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穿越重生 > 和亲公主手握天子剑 > 第71章 女医(修)

第71章 女医(修)

平阳公主府内,善柔审讯完韵儿,便往书房而去。

卫昭早已坐在书案前,手里握着一封宫中来的书信。

上回洗尘宴,她假扮宫女入宫去。多亏容昭仪安排,两人避开宫人,在冷宫中短暂交谈宴席上发生的事宜,对方塞给她这封密信。

她刚回到京城时,两人在漪兰殿中未曾多说什么。母妃了解她,从她的问话中便知道她想要什么。

这封信,是她从容昭仪手中真正求得的东西。

里头详细讲解京中这些年的大致势力变动,景元帝提拔寒门学子的名单。

最后一句话,是叫她“慎为”。

虽未明说,她也猜到,这是容昭仪为她提供的最后一封密信。

容昭仪或许不知道她的野心已拔高到何种程度,但对方知道她对权势垂涎已久。

从年幼时,第一次主动握住母妃的手起,她从未在对方避讳自己想要掌握自身命运的**。

容昭仪没有阻止她。

这些年在西原,若非容昭仪在宫中为她运作,传递消息。她也不能那样及时得知皇宫里头的动向,更别提从西原脱身而出,反杀宫中刺杀。

容昭仪对于政治的敏感度非常人能及,又格外了解她那父皇,若她是个男子,垣氏必然更得景元帝忌惮。

可正因为容昭仪是女子,也只能这样一生困在后宫中。连后宫女子最仰仗的亲生孩子,也不能拥有。

容昭仪知道,景元帝忌惮垣氏,她若有亲生孩子,下场也是同先太子一般。

那是她母妃主动,被迫的选择。

虽未曾生下她,容昭仪已为她做到一个后妃能做到的,最大限度的支持,也是母亲对女儿的保护。

她很感激。

当年老西原王以“母女共侍一夫”来要挟她,逼迫她生下那个不情愿的孩子,她妥协了。

如今,她为了自己,终究是要在这个最亲近的女人面前伪装起自己,以另一种姿态去利用那些可用的信任。

卫昭自嘲一笑,放下书信,提笔书写下几个大字:后宫推行女医官纳谏。

这封劝谏书从后宫切入,又是女人做官,本来不会触及到前朝利益,推行起来却不容易。

后宫女官向来有之,也只是说得好听,与前朝的官儿,不是同一回事。

女官就是女侍,负责后宫事宜,比宫女地位稍微高一些,却不过是高等一点的侍者。

在民间,巫医,药婆的职业常有,女观之中也有通草药医理的,替人治病。但后宫中从未有过女医,这是因为宫中有御医。

御医的地位也很低下。

《师说》里讲: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在高门世族眼中,只有做不了大官儿的寒士,才会去做郎中。

医术学理,是要读书识字,有人教导的。哪家读书识字的女孩儿,会去抛头露面做郎中呢?

巫医、药婆,女冠大多并不通医理,她们的地位也都是格外低贱的。

诸如程素英那样,官家小姐学医,是格外的特例。

程素英和高宓二人,都为她提供了可参考的建议。

以安平公主的病情为契机,提出招揽女医为其治病,这是第一步。

有了女医,再劝谏建立女医制度,这是第二步。

招揽识文断字的寒门女一同修习医术,选择其中可信之人送入宫中为女官,这是第三步。

等到这一批人已站稳跟脚,便可以让高宓,霁月二人教导的一批人来此,一部分入民间,一部分进入宫中,这是第四步。

这四步中若有两三步能准确落实,她在后宫之中也如鱼得水。

即便以后离开此地,也能有无数双眼睛盯住宫中。

无论是寒门女子,还是平民女郎,也有了更多学习知识技能,往上层走的机会。

虽然这机会并不如男人一般,但能识文断字,便代表拥有开蒙的智慧。

如此一来,以后立女户之事,也有了可参,可行之处。

景元帝这些年来一直在提拔寒门,甚至有意在朝堂之上重用寒门官员,如今京中的寒门小吏就不少。

容昭仪给的那叠名单,可谓不薄。

她考虑推行这个政令,与景元帝的目标是一致的。

她的好父皇会非常支持。

皇帝,寒门开心,世族就一定不会开心。

后宫是个敏感的地方,寒门往里头送人,世族未必肯同意。

某些世家大族历经千百年,经历过几个皇朝的灭亡,甚至不稀罕家中女娘做皇后妃子,自然是不肯将女儿送去后宫做什么女官。

可寒门女入宫做女官,也不是他们期待看到的。

女官有可能成为妃子,寒门有了后妃在宫中支持,便很有可能摇身一变新贵,与他们争抢利益。

一块大饼始终有限,必然争得头破血流。

她只是提议,具体如何推行,还要看后续发展。

这劝谏是绝不可由她亲自递呈的。

——得找个身份合适,又不会牵扯到她身上的冤大头来。

卫昭一边思考,一边下笔,当写完最后一个字,善柔已在她身后站了许久。

平阳公主转头道:“审完了?”

善柔道:“回禀殿下,韵儿招了。”

这裁衣局的女官十分嘴硬,可再硬的嘴也经不住后宫私刑。

做女官的,对于后宫私刑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寻常人哪里受得了那等逼供手段?

