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借钱 > 第40章 第 40 章息灭烦恼

第40章 第 40 章息灭烦恼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解义:人对世俗、对物质形成的留恋程度,就是我们常说的妄想、分别和执着了。这些妄想分别阻碍了我们的心性,使我们的智慧德能无法显现。

佛陀认为执着是导致烦恼与痛苦的根源,一旦放下这种对人和事物的牵缠与挂碍,便可以熄灭烦恼,获得内心安详与宁静。以这种心态去处理事物,就能使注意力专注于当前的活动。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了。

这个是前面我写了一段话,是对《金刚经》的这段话的一个注解。现在呢,是给大家讲解一下。其实《金刚经》里面有几句比较经典的话,比如说像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离一切相,即名诸佛”,“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或者说,“若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这反正他那每一章里面都有那么一两句经典的话,影响特别深远。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是谁讲的呢?他不是我讲的。你们如果去转载这句话呢,他也不是你讲的,它不是我们人能讲出来的。因为我们人都是反着干的,我们都是应有所住而生其心的。

这个话是佛讲的,我说这句话的意思,大家要搞明白啊,就是我们人啊,所有干的事情,说的话都和佛呢,他是反着干的。他和佛所讲说的呢,是颠倒的,是反的,是这个样子的,就是你看我们不管读哪一部经,你如果反着读,那就是我们自己。如果一部经你从头到尾是正着读的话,他是佛和菩萨的境界,这点要搞清楚啊。我们有的人,他不知道回光返照,就是说白了,不知道照镜子,我们世间的话叫不知道照镜子,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总觉得好像学了几句佛菩萨的话,自己就是佛菩萨了,没有这个事情的。为啥这样讲呢?因为我们凡事只要一历事,就能练出一个心出来的。

我们世间人都是应有所住而生其心的,所以学这个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我们是这个样子的,人对世俗、对物质形成了留恋。它的程度不同。物质是啥呢?物质就是钱,就是房子,就是车子。就是你穿的衣服,就是你今天吃的饭。就是你生活的点点滴滴,就是你遇到的人,遇到的事儿,所有的这些东西都在都在这个层面,世俗物质形成的这个层面。我们在面对物质的时候,都是不由自主的,就是开始执着留恋,就是一种直取,不能忘记。

我们都会执着的。佛菩萨是这样子的,佛菩萨他不是说他没有,你看我打个比方,比如说观音菩萨,文殊菩萨,你看他们塑的那个像。满身都是那个珠璎宝络,都是宝贝,满身披戴的都是宝贝呀。他不是说他没有。不是说佛门讲空,他不是讲没有,没有不行啊,没有一切无从谈起,没有一事无成。

比如说我们现在大家都饿着了,饿着再给你讲道,你是听不进去的,你肚子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想吃想穿。所以,道这个东西呀,必须是先把吃和穿这个问题解决了以后,再考虑的一种精神生活或者说信仰的生活。但是人解决了吃和穿的时候,人又开始执着于吃穿,住在吃穿吃穿用度上面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对世俗开始留恋甚至到贪恋的程度。

这就是佛门所说的,对事物对物质开始打妄想,开始起分别心,开始执着。这些妄想分别执着,阻碍了我们的心性。使我们的智慧德没有办法显现,你看我打个比方啊,这些东西一打比方就是最容易理解了。有一次,我看一个视频,说有一个女孩儿,这个女孩儿呢,她被毁容了。她被她的前男友浑身浇了汽油,然后把它点着了。等人把火给扑灭了以后,这个女的就是大面积的毁容嘛,那简直是……

在医院里,真是这这惨不忍睹。那她这个男朋友为什么要干这个事情呢?为什么这么狠毒嘞?因为两个都到谈婚论嫁的时候了。之后呢,就是因为这个高额的这个彩礼,把这个男的给难住了。但是男方家就是倾家荡产,还是把这个彩礼给凑出来了。凑出来以后,交给女方家,女方家收了以后,后来说婚不结了,彩礼也不退了。

