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穿越后靠卖素斋发家 > 第10章 堤坝

第10章 堤坝

天刚蒙蒙亮,一层灰白的薄雾还笼罩着庆阳县城。

“李娘子素斋”紧闭的铺门上方,那张连夜贴出的告示在晨风中微微颤动,墨迹淋漓,力透纸背:

“即日起,本店庖厨皆供修坝义役,乡亲们十日后再来光顾,李素拜谢。”

消息像长了翅膀飞快传遍了街巷,然而众人听到后却是惊愕不解。

“李丫头疯了?刚站稳脚跟的铺子说歇就歇?”

“几百号民夫的饭食啊!那得多大的挑费?白干?”

“哎,听说是程县令为修坝的事累病倒了,工地上饭食还被人下了毒……李娘子这是去救急了!”

“啧,听人说是朱扒皮那伙子人干的,真是阴魂不散!程大人多好的官啊……”

议论纷纷中,那“下毒”、“救急”、“程县令病倒”的字眼反复被提及。

渐渐地,惊愕化作了然,进而升腾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有对朱家的唾弃,有对堤坝的担忧,更多的,是对那个瘦高身影毅然决然选择的理解与隐隐的敬佩。

当第一缕金色的阳光刺破薄雾洒在“素心天成”的匾额上时,李娘子素斋的后院已是另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

临时垒砌的几口大灶熊熊燃烧,火光映红了李素和几个临时请来的婶子、小伙计淌着汗水的脸庞。

“胖婶,那几袋新米再淘三遍!一粒沙子也不能有!”

“根生,冬瓜皮削厚点,瓤去干净!”

“姜丝切细些!蒜末要足!”

李素的指令清晰而快速,她系着一条洗得发白的粗布围裙,袖子高高挽起,露出线条利落的小臂。

她正亲自操刀将一块块老豆腐切成厚薄均匀的方片,刀锋与案板碰撞,发出急促而稳健的“笃笃”声。

几口巨大的铁锅里煮着不同的米粥和粗粮,而最南边最大的一口锅里,热油正“滋啦”作响。

切好的豆腐片正被李素用长筷子小心地滑入油中,豆腐片迅速膨胀,边缘泛起诱人的金黄焦边。

“油温刚好,”李素她飞快地将炸好的豆腐捞出,沥在巨大的竹匾里。

旁边胖婶已将切好的白菜、泡发的木耳、撕好的香菇备好,李素另起一锅倒入少许菜油,将葱姜蒜末、几粒花椒爆得香气扑鼻,随即倾入大盆切好的白菜梆子猛火快炒。

待菜梆微软,再下入木耳、香菇和炸好的豆腐块,淋上酱油,撒上粗盐,翻炒均匀后注入滚水,盖上沉重的木锅盖焖煮。

浓郁的、混合着豆香、菌鲜和酱香的温暖气息,霸道地冲破了清晨的薄寒,弥漫在整个后院,甚至飘散到前街,引得早起路过的行人忍不住驻足深吸几口。

“李丫头,真不打算收钱啊?”胖婶一边用力搅动着小米粥,一边忍不住低声问,看着那哗哗倒入锅里的好米好油,心疼得直咧嘴。

李素抹了把汗,目光扫过院子里堆积如山的食材——

这些都是天不亮她和李屠户推着板车,拿着程锦明非塞给她的银钱,亲自去相熟的粮行、菜贩那里仔细挑拣回来的。

她抓起一把翠绿的小葱利落地切成葱花,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胖婶,工钱我定不少你,但程大人为了修这保命的坝命都快搭进去了。工地上那些兄弟是拿力气换口饭吃,是给咱们庆阳垒护身符,这钱我不挣,挣了烫手也脏心。”

她顿了顿,将葱花撒进已香气四溢的豆腐锅里,看着那翠绿在金黄的豆腐和褐色的菌菇间跳跃,“咱们就图个问心无愧,图个坝早一天立起来。”

胖婶看着她沉静的侧脸嘟嚷了句:“这丫头,哪是怕你少我工钱,”语气虽埋怨,但她却更用力地搅动起锅里的粥来。

日头渐高,几辆板车已把饭食装得满满当当。

巨大的木桶里盛着滚烫粘稠的小米南瓜粥,粗陶盆里是热气腾腾的烩炸豆腐,另一只桶里是冬瓜海带汤,都用厚实的棉布盖得严严实实,还煨着热气。

李素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桶盖都扣紧了才把棉被捂严实了,她才抹了把额头的汗,对几个推车的年轻伙计沉声道:“走吧,路上当心别洒了,到了地方看着大伙儿吃完,碗筷收齐了再回来。”

板车于是吱吱呀呀地驶出小巷,碾过湿漉漉的青石板路朝着城外河滩的方向而去。

河滩工地上的景象依旧有些颓唐,许多民夫脸色蜡黄,有气无力地靠着工具或土堆休息,显然昨日的折腾还未完全缓过劲来。

泥泞的工地上弥漫着病后的萎靡和一种对未知饭食的警惕与恐惧,监工的衙役嗓子都喊哑了,进度依旧缓慢得令人心焦。

就在这片沉闷压抑中,那几辆冒着腾腾热气的板车出现了,当木桶的盖子被揭开,李素的身影从板车后闪出时,原本沉寂的人群一下子就骚动了起来。

“嗬!好香!”

