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一架来自香港的私人飞机平稳降落在跑道上。顾允执和沈知遥随着人流走出廊桥,与普通旅客不同的是,他们身边还跟着两位神情干练、举止低调的同行者——这是陈暮安排的“异调办”外勤人员,代号“玄武”和“朱雀”,名义上是助理与安保,实则负责联络、支援与必要的“监护”。
机场外,一辆黑色的豪华商务车早已等候。坐进车内,隔绝了外界的喧嚣,顾允执立刻打开了随身携带的加固型平板电脑。屏幕上显示的不再是繁华的上海地图,而是一个叠加了多重数据图层的、聚焦于老城厢特定区域的能量分布模型。
“目标区域,坐标中心点位于豫园附近,一个名为‘沉香阁’的旧式里弄建筑群内。”顾允执指尖划过屏幕,放大模型。可以看到,以“沉香阁”为中心,周围的空间曲率读数呈现出一种不自然的、向内收缩的螺旋梯度,与掌心烙印的纹路隐隐呼应。背景的“墟海”背景辐射强度,也比香港的码头仓库高出数个量级,但被一种奇异的、有序的能量场约束在一定范围内,没有肆意扩散。
“能量场稳定,但极度内敛,核心读数……无法穿透。”顾允执的眉头微蹙,“有种强大的力场在屏蔽内部信息。这与陈暮提供的资料吻合,‘锚点’通常具备自我隐藏和保护的特性。”
沈知遥坐在他身旁,她没有看屏幕,而是微微闭着眼,感受着窗外流动的城市气息。与香港那种填塞到极致的繁华不同,上海的气息更加复杂,既有摩登时代的锐利与速度,又沉淀着百年沧桑的厚重与迂回。当她将注意力投向那个坐标方向时,掌心的烙印传来一种深沉而稳定的“呼唤”,如同深海之中一座沉默巨钟的共鸣,悠远而清晰。
“它在那里,”她轻声说,睁开眼睛,眸中闪过一丝琉璃色的微光,“很安静,但……很深。像一口古井,表面平静,却不知道下面藏着什么。”她顿了顿,补充道,“而且,我感觉到一些……不和谐的‘杂音’,很微弱,散布在周围,像是窥探的眼睛。”
“朱雀”在前排转过头,她是一位看起来三十岁左右的女性,眼神灵动而警惕。“沈小姐的感知与我们的外围监测结果一致。过去72小时内,目标区域周边出现了数次未经授权的、短促的能量扫描痕迹,技术特征与‘潘多拉’已知的侦察手段有70%的相似度。他们很可能也已经锁定这里,并且比我们更早布局。”
“玄武”,一位身材魁梧、沉默寡言的男性,点了点头,补充道:“‘沉香阁’区域人口密度高,建筑结构复杂,地下管网系统更是如同迷宫。对方如果潜伏其中,很难被发现,也极易制造混乱脱身。”
情况比预想的更复杂。目标明确,但环境棘手,并且暗处可能有强敌环伺。
\--------------------------------------
场景转换:外滩,某顶级酒店套房
套房位于高层,巨大的落地窗外,黄浦江两岸的绝世风华一览无余。东方明珠、金茂大厦、上海中心……钢铁森林勾勒出的天际线,在夕阳下闪烁着冷硬而辉煌的光芒。
顾允执和沈知遥站在窗前,看似在欣赏景色,实则在进行抵达后的第一次核心情报对接。“异调办”提供了强大的后勤支持,但也带来了无形的压力——这个套房里,必然存在着他们未知的监控设备。
“官方渠道的信息有限,陈暮有所保留。”顾允执背对着可能的监听方向,声音压得很低,几乎融入了窗外都市的低沉嗡鸣,“关于‘沉香阁’的历史,数据库里只有常规的城市档案。但‘深蓝’交叉比对全球非公开地质勘探数据与历史气候记录发现,该区域在过去六百年间,至少经历过十七次无法用自然现象完美解释的、极微尺度的空间褶皱现象,时间点与一些历史记载中的‘奇人异事’或‘天降祥瑞/灾厄’隐约吻合。”