你看,女方家对这个世俗,对物质,就是对这个钱非常贪恋。就是因为贪恋,让他的智慧还有最起码的德能,无法显现。她那个不叫德了,叫赖!这个彩礼钱,一大笔巨款呀,不劳而获的巨款。让她贪恋!她为啥又不想结婚了呢?因为她也知道,那个男方家要被炸干净了。你再跟他生活那就是一个大窟窿嘛,也没啥意思的。再说,她和她那个前男友,感情呢,也就那么回事儿。前面刚开始还可以,后面把彩礼一弄到手了以后呢,即不想嫁给他了,也不想退彩礼。那你要贪恋,那男方要不要贪恋呢?他也得贪恋啊,他倾家荡产呀,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男方就采取这种极端的措施。

现在我们大家经常看那个抖音呀,看视频,其实现在这个社会,很大一部分问题就是这个男女双方的事情。大龄青年嘛,男女双方这个事情,高额的彩礼。完了你就有王婆相亲的那个栏目,河南有个王婆,专门给人介绍,就是牵线,搭桥的。其实这个王婆干的事情,还真是属于这个功德无量的事情。年轻人,现在大龄的太多了,他们牵线搭桥也是功德无量。但是,牵线搭桥,这些人都叫他无语啊,都叫他无奈!就是奇葩的都无语,动不动一上来就说,哎呀,要年薪五十加的!不是现实当中有几个人一年能挣到50万块钱的?没有几个人,对不对?有的自己还带着孩子,有的甚至大着肚子。哎男方这样子,那样子的,哎呀,反正这些东西。我这个出家人,也不好评价的。特别讲经更不能去评价了。

讲经嘛,你讲高大上的可以,真善美的可以。你不能讲这些东西,不能□□的东西,人性真相的东西,简直丑陋的都没有办法的,没法讲的。你讲了,大家还觉得,哎,这个出家人怎么是这样一种心态呢?说男的也不对,说女的也不好。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人人都执着对吧,就是为了钱啊。他这个智慧和德能无法显现!甚至铤而走险,就是明知道这个钱自己根本就拿不到,可能为这个钱把命都丧掉,他都要去拿这个钱。

婚恋市场就是这个样子的,就像我们群里原先有一个居士,他现在还在这个群里。他们那个就有这样一个分气,什么风气呢?就是高额彩礼完了,骗婚的也多。有的女的就是骗了彩礼之后,跟人家过上几个月,然后就跑掉了。后来,人家又找到人,找到她娘家之后,因为这也是弄的极端的事儿,偏激的事儿比较多的。后来,慢慢的学的聪明了,就是高额的彩礼拿了以后,给人家生个孩子,然后再走掉。哎呀,这个社会呀,真的,他为了这个钱呀。没法说了!

还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就像老人倒了,我有一次看那个一个视频,那个老人从天桥摔倒了,天桥它比较高嘛,它有一个大坡嘛,是台阶嘛,这个老人刚好就是就是头朝下,脚朝上,一个劲儿在那儿蹬腿呀。过来过往的人都没人敢扶的,没一个人敢扶的!你说这个事情应该怎么讲呢?人家明明就是救命的恩人,你还要反咬一口啊?而且打起官司来也是那句话的,你没有碰他,你扶他干啥呢?就搞成了不是说好多人他没有良知,没有良心,他坏,他不是的,他害怕嘛!你扶一下不要紧的,但是你因为扶一下就倾家荡产!对不对,你扶一下倾家荡产了!

谁敢露这个头?你告诉我呢?就为了钱,已经是没有什么底线了。就是为了物质啊,对物质的贪恋,已经没有底线了。就活在妄想分别和执着当中,自己明知道这样不对呀,明知然后故意去阻碍自己的心性,让自己的这个大智慧和德能不去显现,然后让世间的这个脑脑瓜子显现出来,这就是人,这就是人!

