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江镇又名华亭,一直以来都是江南地区的纺织工业重镇,当地不仅盛产有名的松江布,农田里更是多种植棉花作物,而镇上,绣坊与各类纺织业相关手工作坊,比比皆是。
织布厂、织呢厂、棉纱厂、纺织公司,占据了整个上海,乃至全国半壁江山。姚师傅带阮安则是去了一家绣坊,那是一座三进深的白壁大宅,典型江南样式,宅子后面临着河,河边尽是妇女们在洗衣裳。
一瞬间像回到了记忆里的苏州,这让阮安倍感亲近,绣坊的主人刚好也姓苏。
不同于松江到处可见的水乡妇女装扮,蓝色小碎花的布褂,下面黑色裤子,头上蓝白格子纹的包头巾,看着也是人到中年的苏嬢嬢,穿一件米色地如意花卉纹的宋式锦旗袍,左腕上套着一个玉镯,华而不炫,贵而不显,通身的气派,不似寻常绣娘。
阮安他们到的时候,苏嬢嬢已经得了信,站在门口迎接。
姚师傅也没多做介绍,只让阮安叫她苏嬢嬢。
等进到房子里,把阮安画的衣裳样子拿出来,请苏嬢嬢过目,看到那张百褶如意短裙时,苏嬢嬢问了一句,怎么想着做短裙,而不是常规的裙子式样。
阮安照实回答。
给高宝琳画一条短裙,也是她临时起意,在见到高宝琳后,只觉得这个姑娘长得灵动,又是上西洋女子学堂的女学生,她衣帽间里放的学生装,下面就是一条短裙。而且,高宝琳个头不高,整个人玲珑娇俏,过长的裙子,反而掩盖了她原本的生动。
“百褶裙,古时叫做褶襇裙,最初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盛行于汉代,相传赵飞燕所穿的留仙裙便是百褶裙。但古人穿裙,无不以长为美,到了唐时,女子的裙子多集六幅布帛而成,有‘裙拖六幅湘江水’的说法。自唐以后,裙幅增加,摺褶也越多,后来又有了马面裙,凤尾裙,鱼鳞百褶裙,以至于十幅不同色的月华裙。这款百褶短裙,从未见过,也是稀奇,姑娘莫怪。”苏嬢嬢慢声细语的说道。
不等阮安出声,姚师傅抢先说:“现在这年头,咱们没见过的东西,多了去了。”
苏嬢嬢盯着老头子,抿嘴一笑:“这就护上了,我又不是刁难小辈。怎么的,您老怎么突然就开窍了,终于肯收女弟子了?”
姚师傅眼一瞪:“我什么时候说她是我徒弟了,我不收女弟子。”
苏嬢嬢侧首看了看阮安说:“女弟子怎么了,我看小姑娘就很好。这三张衣裳样子,将辑珠、钉绫、摺褶这三种传统工艺运用的很好,又在传统技艺上做了发挥,这就好比我们刺绣,最初起源于虞舜时期,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各种针法、绣法逐渐完善,技法多样。什么苏绣、粤绣、陇绣、湘绣、蜀绣;还有京绣、瓯绣、鲁绣、闽绣、汴绣。除了丝线刺绣,还有羽毛刺绣、珍珠刺绣,哪一样,哪一种,不是我们这些女子开创出来的。”
姚师傅直摆手:“我说不过你,你们女子厉害,行了吧,咱们还是直接办正事吧。”
苏嬢嬢却不打算放过他,“本来就是。你们裁缝不收女学徒,那是因为过去男女授受不亲,并不是我们女子技不如你们。就你们这些男的,真离了我们女子,能做出什么好看的衣裳。”
对此,姚师傅无话可说。苏嬢嬢便领着他跟阮安往宅子深处去,穿过风雨连廊,后头还有两进,每一间屋子都摆着绣架,一个个绣娘端坐着,专注的刺绣。她们刺绣的种类、风格多样,其中一间屋子里,绣娘们正在一件件已经完成好的衣裳上绣东西。
“这是云梦时装唐小姐委托的。”苏嬢嬢说,“唐小姐算是我们的大主顾,云梦的礼服,对工艺的要求很高,她们的那个什么画家设计师,也是从法国留洋回来的,过于传统的东西看不上,又格外的吹毛求疵,找了好几拨绣坊,都达不到他的要求,还是唐小姐托了自己的关系找到我们。我们根据他们的要求调整,做了许多尝试,这才算让他们满意。”
姚师傅哼了一声:“留洋回来就了不起啦。”
苏嬢嬢忽然眼睛一亮,对阮安道:“说起来,你跟云梦的唐小姐倒似一类人,都敢于在传统上大胆突破。唐小姐也是留洋回来的,唐家跟华家还是世交,她的时装公司就在上海,有机会应该让少东家引荐你们二位认识。”
姚师傅有些不自然的扯着嗓子,嗯啊两声。
苏嬢嬢对着他道:“听说老夫人属意她,有心两家联姻。”
“啊?是么,你哪里的小道消息,我怎么不知道。”生怕苏嬢嬢再多说什么,姚师傅手一背,“咱们还是办正事要紧。”
苏嬢嬢察觉出异样,歪着头思忖了一下,笑道:“好吧……”
阮安忽然开口:“苏嬢嬢,我能进去看一看吗?”
