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开赛前,球队众人烦恼的是主教练各种奇奇怪怪的训练,世界杯开赛后,众人开始害怕主教练的眼睛,这种恐慌好像小时候大家还不是群肌肉发达头脑简单的足球运动员,还得坐在教室里等待考试,老师发下考卷而你一无所知,平日里温柔亲切地老师问你怎么啦,而你只能对老师露出一个虚弱的微笑,问她:
“老师你能不找家长吗?”
萨尔希尼当然不会打电话给这群球员的俱乐部主教练抱怨你怎么教的人,这么简单的东西都学不会,孩子你干脆回炉重造算了吧,他颇为宽容,既然素质教育没办法,那就填鸭教育吧。
正式进入比赛节奏后就不会安排高强度的训练,每日的训练量和之前比起来只能算做热身,但绝大多数球员们宁愿当个没有感情的运动机器,也不想天天抠着脑袋冥思苦进行战术分析还要写完小作文交给萨尔希尼批阅。
实战是检验一切的真理,萨尔希尼减少了训练量,增加了战术分析,对阵奥地利的比赛结束了,但意大利队的战斗刚刚开始,所有人都苦大仇深地排排坐在会议室,萨尔希尼和助教们时不时暂停录像带播放然后提问,被点名站起来的球员好像被十八个前锋围攻的门将那么无助可怜。
“防守对我们来说是什么?”
“是进攻的号角,我们抢到球权了。”
萨尔希尼的教鞭指着被暂停的画面上的某一处,被询问的多纳多尼看了又看,确定这是后场的巴雷西刚刚断下足球,下一秒他会传给安切洛蒂,一个简单的撞墙配合过掉了奥地利的前锋,然后安切洛蒂又给传回给自己。
多纳多尼小心翼翼,他有点怕自己说得太离谱,然后笑眯眯的主教练变脸,直接把教鞭丢到自己脸上,自己受伤就算了,sisi怎么办呢?唉,这个时候他有点怀念萨基了,萨基虽然脾气暴躁但是年轻,教训球员也不会出问题,而萨尔希尼年纪大了,教训球员给自己气出好歹就不好了,到时候他们通通都是民族罪人,要发配英格兰那种蛮荒之地的。
“东西是死的人是活的,”萨尔希尼的教鞭啪啪啪打着屏幕,“随便开大脚会丢失球权,但你们在禁区范围里来回短传就是在给对面创造机会,我不推崇什么出球越快越好,但你们得知道——”
“超过八成的进球都不超过四脚传递。”*
足球比赛有九十分钟,但每次射门只在电光石火之间,机会转瞬即逝,萨尔希尼不允许自己的球队浪费。
即使是奥地利这样鱼腩队,他们整场比赛也会创造出射门的机会,希斯克伯格紧急调整了中场球员,后卫换下多余的中场,只有四后卫才能拦住意大利频繁的边路助攻,奥地利两边边翼卫缩回中场,中心球员往前变成前腰,崭新菱形中场总算有了纵深,不至于被人一创就烂,随便突突突就是一马平川。
“保罗,为什么你下半场不前压了?”萨尔希尼换了个人提问。
马尔蒂尼老老实实地说因为对面的前腰已经牵制了自己,“我的本职是防守,我得保护球门。”
对了一半,“这是我们没有球权的时候,你的防守就是抢回球权,”萨尔希尼继续点兵点将,“卡尔洛,告诉我,你当时控球为什么选择传球不是带球往前?”
