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惠光中心挤满了慕名而来的人群,她们有些是特地从外地赶来的,有些是在繁忙的工作日请假来的,偶尔有些是来凑热闹的。
周三,一个平静的工作日,在大型商场门可罗雀的时候,这家商场却因为一位年轻作家而人潮涌至——陈还。
和很多书迷见面会相同,现在到了新书发布会到提问环节,陈还坐在左侧的沙发上,她侧身听着主持人的提问:
“第一个问题,陈还小姐,这本书产生的契机是什么?”
几乎每本新书发布都会有这个答案,她之前回答的都很笼统,而这本书,是有关她的亲身经历,所以答案不同往常,“契机来源于我在家中打扫卫生,无意打开一个从来都没有打开过的扭蛋,后面发现,原来,之前所困惑的感情一直都是有回应的。所以这本新书有点类似与我的自传,那是十年前,在我初入社会,我遇到一个很好的人,但是由于当时大家都有各自所追逐的因素,无疾而终,所以这本书更是一种纪念。”
陈还,向来是一位极度坦诚的作者,每次新书发布会她都会对新书的起源娓娓道来,她认为读者有权利知道一本书的诞生。
喧闹的现场变得沉寂了许多,大家脸上都浮上许多诧异惊奇,“这是可以说的吗?”主持人玩了一下梗。
陈还听到了微笑,“当然是可以,人毕竟写不出自己心里没有的东西。所以这和之前的那些书有很大的不同,毕竟是一本关于情感的书籍,第一次写这个类型的书籍,还请大家多多包容。”
“那这样就让我们很好奇,八卦的心熊熊燃烧,ta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主持人一贯喜欢把关注点推到这种问题上。
“唉,你这样问,我怎么说呢?我说了岂不是没有好奇心了,我的书怎么卖出去?”
……
到了读者提问环节,前前后后解答了很多同行的写书经验、写书困难解决的问题,还回答了读者对接下来新书的安排,是否会有影视化的追求,
“关于影视化这个问题,我的确会期待我写的故事会以另一种方式呈现,毕竟我还能挣得更多,是吧?”她说话向来直接,落落大方。
“但是,还是要看看市场的反应,如果作品影视化,那还是要取决于市场需求……”
新书发布会到了尾声,到了最后一个观众提问,主持人选了一个站的最远的女士,
“我看那位小姐,举手了很久,我们把最后一个机会留给她。”主持人说道。
陈还摆正身子,回头看到那位女士穿着墨绿色套装,留着一头黑长直发。这一幕,同时发生在十年前,那个她初入社会的职场,也是第一眼被这位女士给吸引住。陈还,她该怎么介绍这位女士,是我一位同事,是我一位领导,是我此书的主角,是我一直忘记不了的故人……
“我想问陈还小姐,回国有一段时间了,有没有去看看以前的朋友?”
“这个属于私人问题。”陈还的回应给这场新书发布会画上句号。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