这也没什么不可以,苏嬢嬢大方带阮安进去,里面有十几个绣娘,都是比较年轻的,几个人一组,负责一件衣裳。
云梦的礼服,全部采取西式的立体剪裁法,与传统中式的平面剪裁法截然不同,阮安第一次看到真正的服装设计师,绘制的设计图。云梦的服装设计师,不愧是个画家,仅仅是设计图,就能看出绘画功力来。
每件礼服,都不只是单独一件衣裳,从头发到配饰,完全一个整体。他笔下的女子,姿态各异,甚至能够看出人物的性情,栩栩如真。每一幅设计稿,都能被当做一幅画。
设计图上标记有面料,辅料的说明,甚至每一个地方的工艺要求,都做了详尽的记录。譬如需要珠绣的部分,对于珠子材质、形状,大小,颜色,图案,都各有绘图来展示,每个绣娘专门负责自己那一块,需严格对照上面的要求。
起针、落针、针点、针步,通过纱线将各种大小不一的珠料钉在面料上,平绣、凸绣、串绣、粒绣、竖珠绣、叠片绣等,多种技法的运用,也使得最后呈现的效果更加华丽璀璨。
阮安总算知道,为何姚师傅见了她画的衣裳样子,总是不屑一顾的说,就是小女孩的把戏了。
为了不妨碍绣娘们做工,她只是粗略的看了一会儿,就随着苏嬢嬢去了她的屋子。
苏嬢嬢坐在自己的绣棚后面,她面前的卷棚格外大,上头绣着两尾活灵活现的孔雀,旁边一面墙挂着各色丝线,那薄如蝉翼的细绢上,孔雀呼之欲出,把阮安都看呆了。
姚师傅这才嘿嘿笑了两声,对阮安道:“你苏嬢嬢祖上也是织造局的,她家世代掌管着诰帛机房,那里是织造局的重中之重。可惜她是个女孩,不能继承家业,好在于刺绣一道,颇有天赋。”
江南三织造里,重要的位置,乃至工匠,都是世袭,都有家传的本事。尽管光绪三十年,织造府撤销,但织造局里子孙世袭的正匠高手们,凭借技艺依然能够继续从事相关的营生,甚至成立自己的商号。
苏嬢嬢将阮安的衣裳样子铺开,方才她只是简单过目,这一次,端详了半天,她又从其它屋子里,叫来几位年纪大的老师傅,一起讨论,给阮安的衣裳样子提出一些建议。
比如用珠绣制作云肩,可在云肩下面再垂一圈辑珠流苏,这样上身更显灵动。至于云肩上的图案,绣坊里有厚厚的花样本子,里头数以千计的图案绣样,传统纹饰更是包罗万象。
一个小小的云肩,在苏嬢嬢她们手上,能够有千万种变化,以各种不同的技法来呈现。
用绣片来制造层次,片与片之间有大小渐变、长短穿插、色彩变换;装饰刺绣手法则还有片绣、珠绣、盘金、串珠、平针与打籽绣等。
阮安宛如进入一个全新世界,一个色彩与构造的世界,一个万花缤纷且变化无穷的世界。
苏嬢嬢说,她们这些绣娘,最不喜欢因循守旧,裹足不前,不然也不会开创和发展出如今这样多的门派与技法来。绣娘们平时也从生活中汲取各种灵感,永远都不要小看民间匠人的创造力,而创造力,也是一个匠人的生命力。
“我们可不像那有些老头子,就知道死守着老规矩。”苏嬢嬢轻笑着道,“不肯变通,就是一条死胡同,生命力只会被消减。这云肩,原本也是外来的产物,先辈们将之融入到我们的服裳当中,传承了数千年,形成无数种变化,如今不也是我们自己服饰里的一部分。”
姚师傅就只当没听见。
到了这里,阮安能插上手的地方更少,她只需要跟在旁边看。
在松江,大大小小的纺织厂,存放面料的仓库,想要什么料子都易如反掌,要成为一个合格的裁缝,就必须熟悉了解各种面料。姚师傅跟苏嬢嬢织造局的出身,让他们什么都见识过,高宝琳的三件裙子,每一件用什么料子,能够呈现出最好效果,很快就定夺下来。
从面料的纺织工艺,到染整工艺,不同的染法,也会对面料的色牢度和外观有影响。只有熟悉每款面料的特性,才能更好的将它选择运用到服装上。
“你已经做的很好了,进步需要时间和经验。”
等姚师傅弄完了面料,苏嬢嬢发现安静的阮安,安静到有些低落,便温和的宽慰她。
她看到了自己的差距。
这一天很快就过去,到了晚饭的点,姚师傅让阮安安心住下,洪掌柜会派人去她家里知会一声。苏嬢嬢款待二人,备了好酒,姚师傅摆手说,如今年纪大了,为了防止手抖,早就不饮酒,只饮茶了。
苏嬢嬢笑着点头,忙唤人沏茶,阮安默默起身,亲手给姚师傅沏了一杯红枣茶。
这茶能暖胃,姚师傅见了,抬眼看了看阮安,什么话也没说。当晚,两人就宿在绣坊里,靠着河边有几间屋子可以住人,白天的时候,这里的轩窗都敞开,还可以对着小河绣花,光线不错。
春风拂人面,风里有温暖的湿润,潺潺的水流里,一匹霞光样的布,如春光倒映在水中,被一双双纤巧的手,轻轻的一提,像提取出一段最美好的时光。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