大家想一想啊,我们不知道有多少个群,微信群有多少学佛的人,对不对啊?太多太多了,一遇到事儿了,有几个人拿佛的智慧去处理问题的,没有几个的。基本就是学佛归学佛,办事儿啊,说话呀,全是用人性去办事儿,去说话,用世间法去办事,去说话。五千年了,人性没有往前走一步,人性永远都是这个样子的,人性永远都是贪婪、贪恋。妄想,执着,不择手段,羡慕嫉妒恨,见不得人好人性,都是这丑陋的东西。

佛陀就认为执着,执着什么呢?执着财色名食睡,换成我们能听懂的话。就是执着票子、房子、车子、美食、衣服生活的这些所有的,各种各样的东西对。执着没有啥好不好的,不管你是出家也好,在家也罢,只要你去执着。脑袋就疼啊,这就是烦恼,对烦恼和痛苦的根源,只要执着,只要把一个念头放在心里,不断的去把一个念头放在心里,不断的去抓取贪恋,那么换来的就是烦恼和痛苦。我们人是这样子,再烦恼,再痛苦,但是没有出离心,始终没有出离心的。就甘愿就在这种生死烦恼当中去流转。不肯出斋的,除非有些人受到非常大的刺激和打击,他开始本能的,去寻找一种一种解脱之道,心才开始向佛了。

佛陀认为执着是导致烦恼和痛苦的根源,我们一旦放下对人对事物的牵挂和缠缚,放下对人和事物的挂碍,挂碍嘛,其实也是吸附啊。然后呢,就可以去熄灭烦恼。只要心里放下对事物的执着,执取抓取的心。你就能获得内心的安详与宁静啊。

我这里讲,放下对事物的牵缠和挂碍,这个里面包含的东西太多了:我们在家居士,包含你对儿女,爱人。他不是说我们不没儿女,没爱人,那个也不行,你没有他肯定是很大的问题的。比如说,你没有爱人,没有家,你的心态可能有很大的问题的。大家记住了,牢牢记住一句话,佛门处处讲有,但是不执若有。不是一下就是啥都不执着了,那是假大空,那是胡扯嘞,那是没有机会,那是假大空。

我们讲怎么把有变成空呢?他不执着,有就空了。一定要记住这句话,你记住这句话,你所有的经都能读懂了。你要不记住这句话,你读再多的经都是有口无心啊,读了也跟没读是一样的。比如说牵缠,牵挂缠缚挂碍。比如说对孩子,我们可以有孩子呀。孩子是我们在家人繁衍生息,传宗接代,让家族这个血脉不断的传承下去的一种方式嘛,享受儿女天伦之乐,这是正常的呀。

你学到就要记住,你要用道理告诉自己,孩子他会长大,你给他的就是把你的德行给他就行了。他拿了你这个德行,他不会没有饭吃的。如果你没有给他德行的话,他反而是没有饭吃的。你给他了一座金山,他跑去吸毒,他跑去赌博去了,你给他再多都白瞎!那时候我在苏州上学,苏州有一个园林叫拙政园。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啊,其中有一个花园嘛,就是叫拙政园,和颐和园都差不多的档次啊。拙政园原先就是老早以前,它也是一个大富翁,他建造的拙政园。之后,传给他儿子了,他儿子一晚上排九,拙政园就没有了!我们传给孩子,其实传给最好的就是你的德行,你的人品。把你的德行和人品传给孩子,把你身上优秀的东西传给孩子。你孩子他就不会差的。你只要影响到他就行了。

剩下的呢,你孩子有你孩子的路,你孩子有你孩子的前程。你想牢牢的把他攥在手上,那是攥不住的!就像我们父母攥我们,他能攥住我们吗?也攥不住的。我们有我们的生活,我们有我们的未来,我们有我们的路要走,我们父母代替不了我们走。同理,我们做父母,你也要知道这个道理的,你要知道这个道理啊!

爱人也是一样的,你有一个很好的姻缘,那是你前世的福报。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你才修到一个爱人。我们一个凡夫俗子,你来到这个人世间,有一个爱你一辈子的人,或者你爱一辈子的人,这也是一个非常非常美好的事情。大家记住了啊,不是我们每个人都是当苦苦行僧才叫修行,不是那个样子修行的。谁都可以修行,乞丐有你乞丐的缘起。国王有你国王的造化,对不对啊?你在家人呢?你老婆孩子热炕头可以修行,你出家人呢,这个青灯古佛呢,他也可以修行。

