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正心神不宁,忽听见鸳鸯来告诉她,马道婆已经被拿下,原来这马道婆今日正好入府,王熙凤才能如此迅速拿下。
“你让凤姐儿先把她捆好,关押在柴房,不许她自尽,让琥珀和平儿看好了。”贾母低声对鸳鸯道,“再告诉凤姐儿,若手头上的事情忙完了,就来我这里一趟。”
鸳鸯应下便离开了。
贾母的目光又投向天幕,适才仙人口中说的“贾府气数将尽”到底是何意。
黛玉、宝钗和探春也注意到仙人说的那一句。
听到贾府气数将尽,黛玉心中叹息,她虽然不曾管理贾府事务,但每每空闲下来,替凤姐儿心中计算,只觉得贾府进的少,出的多,日后必然入不敷出。
然而她不过是寄住在贾府的外人,哪里能插手贾府事务。
平日里黛玉偶尔暗中提醒王熙凤或宝玉几句,这二人全是浑然不觉,或是满不在意。
因此黛玉只得把这想法藏在心中,不叫外人知晓。
宝钗反应甚至平淡,对她来说,贾府气数已尽的日子比她想象中要快了些。
她聚精会神,试图能从天幕中打探到关于薛家的消息,但她又害怕从天幕中听到薛家不好的消息,甚至有可能会提到自己。
这让宝钗内心十分纠结。
唯有探春内心焦灼,先是看了看王夫人的脸色,见王夫人只是盯着宝玉,她便知道眼下王夫人的心思都在宝玉未来受妖法之事上,全然没有在意仙人口中说的那句话。
于是探春又看向贾母,见贾母面思索状,便知道贾母是听了进去,心中略略安定下来。
“二姐姐,你听到那句话了么?”探春轻声叫了迎春。
迎春摇头,细声细语回答:“我不知道。”
惜春也听见探春的话,立刻明白探春说的是哪句,但她只是微微皱眉,没有说什么。
宝玉仍然在担心自己未来受妖法之事。
就在这时,忽然有丫鬟传,说是薛姨妈来了,王夫人忙让金钏请薛姨妈进来,请薛姨妈坐了。
宝钗笑道:“妈怎么这时候过来了。”
薛姨妈回答道:“过来找老太太聊聊闲话。”正说着,薛姨妈抬头就看见天幕,张口结舌。
尽管昨日宝钗回梨香院时就同她说起,但薛姨妈内心仍是半信半疑,如今亲眼目睹这神奇的一幕,薛姨妈总算是相信宝钗说的话。
天幕仍然继续进行:
【接下来便是玉的正面,玉的正面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
听到这里,薛宝钗心头涌出一种不好之感,果然下一秒,仙人就念出了宝钗一直最担心的句子。
【而这玉与宝钗金锁上的“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形成一对吉谶,构成了“金玉良缘”之说。】
此时府中私下虽然已经隐隐传出金玉良缘之说,但明面上流传并没有那么广泛。唯有薛姨妈私下与王夫人说过几句罢了。
因此众人都对这说法又是好奇又是新鲜。
贾母听了,但没有说话,她早就听闻过这个传言,所以她才尽心尽力撮合宝玉和黛玉。
这些年来,贾母一直让黛玉和宝玉同吃同住,同行同坐,为的就是培养宝黛之间的情感。
却不曾想中间来了个宝钗,贾母见她行为豁达,随分从时,因此对私下流传的金玉良缘之说不大计较。
只是今日借仙人之口,这金玉良缘的言论倒是直接放到明面上来了。
于是贾母拿眼看王夫人,看王夫人有何反应。
王夫人却又看向薛姨妈。对于薛姨妈的心思,王夫人也不是不知晓,只是她眼中认为宝玉是顶个顶的好,公主未必都能配上她的宝玉,更何况只有皇商出身的宝钗。
所以王夫人一开始对于金玉良缘的态度有些模棱两可,不反对但也没有明确表示同意。
薛姨妈见众人都看向自己,感觉有些窘迫,忙解释笑道:“当年那金锁是个癞头和尚给的,说是必须嵌在玉器上才能压住邪气。想必仙人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在众目睽睽之下,薛姨妈不敢说“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之类的话。
在场的宝钗听了,自觉没趣,想着日后要疏远了宝玉才好。
林黛玉心中冷笑一声,看了宝钗,又去瞧了宝玉。
这宝玉原本还在担心自己要受妖法,忽然听到仙人说的金玉良缘,倒是转移了注意力,抬眼去看宝钗,只见宝钗面色如常,内心有些失望。
接着宝玉又去看黛玉,见黛玉面上似有赞叹之意,宝玉不觉心里没好意思来,忙又低头不再去瞧黛玉。
众人都在想知道仙人如何评价“金玉良缘”。
【根据主流解读,“金玉良缘”远非简单的姻缘佳话,而是作者精心设计的批判工具。它既暴露了封建婚姻的功利本质,又揭露了其内核的虚伪与无力】
【“金玉良缘”的虚伪在于它用天命包装利益,用礼法来压制人性,用所谓的圆满来掩盖悲剧。】
薛姨妈听了,仿佛遭受当头一棒,尽管她没有完全听懂仙人用词,但也能听出仙人并不看好金玉良缘。而且还说是场悲剧。
贾母只是皱眉,听仙人话里话外都在说宝玉后面真的娶宝钗为妻?那么林黛玉去了哪里?
