这个便利条件:鸡蛋都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何况是真刀实枪的战场,哪有帝王和太子同时涉险的道理?

不过索额图一党未见得想去。毕竟大阿哥是只有去了才有表现的机会,太子留下却可能获得监国的权柄,其中诱惑不言而喻。

正巧太子妃也有了身孕,皇上一番考量后便留下太子看家。

军情如火,皇帝拍了板,便如巨大的机器按下了加速键。不过一个月,晴玉便从舒舒服服的永寿宫住进了刚搭起来的帐篷。等给皇帝请了平安脉回来,饶是她这样的身体素质都只想好好躺一会。

“车马颠簸,娘娘既要日日给皇上按摩解乏、调理膳食,回来后还非要花时间梳理军中得用的医药,铁打的身子也受不住啊。”白苏帮忙誊抄着晴玉的随笔记录,语气中都带了心疼。

“我没事。”晴玉揉着手腕。其实加班真不算事,两辈子都没少加,只不过第一次这样赶路型坐马车。

前世都是高铁,今生也多半提前预留好时间,如今第一次被战事催着走,也是第一次感受边疆这种路况:“你们这几日也辛苦了,有不舒服只管来跟本宫说,早点预防也是好的。皇上过几日说不得还要再向前,越近战场只怕越艰苦,可别叫小病拖成了大病。”

“娘娘放心吧,有您亲自看着,奴婢们也多少学了些医理皮毛,哪里就这样容易病了?”莲叶上前倒了水,“何况奴婢和平安本就是边城长大,如今娘娘信任我们带我们过来,奴婢们心里头感恩,断不会出纰漏的。”

平安就是随行的另一个小太监。按这个世界的规则,小选来的宫女多是出身八旗,入宫后在宫女中也清贵些,如元春、德妃从前都是小选进来。粗使的和太监便没有那么多讲究,家世清白即可,故而少不了出身贫苦之人。都那么苦了,读书认字更是天方夜谭。一步落后,处处难追,进了宫也难出头。想过得好点,就要付出更多辛劳。

莲叶和平安能被选进永寿宫,靠的正是这份辛劳。学起医理来,这两人当然比不过认字的,可胜在手巧,实操上的东西一等一的利落干净。最关键的是,有想做点什么的心,所以肯学肯练。

来边境之前,晴玉在白苏梁顺之外本是框定了六个人慢慢挑,独他们俩是打心底不怕战场风险,甚至隐约当成机会。

那晴玉也愿意成全。

“你们俩妥帖,本宫再没有不放心的。适才本宫在皇上那见了三位来军中历练的太医,三人俱是得了褒奖。只是军中艰苦,再多大夫也是不够的。本宫想着论起医理你们或许不如正经太医,但学了那么久,起码不逊于太医院的学徒。若论起包扎伤口、照料病人更是细心。”

“本宫便和皇上提了一句,军医忙不过来时许你们去打打下手。到时候叫白苏带着你们,但凡能帮上几位将士,也是功德一场。之后本宫也必是要重赏的。”

“多谢娘娘。”

莲叶平安喜得当场跪下。边界风俗开放,人能活着已是不易,逼急了妇女也得拿刀,对宫女太监这样的身份也就没什么计较。而他们也不图什么立功,只是当奴婢的命苦,宫里头妃嫔在争,奴婢何尝不争?有的宫中为了个二等宫女的名头都恨不得勾心斗角!永寿宫虽好得多,可谁不想在主子面前露脸,给自己多赚点保障呢?

杏嫔赏赐一向阔绰,若是他们做得好,这次的赏赐说不得能叫出宫后都不用愁了!

更不用说两人从小边境长大,知道军士受伤的惨烈,是打心底愿意做点什么。

晴玉忙叫两人起来,正要再嘱咐几句常见的伤口处理,就听得梁顺回禀:“娘娘,魏太医求见您。”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春水摇摇晃

狩心游戏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

婚内上瘾

骄阳似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