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场边,几只绿色的弹药箱被临时拼凑成桌子。苏沐云将带来的资料铺开,周围立刻围上了一圈脑袋——有好奇的学生,但更多的是九连的兵,连长秦汉勇也抱着胳膊站在外围,看似不在意,实则竖起了耳朵。
顾一野站在苏沐云对面,目光灼灼,率先开口,语气是探讨而非质疑:“苏同志,你提到的国外文献里,关于微光夜视仪的图像增强原理,主要是通过三级联的单片像增强器对吧,但其固有的延时问题,在追踪快速移动目标时,会导致射手瞄准基线产生偏差,这个在实际应用中是如何补偿的?”
他一开口就直接切中了当前最先进装备的技术核心与痛点,这让苏沐云心中再次赞叹他的敏锐。她从容应答,手指点着资料上一张结构图:“是的,顾一野同志。延时主要发生在光阴极的光电转换和电子倍增过程。最新的研究试图采用灵敏度更高的砷化镓光阴极材料和微通道板技术来压缩这个时间窗口。但如果装备暂时无法更新……”她话锋一转,抬起头,目光扫过周围听得似懂非懂的战士们,“从训练上,我们可以通过强化射手的‘提前量’预判肌肉记忆来补偿。比如,针对不同速度的目标,设定不同的瞄准点偏移口诀,形成条件反射。”
她不是空谈理论,而是立刻给出了落地的训练思路。
秦汉勇眉头一动,下意识地摸了摸下巴。高粱瞪大了眼睛,努力理解着“延时”、“偏移”这些词。
顾一野眼中闪过兴奋的光芒,立刻跟进:“这个思路很巧妙,那关于人眼本身的暗适应能力呢?从明亮环境突然进入黑暗,或者遭遇敌方照明弹,视觉恢复时间极大影响战斗效能,文献里有提到通过特定波长的弱光预先照射视网膜,可以显著缩短适应时间的方法吗?”
“有。”苏沐云肯定道,又翻出另一份资料,“美军有研究使用低照度红光进行暗适应训练,但我们条件有限,可以变通——训练前,让战士们在蒙眼状态下,交替用弱光手电筒(蒙上红布)照射眼皮,感受明暗变化,模拟并加速视觉神经的调节过程。甚至可以在日常就进行‘瞬间识靶’训练,在极短光照下辨认目标细节,锻炼视觉敏锐度。”
她说着,从帆布包里又掏出一个小本子,上面是她娟秀却有力的笔迹绘制的简易训练示意图。
“嘿,这个好像能搞!”一个老兵忍不住低声叫了出来。这些方法听起来不玄乎,好像真能练。
顾一野看着那些草图,呼吸微微急促,他脑子里那些盘旋已久的、碎片化的想法,瞬间被苏沐云清晰的理论支持和具体的实施路径串联了起来,变得豁然开朗。他看向苏沐云的眼神,彻底变了,从探究变成了一种近乎于找到知音的激动。
“还有目标的发现与识别,”顾一野趁热打铁,“传统依赖人眼搜索效率低。如果利用周边视觉对移动物体更敏感的特性,采用小幅度的‘之’字形摆动扫描法,配合特定的呼吸节奏(吸气末屏息瞬间瞄准),是否更能提高在复杂背景下的目标捕获率?”
“完全正确!”苏沐云几乎要为他鼓掌,这才是真正思考战争的人。“这涉及视觉生理学和人体工程学,我们可以设计一种摆幅和节奏都有规范的扫描操,就像练习刺杀操一样,形成肌肉记忆,还可以研究不同地形地貌下的最佳扫描模式。”
两人语速越来越快,讨论越来越深入,从光电物理到神经科学,再到训练方法设计,旁征博引,思维碰撞出激烈的火花。
周围的人都听傻了,大家看看顾一野,又看看那个漂亮得不像话却满嘴硬核知识的女学生,脸上写满了震惊和茫然,但眼神里却慢慢燃起了一小簇火苗——原来,打仗不仅仅是拼命,这里面真有大学问。
秦汉勇虽然很多术语听不懂,但他听懂了两件事:第一,这个女学生是真有料,不是花架子;第二,他手下的兵顾一野,肚子里装的货,比他想象的还要多。这两人凑在一起,说的东西似乎真的能让他九连的兵打得更准、活得更久。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