但这会子的贾母心思并不全在孙子孙女上,她更多是想知道贾府后面又遭遇了什么。
贾母相信既然自己能及时捉拿马道婆,那么改变金玉良缘之事也不是不可能。
因此贾母面上仍是不为所动。
王夫人因文化水平有限,她能理解仙人说的话并不比薛姨妈多。
她也开始重新琢磨起来,她最在乎的是宝玉,若宝玉因为娶了宝钗而造成悲剧,那么王夫人是不大可能接受的。
但对饱读诗书的林薛二人来说,这段话无疑是一个冲击。
薛宝钗两眼低垂,“姻缘佳话”四字意味着她未来确实与宝玉有夫妻关系。
那么若如仙人说的那样,日后她真真切切如母亲所愿嫁给宝玉。
只是宝钗心中难掩一丝失落,以她这些年来对宝玉的了解,宝钗明白宝玉与自己所求是背道而驰。
宝钗认为身为男子大丈夫,应读书明事理,考科举为官做宰才是正经事。
然而在宝玉眼中,这些仕途经济学问皆是读书人追逐功名利禄的工具,更是将他们贬为“禄蠹”。
原本宝钗会以为宝玉日后渐渐大了,也能听得去她的劝谏,但从仙人之语来看,恐怕宝玉秉性难移,任凭宝钗日后如何规劝,宝玉实是一点都没听进去。
宝钗明白恐怕那悲剧就来源于她与宝玉的志向不同,一个追求青云之志,一个是富贵闲人,二人注定是在不了一块的。
想到至此,宝钗没有克制脸上的失落,被细心的黛玉尽收眼底。
林黛玉听见仙人之语,先是感到一丝惊心,又看见一向沉稳的宝钗没能克制神色,心中更是有些复杂。
黛玉本身就是重情重义的痴情人,这些年来在贾母有意撮合下,她对宝玉没有感情也是不可能的。
当然,现阶段也仅仅是表兄妹之间的情感。
只是黛玉心情有些复杂,但比起所谓的金玉良缘,她更关心的是那时候的她身处何方。
那时候的宝玉已经娶妻,那么她肯定也要出嫁或定亲,她会在哪里?
