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周世宗柴荣这些天心里像压了块大石头,满脑子都是赵匡胤被困蛇盘谷的事。他翻遍了军中将领名册,想找个熟悉河东地形的人带路,从密道去救赵匡胤,可连着三天都没头绪。这天夜里,柴荣根本睡不着,披着铠甲在营中来回踱步,越想越愁——要是赵匡胤有个三长两短,军中少了这根顶梁柱,往后打北汉、统天下的事可就难了。
走着走着,他忽然听见营后远处传来一阵歌声,夜里静得很,那声音字正腔圆,既带着几分壮志未酬的激昂,又藏着些怀才不遇的无奈。柴荣停下脚步仔细听,歌词是这么唱的:“天地反复兮,吾志能维。干戈扰攘兮,吾计可夷。明珠藏于匣兮,灿烂常晞。良士隐于山兮,功施无机。已矣已矣!识者何希?”
柴荣心里一动:“能唱出这种歌的,绝不是普通士兵,这人肯定有本事,我得找到他。”
第二天一早,柴荣就叫身边的侍从官李忠去悄悄寻访。李忠是个细心人,揣着圣旨绕着营区转了大半天,最后在营后那片老柳树下,看见一个身材魁梧的汉子正靠在树上磨枪。那汉子穿的铠甲又旧又破,脸上带着风霜,可眼神却亮得很,不像混日子的兵。李忠上前拱了拱手:“这位兄弟,昨夜营后唱歌的是你吗?陛下有请。”
那汉子抬头看了李忠一眼,手里的磨石没停:“陛下找我做什么?我就是个没人要的闲兵。”
李忠听他话里有气,赶紧解释:“陛下听你歌声不凡,知道你是有本事的人,想跟你聊聊,说不定能给你个施展的机会。”
汉子这才停下手里的活,擦了擦枪头:“也好,我倒要看看这位周世宗是不是真像传闻中那样识人。”
两人来到中军大帐,汉子跪下磕头,柴荣赶紧让人扶他起来,笑着问:“壮士贵姓大名?”
汉子站起身,声音洪亮:“小人姓史,名魁,字彦升,是前朝名将史建瑭的儿子。”
柴荣眼睛一亮:“原来是将门之后!昨夜那首歌,是你写的?”
史魁叹了口气,语气软了些:“小人这些年一直在江湖上漂泊,靠卖艺糊口。之前在绛州的时候,单珪单令公招人,我就去了,想着能混个功名。可没想到,单珪根本不把我当回事,我空有一身本事,连个上阵的机会都没有,昨晚心里憋屈,就唱了那首歌。”
柴荣让人摆上酒肉,拉着史魁坐下,诚恳地说:“壮士有这样的抱负,怎么能屈居人下?我一向最看重有本事的人,要是你愿意跟着我,我绝不会亏待你。”
史魁看着柴荣真诚的眼神,心里一热——他在单珪营里受了太多冷遇,这会儿终于有人肯正眼瞧他了。他往前凑了凑,压低声音:“陛下要是真信得过我,我有件大事要跟您说。我虽然在单珪手下当差,可早就想投奔您了,就是没机会。现在单珪把赵将军困在蛇盘谷,他不知道,我跟赵将军当年在五索州有过一面之缘,早就想救他了。昨天看见您贴的皇榜,我才故意唱歌试探,就是想找机会跟您投诚,顺便救赵将军。”
柴荣一听,高兴得差点站起来:“壮士要是能救回赵匡胤,就是大功一件!你有什么计划,尽管说。”
史魁喝了口酒,慢慢道:“得里应外合才行。我回去之后,就骗单珪说要带兵去谷里杀赵将军,趁机把我的人埋伏在谷中。陛下您在第三天夜里,看见谷里起火,就赶紧带兵杀进去,我在里面接应,两边一起动手,赵将军就能出来了。”
柴荣拍着史魁的肩膀:“好!要是成了,我封你做左参军!”