时机,时机是什么?萨尔希尼认为时机就是球员在恰当的时候做出正确的选择。
赛后录像带一帧一帧地慢放分析,谁都能想出来自己之后该干什么,但是在球场上人的脑子有限,要观察对手的站位观察他们的跑动和空隙,要去找队友的接应,要分出神脚下一刻不停,不过对于有天赋的人来说这一切如同吃饭喝水一样容易。
训练赛里巴乔和曼奇尼总是被问你怎么传那,你怎么知道那有人?对他们来说这完全是本能,连思考和反应的时间都不需要,对手根本跟不上他们的节奏,足坛把这叫做上帝的灵感,是魔术是奇迹,仿佛不可复刻,但萨尔希尼偏偏要捉住它,解剖它的奥秘。
萨尔希尼让这群笨蛋球员都给他写比赛感想,没上场的球员也要写,尤其是曼奇尼和巴乔,他们可是拯救意大利前场智商的希望了。
天降大任的两人表现完全不同,曼奇尼满脸坚毅,他坚信这就是自己表现的机会,虽然在之前球队训练里他落后巴乔,但是在对战术的理解上他绝对不会输给对方!他拿着笔开始洋洋洒洒,而巴乔沉吟,沉吟,只有沉默了……sisi刚才说了什么来着?他用笔捅了捅身边的安切洛蒂。
安切洛蒂心想又是一个傻子前锋,颇为宽容地把自己作业借给巴乔抄。
巴乔双手合掌对好队友真挚一拜,趴在桌子上边念边抄还要问优秀学生这是什么意思。天赋型选手是这样的,教练在讲台挥斥方遒,而天赋怪在下面抠手心想这还要教吗?这不就是1 1=2,我知道等于二就好了我干嘛还要去想为什么。
安切洛蒂很给面子地给不认真但是单纯的学生划重点,好像自己也是个教练似的,简明扼要,让巴乔连连点头。
“要是我们在进攻半场丢球就得立刻反抢,在对方的半场里夺回球权最好,越靠近我们的球门越危险。”
“我和曼尼也要吗?”巴乔有一下没一下地用笔帽戳着脸,他跟曼奇尼定位相同,萨尔希尼对他们两个要求一样。
“我们可是意大利球队,谁都要会防守,但你算了吧。”安切洛蒂上下打量活力满满的巴乔,叹了口气。
自从18岁受到致命侵/犯后,巴乔一直用一条半腿踢球,虽然他一直乐观积极,但萨尔希尼不愿意给他的健康造成更大压力。
一般的球员从伤病恢复后回到球场都会下意识地躲避身体对抗,这是身体本能为了保护自己,安切洛蒂直到现在还在担心自己的膝盖,在球场会不自觉地避让对方球员,他害怕意外再次出现,但巴乔不一样,他好像天生乐观积极,他拖着自己的伤腿,没有就此黯淡陨落,而是越跑越快,跨过那条似乎要冻住自己人生的冰冷的河,绚烂无比地降落在科维尔恰诺。
“精神力量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信佛让我在动摇的时候能够保持冷静……”
“噢,我会多向上帝祈祷的,”安切洛蒂忍不住琢磨了一下,“不过玛利亚圣母是不是更好,她那么慈爱肯定会保佑我吧。”
巴乔露出了自信的笑容:“只要我们坚定自己,不管遇到什么都能战胜。”
旁听已久的曼奇尼没忍住翻了个白眼,这个家伙怎么从战术分析偏题到祈祷上帝的,他还想偷听一下安切洛蒂会不会比自己更能理解萨尔希尼的战术,结果安切洛蒂被巴乔带进沟里了。
很好,我绝对是sisi最喜欢的聪明孩子,曼奇尼自信满满,前锋一群木头,后卫也是笨蛋,竞争对手巴乔光长脸不长智商,中场勉勉强强只有个安切洛蒂,结果他沉迷封建迷信,优势在我!