他将一个微型存储器递给沈知遥。“这是解密后的数据包。更重要的是,我调动了顾家在大陆的一些非公开人脉,拿到了一些未曾录入官方档案的,关于‘沉香阁’的民间记忆和野史传闻。”
沈知遥接过存储器,连接上自己的加密阅读设备。屏幕上流淌过一行行文字和模糊的扫描图片:
·明嘉靖年间:有方士奏报,豫园附近夜有“青霞冲斗”,持续三夜方熄,疑有宝器出世,搜寻无果。
·清乾隆年间:地方志记载,该区域一沈姓大族,世代居于此,虽不为官,却颇受地方尊重,传言其家藏有能“定宅安邦”的祖传异宝。后家族于太平天国时期莫名衰败,宅邸几经转手。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有日军小队进入该区域后整队神秘失踪,战后搜寻仅发现部分精神错乱的士兵,胡言乱语提及“发光的迷宫”和“吞噬一切的影子”。
·上世纪九十年代:旧城改造初期,曾有开发商意图拆除“沉香阁”里弄,却接连遭遇无法解释的技术故障和工人离奇伤病,最终项目搁浅……
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如同散落在历史尘埃里的珍珠,被顾允执用逻辑的丝线隐隐串起。所有的线索,似乎都指向“沉香阁”之下,隐藏着一个长久以来一直在影响着现实世界的“异常之物”。
“沈姓大族……”沈知遥的目光在那一行记载上停留良久,指尖轻轻拂过屏幕上那个“沈”字。一个微妙而惊人的联想在她心中升起——浙江沈氏,书香传家,祖上可追溯至江南,是否……与这上海的沈姓家族有所关联?这仅仅是巧合,还是冥冥中另一种形式的“血脉牵引”?
她将这个猜想低声告知顾允执。
顾允执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可能性存在。如果‘锚点’与守墟人血脉相关,那么你们沈家祖上分支迁徙,一支落户浙江成为‘守书人’,另一支留守上海成为‘守锚点人’,也并非不可能。这或许能解释为何你对‘锚点’的感应如此清晰。”
这个推测,让此次上海之行,对沈知遥而言,又多了一层探寻家族根源的意味。
\--------------------------------------
场景转换:“沉香阁”里弄外围
翌日,上午。顾允执和沈知遥伪装成对海派老建筑感兴趣的青年艺术家和投资人,在“玄武”和“朱雀”的暗中护卫下,进入了“沉香阁”区域。
与其说这是一个里弄,不如说它是一个被摩天大楼包围着的、时间流速异常缓慢的孤岛。狭窄的弄堂两侧是斑驳的清水砖墙,晾衣杆从窗户伸出,挂着各色衣物,在微风中飘荡。空气中弥漫着生煎包的焦香、洗衣粉的清新,还有老房子特有的潮湿木头气味。老人们坐在竹椅上闲聊,用熟悉的沪语拉着家常,孩子们在巷子里追逐嬉戏。
充满了烟火气,平凡得不能再平凡。
然而,在顾允执和沈知遥的感知中,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
