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天幕]直播美食探店 > 第17章 反馈

第17章 反馈

汉家椒房殿中母慈子孝,唐皇太极宫内天子夫妻情深。

天幕黑下去后,李世民携长孙皇后回了内殿,只听李世民边走边叹:“不是神仙之手段,却是后人示警。”

长孙皇后却有不同看法:“妾瞧着那天幕倒不是故意谈及汉家之事的,反倒是想要说一说他们吃了什么。”

闻言,李世民嘴角一抽,“还真是如此。”

虽然天幕上叽叽喳喳说了不少长平侯冠军侯之事,连楚汉之争都有提及,可那都是天幕上众人想到哪说到哪,就跟他们往日谈笑时随口说起一般,并非特意提及。那叫“小温”的女郎,正儿八经说的却是那店家的红烧肉与九转大肠。

东西瞧着是美味,可他们这些“古人”却宁愿她多说些有关旧时之事。

最好是涉及大唐的。

唉。

李世民遗憾轻叹,“虽说天幕说的是汉时之事,不过他们提到的红薯玉米倒是叫朕上心,若真是足够人吃之余还能用来喂养猪,那便是一等一的高产作物,要真能寻到,那对我大唐便是百利而无一害。”

长孙皇后微微一笑,“听着是叫人心动,二郎可派遣人去寻一寻。”

李世民颔首,“这是自然。”

两人进了殿坐下,婢子奉上茶水点心,李世民瞧见后便说:“叫膳房琢磨琢磨那天幕提到的红烧肉与九转大肠,今日朕要食那个。”

婢子领命去传话。

长孙皇后正想说什么,李世民的近侍轻步进殿禀:“陛下,诸公正在太极殿等您。”

长孙皇后将话语咽回去。

“朕就知他们会来。”李世民转头对长孙皇后道:“朕一会过来。”

长孙皇后笑着应好。

李世民快步出去,一路行至太极殿,只见他的朝臣们悉数都到了,乌泱泱的立在殿中,一见他来忙见礼。

李世民摆摆手,坐到了首位。

待大伙都坐好站定,李世民直接开口,“诸位此时进宫想必只为一事,都什么想法,说说吧。”

等待的这段时间,已经足够这些肱股之臣打好腹稿,此时房玄龄直接回道:“陛下,这天幕所示乃是后人,不论是那展露过面容的女郎还是并未露过面的诸多人,应当都是后人。不过臣瞧着,那天幕上的众人像是不知我等能看到他们说的。”

长孙无忌紧接着开口,“臣倒是觉着那在下方以文字说话的人跟我等相同,都是在看那位名叫小温的女郎直播,他们应当不是一处的。”

王珪发问:“这直播是甚?”

杜如晦猜测:“应当与戏法相似?”

杜如晦这番猜测得到了不少人支持,虽说那女郎只是去吃个饭,可既然特地叫旁人看见,那反倒更像是戏文皮影戏之类的,而那些在下边以文字说话的人则是看戏的人。

……倒跟他们这些看天幕的人一般。

原先没猜到的人甚至因此恍然,怪道那小温说红烧肉与九转大肠的时候那么多人在问她那店家何处、她不答时他们生气却无可奈何呢,原来人都不在一块。

也有朝臣感叹,“这后人的手段还真是厉害,这两人身在不同地方却还能见着脸呢。”

“这可真是。”好些人遗憾,“若我们有这手段,这政令传达可就方便了。”

沙场征战的将军道:“传递军情更迅速,也不会延误战机。”

殿内臣子们叽叽喳喳的讨论着,李世民越听越心动,内心咆哮:朕都想要!

只是他们连那东西是什么都不知道,更别说研制了,只能在心里想想。

议论半晌,除开观察注意天幕出现后民间的动向外,贞观君臣认为玉米红薯是很重要的,粮食那就是一国根基,若能将其找到并种植出来,那大唐定能富裕起来,甚至连青史留名都不在话下。

除此之外,养猪的事也可以提上日程,大家各抒己见之后,李世民决定猪朝廷可以养一些,但不多养,最主要的是依靠百姓自身,朝廷要做的就是协助天幕宣扬宣扬,提高猪肉地位,随后叫膳房的厨子研究各种猪肉的做法,务必叫猪肉不再腥臊,到时再将方子传入民间,如此一来,这猪肉的接受程度将会大大提高,百姓的日子也能好过些。

贞观朝臣为天下百姓考虑,宋朝赵匡胤这会儿就很胃疼。

在天幕刚出来的时候他将其奉为神迹,并以此宣扬了不少“陛下登基乃天命授予”的言论,原本宣传的老百姓都信了,却不想如今天幕一开,竟隐隐道出此乃后人所为的意思,并非神仙手段!

这不是打他的脸嘛!

赵匡胤只觉得脸都要被打肿了,偏偏他还没法反驳,只能假装传出那番话的并非自己,而是底下的人揣测圣意后宣扬出去的话。如此勉强维护住了他的脸面,但心里还是觉得有点丢人。

好在这次天幕讲的东西跟他们大宋无关,那许多秘辛也是汉朝君臣的,他只瞧个热闹,无需再跟天下人交代。

当然,赵匡胤也不是没脑子,他自然也看到了天幕中透出来的一些好处,当即就安排人去办,那什么玉米红薯要找、猪也得养,甚至他还派人去寻找苏东坡,毕竟天幕说了这是宋朝人,指不定日后就是他的臣子,他早些找着人将其纳入麾下,也算是一段君臣佳话了!

苏东坡……

尚且还未给自己取号的苏轼如今正在眉州老家苦读,与他一道学习的还有父亲苏洵与弟弟苏辙。天幕开始的时候父子三人正在作文章,那一刻当真是惊的笔都掉了。等之后说起“苏东坡苏轼”五个字,三人更是面面相觑。

是自己/儿子/哥哥?!

自打苏东坡名字出现之后,三人都颇有些恍恍惚惚,有种不知自己身处何处的感觉。等好容易缓过神来,方才大喜,“这是好事。”

没错,这是好事!

大好事!

苏洵与有荣焉,“我儿之名传誉千古!”

苏辙也很为哥哥高兴,“后人都知兄长之名,辙恭贺兄长。”

苏轼爽朗一笑,“今日天幕只是提了我的名字,还是同猪相关,想必他日父亲和弟弟定会官至上品,名传千古!”

苏洵哈哈大笑,“那为父可得再加把劲。”

苏辙心中一动,也微笑起来,“我不求高官厚禄,只求能光耀门楣便好。”

苏轼点头,“与之共勉。”

父子三人正说的高兴呢,管家疾步而来,道:“老爷,两位少爷,门口突然来了不少人,都说想见见五少爷。”

苏洵、苏轼和苏辙彼此对视一眼。

苏洵连声安排,“快请。”

管家匆忙而去。

苏洵暂无暇顾及还未写完的文章,直接喊了苏轼和苏辙,“他们定是因天幕而来,你们随为父出去接见一番。”

苏轼苏洵应好。

又微整一番仪容,三人这才跨步而出。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六十二年冬

宁得岁岁吵

天幕:皇帝聊天群

当我在地铁上误连别人的手机蓝牙后

狩心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