萨尔希尼刚好也在冥思苦想自己球队的缺陷。
虽然全部媒体都在为意大利摧枯拉朽的胜利叫好,但萨尔希尼却不像球员和媒体那么乐观,他是教练,是这个大家庭的家长,大家长当然要面上冷静毫不动摇,球员们都坚信跟在萨尔希尼的身后就是走在胜利的路上,但萨尔希尼却不可以真觉得一切已经完美无缺,好像胜利轻飘飘地就在那,只要他一伸手就能拿到似的。
“曼尼太自负,卡尔洛太温吞,罗比只靠本能,不知道说他什么好,保罗呢又是后卫,”萨尔希尼突发奇想,“你说他能不能试试自由人?朱塞佩有点老了。”
“如果小马尔蒂尼跟贝肯鲍尔一样,我不会有意见。”助教说。
“你真不幽默,马塞洛。”萨尔希尼摊手,笑眯眯地看着自己助教之一的年轻人——虽然马塞洛·里皮已经42岁,但在萨尔希尼面前他确实还是个初出茅庐的新手教练。
习惯被自家主教练逗的里皮只专注地写自己的战术分析,心里只犹豫了不到半分钟要不要把自由人再次加入球队的战术中,不过他很快冷静,放弃了这个想法,他讨厌不确定因素,自由人当然属于精密战术里随时发生意外的那一部分。
萨尔希尼被当做反叛的意大利人,因为他在球队战术上进攻性远超以往任何一位国家队教练,但在世界都流行三后卫的时候,他又选择四后卫的阵容,取消了自由人的位置,坚持意大利防守的传统。
“西德什么时候比赛?”里皮头也不抬说11号,发了一会牢骚,萨尔希尼又扭头问里皮他的录像带什么时候送到,今天是阿根廷和喀麦隆比赛,他的另一位助手去现场勘察敌情去了。
这时候的录像带不甚清晰,各位主教练对战局分析的重点也各不相同,都需要助手亲自去看比赛然后记录,研究对手的战术也属于主教练的工作,尤其阿根廷是世界杯大热门。
虽然第一场比赛强队基本都在藏拙,但还是能扒出一点其他球队的战术,萨尔希尼最关心当然是西德国家队。
德国和西班牙都以出色的中场大师闻名,强于中场控制,别管马特乌斯脑子是不是不好,至少他踢球确实有脑子,而且到了国家队脑子不犯浑了嘴巴也不臭了,被国家队主教练贝肯鲍尔治得服服帖帖。
贝肯鲍尔踢球时是球队指挥官,退役当了教练更是对球队手拿把掐,以他的威望和实力迅速掌控了国家队。
有一点萨尔希尼比不上贝肯鲍尔,贝肯鲍尔1974年作为国家队队长在本土赢得世界杯,而萨尔希尼踢球时并没有和意大利赢得什么荣誉,他如今的荣耀都是在成为教练之后得到的。
打从第一次见面起,萨尔希尼就知道贝肯鲍尔这个德国男人表面正经,心里焉坏,哪有球员十几岁的年纪就敢指挥后防压上,自己千里走单骑直破对方球门?贝肯鲍尔敢。
贝肯鲍尔原本踢中场,但就像每个骄傲的天才球员一样,他从不回防,他的主教练柴可夫斯基无奈之下选择让他自由发挥,没想到这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贝肯鲍尔天性中的敏锐与果决,他总能出现最合适的位置,并且用他与生俱来的命令别人的天赋让球队成为一个整体。
他是萨尔希尼见过最优秀的自由人,恐怕也是这个世界上有史以来最优秀的那一个,所以被打得措手不及的萨尔希尼赛后就想去找人联络联络感情,问问私人电话和愿不愿意来米兰踢球这种事情,不过萨尔希尼蠢蠢欲动的手被天才自由人的教练柴可夫斯基直接打回来了,他让萨尔希尼滚回意大利。
“阿尔贝托快要回来了,大概三分钟。”性格严谨的里皮看了眼腕表。
果然,没一会办公室的大门就被敲响了,不需要萨尔希尼说请进,他另一位助教已经风风火火地推开门闯了进来,阿尔贝托·扎切罗尼高高举着录像带,好像奥运冠军举着火炬似的,他连声说太震惊了!阿根廷输给喀麦隆了!
