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知雅耳边,房间的另一端传来洗手间门关上的轻响。
她的丈夫——齐昊文,刚结束一天的应酬回来,带着红酒与香水混杂的气味。他换好家居服出来,手里拿着一个蒸汽眼罩递给她:“早点睡。眼圈又黑了。”
“嗯。”她接过来,轻轻点头。他并不关心她为什么熬夜,只是注意到她的眼圈。
他们结婚两年了。
当初没有热烈的求婚。只是她回国后,父母极力劝她“不要再拖下去”。齐家和周家在金融圈颇有些往来,老一辈人彼此熟识。她那时刚从海德堡回来,对婚姻没有太多幻想,也对现实没有太多抵抗力。
他条件好,年龄略长,性格稳重,事业蒸蒸日上,有房有车有年终奖。
他们的结合,像一场精心排布的学术论文:逻辑严密,却无意外之喜。
齐昊文是企业高管,擅长社交,对人永远得体。他对她“极度尊重”,从不翻她的手机,从不干涉她的教学与学术,但也从未读过她发表的论文。更不可能知道她喜欢阿尔忒弥斯胜过厄里斯,对十二平均律的研究胜过香奈儿最新口红色号。
她不喜欢参加他安排的社交活动——酒会、车展、一些“优秀青年企业家”的私人沙龙。她多次委婉拒绝,他从不生气,只是沉默。那种礼貌又无力的沉默,把他们之间堆起了一道看不见的墙。
最让她心寒的,是几个月前某次她深夜回家,抱着一叠学生的论文和退回的稿件。他从沙发上抬头,只说了一句:“你是不是该减点负,别太认真,大学生上课谁记得讲什么?”
她那晚第一次没有回应,径直走进书房,直到天亮。
现在他从厨房倒了水,走过来时说:“周六我爸妈想让我们一起去吃饭。”
她迟疑片刻:“下周我好像有校刊审稿会要赶,一堆稿件要周末看完才行。”
他点点头,语气不变:“行,我一个人去。”
她忽然意识到——他们之间的对话,总是在找一个“可以各自继续生活”的方式,而不是“要不要一起解决问题”。
她打开耳机,刚才的那个弹唱视频还没关掉。男孩声音低沉,结尾那句日语她依稀听懂了,是:
「真正的自由,是承受选择所带来的痛。」
她轻轻合上电脑,像关闭了一个出口。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