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一)游湖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引自宋?周敦颐《爱莲说》
温庭渊打帘而出,站在船上看着外面的景色,心有所感。
他本不该是长情之人,这世间山水万千,他常年四处游览,未曾常停。
但江南水乡的日子,一晃四年经年,他竟生出几分眷恋之意,不想再去过那四处漂泊的日子了。
此间风景旧曾谙,不觉他早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生活。
他望着远处的莲蓬,不觉莞尔:“晚晚,是谁吵着要来摘莲蓬,怎么这会儿赖在床上不起了?”
船舱里谢晚晚微微翻了个身,纵然先生呼唤,她也没有要起的意思。
温庭渊无法,行至船沿弯腰伸手折了一只莲蓬,又选了一个漂亮的荷叶。
他左手拿着刚采的莲蓬荷叶,走到船舱前打帘而入。
小丫头还是一副贪睡的模样,她侧躺着,依旧青衣着身,露着的半张脸眉眼弯弯含笑,像是做了什么好梦。
身侧皓腕如雪,指节分明。
温庭渊走上前,一抬手,手里的荷叶便盖在了她脸上。
青衣青叶,倒是相映成趣。
温庭渊唇角一勾,十分满意。
小丫头面上一凉,原本垂在身侧的手下意识寻上去扒拉那荷叶。
一双眸子慢慢睁开,水灵灵的大眼睛滴流转得飞快,一圈过去她意识回笼片刻,望着脸上那抹绿,微显嗔怪:“先生你又捉弄我。”
温庭渊浅笑打趣道:“莫非我们晚晚是在梦中摘上了莲蓬?”
谢晚晚揉揉惺忪的睡眼,一打眼便见先生手里拿着的莲蓬,忙坐起身来伸手:“先生竟已摘好了,快给我尝尝。”
下一秒谢晚晚“哎哟”一声,只见温庭渊手里的莲蓬不轻不重的,敲到了谢晚晚的额头上。
温庭渊:“你会剥?”
谢晚晚一只手捂头,巧笑嫣然:“不会。”
她其实会剥,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江南的女子,长于水乡,得水馈赠,人人都识水性,会撑竹筏,采莲蓬,一手绣花的技艺,更是闻名天下。
可她喜欢先生剥给她,她的先生温庭渊,是世人赞叹的“玉公子”,温文尔雅,待人亲厚。
谢晚晚坐于床边,看着几颗玉珠散于温庭渊手里。
只三两下,一颗颗翠绿的玉珠便褪去了它们的外衣,变成了晶莹剔透的莲子。
谢晚晚接过,放在嘴里。
她笑笑,好似吃了蜜糖般心欢。
可其实很苦。
这四年来,每一年的这个时候,她都会求先生带她来此泛舟赏景采莲蓬。
分明入乡四年,可她的先生这选莲蓬的眼光,竟还是如此。
船舱外淅淅沥沥的雨声响起,谢晚晚有些高兴,一股脑窜起就直接往外跑:“我出去看看。”
温庭渊有些无奈,急忙捡起地上那双绣花鞋,又一把揽过立在一旁的油纸伞,也忙跟着小跑出去:“哎!鞋!先把鞋穿上,小心着凉。”
十三四岁的少女正是孩子心性,贪玩得紧。
谢晚晚此刻已经坐到了船头上。
他执一把油纸伞,缓缓移步来到她的身旁。
温庭渊手里还是拎着那双绣花鞋:“把鞋穿上。”
谢晚晚把脚伸向他,意思明显。
温庭渊感觉有些好笑,话却说得全都透露着宠溺:“马上要及笄的人了,还让先生帮你穿鞋,羞不羞啊你?”
谢晚晚偏头道:“那不知七月廿四我及笄那日,先生可想好要送我什么礼物了?”
谢晚晚出生那日,恰逢白露,金秋方始。
温庭渊:“自然是有礼物的。”
谢晚晚十分高兴追问道:“是什么?是什么?”
