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两人聊着聊着不知道怎么还聊到了小时候踢的位置。
宁锦绡才知道原来弗朗刚来米兰的青训学校的时候,教练给他安排的是后卫,他就拼命地盘带突破得分,终于被调到前锋的位置去了。
而宁锦绡就更有意思了,他们那时候中国青训的普遍认知还停留在踢得厉害的人就得踢前锋,而宁锦绡当时的个头也不够放到中锋的,所以就被摆在边锋了。虽然他小时候踢着踢着总串到中路和中场去,但称职务还是称“边锋”,属实是生长的野蛮且自由,听得弗朗啧啧称奇。
“如果你能早点来青训……”
“如果我能早点来青训,我们说不定从小豆丁的时候就开始做队友了?说不定,我能早点确定位置,至少U17的时候就不用折腾了?不过……谁知道呢。”毕竟,很多时候人们还是倾向于相信,命运已经给出了最好的安排。
为表支持与鼓励,弗朗也开始陪着宁锦绡一起看比赛录像。同样的战术或技术细节,两人作为不同位置不同风格的球员能看出不同的东西来,可以相互补充,比宁锦绡当初一个人闭门造车要好得多。
弗朗发现宁锦绡分析起比赛来头头是道的,挺有“小教练”的风采。每次大家上完枯燥抽象的理论课,弗朗都有气无力地扒在宁锦绡肩膀上念叨“我宁愿听你讲战术”。
其实宁锦绡觉得分析录像对赛场发挥本身没什么直接作用,因为场上的情况瞬息万变,大家大多数时候都是凭借直觉、习惯和肌肉记忆行动的。但学习对位球星的踢法可以让他对自己要达到的风貌有一个直观的认识,训练的时候也好把握大方向。而且在球场上的某些瞬间,那些录像里前辈们的影子会在他眼前闪过,指引他做出超越局面的选择。
在他改位置的期间,卡卡和一线队的中场球员都帮了他不少。
而且AC米兰现在别的没有,但有的是底蕴。环意甲到处都是米兰的功勋球员,其中几位可能因为事业或其他的原因离开了意甲,但还有不少在这里追逐教练梦的老叔们。他们多分布在意乙或意甲的吊车尾,倒是和米兰没什么直接的竞争关系,所以在卡卡和伊布的牵线搭桥下,给宁锦绡和弗朗这两棵圣西罗菜地里的小苗倾情传授了不少东西。
比如,某位半睁着眼很有大师风范的前辈讲解的落叶球绝学和中场如何控场,某位嘴很忙,一半忙着叨叨一半忙着咀嚼的前辈传授的如何人过球留和如何领最少的黄牌干最多的架,还有某位看人习惯性眼波流转的前辈教学的越位与反越位和前锋最喜欢吃什么样的饼……
宁锦绡和弗朗:……??好像有什么不属于自己位置的知识进入脑子了。
从十二月一直到次年三月这期间,虽然意丙赛场上有时也能看到宁锦绡以边锋的身份上场,但少部分关注意丙的观众慢慢发现他怎么踢中场的时候越来越多。而其他球迷就眼看着他进球数据相较以前大幅下降,少数的几次一线队出场中还有一两次是“乱七八糟”的位置,职业走向令人迷惑,好像真的应了之前网友们几次三番对他“昙花一现”的评价,感觉不太行了的样子。
经过一个季度的调整,宁锦绡在四月获得一场正经的意甲出场时间,充分展现出了个人风格。覆盖面积大,上得快回得积极,护球过人还和他边锋时期一样霸道强硬。
由于对于一个中场,尤其是一个比较有创造力的中场,你永远不知道他一起脚是要过你还是传球,所以他的每一次抬脚、拨球,乃至身体一瞬间的朝向,都会得到对手最充分的解读。中场对阵型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使得宁锦绡简直如鱼得水,就像凭空多了条混天绫,可以在海面上将龙宫搅动得左摇右晃似的,一抬脚,一侧身,就调动得敌方左右奔忙。
而他在踢边锋的时候已经具备的,精准传球的能力更是被酣畅淋漓地展示了出来,一道道犀利的传球划破对手防线勾着旋撞到队友脚边,甚至还有活学活用,像射门一样传球的凌空、倒钩传球,一时间场上的场景简直美如画。而他本方的队伍就像碰上了源头活水,活跃高效的都要让毛蜜们恍惚“这还是我主队吗”。
宁锦绡出场的六十多分钟跑了十公里,几乎是好多球员一整场的跑动距离,助攻梅开二度,在关键传球、抢断、过人等各方面都有惊人的数据。对球队局面也有了显著的改变,让大家深刻体会到了有完整中场的好处。虽然肯定有不成熟不老练的地方,但这场比赛无疑宣告了一枚中场新星的升起。