顾允执戴着特制的平光眼镜,镜片上实时显示着能量读数。一进入里弄范围,读数就开始缓慢爬升,空间曲率的细微变化像水波纹一样持续不断。更让他注意的是,一些看似随意的建筑细节——某扇窗棂的雕花角度、某块地砖的铺设pattern、甚至某处墙檐的破损形状——都隐隐符合某种复杂的非线性几何模型,仿佛构成了一個无形的、笼罩整个区域的巨大“封印”或“引导”阵列。
“这里的建筑布局,不是自然形成的。”他低声对沈知遥说,“有人在很久以前,或许是利用了最初的地脉格局,刻意营造了这一切,用来约束和隐藏地下的东西。”
沈知遥的感受则更为直接和……亲切。掌心的烙印持续散发着温和的热量,像游子归家般安宁。她能“听”到脚下深处,那稳定而浑厚的“呼唤”变得更加清晰。同时,她也更清晰地捕捉到了那些“杂音”——几缕如同冰冷蛛丝般的精神力残留,试图悄无声息地附着在她和顾允执的感知场上,进行窥探。
“他们在这里,”她借着整理头发的动作,警惕地扫过弄堂深处几个不起眼的角落和窗户,“不止一个。很谨慎,只是在观察。”
他们在一家临街的、看起来有些年头的旧书店门前停下。书店招牌是古朴的木质,“墨渊斋”三个字已经有些褪色。根据顾允执收集的野史片段,这家书店在民国时期就已经存在,历经几代店主,却从未易址。
沈知遥心中一动,那种血脉相连的微妙感应,在此处似乎格外明显。她推开那扇沉重的、带着铜铃的木门,走了进去。
书店内部光线昏暗,充满了纸张和油墨的陈年味道。书架高耸直至天花板,密密麻麻塞满了各种旧书,空间逼仄而安静。一位戴着老花镜、穿着灰色中山装的清癯老人,正坐在柜台后,就着一盏绿罩台灯,慢悠悠地修补着一本线装书。
听到风铃声,老人抬起头,目光透过镜片落在沈知遥脸上。那目光浑浊,却在一瞬间闪过了一丝极难察觉的精芒。他的视线,似乎不经意地扫过了沈知遥自然垂下的、带着烙印的左手。
“小姑娘,找什么书啊?”老人的声音沙哑而平和,带着老上海的口音。
沈知遥的心跳悄然加速。她有一种强烈的直觉——这位老人,知道些什么。他可能就是这把锁的……“看守人”。
沪上的迷雾,在第一缕阳光照射进来时,似乎消散了一些,却又在更深的地方,凝聚成了新的、更具实质的谜团。古老的“锚点”,神秘的看守人,虎视眈眈的“潘多拉”……所有线索,都在这看似平凡的旧书店门前,交织成了一个危险的漩涡。
“墨渊斋”书店内,时间仿佛凝固。沈知遥的问话在满是书卷气的空气中轻轻回荡,与老人手中修复古籍的细微沙沙声形成奇特的对比。
老人没有立刻回答。他缓缓放下手中的镊子和浆糊小刷,抬起那双看似浑浊,实则深邃如古井的眼睛,再次仔细地端详着沈知遥,这一次,他的目光更加专注,仿佛穿透了时空,在辨认一个久违的血脉印记。
他的视线,最终定格在沈知遥那无法完全掩饰、微微泛着琉璃光泽的左手掌心。良久,他轻轻叹了口气,那叹息声中饱含着无尽的沧桑与一种……如释重负的复杂情绪。
“不是找书,”老人缓缓开口,声音依旧沙哑,却多了一丝难以言喻的郑重,“是归家的人,来认门了。”
他站起身,身形比坐着时显得更加清瘦挺拔。他没有去碰柜台上的任何东西,而是走向旁边一个倚墙而立的、看似与其它书架无异的巨大书架。只见他伸出手指,在书架侧板几个不起眼的木纹节点上,以一种特定的节奏和顺序轻轻敲击了几下。
“咔…哒哒…咔…”
轻微的机括声响起,那巨大的书架无声地向内滑开,露出了后面一道仅容一人通过的、向下延伸的石阶。一股比书店内部更加古老、更加清凉、混合着岩石与某种奇异檀香的气息,从石阶深处幽幽传来。
