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
在写完故事梗概和主演名单之后,我将它交给了小番学姐进行审阅。经确认无误后,我才把梗概和名单交到了坂中学姐手里。
坂中学姐对我所写的故事似乎没什么意见,但她看这玩意的时候一直板着脸,使我搞不清她对故事的评价到底是褒是贬。
“虽然我不太想承认,但你的编剧水平确实比千里高一截。”
“这算是在夸我吗?”
“当然。”
“您跟小番学姐关系很好啊。”
“以前算是吧,现在就不一定了,不过这不是你该关心的问题。”
“好吧,那剧本我就照这样写可以吗?有没有什么不方便实现的地方?”
“目前来看没有,而且去年的剧目也是中东风格,那服装方面就有很多可以复用的款式,服装组只重做重要角色的设计就可以了,能省下很大一笔经费用来做其他事,算是个很有性价比的选择。”
“那就好。”
舞台剧准备顺利进入到了第二阶段,我作为今年的主笔也因此忙碌了起来。
除去剧本编写之外,主笔身上要沾的杂务相当多。比如说确认服装设计稿、确认广播部发来的配乐备选目录、确认戏剧社内部选拔后给出的配角名单等等。
去年倒霉的人是小番学姐,今年倒霉的人果然轮到了我。
这种细碎的工作最磨人,我在这段时间一直忙得脚不沾地,几乎是每天都在跟不认识的人开会聊天,协调着一些暂时看不到效果的工作进程。
不得不说,坂中学姐还是太有魄力了。在为配乐选择开会的时候,我只是随口说了一句“遭遇海上风暴时的配乐用管弦乐会不会更好”,她就马上拍板决定了用这个,连广播部部长提醒的“古典乐曲目虽然谱面是无版权的,但演奏版本是有版权的”都不放在眼里,只转头对旁边的副社长说了一句:“把吹奏部的部长叫过来,他们不是缺维修经费了吗?”
我校的吹奏部有三十人左右,算是个中大型社团,规模仅次于戏剧社和新体操社。
不过它的成绩很一般。虽然我之前看官网上放的定期演奏会视频觉得他们水平还不错,但不知为何,我校的吹奏部出去比赛总是一出门就被踢回来,因此这个社团目前的处境可不太妙。
看着吹奏部部长跟坂中学姐努力协商比赛和配乐曲目练习时间的时候,我微妙的想起了“成王败寇”这个词。
弱势社团想保有尊严,又想从强势社团手上争取到一定资源时的样子真令人心酸啊……
「车站附近有家新开的甜品店哎,小静要去看看吗?」
「不了,我暂时没空。」
「小静这段时间好忙哦,我们都快两个月没见了吧?」
「哪有?我不是每天早上都会打招呼吗,每周六也会在补习班见啊?」
「那不一样。」
「干嘛啦,你是兔子吗?我没有住在附近的其他朋友,你这家伙多的是好吧?」
「对,我就是。那我都一周六天跟其他朋友在一起了,周一难得休息想看看其他人不可以吗?」
「呜哇,这个男的说话好腻乎。」
「所以你什么时候有空?」
「应该这段时间忙完就好了,等忙完了我再约你。」
这段话发完,我再一次发信息约他出来已经是期中考试的时候了。
考试周禁止所有的社团活动,我终于闲了下来,跟及川约在了常去的那家家庭餐厅碰面。
说来奇怪,明明我们每周六都会一起回家,每天早上也会见面打个招呼,但是时隔两个月,当我再次跟他一起坐在这里的时候,却意外的感到了怀念。
点完单,我像支融化的雪糕一样趴在了桌上。及川好像在对面笑了一下,问我怎么了,我有气无力地抬手朝他挥了挥。
“累了。”
“辛苦了,那今天我请客怎么样?”
“别指望我会请回去,我的零花钱可支持不了你的食量。”
“我又没说要你请回来。”
考虑到我这段时间真是快燃尽了,这周我们没去ROUND 1玩,吃完饭之后就随便在附近商店街上走了走,权当是饭后散步。
餐厅附近的商业街跟我家所在的商业街很不一样。我家那边的商铺基本都是有年头的老房子,看起来充满了时间的痕迹。这边的房子看起来就十分新,就连人行道上的地砖都是新铺的,颜色还很鲜亮,移植过来有段时间的行道树已经长成了,正好能在夏季给行人遮阴,是个非常适合散步的地方。
人吃饱了就容易犯困,我走着走着掩起嘴打了几个哈欠。及川更过分一点,直接在大街上抬起手伸了个懒腰,伸完了还转了转手活动了一下肩膀。
“训练很辛苦吗?”
“都说是训练了,那就没有不辛苦的时候。”
“确实,今年的IH宫城预选也快了吧?”
“是哦,就在下周,小静会来看吗?”
“那怎么可能,我还没忙完呢。不过决赛应该有电视转播吧?那个我妈妈会看,我倒是不介意在吃饭的时候看一下。”
“那小静肯定能看到我了。”
“哎你看你这话说得……”
我很想吐槽他这人说话会不会太狂妄了,但我确实在下周的电视转播里看到了他,所以这条吐槽被我暂时撤回了。
今年的IH宫城预选决赛男子组又是青叶城西对白鸟泽。我妈跟在座的常客对这两所学校的历届成绩如数家珍,让我被迫跟着听了不少八卦。
“怎么搞的,今年两边的首发二传都是小帅哥啊,大姐,你又高兴了吧?”
“又有球看又对我的眼睛好,我当然高兴了。”
“不过他们俩风格是不是有点像啊,跟一个师傅教似的,这怎么破招——哦二次进攻,及川这小子还是这么喜欢搞这套。”
“哎哟,胆子很大嘛。”
他们说的专业术语我一个也听不懂,但要说这人胆子大嘛,那确实。
我在写《辛巴达历险记》的剧本时也跟他讨论过,因为这个故事的“讲述者”是老年的航海家辛巴达,所以我安排了让“老年辛巴达”这一角色来担任旁白的工作,用来简述一些剧情发展和补充一点主人公的心理活动。
辛巴达这类角色距离我的舒适区太远,所以我在下笔前会看以这类角色为主角的其他作品进行参考,还会咨询松苗同学跟及川的意见。——不然我写得最好的恐怕就只有他打算寻死的部分了。
松苗同学的意见是:“他是怎么想的我不知道,不过总要先活下来才想别的吧?我觉得辛巴达在做很多决定的时候并没有想太多,只是在凭本能行动而已。”
至于及川,他的意见就比较理性主义。
“看情况吧,如果环境很安全的话,我会等到有九成把握了再出手,环境很危险的话,有三成把握就可以出手了。”
换句话说,也就是在局势稳定时谨慎,在情势危急时冒险吧。这种考虑方式倒是很有“冒险家”风味,不过我也不认为松苗同学的意见有什么问题,所以最后在撰写剧本时进行了折中表现。
如果情况稳定,就让辛巴达的态度谨慎,可以加入一段旁白,如果情况危急,就不出现心理活动的旁白,以表现他的急智和凭本能活动。
“到赛点了啊。”
“偏偏是现在轮到牛岛发球吗,真不走运。”
“好,接到了!跑跑跑!呃啊——”
“哎呀,看来你今年猪排饭又白吃了。”
“靠!又给我整这出!”
哨声响起,比赛结束了。
在常客啤酒肚大叔的抱怨声中,我默默咬了一口酥脆的炸猪排,忍不住提前开始感到烦躁了。
可恶,我不想听他抱怨啊。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8章 四叠半漂流记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