温庭渊:“到时你便知道了。”
温庭渊抬手将伞递给了谢晚晚,自己弯下了腰。
单膝跪地,将鞋套在了那玉足上,可他却连脚腕也不敢碰。
这双绣花鞋,是谢晚晚自己绣的,她的绣工一流,鞋面选的是他喜欢的荷花,相配这身青衣,身处小舟之上,满目青翠,自成一景。
谢晚晚转身就坐上了船头,小舟缓行,她便用鞋尖碰水。
她采了不少莲蓬,想回去做银耳莲子汤。
下船的时候,划船的船夫见他二人采的莲蓬多,便帮着送了送。
谢晚晚接过莲蓬正要道谢,却听老伯道:“姑娘与这位相公好生恩爱,着实羡煞旁人啊。”
温庭渊闻此话一愣,下意识解释:“不,我们不……”
他未来及解释清楚,便见那船夫将船滑远了:“老夫也要抓紧回去了,不然家里那位老婆子又要念叨我喽。”
真是好大一个误会。
温庭渊摇摇头表示算了,本就是萍水相逢,误会便误会吧,何必多此一举,非要解释得这么清楚。
转头却碰上谢晚晚躲闪的眼神。
她慌忙错开目,喃喃自语:“这么晚了,阿爹该担心了。”
温庭渊抬头看了眼天点头,应了一声也跟上去:“是该回去了。”
殊不知她早已心乱如麻,耳尖一抹红悄然而至,青衣相掩下,更显羞涩。
分节(二)七夕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引自宋?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七夕佳节,张灯结彩,谢晚晚一改往日,选了一身粉衣,梳了两条辫子。
谢晚晚挽着温庭渊的胳膊一个劲摇,主打一个挂人身上撒娇的路数:“先生,今日七夕,你陪我一起去逛街吧。”
温庭渊低头抚了抚她的头,谢晚晚抬头冲他一笑,恰好露出脸上浅浅的梨涡:“先生你到底陪不陪晚晚去嘛。”
温庭渊点点头:“去。陪你去。”真拿她没办法。
“巧果,卖巧果喽,姑娘,要巧果吗?”
七夕吃巧果,算是一种风俗,谢晚晚望着面前一个个漂亮的小点心,有些走不动路了。
她可怜巴巴地转头看向温庭渊,眼睛一眨一眨的,意味明显。
谢晚晚这个小姑娘出门是不带银两的,因为身边随时有先生作陪,完全不用她操心。
温庭渊还是那副温文尔雅的样子,一袭白衣仙气飘飘,个子高高的,此刻付钱时抬起的手骨节分明,活脱脱一个翩翩公子。
温庭渊:“老板,来一份。”
他自己向来不喜这些甜食,但架不住谢晚晚这小丫头,每次见到这些东西眼睛都直了。
一来二去的,他对江南的甜点也都略有接触。
但小丫头最爱吃的是玉兰饼。
果见小丫头手里抱着那巧果吃得嘴角眉眼弯弯,还边往前走边嘟囔道:“真好吃。不过我还是更喜欢玉兰饼。”
谢晚晚拉着他在前面走,却是突然停下,眼珠子转的飞快,思绪万千,开口道:“先生,你放过孔明灯吗?我们一起试试吧。”
温庭渊突然一顿。
他在心里反问:“一起……试试吗?”
年少之时自己醉心山水,游览各地,对各处风俗均有所耳闻,那时他也曾于七夕之时,得见路边男女携手并进,共点一盏明灯。
可那是相爱之人之事。
而他如今与谢晚晚,是以师徒相称……
一双温热的小手突然间握紧了他的手掌,掌心的触感传来,温庭渊一晃回神,木愣地抬步跟上少女的脚步。
他低头,少女牵着他的那双手,指尖发红,那是她今日新染的指甲,用的还是他们园中墙角那几株凤仙花。
灯火通明下,那点红称的她的手指更显白皙纤长。
他想,此刻牵着他的手向前奔跑的,是一个阴柔而又天真烂漫的姑娘,十五岁风华正茂,嬉笑怒骂别具一格。
她所有的小心思都那么明显,明晃晃地写在脸上,表现在一言一行之中,还未染上伤春悲秋的忧愁,亦无人事波澜之苦。
她本就是这般的纯真无邪。
或许,就由他放纵一次吧,就当他不知情,与她一道,做个明白的糊涂人。
那一点微光冉冉升起时,温庭渊的心还在怦怦直跳。温家看重礼仪,可他今日,却放任自己做了此等荒唐事。
谢晚晚题字时显得十分郑重,那略显拘谨的羞涩,却借着灯笼的遮挡,隐藏在无言之中,那是她未宣之于口的心动。
明灯升起时她双手合十,许下虔诚之约。
神明在上,信徒谢晚晚,不求富贵荣华,不贪前程锦绣,只愿今生今世,常伴先生身侧,平淡此生。
神明在上,信徒温庭渊,不慕功名利禄,不悔随性所为,只愿所爱之人,余生平安顺遂,所愿得偿。
空中那抹萤火化作一点星辰,汇入万千星辰之中。
他们知道,那是千千万万个虔诚的信徒,携手并肩许下的誓言今生。
一点焰火突然在空中绽开,下一秒,无数焰火齐放,铁树银花,夺去了此夜静谧,一时间长街之上人群涌动,人人欢庆此七夕佳节。
耳边烟花爆竹声不绝,人们欢呼雀跃,更添节日喜庆。
谢晚晚突然一眯眼笑得狡黠,偏头冲温庭渊道:“先生,七夕快乐。”
周遭人声鼎沸,温庭渊一时没听清,他皱眉反问:“什么?”
