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东京闷热得像一口密不透风的玻璃罐,蝉鸣声把午后的住宅区裹得严严实实。星野家的院子里,七岁的星野晴子正追着一只浅褐色的蝴蝶跑,白色连衣裙的裙摆沾了几片草叶,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滑,落在锁骨处晕开小小的湿痕。
“晴子,慢点跑!别摔着!”厨房里传来母亲星野美咲的声音,带着刚洗完碗的湿润暖意。
晴子没回头,脆生生地应了声“知道啦”,脚步却没放慢。蝴蝶突然往栅栏那边飞,她踮着脚伸手去够,脚下不知被什么绊了一下,整个人往前摔在草坪上。当她的额头撞到栅栏突出的木桩时,一阵剧痛穿透颅骨,眼泪瞬间涌了上来。
“晴子!”美咲急忙从厨房跑出来,蹲下身把女儿抱起来,“摔到哪里了?让妈妈看看。”
晴子靠在母亲怀里,准备哭泣的同时,上辈子二十年的记忆如决堤洪水冲进她七岁的大脑——拥挤的中国地铁、堆满书本的大学课桌、父母在医院病房里憔悴的脸、还有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无数画面像电影快放一样闪过,最后定格在自己二十岁生日那天,对着蛋糕许愿说“希望家人永远健康,我要谈一个甜甜蜜蜜的恋爱”的场景。
“晴子?晴子你怎么了?”美咲见女儿眼神呆滞,额头红肿,脸色苍白,吓得声音都发颤了,“是不是摔到头了?我们去医院好不好?”
晴子缓缓回过神,看着眼前这张温柔又陌生的脸,再看看自己小小的手、穿着连衣裙的身体,还有周围日式风格的院子,一个荒谬又不得不接受的念头浮了上来——她重生了,从一个二十岁的中国大学生,又长成了一个七岁的日本小女孩。
脑袋的疼痛还在,可比起心里的钝痛,根本不值一提。她完全不敢想上辈子父母在她车祸去世后,会有多伤心。那些记忆太清晰了,清晰到让她忘记自己现在是谁,只记得失去双亲的痛苦和绝望。
“晴子?说话呀。”美咲抱着女儿的手更紧了,眼眶也红了。
晴子张了张嘴,却发不出声音。她想喊“爸妈”,可眼前的人不是她熟悉的父母;她想哭泣,却不知道该为上辈子的自己哭,还是为这辈子突然的变故哭。最后,她只是把脸埋进美咲的怀里,肩膀微微颤抖,却没有像往常一样放声大哭。
那天下午,星野夫妇带着晴子去了医院。检查结果显示,晴子只是头部轻微挫伤,其他没有任何问题。可从那天起,星野晴子彻底变了,她不再是那个会追蝴蝶、在沙坑里玩耍的七岁女孩星野晴子。她还是二十岁的林小雨,那个因为车祸中失去生命的中国女孩。
以前的晴子是整个街区最活泼最漂亮的孩子,每天放学后都会拉着邻居家的木兔光太郎在公园里玩排球,笑声能传到街对面。可现在,她总是安安静静地坐在窗边,手里拿着一本书,却半天不翻一页。眼神里没有了小孩子的天真烂漫,反而多了一种不符合年龄的悲伤和疏离
木兔光太郎比晴子大两岁,是个精力旺盛的小男孩,每天放学都会准时出现在星野家的门口:“晴子!出来玩排球啊!我今天学会了颠球”
以前的晴子早就蹦蹦跳跳地跑出去了,可现在实在没有精力,她只是从客厅窗户里探出头,小声说:“不了,我还要看书。”
木兔挠了挠头,有些疑惑地说:“可是你昨天也是这么说的……你不喜欢玩排球了吗?”