修行呢,它不在相上面,它在心里面。你只要心里放下这个执着就好了。放下分别,放下妄想就对了。怎么放下呢?都是有他不执着他,有他,不住他,就放下了。有一切相,离一切相即是无相嘛。你看比如说我们有一个爱的人,那你这个造化很好的。因为缘起很好的前世呢,修了很多善业,今生呢,才有这个这么美好的姻缘。你该过你的就过你的就好了。但是,你经常要用道理告诉自己,眼前的这都是无常的。无常是啥意思呢?就是变化的。就像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那是胡扯的。那是商人的一种炒作。钻石不可能很久远,一颗也不可能永流传的。你买一颗,过个十年八年,你再卖,它就值不了几个钱的。特别像那种碎钻,也值不了啥钱的。那都是一种炒作。就衡我们有个爱的人,你该爱还是要爱你,过你爱的生活。但有的时候,你要告诉自己,一切都是无常的,这个无常是讲的是它不是恒定的,它是变化的,它一直在变化当中的,像无量寿经上讲的,都是独生独死,独去独来的。每个人的业力是没有办法代替的。

该过你的日子,好过你的日子。但是我们有时候也要修行的,也要懂得通过无常观,然后去看待生活,懂得培植福报,懂得增长智慧。有时候比如说我们对一些东西太执着了,你就要放下执着。就要放下执着。就像我们出家人也是一样,里面执着的人也多,比如说你看就像这个菩提,就是这个佛珠啊,有的人就对这个佛珠很执着啊,天天拿着那手套,他就想叫这个佛珠开片嘛,要磨出来的嘛,他就经常抹点油啊,在手上一直搓。我上佛学院的时候,也是有的人就是戴个手套,拿个佛珠很劲搓。他把这个佛珠搓亮,后来叫让那个教务长给骂了一顿。说你你带个佛珠,你就老老实念佛就好了。你这是整个一个干活儿的吧?你要叫他变量,你整个一个在干活儿嘞。你不是瞎胡闹吗?其实,我们颠倒的人很多的。颠倒的人很多,在家人也多,也啥样人都有的。明明就是一串佛珠啊,佛珠是干啥用的呢?它就是个念佛用的。在盘珠子过程中,它能摄心入定的,它主要的作用就是这个作用。我们在家人,我记得我那时候没有出家以前。我认识一个居士,他有很多佛珠的,上面啥东西都有,什么东西都有,它有一个银块儿在上面,银块儿里面还打了一颗金子,对吧,还有什么南红的玛瑙,什么琥珀,然后在上面再挂一个观音的这个象牙吊坠,那个念珠就成了啥了,成了个项链了,就是干啥,玩儿啥都有的吧。

其实,这都是执着啊,他都不知道事物的本质。要懂得事物的本质的,就像一串念珠,它的本质就是摄心入定用的。你通过盘它的过程当中,让自己的心能够静下来。它的作用就是这样一个作用,但是我们人很容易颠倒,因为直取嘛,执着分别,然后产生颠倒想,这样子都不行的,这样子的话都一直处在这种烦恼当中,你要懂得处理,要懂得熄灭烦恼,获得内心的安详和宁静,你就要用理观,就是道理来告诉自己,来处理内心的这些问题。把自己这个心慢慢的专注于当下的这个活动啊,就是无所住而生其心。或者说呢,有心对吧,放下这个执着心啊,达到这个无所住的。这就是解脱之道。

我们大家记住,这个道没有多高深的,就看你悟与不悟,没有多高深的。它适合所有的人去修行,它没有我们所想的高深,他是怎么样一种缘起呢?他是因为佛陀在两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在2500多年前金刚经里面描述,佛陀现的就是一个老比丘相,就是老和尚相。老和尚带着一群小和尚活着的时候,对托钵乞食,日中一食,过午不食,现的就是老和尚柚老比丘相嘛。直到佛陀圆寂,对涅盘嘛,然后呢,随着他的这个佛法不断的传播,人开始不断的对佛陀神话。弟子们也对佛都开始不断的神化,一直到现在,我们都觉得好像佛呀高的都没办法了。其实他这个道和法,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如何如何的,他只是要服务于大家的,要让每个人都能够从这个佛法当中,通过修行,然后受益,就是这样子的。