“是粥?还有炖菜的味儿!”

“快看!是李丫头!”

工人们萎靡的眼神被那热气吸引,渐渐亮起光。

负责分饭的衙役和王顺顺势大声吆喝着维持秩序:“排好队!人人有份!李娘子特意给大家做的!管够!干净的!”

民夫们将信将疑地围拢过来,但当那金黄粘稠、点缀着橙黄南瓜的小米粥盛进粗陶碗里,当那浸满了浓郁汤汁、吸饱了菌菇鲜味、边缘焦香内里软嫩的炸豆腐块连同热腾腾的白菜、木耳堆进碗中,再配上两个结实的杂粮窝头时,所有的疑虑都被眼前实在的温暖驱散了。

河滩上响起了久违的、满足的唏嘘声和咀嚼声。一张张沾满泥污、写满疲惫的脸上,渐渐有了活气,紧绷的眉头舒展开来。

接下来的日子,李娘子素斋的后院成了维系河滩工地的坚实后盾。天不亮便生火,日头偏西才熄灶。

李素像一根绷紧的弦,穿梭在几口巨大的灶台之间,指挥若定,亲力亲为。

她对食材的把控近乎苛刻,米要新米,淘洗得水清;菜要当日采买,带着露水;油盐酱醋,必是亲自查验过才开封。每一桶粥出锅前,她必先舀一小碗自己尝过;每一锅菜炖好,她都要用筷子仔细翻检。

不过几天时间,这份近乎偏执的谨慎就化作了工地上民夫们一日三餐实实在在的安稳,大坝的建设也终于重回正轨。

程锦明病势稍缓时便不顾劝阻执意来到河滩督看,正午的骄阳之下他就静静看着那个系着围裙、指挥着伙计们分发饭食的瘦高身影时。

一股滚烫的热流猛地冲上喉咙,呛得他又是一阵剧烈的咳嗽。他忙用袖子掩住嘴,待咳声平息,放下袖子时,苍白的脸上却带着如释重负的的光。

他遥遥地隔着喧嚣的人群和蒸腾的热气看着李素,并没去打扰。

深秋的风卷着河水的湿气和泥土的腥气,刮过初具雏形的堤坝,已有几分寒意,李素站在最中间那口大锅前,手中的长柄铁勺在翻滚的汤水中沉稳有力地搅动着。

锅里是切得滚刀的大块冬瓜,吸饱了汤汁变得半透明,与深褐色的海带结、洁白的豆腐块在浓白的高汤里沉沉浮浮,清鲜的气息被火焰燎着,混着水汽蒸腾而上,扑在她汗湿的额发和专注的脸上。

她舀起一点汤凑近唇边小心地吹了吹,舌尖尝了尝咸淡,随即又撒入一小把切得细碎的翠绿葱花。

“素姐,东边第三段坝基的兄弟说汤不够分了!”一个半大小子抹着汗跑过来,带着河滩上带来的泥腥气和冷风。

“知道了,”李素头也没抬,只朝旁边努了努嘴,“根生,把最边上那桶温着的抬过去,”她的目光越过灶棚敞开的棚口,投向远处喧嚣的河滩。

然而就在她抬眼的一瞬间,她突然看见一道深青色的身影,如同定海神针般立在高处的土堆上。

风卷起他额前散落的发丝和衣裳的下摆,显得身形有些伶仃,却自有一股岿然不动的沉凝。

是程锦明。

仿佛是感应到她的目光,程锦明也恰在此时抬起头,隔着弥漫的尘土、蒸腾的水汽和忙碌喧嚣的人群,遥遥地望了过来。

他的脸色依旧苍白,眼窝深陷,带着病容的憔悴和连日的疲惫,却又清晰地映着远处灶棚下跳跃的炉火,亮得惊人。

李素握着长勺的手微微一顿。

她没有笑,只是极轻微地朝着那个方向点了点头。

炉膛里,一根粗壮的柴火“啪”地爆开一簇耀眼的火星,瞬间照亮了她沉静如水的眸子,也照亮了锅边蒸腾而起、愈发浓郁的白雾。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

难渡

如何饲养恶毒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