史魁谢了柴荣,转身回了单珪的营寨。第一天他没敢动,就怕单珪起疑心。到了第二天,史魁故意去找单珪,装作很急切的样子:“令公,赵匡胤是周军的心头肉,现在他被困在谷里,周兵就在外面守着,咱们跟他们耗着不是办法。我来您这儿这么久,还没立过功,今天我想带支兵去谷里,趁他们没粮食、没力气,把赵匡胤的头砍下来,周兵一看主将死了,肯定会退。到时候,您就能早点凯旋,不用在这儿浪费时间了。”
单珪本来就愁怎么解决周兵,一听史魁这么说,赶紧点头:“好!我给你五千兵,你要是能杀了赵匡胤,我保你升官!”
史魁领了兵,回到自己的小帐篷,立刻叫来了心腹刘勇。刘勇是史魁的同乡,当年一起在绛州卖艺,后来跟着史魁投了单珪,对单珪也满肚子不满。史魁关上门,小声说:“我已经投了周世宗,准备救赵将军。明天夜里,你在营里放火,我在谷里杀出来,外面有周兵接应。这事成了,咱们就不用再受单珪的气了。”
刘勇眼睛一亮:“早就想跟单珪这老东西翻脸了!你放心,我肯定办妥。”
第二天一早,史魁带着兵来到蛇盘谷口,守谷的士兵见是单珪派来的,赶紧放行。史魁进了谷,一眼就看见赵匡胤坐在一块大石头上,眉头皱得紧紧的。谷里的周兵也就一千多人,一个个面黄肌瘦,有的靠在树上喘气,有的盯着地上的草根发呆——他们被困了二十多天,粮食早就吃完了,连战马都杀了吃肉,现在连走路的力气都快没了。
史魁心里一阵发酸,让手下的士兵先扎好营,自己一个人走向赵匡胤。赵匡胤听见脚步声,猛地抬起头,手按在腰间的剑柄上——他以为是单珪派人来杀他了。可等史魁走近,赵匡胤仔细一看,忽然松了口气,站起来快步走过去:“史大哥?你怎么来了?是来救我的吗?”
两人坐在石头上,史魁把投诚柴荣、里应外合的计划说了一遍。赵匡胤听完,激动得抓住史魁的手:“上次在五索州你救了我,这次又帮我,这份情我记一辈子!”
史魁笑了笑:“都是兄弟,说这些干啥。对了,我知道你们没粮食了,我让兄弟们带了米来。”
说着,史魁喊了一声,手下的士兵纷纷从怀里掏出布包,里面全是米。谷里的周兵一看有粮食,眼睛都亮了,赶紧生火做饭。一碗碗热米饭端上来,士兵们狼吞虎咽,吃完了都觉得浑身有力气,脸上也有了血色。赵匡胤看着兄弟们的样子,心里对史魁更感激了。
到了第三天夜里,快三更的时候,远处忽然传来一阵火光——是刘勇在单珪营里放火了。周营里立刻响起号炮声,柴荣亲自带兵杀向蛇盘谷。谷里的赵匡胤和史魁听见炮声,立刻带领士兵冲出去,谷口的守兵没反应过来,被他们杀得落花流水。
史魁正杀着,忽然有个将领骑着马冲过来,嘴里大骂:“反贼!敢背叛令公!”
史魁一看,是单珪的侄子单守俊。他也不说话,挺枪就刺,单守俊没防备,被一枪挑下马,当场死了。史魁带着兵继续往外冲,刚出谷口,就看见单珪骑着马冲过来,手里的大刀挥得呼呼响:“史魁!我瞎了眼才信你!”
史魁举枪挡住大刀,两人打了起来。没打几个回合,高怀德从后面冲过来,挺枪就刺单珪的后背。单珪赶紧转身躲,可已经晚了,赵匡胤趁机冲上去,手里的刀一挥,“咔嚓”一声,单珪被劈成了两半。
单珪的儿子单守杰一看父亲死了,吓得魂都没了,骑着马就跑,刚跑没多远,就撞见了郑恩。郑恩手里的铁棍一挥,单守杰连人带马被打翻,当场没了气。单珪的部将刘武被乱兵砍死,守能躲在帐篷里,结果帐篷被火烧着,连人带马被烧死了。剩下的北兵要么投降,要么逃跑,蛇盘谷这一战,周兵大获全胜。
等到天亮,柴荣让人清点战场,北兵的尸体铺了十几里地,丢下的粮草、兵器堆得像小山。可史魁却有点难过——他的心腹刘勇在放火的时候,被北兵发现,当场被杀了。柴荣知道后,特意让人厚葬了刘勇,还赏了他家人不少钱。
赵匡胤拜见柴荣,跪在地上:“谢陛下救我!”