在夏窗之前,宁锦绡在一队踢了不少比赛,积累下了亮眼的数据。踢得多了就难免得罪其他队的球迷,于是他在意甲得到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外号——巫师*,更直白的叫法就是“Strega(女巫)”。一个说法是他的出场好像带来了厄运,让其他队倒了大霉,还有一个说法,就是因为他的背号,13号。
这么奇特的号宁锦绡也不是心血来潮,脑子一抽选的。一年前他在意甲首秀的时候俱乐部就给他安排了这个号码,理由是他生日在13号,而且在国家队穿的也是13号,偏偏发挥就很神,希望他用相同背号保持住他在国家队的首秀状态。
虽然他在国家队也就是随便一穿,因为那边不像意甲一百以内随心选,给替补、新人剩下的也就那一两个号。但俱乐部说得他确实有点心动,毕竟由于足球的不可预测性,踢久了确实是会对玄学不得不敬的。
当时宁锦绡和13号在米兰的前主人——内斯塔已经有过几面之缘,那时候这位前辈似乎在干跟现在一样的事,即在意甲以越挫越勇,百折不挠的姿态坚持执教再下课,下课再上岗,同为在意甲就业的米兰名宿,卡卡和这些爱好执教的前队友们多有走动,宁锦绡和弗朗这几个小辈也跟着拜会过几回。
听过俱乐部的安排后,宁锦绡忐忑地打电话问过这位米兰的传奇13号。这位前辈完全不在意,只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穿着这个号码在场上“不要怕事,也别受委屈”,甚至作为社交媒体的非熟练用户,还在宁锦绡转发了新号码后特意登上ins给他站台来着。当时已经很难得的小毛和老毛的互动看得毛蜜们心里是既柔软又感慨。
不知道是不是这个硬核的号码保佑,之后宁锦绡连连进球,国家队也晋级了,度过了一段很顺的职业生涯。
但这个数字不招人待见是有原因的,连取外号都很方便发挥。自古敢要这个号的人也少,尤其这个数字对于他们西方人来说还有宗教层面上的不好含义。足坛上穿过这个背号能叫得上名的也就两位,一个远古大神“轰炸机”盖德穆勒,一个离他们近一些的就是米兰的“优雅卫士”内斯塔。看看人家流传下来的绰号都多威风,而宁锦绡则是同号不同命的被泥塑。
后来这个外号在赛后采访的时候被无聊的记者拿来说事,他福至心灵,翻翻眼睛换上真心实意的笑容抬头说:“你知道吗?如果我真的有‘女巫’这个功能,我一定会诅咒所有敌对球队永不翻身的。”
这恶毒的话语听得球迷们耳目一新,对家们心里一凉,他日后职业生涯里的另一种发言风格可谓初露端倪。
怎奈近年好不容易有这么一个本联赛的球员,能唤起经历过昔日繁华的意甲球迷们取外号的**,他们是不会轻易放弃的。更何况这个绰号和宁锦绡的背号、外形特征都很契合,所以可以说是非常经典。连自家球迷对这棵小甜菜越看越爱,为表对他踢得神奇的赞许,也跟着“小女巫”“小女巫”地叫,起到一个“小魔法师”的语义作用。
六月,宁锦绡趁着两周的假期回了趟姥姥姥爷家,看了看他们,给他们交了一下下一年的送菜上门之类的服务,料理料理家里的事,顺便换了一下一直摆在家里的老电视。不过换完他就后悔了,因为他有点怕他们真看比赛,之前老人家们八成以为CCTV没有就是看不了,在电话里打听打听宁锦绡“在单位工作的怎么样”就得了,两边都轻松。
但后来宁锦绡发现他们并非不懂,至少姥爷不像姥姥线下社交和活动搞得火热,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就喜欢琢磨点东西,所以对各大转播平台,体育APP,包括某懂帝都了如指掌,有时候起得早了还能看一眼新鲜出炉的比分。
也就是姥爷跟姥姥讲的“中央不播”“没有”“看不了”,用他的话说“你们比赛那时间哪是一般人看得起的啊,再说你姥姥性子急,别一惊一乍看出点什么毛病来”,“你自己的事业自己把握吧,你们这比赛我算是看出来了,赢了的得准备着输,输了的将来还能赢回来,起起伏伏,因果轮回,不是姥姥姥爷能瞎操心的……”
宁锦绡:……您这心态真是领先99%球迷,但是,您这么忽悠姥姥,姥姥知道吗?
