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眠第一次真正注意到周应淮,是在高二开学第三周的物理课上。
那天的阳光很好,从窗户斜斜地照进来,在他低头书写的侧脸上投下一片柔和的光影。物理老师正在讲解一道难度不小的力学题,教室里安静得只剩下粉笔划过黑板的声音。
“有没有同学愿意上来尝试解答?”老师环视教室,目光中带着期待。
一片寂静。这道题明显超纲了,就连班里的几个优等生都低着头避免与老师对视。
就在老师准备放弃时,教室后排举起一只手。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过去——是周应淮。
他站起身,不慌不忙地走向讲台。那天他穿着一件简单的白色衬衫,袖口随意地挽到小臂,露出线条流畅的手腕。阳光勾勒出他挺拔的身形,每一步都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从容。
周应淮接过粉笔,几乎没有停顿就开始解题。修长的手指握着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一行行流畅的公式。他的思路清晰得惊人,不仅解出了正确答案,还提供了两种不同的解法。
杨眠看着他站在讲台上的身影,忽然理解了什么叫“耀眼”——不是外表上的英俊,而是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专注与智慧的光芒。
讲解完毕,教室里响起一阵不由自主的掌声。周应淮微微颔首,没有任何得意的表情,平静地走回座位,仿佛刚才只是完成了一件再普通不过的小事。
那一刻,杨眠的心跳莫名地快了几拍。
真正让这份关注转化为心动的,是一周后的一个午后。
杨眠被数学老师叫去办公室帮忙整理资料,回来时已经上课十分钟了。她抱着厚厚一摞作业本,急匆匆地往教室赶,在楼梯转角不小心撞到了人。
作业本散落一地,她慌忙道歉:“对不起对不起,我没看路...”
“没事。”一个清冷的声音回应道。
杨眠抬头,对上了一双熟悉的眼眸——是周应淮。他应该是刚从竞赛辅导班回来,手里拿着几本厚厚的参考书。
令杨眠惊讶的是,周应淮没有直接离开,而是蹲下身帮她捡拾散落的作业本。他的动作很利落,很快就将所有的本子整理好,还细心地按照班级顺序排整齐。
“谢谢...”杨眠小声道谢,脸颊有些发热。
周应淮将整理好的作业本递给她,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一瞬:“你的笔。”
杨眠愣了一下,才发现自己夹在耳后的一支笔不知何时掉在了地上。周应淮弯腰捡起那支笔,却没有直接还给她,而是从自己笔袋里拿出一支一模一样的笔。
“这支给你,”他将新笔递过来,“你那支没水了,刚才划了几下都是白的。”
杨眠怔住了。她确实注意到这支笔最近出水不畅,但没想到周应淮会观察到这个细节,更没想到他会把自己的笔给她。
“这怎么好意思...”她刚要推辞,周应淮已经将笔塞进她手里。
“我还有很多。”他简单地说,然后点了点头,转身离开。
杨眠站在原地,握着那支还带着他指尖余温的笔,心里涌起一种奇异的感觉。她看着周应淮远去的背影,白衬衫在走廊的光线下显得格外干净挺拔。
那天下午的数学课,杨眠就是用那支笔做的笔记。出墨流畅,书写顺滑,每一笔都仿佛带着那个午后阳光的温度。
从此,她开始不由自主地关注周应淮。
她发现他虽然成绩优异,却从不炫耀;虽然独来独往,却会在值日时默默多做很多事;虽然看似冷漠,却总能在细微处察觉到别人的需要。
她注意到他思考时会无意识地转笔,注意到他喝水的频率很低,注意到他最喜欢坐在窗边的位置,偶尔会望着外面的天空出神。
她发现他其实很好看——不是那种张扬的帅气,而是一种清冷干净的好看。眉毛浓密整齐,鼻梁高挺,嘴唇的线条清晰而克制。最特别的是他的眼睛,瞳色比常人稍浅,像被稀释过的墨,看人时总带着一种专注而疏离的神情。
有一次体育课,男生们打篮球,周应淮被拉去凑数。杨眠原本在操场另一边和女生们打羽毛球,目光却不自觉地飘向篮球场。
她看到周应淮运球过人,起跳投篮,动作流畅而优雅。一个漂亮的三分球入网,引来一阵喝彩。阳光下,他微微汗湿的额发闪着光,唇角扬起一个罕见的、真实的笑容。
那一刻,杨眠清晰地感觉到自己的心跳漏了一拍,然后疯狂加速。
她慌忙转过头,假装专注地打羽毛球,却再也无法集中注意力。
那天之后,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
周应淮的存在像是一块磁石,无时无刻不吸引着她的目光。他偶尔投来的视线,他借给她的橡皮,他讲解题目时微微蹙起的眉头——所有这些细微的瞬间,都在她心里放大,变得意义非凡。
她开始期待每天早晨走进教室的那一刻,期待看到他已经坐在窗边的身影。她会特意在经过他座位时放慢脚步,会在他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时偷偷用余光看他,会因为他偶然的一句“借过”而心跳加速一整天。
最让她心动的是那次英语小组讨论。老师随机分组,她竟然和周应淮分到了一组。讨论时,她不小心说错了一个单词的发音,几个同学笑了起来,杨眠顿时满脸通红。
就在她无地自容时,周应淮平静地开口:“其实这种发音在英式英语中也是存在的。”他自然地接过了话题,既化解了她的尴尬,又没有显得刻意。
讨论结束后,他甚至还纠正了一下她的发音,语气平和,没有任何嘲讽的意思:“应该是/??lu?m?ne?t/,重音在第二个音节。”
他的声音很好听,念英语时带着一种独特的韵律感。杨眠跟着念了一遍,他却摇摇头:“不对,你的口型不对。”
令她惊讶的是,周应淮竟然耐心地示范了好几次,直到她发音准确为止。
“谢谢。”杨眠小声说,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周应淮只是微微颔首,开始收拾东西。但在离开前,他忽然回头看了她一眼:“你的英语作文写得很好,特别是那句‘The light that shines the farthest, shines the brightest at home’。”
杨眠怔在原地,看着他离开的背影,心里炸开一朵朵烟花。
他竟然读过她的作文,还记得里面的句子。
那一刻,杨眠清楚地知道,自己已经喜欢上了这个看似冷漠实则细腻的男孩。
喜欢他解题时专注的神情,喜欢他偶尔流露的温柔,喜欢他那种不张扬却无处不在的优秀,甚至喜欢他那种恰到好处的疏离感。
这份喜欢像是春天悄然发芽的种子,在她心里扎根,悄然生长。
而她所能做的,只是将这份心情小心翼翼地隐藏起来,在每一个与他交汇的瞬间,默默地感受那份酸涩又甜蜜的心动。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