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六章心跳的延续
清晨的阳光透过薄纱窗帘洒进卧室,郭国正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把手放在左胸位置。二十年来,这个动作已经成为他每天醒来的习惯。指尖下传来稳健有力的跳动,他轻轻舒了口气。
"今天感觉如何?"邱莹莹侧过身,手指温柔地梳理着他鬓角的白发。
"像二十岁的小伙子。"郭国正笑着握住妻子的手,"今天可是大日子,不能掉链子。"
今天是他们女儿小念的医学院入学典礼。二十年前那个在墓园里追着蒲公英跑的小女孩,如今已经成为一名准医学生。更让郭国正骄傲的是,小念选择了心脏外科作为她的专业方向。
厨房里飘来煎蛋的香气,郭国正走进餐厅时,小念正在餐桌前翻阅一本厚重的医学教材。阳光落在她扎起的马尾辫上,发梢的蒲公英发卡闪闪发亮——那是她从小到大从未更换过的幸运物。
"爸,你看这个案例。"小念兴奋地指着书页,"这种罕见的心肌病现在可以通过基因疗法治疗了,就是尹夏叔叔当年患的那种。"
郭国正俯身看着书页,胸口涌起一阵暖流。这些年,小念收集了所有关于心肌病和心脏移植的医学资料,她的房间里贴满了心脏解剖图和医学论文摘要。
"你比爸爸当年用功多了。"郭国正揉了揉女儿的头发,"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整天就知道打篮球。"
"那是因为您有一颗运动员的心脏。"小念调皮地眨眨眼,手指轻轻点了点父亲的左胸,"尹夏叔叔大学时可是校篮球队的,对吧?"
邱莹莹端着早餐走过来,听到这句话时手上的盘子微微晃动了一下。二十年过去了,谈起尹夏时她还是会心头一颤。但现在的颤动不再是因为疼痛,而是因为感动——那个阳光男孩的记忆,就这样通过一颗心脏、一个发卡、一个专业选择,延续到了下一代。
医学院的礼堂里座无虚席。当小念作为新生代表走上讲台时,郭国正不自觉地挺直了腰板。邱莹莹悄悄握住他的手,发现他的掌心微微出汗。
"...我从小就知道生命的脆弱与坚韧。"小念的声音在礼堂里回荡,"我的父亲体内跳动着一颗本不属于他的心脏,这颗心脏已经超乎医学预期地工作了二十年..."
郭国正的目光扫过礼堂,发现不少听众都在悄悄擦拭眼角。前排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教授摘下眼镜,用手帕仔细擦拭镜片。
"...今天我站在这里,不仅是为了成为一名医生,更是为了延续一个承诺——用医学的进步,让更多生命得到第二次心跳的机会。"
掌声雷动时,郭国正看到小念的目光越过人群,直直地望向他。那一刻,他仿佛看到了一条无形的纽带,从尹夏到他,再到小念,将三个生命紧密相连。
典礼结束后,那位白发教授拦住了他们一家。"郭医生,"他伸出手,"我是陈明德教授的学生。老师临终前嘱托我,如果有一天见到您的女儿成为医生,一定要转交这个。"
教授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个泛黄的信封,递给小念。信封上用褪色的笔迹写着:"致未来的心脏外科医生"。
小念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里面是一张陈明德医生二十年前写下的纸条:"医学的进步,源于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愿你能听到每一颗心跳背后的故事。"
"这是..."小念抬起头,眼中闪着泪光。
"陈医生五年前去世了,"教授解释道,"但他一直记得您父亲这个特殊的病例。他说,这是他从医四十年来见过的最顽强的生命奇迹。"
回家的路上,小念一直紧握着那张纸条。夕阳西下,三人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很长。路过医学院的花园时,小念突然停下脚步,蹲下身摘下一朵盛开的蒲公英。
"爸爸,妈妈,看。"她举起那朵蒲公英,轻轻一吹。白色绒毛四散飞起,在夕阳的余晖中闪闪发光,像无数个小小的降落伞,载着梦想与希望,飞向远方。
郭国正搂住妻子的肩膀,感受着胸腔里那颗心脏有力的跳动。二十年前,尹夏的心脏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如今,这颗心脏的故事又激励着下一代医者。生命的延续,从来都不只是血脉的传承,更是爱与信念的传递。
夜深人静时,郭国正站在女儿房门外,透过半开的门缝看到小念正在书桌前奋笔疾书。她的书桌上摆着尹夏的照片、陈医生的纸条、还有那个装着蒲公英标本的玻璃瓶。墙上的心脏解剖图旁边,贴着一张泛黄的素描——那是邱莹莹二十年前画的《三颗心》。
郭国正轻轻关上门,回到卧室。邱莹莹已经入睡,床头柜上放着她最新的素描本。郭国正轻轻翻开,最新一页上画着一朵蒲公英,每一根绒毛都是一颗小小的心形。画的下方写着一行字:"生命如蒲公英,爱是永恒的风。"
窗外,月光如水,照亮了花园里随风摇曳的蒲公英。明天,又会有新的绒球成熟,带着生命的种子,飞向更远的地方。而那颗曾经属于尹夏的心脏,仍在郭国正的胸腔里有力地跳动着,诉说着一个关于生命、爱与延续的永恒故事。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