谢晚晚笑得更爽朗大声了,她贴近温庭渊的耳朵,再次道:“我说,先生,七夕快乐!”
温庭渊回望她:“晚晚,七夕快乐。”
此时此刻,二人的心口都是热热的,他们并肩无言,却都能感受到,彼此深处那未开口的言语。
空中焰火继续,却早已难寻那盏明灯踪迹。
明灯火花跳动,露出烛火相印下灯笼上的字。
一面字体清秀,写着: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风儿吹过,那盏明灯打了个旋,又露出另一面的字。
与刚才那面字体很相像,只是略显稚嫩: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师徒二人回去后,便见居处众人齐聚一堂。
这些人他们俩都认识,正是这附近的邻居,有李婶,张姨,以及隔壁卖糖人的唐爷爷的孙女唐梨。
她们正坐在一起穿针乞巧。
谢晚晚有些高兴,三两步小跑着凑上去,加入了其中。
李婶兴冲冲道:“哟,是晚晚来了啊,大家伙可就等你了。”
谢晚晚挨个问好:“李婶好,张姨好,唐姐姐好。”
张姨被谢晚晚甜甜的语气叫得浑身舒坦:“我可是听说了,我们晚晚是七月生的,手巧着呢。”
谢晚晚入了座也接过针线,闻言笑答:“张姨笑话我了,我也就是运气好,碰巧生在了七月。”
众人哈哈笑着,一起穿针乞巧。
温庭渊立在一旁不语,只淡淡望着自家徒儿玩闹。
张姨抬手将针对着月亮,却怎么也穿不上:“不行了不行了,果然年纪大了,这眼神也花了,针都穿不上了。想当年我也是这一片的穿针好手。”
李婶笑笑抬手拍了张姨一下:“你就拉倒吧,在小辈面前说这话也不怕臊得慌,想当年你不还是我的手下败将。”
张姨不服气:“嘿,我那分明是故意让着你……”
唐梨突然喊道:“得巧了!得巧了!”
两人停下争吵,顺着唐梨的目光望过去,都是面上一喜。
张姨:“谢丫头这手可真巧。”
李婶:“那可不是,这谁将来娶到她啊,可真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
谢晚晚原本在一旁默默穿针,此刻闻说李婶的话却是面上一红,她不自觉低头放下那针线,过了会儿却又偷偷抬眼看向不远处的先生。
却又像是怕被人捉到,视线一瞟,也只稍作停留,便匆匆移开,慌乱间四处飘荡。
身旁几人的玩笑声还在继续,于她而言却渐行渐远,她脑子一热,突然间将怀里的针线往篮子里一扔,起身便往外走。
“你们……你们穿吧,我要回去睡了。”
她急匆匆揽过温庭渊的胳膊就往家门赶,却根本连头也不敢抬。
半晌才埋着头偷偷勾起唇角笑。
待到二人走远了,村口几人才打趣道:“呦,瞧瞧谢丫头,这是害羞了啊。”
注:第一次*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引自先秦?佚名《越人歌》
第二次*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引自汉乐府民歌《白头吟》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相伴 试探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