这趟回来,宁锦绡的头发照例受到了姥姥的制裁。姥姥用捋面片的手法拨棱着他的小长毛说他:“你这头发到底什么时候拾掇齐整喽?”宁锦绡边把从姥姥手里拯救出来的头发往帽子里赛,妄图起到一个让大家眼不见心不烦的效果,边嘟嘟囔囔地说道:“哎呀那边的人都这样嘛……”
其实倒不是因为这个原因,况且意甲的长发普及率已经远不如前了,一般也不会像他似的留到能绑发束的程度。事情实则起始于宁锦绡刚到那边,重获发型自由权,想满足一下童年梦想,弥补一下他为了上小学剪掉能梳小辫的长头发的遗憾,可能新鲜劲过了就剪了。
但因为长头发被球迷和媒体批评甚至起外号之后,他倒是决定绝不会再动了,不然岂不是显得自己心虚,接受批评,在乎他们了?所以头发长度在当时其实是他和媒体暗暗较劲的东西。不过这些姥姥姥爷就无从知晓了。
宁锦绡记得姥姥姥爷家的房子有些年头了,房上的瓦得定期修补一下,于是有天就搬了个梯子从墙侧上去看看,结果他发现上面的瓦缝好像新砌过,就探头下去问正在屋里的姥姥。姥姥一拍脑门道:“哎呦,差点忘告诉你了,你兴传哥前一段时间过来帮我们弄过了,你难得回来一趟,也记得去看看人家。”
宁锦绡本来也有这个打算,于是当天下午就掐着小孩放学训练前的点,在星火俱乐部门房那刷了个脸就进去了。
因为他去年暑假刚打完世界杯的预选赛,这边乱乱哄哄的,他连家都没回就直接回意大利了,而前年他从梯队升二队的时候姥姥姥爷都去国外看他,他那个暑假就干脆连国都没回,所以算起来他上次回俱乐部看看的时候,还是第一年去米兰的暑假。
宁锦绡走在星火俱乐部里的教学楼中,两侧高窗映进的莹绿在走廊中浮动着,让人仿佛走入一片记忆中的浮光掠影。他上次走在这里,是三年前;而他周周都要兴奋地跑进这条走廊,开始一天的训练生活的时候,还是在初中二年级。
他手里攥着一直带在身边的钥匙,熟门熟路地来到一间办公室前,却发现门半掩着,金色的光线从屋内照进走廊……宁锦绡在门前停住脚,转转眼珠,像小时候那样抬起手,轻快地“梆梆”敲了两下门,然后扒着门探身进去……
李兴传可能以为是有小球员推门进来,就边抬头边用逗小孩的语气说:“怎么这么早就放学了?”随即就和门口许久未见的人笑盈盈的眼神对了个正着。
宁锦绡出去的这几年,李兴传已经挑起了星火俱乐部内部的大梁,现在俨然是总教练一样的存在,赵叔和李叔也可以放心出去联系比赛和拉赞助了。
这几年有宁锦绡往回分享国外的青训细节,和教练们自己努力学习外面的先进青训思路,星火俱乐部也在陆陆续续改变着。
比如李叔和赵叔观察到,欧洲的青训场面和中国的对比普遍显得散乱随意不少,刨根究底,是他们的训练以模拟比赛环境为目的。沿着这个思路,参考具体内容,星火俱乐部也构建出了更实用、科学的训练体系。
再比如,那边的青训有定训练量,看结果分天赋的特点。结合中国的升学,李叔和赵叔把初二定为了职业化的划分节点,避免了非职业化队员过度训练的情况,在俱乐部内遏制了国内小小年纪就恨不得一周七练的青训普遍现象,把重点放在给小球员们更多实践、比赛的机会,保证每周末都有一次外联或内部的比赛。
这些思路、原则也初步奠定了星火俱乐部的老师们不着急,佛系,不求结果,“快乐足球”的基调。
宁锦绡这次回来就明显感受到训练的氛围变轻松了,连他们严肃的体能老教练都得陪着小孩一起玩躲避球了。
而且今年宁锦绡的代言和肖像权分红也缓释了一些俱乐部的财政压力。星火俱乐部开了几个分营地,可以开始根据小球员们的分布设置训练地点了,甚至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也有了训练场地。
虽然在规模上肯定不能和郊外的球场比,甚至隔着铁丝网、植被墙就是街道,但确实实打实地给孩子们省事了,几乎没有孩子需要像宁锦绡他们那会,坐一两个小时的公共交通赶去训练了。市里面的球场平常小孩上学的时间还可以让民众用,收留和培养了不少隐于都市的足球爱好者。
老板赵叔也有自己的小算盘,那大人爱踢球才会送小孩来踢嘛,青训不能光搞小孩,要不怎么说“全民足球”呢。
在中国待了几天,宁锦绡就提前结束假期回到了米兰。主要在家里就只能撑着他自己屋的木地板做做运动,或者坐在床上颠颠橘子和卷纸,说他是赛季前焦虑综合症也好,习惯离家了也罢,宁锦绡还是早早回到俱乐部开始了季前训练。
老毛执教笑话永不过时[菜狗][菜狗]这章除了十三哥之外大家还能看出另两位是谁吗
中场版宁宁正式上线[加油][加油]顺便宁宁在米兰的背号也揭晓啦
其实新队员如果拿到的背号是俱乐部前传奇或功勋球员的,按传统都要先去询问前辈的意愿的。这也是对俱乐部历史、底蕴的尊重和对继往开来的愿景,一听就是红鸟没有的美好品质捏。虽然红鸟大概率不会引导新队员遵循这个传统,但宁宁是懂这个规矩滴,和老毛们关系又不错,当然是会去主动遵守哒,再说谁不想得到十三哥的认可和祝福呐[垂耳兔头][垂耳兔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5章 米兰未来 六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