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火轻摇,将萧景琰映在窗纸上的身影拉得颀长而孤寂。他负手立于窗前,目光穿透浓稠的夜色,望向睿王府的大致方向。方才萧景辰那艳丽张扬的身影、含沙射影的言辞,以及那株被弃若敝履的红珊瑚,都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虽未掀起惊涛骇浪,却足以让他看清湖底潜藏的暗流汹涌。
指尖似乎还残留着那张密信纸条被焚毁后的细微灰烬感。萧景辰的手段,依旧是前世那般,先是亲自试探,碰壁之后便改用这种阴恻恻的方式,企图在他心中种下猜忌的种子。结党之嫌?萧景琰唇角勾起一抹冰冷的讥诮。顾云瑾若有此心,前世又怎会落得那般下场?这拙劣的离间计,如今在他眼中,简直是漏洞百出。
然而,轻视归轻视,警惕却不能少。萧景辰如此迫不及待地跳出来,正说明自己的改变已触及了他的利益,甚至可能打乱了他背后那只看不见的黑手的布局。这皇宫,这朝堂,看似平静的水面下,不知还隐藏着多少杀机。
“小四子。”萧景琰的声音在寂静的殿内响起,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度。
一直屏息侍立在阴影里的小四子连忙上前一步,躬身应道:“奴才在。”
“都安排下去了?”萧景琰并未回头,依旧望着窗外。
“回陛下,已经安排妥当了。”小四子低声回禀,声音里带着十二分的谨慎,“养心殿和御书房里外侍候的宫人,都已换上了奴才亲自挑选的、家世清白背景干净的人。陛下的饮食茶水,往后都由奴才或奴才指定的两个小太监亲手试过再呈上。”
萧景琰微微颔首。小四子办事,他还是放心的。这少年前世用性命证明了他的忠诚,今生,他不仅要护他周全,更要赋予他更大的权责。“很好。往后朕身边一应事务,由你总揽。若有任何可疑之人、可疑之事,无论大小,即刻禀报。”
“奴才遵旨!”小四子心中既感责任重大,又涌起一股被信任的暖流。陛下如今行事,越发果决周密,让人敬畏之余,也更觉安心。他悄悄抬眼看了看陛下挺拔却难掩孤寂的背影,心想:陛下这般如临大敌,看来这京城里的暗潮,比想象中还要凶险。只是不知,这般严防死守,究竟是为了江山社稷,还是为了……那位刚刚蒙受殊恩的顾将军?这念头一闪,他赶紧低下头,不敢再细想。
萧景琰转过身,玄色龙袍的衣摆在地上划出一道冷硬的弧线。他走回御案后,并未立刻坐下,而是用手指轻轻敲击着光滑的案面,发出规律的轻响。他在思考,下一步该如何走。萧景辰已然警觉,幕后黑手定然也不会坐视。他不能仅仅被动防御。
“顾将军府上,”萧景琰忽然开口,声音平稳,“近日可还安宁?”
小四子愣了一下,没想到陛下会突然问起这个,忙答道:“回陛下,顾将军府上一切如常。将军回京后,除了必要的交际应酬,多数时间都在府中研读兵书,或是去京营巡视,并无异常举动。”他顿了顿,补充道,“将军治家严谨,府中下人也都是镇国公府带来的老人,很是规矩。”
“嗯。”萧景琰应了一声,听不出情绪。他知道顾云瑾的为人,光明磊落,绝不会主动结党。但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萧景辰今日能送来密信,明日就可能使出更龌龊的手段构陷。
“传朕口谕给京兆尹和五城兵马司,”萧景琰沉吟片刻,下令道,“近日京城须加强巡防,尤其是功臣勋贵府邸周边,更要确保安宁,若有宵小滋事,严惩不贷。”这道旨意看似是关怀所有功臣,实则是将顾云瑾的府邸也纳入了重点保护范围,且不落人口实。
“是,陛下。”小四子心领神会,立刻应下。
安排完这些,萧景琰才重新坐回龙椅,拿起下一份奏折。然而,他的心绪并未完全平静。重生归来,他凭借先知虽然占得先机,但对手隐藏在暗处,势力盘根错节,稍有不慎,仍可能满盘皆输。他必须比前世更加谨慎,更加主动。
不仅要护住顾云瑾,朝中其他可能被利用的势力,后宫那些不安分的因素,也需尽早布局安抚或清理。他想到了皇后林惊羽,那个因永宁和亲而与他反目、最终被萧景辰拉拢的女子。前世她的背叛,固然有萧景辰的挑拨,但根源,仍在于他对妹妹永宁的“牺牲”。这一世,他定然不会将永宁远嫁,那么林惊羽,或许可以成为盟友而非敌人。
这个念头一起,便在他心中迅速清晰起来。后宫若能与前朝形成犄角之势,他的局面会主动许多。
夜更深了,烛火噼啪一声轻响,拉回了萧景琰的思绪。他收敛心神,将注意力集中到眼前的政务上。路要一步一步走,棋要一步一步下。
翌日清晨,处理完例行政务后,萧景琰并未像往常一样立刻召见臣工或批阅奏章。他沉吟片刻,对小四子吩咐道:“摆驾凤仪宫。”
小四子有些意外。陛下与皇后娘娘虽相敬如宾,但平日若非年节大事,鲜少主动前往皇后寝宫。尤其是近日,陛下心思似乎都扑在前朝……虽心中疑惑,他面上却不显,立刻躬身应道:“是,奴才这就去准备。”
萧景琰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袍。凤仪宫之行,是他扭转后宫局势的第一步。他需要说服林惊羽,至少,要让她看到合作的希望。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