柴荣赶紧把他扶起来:“要不是史魁,我还救不了你呢。”说着,他下令封史魁为左参军,其他将领也都有封赏。
经此一战,周兵的士气更盛了,附近的北兵吓得都躲进城里不敢出来。柴荣带着兵来到汾水边上,扎下营寨,下令加紧攻打晋阳。北汉皇帝刘崇吓得坐立不安,赶紧召集大臣商量:“单珪的兵全完了,周兵攻城越来越急,契丹的兵又不动,咱们这国家要完了,你们有什么办法?”
大臣丁贵站出来:“陛下别慌。咱们河东地势好,北靠辽国,西靠山后,晋阳的城墙又结实,还有几万精兵没动。周兵虽然厉害,可一时半会儿也打不进来。现在山后应州有个杨业,人称金刀杨令公,是高祖皇帝倚重的大将,手里有精兵,手下有勇将,要是能请他来救,周兵肯定会退。”
刘崇赶紧点头:“快!派使臣去应州,让杨业快来!”
再说杨业,字继业,是太原人。他长得面如重枣,留着五缕长髯,身高八尺,看着就威风凛凛。他手里的那把金刀,重八十多斤,上了战场没人能挡得住,所以人称“杨无敌”。杨业不仅武功高,还懂兵法,打仗特别有计谋。他的妻子佘氏,也就是后来的佘太君,更是厉害——她从小在绿林里长大,父亲佘志龙是个山寨头领,佘氏不仅懂兵法,还会用流星锤,力气比男人还大,一般的将领根本打不过她。
当年杨业年轻的时候,奉父亲杨衮的命令去探亲,路过佘志龙的山寨,被佘氏拦住要“买路钱”。两人打了起来,没想到打了一百多个回合,谁也赢不了谁。佘志龙一看杨业长得精神,武功又高,心里特别喜欢,就把他请上山,劝他娶了佘氏。杨业也觉得佘氏又漂亮又能干,就答应了。后来杨业还劝佘志龙归顺朝廷,佘志龙听了他的话,带着山寨的人投了官,一家人都成了朝廷的人。
杨业和佘氏有七个儿子,一个义子:大儿子杨延平,二儿子杨延定,三儿子杨延辉,四儿子杨延朗,五儿子杨延德,六儿子杨延昭,七儿子杨延嗣,义子杨怀亮。这八个儿子,个个弓马娴熟,武功高强,都有万夫不当之勇。还有两个女儿,八娘和九妹,也跟着父母学武功,打仗的时候一点都不含糊。所以当时都说,山后的杨家兵是天下最厉害的兵。
这天,杨业正在府里跟八个儿子商量练兵的事,忽然有人来报:“陛下派使臣来了,请您去救晋阳。”
杨业接了圣旨,跟部将陈武商量:“我早就听说单珪打了败仗,周兵现在很厉害。陛下既然召我,我不能不去。”
陈武是杨业的老部下,跟着他打了十几年仗:“将军去哪,我就去哪!我这就去点兵。”
杨业点了三万精兵,带着八个儿子和陈武、王贵,往晋阳出发。走到金锁关的时候,他下令扎营休息,让人去打探周兵的消息。
消息很快传到周营,柴荣召集将领开会。赵匡胤站出来:“杨业的兵虽然厉害,可咱们也不是吓大的!我愿意带兵去跟他打,保证不让陛下担心。”
柴荣点头:“好!你们都小心点,别轻敌。”
当天夜里,柴荣在营里睡觉,忽然梦见一个穿着宽袍大袖的妇人,后面跟着二十多个侍女,每个侍女手里都拿着一块木牌,牌上画着云彩,中间写着一个大大的“水”字。那妇人走到柴荣面前,把木牌晃了晃:“陛下的兵威已经够强了,天下人都怕您。您还是赶紧回去吧,不然几万士兵要受苦了。我是晋阳的城隍,特意来提醒您。”
柴荣刚想追问,不小心被袍子绊了一下,“扑通”一声摔倒了,一下子醒了过来。他坐起来,看见桌子上放着一张纸,上面写着四句诗:“百战功成第一机,全凭汾水隔华夷。贪功不解波涛涌,数万雄师俱受欺。”
柴荣看不懂这诗的意思,第二天一早,就召大臣来解释,可没人能说清楚。他又让人找了个当地的老人来,老人说:“离汾水十五里的地方,有个后土夫人庙,说不定是这位神仙给陛下托梦。”
柴荣赶紧让赵匡胤带着香烛去庙里上香。赵匡胤去了之后,回来报告:“汾水西南确实有个后土夫人庙,我已经替陛下上了香,还捐了些钱修庙。”
刚说完,就有人来报:“杨业的兵到金锁关了!”
