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前的校园,总有一种湿热的窒息感。走廊里的风扇嗡嗡作响,却驱散不了空气里的压抑。
周知雅被电话叫到院长办公室。推门而入,院长和几位领导已经在座,气氛安静得不合时宜。
“周老师,”院长开口,声音刻意放缓,“最近关于你的议论,学校注意到了。”?他顿了顿,像是在斟酌词句,“你是优秀的年轻教师,讲课也很受学生欢迎。但,你知道,我们最看重的是什么。”
周知雅垂下眼眸,指尖收紧在身侧。
另一位副院长接过话茬:“作为教师,要注意和学生的边界感。这不是针对你个人,而是社会舆论太敏感,学校需要避免负面影响。”
语气客气,却字字如重锤。她听得明白:这是警告。
她抬起头,声音平静:“我知道了。”
会议室里一时静默。院长一种“过来人的口气”劝道:?“年轻气盛可以理解,但你要想清楚,这关系到你的前途,而且不只是你一个人的问题。”
齐昊文也开始察觉。那天晚上,他翻看她放在沙发上的手包,意外看到一张酒吧的账单。?“你最近很忙?”他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忽视的探问。?周知雅避开他的视线,只说:“科研的事。”
齐昊文盯了她一瞬,最终只是点点头,把账单放回去。他没有再追问,但那沉默,比质问更让人窒息。
盛夏的阳光毒辣,柏油路在空气里晃动着白色的热气。可校园里的气氛,比天气还要炙烤。
校园论坛和社交媒体上,一则帖子迅速被顶上热榜:?【某知名大学女教师与男学生不当交往?】?配图模糊,却足以让人浮想联翩——是酒吧里那个视频的截图。
标题带着“?”的暧昧,却故意点燃了所有人的八卦**。
底下的评论像潮水般涌来:
“老师不检点,真给学术丢脸。”?“男生也不是省油的灯吧?这是炒作吧?”?“这还能叫爱情?这叫潜规则。”
很快,话题被转到微博热搜,甚至被媒体账号引用。有人开始点名她所在的院系,要求校方“给说法”。
校园里,风声更快。
有学生在走廊里小声议论:“听说学院要开处分会了。”?有人在背后冷笑:“她再有学问,也就是这样的人。”?
周知雅走过时,听见窃笑和低语,却面色如常。她提着文件夹,径直走进教室,声音依旧清晰冷静:“现在开始上课。”
可她背脊,仍感到那些目光像针一样。
陆聿舟没有沉默,他找到文艺团的林沫,要求她快点删帖。“你对我怎样诋毁都可以,不要牵扯别人。” 这话彻底伤透了林沫的心,她心一横说:“这件事可与我无关。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个女生完全着了魔,得不到的东西就要亲手毁掉。
晚上,陆聿舟直接站在大讲堂的广场上,拿出吉他,弹奏了一曲新写的歌。旋律热烈,歌词直白,充满了一股对抗与守护的力量。
人群很快聚集,有人起哄,也有人鼓掌。?他弹到最后一句,目光定定看向人群背后的那扇教学楼窗户——他知道,她一定在看。
与此同时,网上也出现了另一股声音。
在最激烈的评论下,有学生匿名留言:
“她是我见过最认真的老师。没有人能质疑她的学术与人格。”
有人写下:
“爱情不是罪。为什么你们可以接受影视剧里的浪漫,却容不下真实的人?”
还有陌生网友发长帖,剖析了“权力与爱情的边界”,呼吁不要用猎巫式的方式对待一个老师与学生。
这些声音,虽然在汹涌的流言中显得微弱,却像暗夜里的火星,点燃了一群人的共鸣。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