你看啊,就是我们怎么样生活呢?对人事物,对钱、房子、车子,你要经常用道理,用无常观,就是缘起性空,用无常观去告诉自己。一切都是在变化当中的。任何的事物,要懂得去慢慢的锻炼自己那个心,放下对他的那个过度的执取,因为都在变化当中的。他不是恒定的。每个人,包括我们自己,都是无常的多变的事物,事物也在无常,多变这种状态当中,你执着除了让心变得烦恼和痛苦,并没有得到别的。

这个样子的。于是我们啊,就可以从中得到解脱。从烦恼当中得到解脱啊,一遇到烦恼的事情,痛苦的事情,你就要用道理去说服自己。和自己慢慢沟通嘛,说服自己。比如说,他本来就是变化的。如果你不懂得去自己跟自己沟通,不懂得去理观,就是用道理来说服自己,告诉自己的话,你再修都不行。在相上打转转,再修都不行了。我说的这个方法,大家要用心去领悟的,每个人都有很多头大的事情,头疼的事情,对不对?每个家里啊,都是一团乱麻,一地鸡毛,实际有时候就要用道理去告诉自己,说服自己的,让自己从那个烦恼的执念当中走出来,从痛苦的分别当中走出来。你心安详一丝一毫,心能够静下来,就是一点半会儿,那都是一种福报。我们佛门里讲的这个福报,就是讲的是内心的清净自在。

你心里没有烦恼,心里清净自在,安详宁静,这是福报,其他的不能算福报。其他的不能算福报。其他的呢,你要觉得他是福报,那是你只看到贼吃肉了,你没见到贼挨打!其他都说明不了啥的。我们是这样来解释的。

我说这些话呢,大家要去要靠自己去悟。打个比方啊,就像大家都知道清朝有个和绅,他贪污了很多很多的钱!我们每个人的角度看待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吃瓜群众都觉得,哎,他太有钱了,他享受不完的荣华富贵呀,和绅的世界就想哎呀,我这钱是这样子的,就是刹不住车,有了还想有,好了还想好,越多越好。从这个嘉庆帝就是乾隆皇帝嘛,培养了一个和绅嘛,这个乾隆死之后把他皇位传给他儿子了,然后他儿子是怎么认为的呢?

嘉庆帝就认为,他爸爸给他留下了最大的一个遗产,就是和申。于是他就把和绅给拿下了。然后就给和绅赏了一条绳子,就叫他上吊了。在嘉庆帝的世界当中,他就认为和绅为他们家义务劳动了四五十年。挣了那么多钱,都是义务劳动的,最后一个都带不走,都归他,都归嘉庆帝。对一个给他们家义务劳动那么多年的人,就只需要赏一个绳子就行了。这就每个人看待的这个角度是不一样的。

我们吃瓜群众认为,哎,他太太聪明了。何绅也觉得,哎呀,我太有脑子了,对吧?嘉庆帝就说,你太傻了!每个人的角度都是不一样的。其实啊,我们讲所有的物质,无论对出家也好,对在家也好。你再去贪恋,这个地球上的东西,它没有多起来,它也没少起来。有的说,哎呀,有了比没有强,其实有没有你不都是三顿饭吗?你心里清静,你睡麦草地,他也是舒服的嘛。你心里他不静,你就睡席梦思上,他还是烦恼,还是睡不着啊!

当然,我们要用正知正见啊,你不要用那些东西去麻痹自己的无能,麻痹自己的懒惰,麻痹自己的比如说懦弱呀,一事无成啊,那是不对的。我们任何的事情,你都要有一个正确的理观。比如说我们讲你最大的烦恼是穷,那你就要解决你这个穷的烦恼。怎么解决呢?就要想办法,克服掉自己的这个无能,懒惰,我执要去除掉,让自己变得有钱起来的。有钱了之后,马上又有钱的烦恼。那你继续用佛法去来解决这个有钱的烦恼,对不对?有钱的烦恼它来自于执取,有了还想有,好了还想好,那这时候你就要去学会放下脚步,放下那个贪着。