晴子沉默了一下,轻轻摇了摇头,把窗户关上了。她靠在窗边,听着外面木兔跑远的脚步声,心里一阵复杂。她知道木兔是好意,可她实在没有办法再像一个普通的七岁孩子一样,无忧无虑地玩耍。上辈子的记忆像一块沉重的石头,压在她的心上,让她喘不过气。
星野夫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美咲每天变着花样给晴子做她以前爱吃的点心,可晴子只是象征性地吃几口;父亲星野健太原本每天下班都会和晴子一起看几集动画片,现在晴子却总是说“我累了,想早点睡觉”。
“健太,我担心晴子。”一天晚上,美咲对丈夫说,“自从摔倒后,她就像变了个人。不像我们的女儿了。”
健太搂住妻子的肩:“孩子总会变的。也许她只是长大了。”
“但这不是长大,这是...悲伤。七岁的孩子不应该那么悲伤。”
几次家庭对话无果后,他们再次带晴子去了医院,这次挂了儿童心理科。医生耐心地和晴子聊了很久,可晴子始终沉默寡言,只是偶尔点点头或摇摇头。最后,医生结合晴子摔倒后的变故,经过一系列评估,医生得出了初步结论:“可能是创伤后应激障碍。有时候,一次看似普通的意外,会触发孩子内心深处的恐惧和不安全感。晴子表现出来的回避行为、情绪变化和性格改变都符合PTSD的一些特征。”
“医生,那我们该怎么办啊?”美咲握着医生的手,声音里满是焦虑。
“家长不用太担心,”医生温和地说,“最重要的是给孩子足够的关爱和耐心,不要强迫她变回原来的样子,而是接纳现在的她。给她安全感,让她知道无论发生什么,你们都会爱她。慢慢引导她走出阴影。”
回家的车上,晴子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突然开口:“对不起,让你们担心了。”
美咲的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宝贝,你不用道歉。爸爸妈妈只是希望你快乐。”
再又一次从医院回来后,星野夫妇更加用心地照顾晴子。健太每天下班都会准时回家,带着晴子去附近的公园散步,给她讲自己小时候的趣事;美咲则会陪晴子一起画画、做手工,即使晴子很少说话,她也会一直温柔地和晴子聊天,分享自己白天遇到的小事。
在有一天从医院复查后晚上,晴子躺在床上,听到门外父母压低的对话。
“医生说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这是母亲的声音,带着哽咽。
“不管多久,我们都会帮女儿度过这个难关。”父亲坚定地说。
晴子把脸埋在枕头里,无声地哭了。作为林小雨,拥有父母的爱,已经无法回馈。但是现在,这辈子的父母是她不能再辜负的。
那一刻,她下定决心:既然上天给了她第二次生命,给了她这样的父母,她不能永远沉浸在过去的悲伤中。
改变是渐进的。晴子开始尝试找回那个七岁孩子的感觉。但是同龄人的活动在她看来无比幼稚,始终无法很好融入。
最大的挑战是面对以前的邻居玩伴光太郎。那个精力无限的男孩几乎每天都会来找她,不管她态度如何。
“晴子!看我学会了新的动作!”一天下午,光太郎又闯进了她家的院子,手里拿着一个球。
晴子正坐在走廊上看云,头也不抬:“嗯。”
光太郎却不气馁,自顾自地在院子里开始练习。他的动作充满力量但控制力不够,一不小心,球直飞向她所在的方向。
晴子下意识地伸手挡在面前,紧紧闭上眼睛。球重重地打在她的手臂上,然后弹开。
“对不起!晴子你没事吧?”光太郎惊慌地跑过来,脸上写满了愧疚。
晴子揉着发红的手臂,摇摇头。那一刻,她看到光太郎眼中的担忧和自责,心中微微一颤。这个男孩虽然精力过剩,但心地善良。
“我真的没事。”她轻声说,露出了一个微笑。
光太郎睁大眼睛,像是看到了什么奇迹:“晴子笑了!”