韵儿与她同为后宫女官,甚至无需动刑,只需要吓上一吓,便什么都招了。

卫昭挑眉道:“招了?她那样的人,想必也不会将话说得明白。”

善柔点头道:“确实如此,因此奴婢叫她将那份名单写来,她并未说其他的东西。”

卫昭淡淡道:“这便够了。真要她招,我也审不了。”

韵儿等人是景元帝派来的爪牙,不能轻易赶出去,可也不能让她们偷偷将府上的事传回宫里。

景元帝也并不是只盯着她一个人,那些皇子公主府中,也并不缺宫中的细作。

其她公主府,几个月难得上报一次消息。也就是她才从西原回来,景元帝才派这么些人来盯着她。

她不一定要处理这些人,却必须要将这些人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叫她们说该说的话。

善柔道:“殿下,接下来还是同之前那回一样么?”

那日平阳公主离府,宫中又来御医,她着实是捏了把汗,谁知回过头来,公主早已在房间里躺好。

卫昭撇她一眼,弯唇笑道:“问这么些话做甚?如今是禁足期间,我还能上哪儿去不成?”

善柔犹豫道:“奴婢知道了,可是——”上回公主也是这么说的。

卫昭淡淡道:“禁足持续到年前,那时我早已回来了。对了,待到那女冠来到府中,你叫她将这东西交给李佩保管。”

平阳公主将刚写好的劝谏书卷起,递给善柔。

这冤大头不能逮住一个人薅,李佩只是个合适的中间跑腿人。

谁叫她身份自由,又老往外头跑呢?

李佩家中成分简单,又无利益牵扯。在没成婚前,都会是个好用的保管人。

卫昭想了想,又找出一张纸,写下一句嘱托。

她拜托李佩查清楚清风观与安平公主联系的内情,这人正义,又好奇心重,会根据看到的蛛丝马迹替她继续追查。

到时安平公主的事情摆到明面上,这封劝谏书就派上用场。

至于那女冠究竟如何,安平公主与定城公主之间的事情又是怎样,她在知道两人有牵扯的那一刻,就已经大概猜到。

诸事皆备,就让李佩去查吧。

*

腊月十日,宜出行。

广武君率领的队伍由鸿胪寺典客使送行,整装待发。

队伍由百人组成,皆批甲带戟,脚蹬清一色的高壮黑马。

马背亦有战甲,皆同马匹一色,缀有赤色璎珞,肃穆而庄重。

银甲将军在队伍前头,同典客使寒暄后便调转马头,吩咐道:“出城!”

此时是清晨,天刚蒙蒙亮,一队人马当街出行,也引得路人一路惊叹。

鸿胪寺典客使在后头遥遥问道:“广武君!你这队伍可是还差了一人!?”

领头的银甲将军回过头,目光沉静如井水:“若赶不上时辰,便划去名字。”

典客使看了看手里的名册,皱眉道:“这个——”

他低头间只觉一阵寒风经过身边,一串清脆的马蹄声在青石板路上响起。

黑马背上坐着个披甲束发的挺拔身影,他身后背着一张极为朴素的长弓,箭囊中塞满长箭。

宋猗视线一顿。

那人戴着斗笠而来,半截帷幕拂过半空,露出一截雪白的下巴。

典客使疑惑道:“这人便是广武君青睐的译者?怎么如此——”

此次迎接朝贡的队伍皆穿统一制式的战甲,连马匹身上穿的,也是一模一样的东西。

唯有这个半道出现的译者,很不知规矩。

宋猗沉默片刻,透过薄幕,与那人在寒风中对视一眼,开口道:“这位……郎君。只是译者,无需与队伍一同穿着。”

典客使也没太在意,挥手道别:“这也没大碍。广武君,保重!”

宋猗又看一眼那人,对方笑了笑,低声道:“广武君,莫要因我误了吉时,那可就麻烦了。”

这威胁的弦外之音实在明显,宋猗暗叹口气,便又调转马头,往前头而去。

后来的译者便也打马跟近,二人在队伍最前头,保持一个不远不近的距离。

出城的路途并不很长,宋猗欲言又止多次,终于在出城门前转头问道:“学弓箭,便为今日?”

“也未可知。”卫昭淡淡。

宋猗:“……”

她早该想到的。

应该说,她确实想到过。

从平阳公主在太原,差遣杨九等人去往南疆时,她便隐隐有些预感。

可一个公主,去往哪个地方,有没有封地,并非是公主本人能决定的。当时她还未曾想得太深。

后来进京,平阳公主得知景元帝欲差遣她去南疆打仗。想必那时候,对方便有确切的计划。

洗尘宴那日,平阳公主利用她身上的毒,误导宫中御医,景元帝以为公主中毒。

一个快死的和亲公主,对于好名声的帝王来说,还能有什么价值?

若公主有去往南疆的意向,这一批南疆来的朝贡队伍,她要接触,也是早晚的事。

但是这个接触未免太早了些……

平阳公主当初敢在西原公主的婚礼上杀人放火,传讯母国;如今敢在众目睽睽之下,冒险从皇帝眼皮子底下溜走,好像确实也没什么奇怪。

只是对方究竟要做什么,她二人行事如此不同,这便不是她能猜中的事了。

*《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有道德有修养的人不屑一提。

公主:【也未可知】之报复 1

小修细节。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1章 女医(修)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

炮灰的人生2(快穿)

我妻薄情

姑母撩人

和离后首辅他火葬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