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历史 > 陛下临轩笑 > 第41章 壶城

第41章 壶城

赵挽正几乎把所有精锐兵力全都调了过去,实在出乎李源和李园柏的意料。

李源更是不解,不就死了五千人?她赵挽正至于和一条疯狗一样把本钱都投进去,跟我同归于尽吗?

顾晚楼没有给他们时间,带兵一路从挠关向西打到魏岚,在这里,当年收容了顾晚楼的那位樊观早已无人认得,所有人提起他,只带着恨铁不成钢的语气,感叹他当年弃城的愚蠢。

可还有顾晚楼记得他。这位带兵势如破竹、逢人就咬、杀人不眨眼的煞神居然停了脚步,花了一天祭拜这位曾对她有恩的长辈,尽管无人在意。

但顾晚楼也只停留了一天,便继续带兵西进,一直打到壶城。

李源在半年前就称帝,壶城便是他的首都,中原人几乎被李源的兵屠戮干净,里面住着二十余万条族人。

这是一座大城,繁华又富庶,同时有重兵把守,就连顾晚楼也花了五天都打不下来。

双方陷入鏖战,李源在壶城里又气又喜,气的是一时不查,信了李园柏的鬼话,丢了这么多领土,喜的是他活下来了,顾晚楼在壶城外也不能拿她怎么样。

要说这帮条族人素质不高,明明自己被打得缩在城内出不去,就这样还要去嘲讽,又唱又叫,烦不胜烦。

他们都以为顾晚楼会知难而退,可所有人都低估了赵挽正的怒火,当军报传来时,赵挽正的指示是,必须把李源弄死。

顾晚楼收到消息,目标瞄向了泓河。

此时正值汛期,顾晚楼紧急修筑堤坝蓄水,并修建水渠将水引入壶城。

九月二十九,放水灌城。

愤怒的洪水汹涌而入,几乎一瞬间淹没了壶城,壶城西门被硬生生冲塌,城内二十余万居民,幸存者不足五万,这座繁华的城市在往后的数十年里被泥沙彻底掩埋,数千亩良田被毁于一旦,幸存的百姓无家可归,又无良田可种,在往后的日子里,流离失所,大多没活过十年光阴。

这座一天前还喧嚣的城池,在巨流吞噬后,归于无边的沉寂。

**拼尽全力守护了东方各城的百姓,可某种意义上,壶城二十余万居民却因他的死而死。

后来的史书对于赵挽正和顾晚楼的行为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条族的士兵屠杀中原人,被水淹死也死不足惜,有人说城内百姓到底无辜,虽然非我族类,可也是人,就这么在无知无觉中被死神带走还是太过残忍。

世人评价如何,顾晚楼并不在意。

十月初,李源撑不住,投降。

这几天,整个西边都被水汽覆盖,显得日头都暗淡许多。

城头刻的“壶城”二字显得有些扭曲,整座城池呈现一种灰颓的色彩,有的墙面已经被冲毁,只剩残垣断壁。

城门大开,里面蒸腾的水雾里隐隐约约透出一座宏达的宫殿,城门外,无数身着黑甲的士兵笔直站着,或高或低,在雾里看不清每个人的脸,从远处望过去,像漆黑的夜里阴森森的树林。

士兵上空,一大片灰白色的大雁在低空盘旋。

再往前,一面红色旗帜在风中朝左飘着,旗帜再往前,是一个高大的背影,顾晚楼握着枪站立,她头顶的盔缨、背后的披风都呈现出和那面旗帜一样的红,成为这片大地为数不多的亮色。

地上还未尽数散去的水流并不清澈,也不平静,水波从来没有停息过,连带着水面上城池、士兵、大雁、红旗和顾晚楼的倒影都在起起伏伏,好像被截成好几段。

没人知道顾晚楼当时在想什么,她凝望片刻后,率兵进城。

李源跪在地上,顾晚楼看着这位杀了她的恩人樊观,又杀了她的战友**的仇人,脸色却并没有因仇恨显得扭曲,反而十分平静。

她和李闲慵的作风截然不同,李源甚至还没说完一整句求饶的话,顾晚楼已经拿起属下递来的长刀,寒光一闪,血溅三尺。

一颗头颅瞪着眼咕噜咕噜滚在地上。

顾晚楼扬长而去,整顿军队。

那颗地上的头颅周围的水面都被染成红色,长发被浸湿,马蹄踩过,不舒服似的抖了抖腿,那颗头颅滚动了几下,翻了个面,脸朝着水面,看起来像个被丢弃的铁锅。

至于随着李源一起投降的士兵,被顾晚楼派人全部消灭。

筑京观。

至此,西方领土尽归赵挽正所有,她的版图几乎占了全国的一半。

……

水淹壶城成为顾晚楼人生中至关重要的一场战役,之前人们提到顾晚楼时,总惊叹她耀眼夺目的军事天赋,直到水淹壶城,数不清的负面舆论如同灌入壶城的泓河水一样向她席卷过来。尤其是筑京观这一野蛮又耸人听闻的行为更加成为她残忍嗜血的佐证。

