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了冼氏垄断,苏妙龄开始着手解决岭南的瘴气问题。她从民生互助总局调拨药材,在广州、潮州、肇庆等地设立“惠民药局”,由阿桂和北方来的寒门学员负责,免费为百姓诊治瘴气,还教大家制作“防瘴香囊”——用艾草、苍术、丁香等草药混合制成,随身佩戴能减少瘴气侵袭。
“以前染了瘴气,只能等死,现在药局不仅免费治病,还教我们做香囊,真是遇上好官了!”之前染病的妇人痊愈后,带着自制的香囊来药局道谢,脸上终于有了笑容。
为了让防瘴技术普及,苏妙龄还组织编写《岭南瘴气防治手册》,用简单的图画和方言标注,教百姓如何识别瘴气高发区、如何挖排瘴沟、如何采集防瘴草药。寒门学员们背着手册,深入偏远山村,挨家挨户讲解,连不识字的老人都能听懂。
在推广医疗的同时,抗病稻种的培育也有了进展。苏妙龄让人将野稻与速生稻杂交,培育出的“岭南抗病稻”不仅能抵御低温和瘴气,产量还比当地旧稻种高两成。她组织百姓在广州周边开辟“试验田”,阿桂在田里种上抗病稻,苏明远则带着江浙来的农匠,教大家如何施肥、除草、防治虫害。
一个月后,试验田的稻苗长得绿油油的,比旁边的旧稻种高出一大截。百姓们看着长势喜人的稻苗,激动得围着田埂欢呼:“这稻种真能活!今年终于有饭吃了!”
苏妙龄趁机在岭南推广“粮医互助模式”:每个村落设立“互助点”,既负责发放粮种、指导种植,又负责收集百姓的健康状况,一旦发现有人染病,立刻送医;百姓在互助点登记余粮,丰年时储存起来,灾年时统一调配,避免粮荒。
为了让模式长效运行,苏妙龄奏请皇帝设立“岭南民生互助总局”,由阿桂任总领,李岩任粮储分部主事,苏明远任技术顾问,从全国调派有经验的寒门官员和农匠,协助岭南建设。萧景渊准了奏请,还拨了十万两银子,用于惠民药局和抗病稻种的推广。
冼氏倒台、民生改善的消息传到偏远的雷州半岛,当地百姓自发组织起来,拆除了冼氏设立的“粮种关卡”,还派人来广州,请求苏妙龄派学员去教他们种植抗病稻、防治瘴气。“我们以前被冼家欺负惯了,现在知道有苏少师为我们做主,再也不怕饿肚子、怕生病了!”雷州来的百姓握着苏妙龄的手,激动得热泪盈眶。
离开岭南前,苏妙龄去查看惠民药局和试验田。药局里,阿桂正带着学员为百姓诊病,排队的百姓手里拿着自制的防瘴香囊;试验田里,百姓们正在收割第一批早熟的抗病稻,金黄的稻穗压弯了稻秆,笑声在田野里回荡。
“阿桂,李岩,岭南的民生就交给你们了。”苏妙龄拍了拍两人的肩膀,“记住,不管是粮种还是医疗,都要听百姓的意见,别让世家再有机可乘。”
阿桂和李岩郑重点头:“请苏少师放心,我们定守住岭南的民生,让百姓都能吃饱饭、看好病。”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