柴荣问:“谁愿意去迎敌?”
赵匡胤又站出来:“我去!”
柴荣答应了,赵匡胤带着一万精兵,跟郑恩、高怀德一起,来到平川地带,摆开阵势。周兵一看杨家兵的样子,都忍不住啧啧称赞——杨家兵穿着整齐的铠甲,手里的兵器擦得发亮,骑兵的战马个个肥壮,队列整整齐齐,比单珪的兵强多了。
三通鼓响,杨家营里放炮,杨业骑着马走了出来,左边是部将王贵,右边是义子杨怀亮。赵匡胤叹了口气:“都说杨家兵厉害,果然没骗人。”
话音刚落,高怀德拍马冲了出去,大声喊:“谁敢来跟我打!”
杨家阵里,杨怀亮骑着马冲出来,手里拿着竹节钢鞭:“我来会你!”
两人打了起来,钢鞭和长枪碰在一起,“叮叮当当”响个不停。打了四十多个回合,谁也没赢谁。杨业在阵前看着,心里暗暗称赞:“这高怀德果然有本事,难怪周兵这么厉害。”
眼看天快黑了,两边都收了兵。杨业回到营里,跟王贵商量:“周将里高怀德最厉害,要是能先把他抓住,其他的就好对付了。”
王贵问:“将军有什么计策?”
杨业说:“离金锁关四里有个地方叫铁笼原,那地方山上没树,四周都是高山,特别适合埋伏。明天让怀亮跟高怀德打仗,故意输给他,把他引到铁笼原里。我跟你在山上看着,指挥士兵把他围住,到时候他插翅也难飞。”
王贵笑着说:“将军这计策,比诸葛亮还厉害!”
杨业立刻下令,让总管冯益带三千兵去铁笼原埋伏。这冯益本来是郓州的守将,后来因为犯了错,逃到杨业手下,一直想立功赎罪,接到命令后,赶紧带着兵去了。
第二天一早,杨业放炮出营,在阵前讨战。赵匡胤带着兵出来,高怀德说:“昨天没分输赢,今天我一定要抓住杨怀亮,杀杀他们的威风!”
赵匡胤劝他:“杨业很狡猾,你别大意。”
高怀德没听,拍马冲了出去。杨怀亮也冲了出来,两人打了十几个回合,杨怀亮假装打不过,拨马就往回跑。杨业带着兵也跟着退,看起来像打了败仗一样。
高怀德一看,心里高兴:“想跑?没那么容易!”说着,拍马追了上去。赵匡胤怕他出事,赶紧带着兵跟在后面。杨家兵跑得飞快,丢了不少铠甲和兵器,看起来狼狈极了。
高怀德追着追着,就到了铁笼原。忽然,“咚”的一声炮响,冯益带着伏兵冲了出来,把周兵分成了两段。杨延昭带着兵挡住后面的赵匡胤,不让他们过来。高怀德带着一千多士兵,被杨家兵逼进了铁笼原里。
铁笼原里光秃秃的,没地方躲,杨家兵在四周的山上射箭、扔石头,周兵根本冲不出去。高怀德心里后悔极了:“都怪我太急了,中了杨业的计!”他看着身边的士兵,有的被箭射中,有的被石头砸伤,心里又疼又急,大声喊:“兄弟们别怕,咱们守住阵脚,等赵将军来救我们!”