“孩子,我们可以看电视直播知道比分,所以不要再吵你亲爱的教练的耳朵了,”萨尔希尼扶额,“好啦,快让我们看看你带回来的录像带和笔记本。”
里皮行动力极强,他拉上窗帘,扎切罗尼摸着鼻子回身关上大门,幕布被放下,轻轻的咔哒一声,萨尔希尼把录像带放进放映机,摁下了播放键。身边扎切罗尼低声地跟凝视着录像的萨尔希尼总结自己在现场看到的细节,里皮则在快速翻阅笔记本。
阿根廷0:1喀麦隆,这是世界杯第一场爆冷的比赛。
*里皮此时已经从亚特兰大(1987-1988)下课,93年去那不勒斯,此时处于空窗期
*扎切罗尼1985年开始执教生涯,辗转执教过瓦勒维尔德、威尼斯、博洛尼亚、乌迪内斯等球队,直到1998年成为AC米兰主教练,执教AC米兰的第一个赛季就率队获得1998-1999赛季意甲联赛冠军
*关于贝肯鲍尔的评价摘自《倒转金字塔:足球战术史》 作者乔纳森·威尔逊
……贝肯鲍尔对西德足球发展的贡献之著,不亚于克鲁伊夫之于荷兰。受柴可夫斯基的鼓励,他自1960年代末开始在拜仁踢自由人位置。柴可夫斯基成长的环境颇重视中后卫持球的作用(阿贾克斯的第一位伟大自由人瓦索维奇成长于相同的足球文化,这也不是巧合)。
贝肯鲍尔自己坚持认为,他的进攻风格源自在西德国家队踢过中场 (在国家队踢自由人的是舒尔茨),所以自己不会像许多后卫那样不习惯带球推进。
……
可以将柴可夫斯基的经历当做贝肯鲍尔改踢自由人的背景,直接原因则是当时贝肯鲍尔的特点:踢中场缺少防守意识,踢普通后卫意识和能力都不足。
柴可夫斯基对贝肯鲍尔的评价是:“我有一个顶级的中场球员,但他从来不回防,我不知道拿他怎么办。”
另一位教练凯斯勒认为,贝肯鲍尔在“防守中没多大用,因为他做不到或者说是拒绝盯人……他想按自己的踢法来,非常有创造力。”改踢自由人像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反而效果奇佳:“在拜仁,新角色非常恰当,这个自由人出现在防线的后面、里面和前面,有施瓦岑贝克干脏活,在中场还有力气大的罗特,保卫自己的自由人。”
贝肯鲍尔的这个特点在1966年世界杯决赛上显露无疑,他的任务是盯防鲍比·查尔顿,这放大了他的缺点,而且长处无从发挥,结果成了一场灾难,媒体将其视为西德队的败因,批评主教练舍恩。舍恩不以为然,说如果再来一次,自己还会这么安排,并且说“如今中场球员需要攻守兼顾”。
同样附上一段关于克鲁伊夫的评价:
众星捧月的核心是克鲁伊夫,即便在那个阶段,也能一眼看出他是球队的领袖。年轻、离经叛道,要工资时落落大方、毫不难为情,反正得配得上自己一这本身就阶级消失的产物,他在当时方兴未艾的荷兰青年运动中成为标志人物。
前阿贾克斯青年队教练加布勒认为,克鲁伊夫是和列侬并驾齐驱的人物。1997年克鲁伊夫迎来50岁生日,在足球杂志《硬草》的一篇庆祝文章中,记者史密兹写道:“克鲁伊夫是第一个领悟出自己是艺术家的球员,也是能够并愿意按集体主义原则施展才华的第一人。”
*本文战术参考《足球比赛决策及针对性训练》,作者伊恩·弗兰克斯 以及迈克·修斯
*赶隔壁米兰永恒进度,停更一周[摸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8章 教练天团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