宝玉听见自己要娶宝钗为妻,若放在平日,他定要发狂痴呆,闹个天翻地覆。
然而自从天幕出现以来,宝玉接受的刺激太多,因此现在的宝玉对自己未来要娶宝钗之事还是比较淡定的。
宝玉认为贾母既然能干涉马道婆之事,那么贾母也可以阻止宝钗与他结亲。
想到此处,宝玉又不由看向黛玉,只是黛玉正低头思索,宝玉想知道黛玉眼下的想法。
然而当着众人,宝玉也不好过问,只得耐着性子继续看天幕。
天幕中,只见贾母终于哄好了宝玉,画面一转,给出了黛玉的镜头,黛玉正在淌眼抹泪的。
【这里便是黛玉开始因宝玉而哭,算是正文中第一次还泪。】
黛玉听见仙人的话,觉得有些新奇,这还是她第一次听闻还泪之说,只是不知为何,她这会子两眼有些发酸。
【接下来是袭人第一次登场,袭人这个人物也比较有意思,也有不少争议。】
众人听见仙人叫出袭人名字,还专门点评了一下,有些意外。
在贾母等人眼中,普通丫鬟不过是个奴才,如阿猫阿狗的存在,这次袭人竟然也得到了仙人的注意。
此时袭人就在宝玉身后,虽然上次宝玉抛玉也有袭人失职的原因,但贾母和王夫人也并没有发狠怪罪到袭人头上。
可见在贾母和王夫人眼中,袭人还算是个心地纯良,克尽职任的人。
通过天幕,贾母才知道那晚黛玉又悄悄哭了一回,于是忙放开宝玉,心疼地搂了黛玉。
宝玉见了,才知道那晚自己砸玉吓到了黛玉,很是懊恼。
贾母听见天幕中的袭人如此尽心尽力地安慰黛玉,对袭人的好感又多了一些,道:“袭人是个好的。”
王夫人听见贾母难得注意到袭人,也顺势夸道:“还是老太太教导的好。”
【文学史上对于袭人的评价褒贬不一,比如脂砚斋就非常喜爱袭人,多次称其为“袭卿”,认为她“贤而多智”。】
眼下袭人不知道仙人说的脂砚斋是谁,但她也听懂那人对自己的评价有“贤”和“多智”,内心又是意外又是高兴。
众人听了这评价,倒也对袭人刮目相待。
宝玉听了,对袭人的信任和依赖又多了几分。
宝钗的目光越过宝玉的肩膀,微微颔首,她素日冷眼瞧着那袭人,倒觉得她是个有些见识的,如今仙人这么一说,宝钗对袭人的赞赏又多了几分。
【当然以现代的解读来看,更倾向于将袭人看作一个复杂的、在特定环境中求生存的悲剧女性。她的选择是环境使然,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封建制度对人性的异化。】
原本还在高兴的袭人,忽而听到仙人说的这段话,适才的好心情立刻消失了。
尽管袭人理解不了那些内容,但“悲剧”二字还是能听懂的。
为何仙人会认为她是个悲剧?
然而仙人和往常一样,并没有顺着袭人的想法深入说下去,而是开始讲到袭人向黛玉提起了宝玉的玉。
【这段黛玉询问玉的情节也值得琢磨,黛玉对玉之关注不似宝钗,伏脉后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中宝钗对玉之端详,形成一对比。】
宝玉和宝钗听了,心中都不觉漏跳了一下,这仙人也忒神通广大了,连他们私下互相交换金锁和通灵玉的事情都知晓。
幸而众人并不大听懂“比通灵金莺微露意”的真正意思,唯有黛玉一人发现两人神色不对,目光不断在二人脸上移动。
【那么到这里,林黛玉进入贾府的故事结束,各种主要人物在此回登场,给读者留下非常深刻的人物形象。】
【下一期内容将是薛家登场,顺势引入贾雨村判葫芦案一情节。】
【还有ID为林黛玉的观众记得查看私信,领取奖励。】
话音刚落,天幕就消失了。
众人看完整个天幕,心中却是又爱又恨,爱的是每每看完总能意犹未尽,而且还能预测未来福祸,恨的是若有时讲到自己,大多都不是什么好事。
贾母因要处置马道婆一事,因此让小辈们先散了,留下王夫人和邢夫人来商讨如何处置马道婆。
因这次天幕讲解黛玉的事情不多,她的心情还算正常,现在的她只想回自己的屋子里等待仙人要给的奖励,辞过贾母等人便离去。
和黛玉的心情相比,宝钗就不一样了,眼下她只觉得脚步有些飘飘然,连平日留下陪贾母说话的心思也没有了,只想马上回去歇着。
薛姨妈内心也不好受,见贾母和王夫人有事情要忙,索性直接陪宝钗回去了。
宝钗回去在房间独自呆了整整一日。
探春见宝钗离去,黛玉也无心留在此处,她只得找迎春和惜春聊闲话,聊聊适才天幕所说的“贾府气数将尽”。
偏这迎春反应十分平淡,无奈道:“我们一女孩家的,又有何法子。”
而惜春直接道:“若真的到那一日,我直接绞了头发做姑子去。”
探春见二人话不投机半句多,也只得散了。
贾母等人见小辈们散去,便开始问鸳鸯是否有在马道婆身上搜罗到何物。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6章 第 6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