赵匡胤和郑恩在外面,看着高怀德被困,赶紧带兵冲上去,可山上的箭像下雨一样,石头也像冰雹一样往下砸,周兵死了不少,根本靠近不了。赵匡胤没办法,只好带着兵退了十五里,扎下营寨。
杨业让冯益守着铁笼原的谷口,派人去晋阳报捷。刘崇听说杨业赢了,赶紧派人送了不少羊肉和酒到杨家营里,赏给士兵。杨业让人把这些东西分给士兵,还让他们在营前喝酒、奏乐,天天都这样。
消息传到周营,郑恩急得直跺脚:“杨业这老狐狸,打赢了就得意忘形,士兵们天天喝酒,肯定没防备。咱们今晚去劫营,肯定能救回怀德!”
赵匡胤摇摇头:“杨业很聪明,不会这么大意,说不定是诱敌计。咱们还是等陛下过来,商量好了再动手。”
郑恩急了:“等陛下过来,怀德都快饿死了!你不敢去,我去!”
赵匡胤怎么劝都没用,只好说:“那我跟你一起去,你小心点。”
郑恩带着两千士兵,偷偷往杨家营里摸,赵匡胤带着骑兵跟在后面接应。快到杨家营的时候,郑恩看见营里静悄悄的,连个站岗的士兵都没有,只有几盏灯在晃。他心里一喜:“果然没防备!”
大喊一声,带着士兵冲了进去。可一进营寨,他就傻了——营里空无一人,只有几个稻草人插在那里。“不好!中计了!”郑恩赶紧喊:“快退!”
刚转身,就看见营外起了大火,杨延朗和杨延昭带着兵杀了出来,挡住了去路。郑恩挥着铁棍,杀了几个杨家兵,可杨家兵越来越多,他的胳膊被刀划了一下,疼得直咧嘴。
就在这时候,赵匡胤带着骑兵冲了进来,大喊:“三弟,快跟我走!”
郑恩跟着赵匡胤往外冲,刚出营门,又撞见了王贵带着兵杀过来。两边打了起来,周兵死伤大半,赵匡胤和郑恩好不容易才冲出去。可没跑多远,又看见前面起了大火——杨怀亮和杨延德带着兵,把周营给劫了!
周兵没了营寨,只好往回跑,杨家兵追了十里地才回去。赵匡胤和郑恩停下来,清点人数,两千士兵只剩下几百人,两人都叹了口气,只好先扎下临时营寨。
第二天一早,赵匡胤和郑恩带着残兵去见柴荣,把劫营中计的事说了一遍。柴荣听了,气得拍了桌子:“杨业太嚣张了!我亲自带兵去,跟他决一死战!”
立刻下令,让所有将领带着兵,往金锁关方向走。走到汾水原的时候,柴荣下令扎营,准备跟杨业打仗。
再说杨怀亮,自从劫了周营回来,心里一直不太踏实。这天夜里,他趴在桌子上睡着了,梦见自己小时候,母亲抱着他,说:“怀亮,你要记住,杨家是忠良之家,可忠良也要分清是非,不能帮错人。”接着,他又梦见自己跟高怀德打仗,高怀德看着他说:“你本是好将,为什么要帮北汉?周世宗是明主,你该跟他才对。”
杨怀亮想解释,可怎么也说不出话来,一下子惊醒了,浑身都是冷汗。他坐在那里,心里犯嘀咕:“这梦是什么意思?难道我真的帮错人了?”
正是:
悲欢离合从天定,祸福安危怎自由。
到底杨怀亮这梦预示着什么,高怀德能不能从铁笼原里出来,咱们下回再说。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