而赵挽正的风评也好不到哪里去,没有她的许可,顾晚楼也不会采取这种攻城措施。

在人们印象里,赵挽正除了一开始听说**死亡的消息时大怒,其余时候都在有条不紊地指挥战斗。

于是不少人揣测赵挽正的大怒只是出于政治作秀,她真正的目的就是借**的死将她惨无人道的扩张行为合理化。

赵挽正本人并没有回应。

没有人寻到**的尸首,只有一只断掌,便在他的故乡辽庄为他建了衣冠冢。

那日下起小雨,数不清的战士都来祭奠他。

**的母亲自听说**牺牲便日日痛哭,那日更是抱着**的墓碑哀恸不已,泣声不绝。闻者皆泪流满面,除了赵挽正。

她静静笔直站着,负伤的右臂垂在身侧,垂眸看着墓碑上的题字,脸上没什么悲痛的神情,不知道在想什么。

直到结束,赵挽正仍不声不响,雨虽小,可她站了许久,身上早已湿透,显得她的身形清瘦了许多。

许多人已经离开,沈命在泪眼朦胧间看见,那个一直不动像一座雕塑的身影忽然弯腰,左手轻触墓碑,赵挽正好像开口说了什么,但没人听见,就连沈命都有些怀疑赵挽正有没有说话。

之后,她便离开了。

**的弟弟江韬身穿孝衣,如今已经十九,几乎快有他哥哥高了。祭奠完**以后,私下又找了赵挽正,想继承他兄长的遗志,参军入伍。

赵挽正起初并不同意,可他态度坚决,江母最后也没拗过他,同意了,赵挽正也没法,把**安排给汤罗手下办事,并嘱咐他要看顾好江韬,不能让江母断了最后的念想。

之后,赵挽正便继续投入工作里去了。

这并不奇怪,**死了,其他人还活着,总要往前看。

十一月二十那天夜晚,距离**死亡已经数月,沈命忽然有些急事通报,晚上去找了赵挽正。

赵挽正没有睡觉,可也不见人影,沈命问了云满,才得知她去了书房。

夜里已经有些凉,书房的窗子透出一道又圆又黄的光,映出一道纤长的身影。

沈命推开门,走了进去。

赵挽正只穿着亵衣,面前挂着那幅四杰图,她手里举着烛台,昏黄的火光在赵挽正的眼底跳动着,烛油流在她的手上,她也浑然不知,脸色比夜里的残月还要惨白。沈命推门的声音吓了她一跳,手里的烛台掉在地上,赵挽正回头看着沈命,缓缓睁大眼。

“沈姐。”

她的声音颤抖着。

沈命从来没见过这样的赵挽正,什么急事都忘了,快步走上前,抱住她。

“我明知道李源残暴凶狠,**正直仁义,我怎么能、怎么就让**去守。”赵挽正锁紧沈命的肩膀,压得她喘不过气。

史书上记载赵挽正流泪的次数只有三次,这一次却不在其中。

她的情感浓度超出所有人的预期,包括沈命在内也以为她足以承受**的死亡,继续她的霸业,可偏偏过了数月,让沈命第一次见到赵挽正落泪。

热泪不断滴落在颈侧,沈命也忽然哽咽得说不出话。

往常被这松木香包围时,她总是安心的,这次却让沈命心如刀绞。

如果不是这次偶然,或许无人知晓赵挽正从来没有过去。

她那白天冷静果断的老大,每夜都放任这种失去旧友的情感淹没自己吗?沈命不知道。

赵挽正的左臂抱在沈命身后,往日挺拔的上半身弯下来就和沈命一个高度了。右颈的热泪烫的沈命心口疼。

上天啊,随便来个什么人,别让我的老大流泪了。

……

这个和赵挽正相拥而泣的夜晚,无人知晓。

赵挽正似乎总是波澜不惊的,每到所有人都觉得她什么都不在乎,只想完成霸业时,她突如其来的猛烈情感又把人打一棒子,搅得其他人心神不宁,然后自己再归于平静。

就像她的心跳,被赵挽正抱着时,一下一下好像跳进沈命的胸口,可随着赵挽正直起身,她的心跳就远离了。

赵挽正高大的背影盖在沈命身上,除了有些发红的眼眶,她又变成沈命熟悉的老大了。

她的情感如此内敛,所有史料都记载了她各种冷厉的面孔,比如赵挽正对谁说你要是怎么怎么样,我就怎么怎么你,而这些史料也被单朝旧臣刻意放大,以至于后来百姓听到关于赵挽正的故事后,一致认为赵挽正只是认为体贴百姓会对她有好处才这么做,而具体的小事上,她是一个自私阴狠缺少人情味的人。

早期的赵挽正或许不是这样的,但从**死后,赵挽正似乎有了这样的趋势。

沈命能敏锐察觉到,赵挽正不再和下属建立亲密关系,而是刻板的上下级。

除了她们这帮老队友依旧唤她一声老大,后入伙的各种人,都恭恭敬敬叫她定北王。

感谢“????”送的营养液[星星眼]昨天在亲戚家忽然大家改主意又玩了一天,今天才回来,抱歉抱歉。刚回来写完这章,明天更两章补偿一下[奶茶]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1章 壶城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大唐:少年上卿

景明春

神医狂妃,废材三小姐

绝品小神农

开局自曝假太监,女帝乐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