从那天起,晴子开始偷偷观察光太郎练习。她发现这个男孩对运动有着惊人的热情和执着,即使一次次失败也会立刻振作起来,喊着“再来一次!”。
随着时间的推移,晴子逐渐找到了平衡点。她允许晴子的活泼与林小雨的沉稳共存,接受自己既是七岁孩子又是二十岁青年的矛盾现实。她仍然偶尔陷入沉思和悲伤,但频率越来越低。
最大的突破发生在三个月后。市图书馆举行儿童阅读活动,健太特意请了假带晴子去参加。
站在宽敞的图书馆里,闻着熟悉的书香,晴子感到一种久违的平静。
“晴子!这里这里!”光太郎的声音突然响起。原来他也被父母带来参加活动。
晴子犹豫了一下,然后慢慢走过去。
活动中,老师讲述了一个关于失去与希望的故事。当讲到小主角失去亲人时,晴子的眼眶湿润了。她感觉到一只手轻轻握住了她的手——是光太郎,他什么也没说,只是安静地陪在她身边。
活动结束后,老师鼓励孩子们分享感受。轮到晴子时,她犹豫了很久,最后轻声说:“有时候,失去让我们变得更坚强。”
这句话从一个七岁孩子口中说出,让在场的成年人都愣住了。但老师只是微笑着说:“说得很好,晴子小朋友。”
回家的路上,晴子异常安静。健太担心地看着女儿:“没事吧?是不是累了?”
晴子突然抬头:“爸爸,我喜欢看书。”
健太笑了:“那就好。我们可以经常来图书馆。”
从那天起,晴子开始允许自己在家人面前阅读。由美甚至专门为她准备了一个小书架,让女儿可以自由选择书籍。
光太郎更是经常来找她,不再总是邀请她玩耍,有时只是他在打球而她读书。
在他的陪伴下,晴子渐渐放下了心防,开始享受阅读带来的平静和快乐。
一天下午,晴子正在读一本儿童小说,由美坐在走廊上看着。突然,晴子的眼泪无声地滑落,滴在书页上。
由美轻轻走到女儿身边,搂住她的肩膀:“怎么了,宝贝?”
晴子靠在母亲怀里,轻声说:“这个故事里的女孩失去了妈妈,但她很勇敢。”
由美抚摸着女儿的头发:“失去确实让人悲伤,但爱会永远留在心里。”
这一刻,晴子感到一种被完全理解的温暖。也许她不需要完全隐藏过去的悲伤。
那天晚上,晴子做了一个梦。梦中,林小雨与现在的父母站在一起。晓向她微笑:“我的人生已经结束。但你的人生才刚刚开始。请珍惜”
晴子醒来时,感到内心深处最后的结解开了。她走到书桌前,拿出日记本写道:
“我是星野晴子。今年7岁,虽然很慢,但我会向前迈进”
她开始主动和父母分享学校里的事情,放学后也会和木兔一起在院子里玩排球,偶尔还会因为抢球和木兔吵吵闹闹,像个真正的七岁孩子一样。
当然,上辈子的记忆并没有消失。有时候,看到父母忙碌的身影,她还是会想起上辈子的父母,心里会一阵难过。但她不再像以前那样沉浸在悲伤里无法自拔了。她知道,人不能总是活在过去,她现在有了新的家人、新的生活,她应该珍惜眼前的一切,好好地活下去,不仅为了自己,也为了这辈子用心爱着她的父母。
九月初,晴子迎来了小学二年级的开学日。早上,美咲给她梳了漂亮的辫子,健太帮她背着书包,送她到学校门口。
“晴子在学校要好好照顾自己,有什么事就跟老师说,知道吗?”美咲叮嘱道。
“嗯,妈妈再见,爸爸再见。”晴子笑着挥挥手,转身跑进了学校。
走进教室,看到熟悉的同学和老师,晴子深吸了一口气。她知道,新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未来还有很多美好的事情在等着她。她会努力学习,好好生活,珍惜和父母、和木兔在一起的每一天,让自己的“第二次人生”变得更加精彩。
放学的时候,晴子刚走出班级门,就看到了等在楼梯口的木兔。木兔笑着跑过来,和她并肩走在一起:“晴子,今天在学校怎么样?有没有好玩的事情?”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