就是这样修行的。这个修行呢,大家记住一个最主要的,就是你一直要记住,就是你所有干的事情要给你自己看的,不是给别人看的。但是我们大众是总是在点点滴滴当中,他是走的是反的,什么都是给别人看的,要装样子,要作秀给别人看。装样子给作秀给别人看,别人也喜欢看,然后你也给别人看,那就叫修行了。其实,那个不叫修行,那个叫演戏。修行都是给自己看。

要懂得回光返照,要懂得反问自己,反观自己,反观自己,反看自己,是这样子的,这叫修行。我们在修行路上,很多人他根本都不了解啥叫修行的。从一种执取,然后放下,放下以后呢,开始对另外一种东西开始执取,一直都是忙着在执着,始终都没有见到道的。一个劲的在作秀,给别人看,佛门最大的问题就在这里。你看为啥这个网络上一报佛门啊,一报出家人,完了都没有好的。他原因到底出在哪里了?其实就出在这里的。

就是装样子的人太多了,作秀的人太多了。等哪一天是露馅了,大家才鄙视你嘛,才瞧不起你的嘛。其实,我们人,你是啥样人就是啥样人嘛。对不对啊?脾气大,我就是脾气大呀,该怎么样我就怎么样啊。在心是菩萨的道场啊。对不对啊?我没有必要去装个什么样子,做个什么秀啊,直来直去就好了。直来直去的人,大家记住,直来直去的人,他都是不会被瞧不起的,也不会说是反感的人。知道你是这种人,他也不会说怎么样鄙视你的。其实,人鄙视都是那个天天就,在那作秀装样子,扭过头来一看,他不是那么回事儿的话,大家就就不正眼瞧了,就是原因都出在这里的。

我打个比方,就像佛陀时代,佛陀有几个徒弟。佛陀什么徒弟都有,比如说有个女的,她是比丘尼嘛,她叫莲花色比丘尼,她原先就是个妓女。妓女乱的简直都没有办法的,真的,全城的人都跟他都跟她在一块儿睡过。有头有脸的,都和她在一块儿睡过。她当时甚至都想迷惑佛陀。佛陀不吃她这一套啊,她被佛陀的这个德行所感召,旅在佛陀的脚下,成为佛陀的一个弟子,后来出家,证得阿罗汉果。你看,她就是个妓女嘛,就很简单,我就是个妓女嘛,所有的修行不是给别人看的,她给自己看的,她自己回光返照啊。

你看,大家想想,如果给别人看,你可能刚出家,大家就把你给全盘否定掉了,对不对?你给别人看,永远都修不好的。还有一个杀人狂魔鸯掘摩罗,他杀了很多很多的人,后来连佛都想杀,如果杀不了佛的话,他就杀他母亲。佛这个时候才去度化他的,就是时机到了,佛陀度化他的。后来,他也是出家了。大家想想,如果说我们出家给别人看,那他刚出家就被全盘否定了,这人不是杀人犯呀!对不对?他没有必要给别人看,他可以自己看,他守住自己那个心。他虔诚向道。他放下了嗔恨的心,他放下了嗔恨,这个鸯掘摩罗后来跟着僧团也是一起去托钵,天天挨打,天天那些仇人就打他。他杀那么多人,人家要不是看着佛的面子,可能都把他打死了。他天天都挨打,其实他这些人都打不过他。他特别厉害的,但是他天天都挨着打,他受着。他就回光返照,他消除自己的嗔恨。他要赎罪嘛,他要忏悔,后来也证果了。修行就是这个样子的。

你剩下的,我们在视频底下,装一个样子,做一个秀给别人看,那个都不叫修行。都不是修行,都在着我相。着人相。就是着你相嘛,人相要着大家怎么看,怎么说,着众生相,完了要找寿者相一一即非菩萨!都不是菩萨。但是因为我们大家活着就是颠倒的,就是误以为他是菩萨。这经里面讲的很清楚,他不是菩萨。凡是装样子的,作秀的,他都不是菩萨。

这学佛要悟啊,这学佛你要不悟,你怎么学都学不好,怎么学都学不好的。好了,今天就给大家分享到这儿,阿弥陀佛。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宁得岁岁吵

不小心与嫡姐换亲后

我寄长风

我在虫族监狱写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