“老朽沈青简,忝为‘墨渊阁’第一百零三代看守。”老人侧身,做了一个“请”的手势,目光扫过顾允执和沈知遥,“两位,请随我来。有些东西,是时候让该看的人看了。”
沈知遥与顾允执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与确认。沈青简!果然姓沈!这几乎证实了沈知遥之前的血脉猜想。顾允执微微颔首,眼神警惕却坚定,示意可以进入。
两人跟随沈青简,步入石阶。书架在他们身后无声地合拢,将外界的烟火气彻底隔绝。石阶两侧的墙壁上,镶嵌着一种会自行发出柔和白光的卵石,照亮了前路。向下走了约莫两三分钟,眼前豁然开朗。
这是一个位于地下的、远比地面上书店面积广阔的石室。石室呈圆形,穹顶很高,壁上刻满了密密麻麻的、与《墟海图志》上类似的古老符文和星图,这些刻痕中流淌着微弱的能量光晕,显然并非装饰。石室中央,是一个缓缓旋转的、由纯净能量构成的复杂立体曼荼罗模型,其核心处,悬浮着一枚约莫拳头大小、通体剔透如琉璃、内部仿佛封印着一条微缩银河的奇异晶体——它正以一种稳定而浑厚的节奏脉动着,每一次脉动,都引动着顾允执和沈知遥掌心的烙印发出温和的共鸣。
无需言语,他们都知道,这就是“锚点”!是稳定此间维度、抵御“墟海”侵蚀的基石!
“这便是‘镇渊玺’,维系沪上地脉安定、抵御外邪入侵的根基所在。”沈青简的声音在空旷的石室内响起,带着回音,充满了肃穆感。“我沈氏一族,自明末迁居于此,世代守护此玺,已近四百年。”
他转向沈知遥,目光中带着一种近乎仪式感的审视:“孩子,你身上的烙印,以及你血脉中传来的共鸣,不会错。你来自浙地本家,是‘守书人’一脉。没想到,在我这把老骨头即将归土之前,还能见到本家血脉与‘镇渊玺’产生如此强烈的感应……看来,预言中的时刻,真的要到了。”
“预言?”沈知遥捕捉到这个关键词。
“古老的训示提及,当‘星轨错乱,界壁摇曳之时,身负双星烙印之本家血脉,将引‘玺’归位,重定乾坤’。”沈青简缓缓吟诵道,目光变得无比深邃,“过去数月,‘镇渊玺’波动日益频繁,界外窥探之感屡次出现。老朽便知,大变在即。只是没想到,引动这一切的,会是本家的一位女娃。”
他的话语,无疑将沈知遥推到了一个关乎命运的核心位置。
顾允执则更关注实际的问题:“沈老先生,您所说的‘界外窥探’,除了我们,是否还有其他人试图接近这里?一个被称为‘潘多拉’的组织?”
沈青简的脸色凝重起来:“确有一些藏头露尾、气息阴冷之辈,在附近徘徊窥视过。他们的手段诡异,试图用某种邪术侵蚀外围的守护阵法,但被老朽借‘镇渊玺’之力暂时击退。不过,他们并未远离,如同暗处的毒蛇,仍在等待时机。你们来时,想必也感受到了那些令人不快的‘视线’。”
他肯定了“潘多拉”的存在和威胁。
“归位?重定乾坤?具体需要我们做什么?”顾允执追问,他需要可执行的方案,而非模糊的预言。
沈青简走到那能量曼荼罗前,指着核心的“镇渊玺”:“数百年岁月,‘镇渊玺’的力量虽依旧强大,但其与地脉的连接,因世事变迁和多次外力冲击,已出现些许滞涩与偏差。这就像精密钟表的一个齿轮出现了微小的磨损,虽不影响整体运行,但长此以往,终会导致计时不准,甚至停摆。‘归位’,便是需要身负烙印、且与‘玺’共鸣之人,以自身为引,引导‘玺’的力量,重新校准与地脉的完美连接。这是一个精细且危险的过程,需要绝对的心神合一,不能有丝毫干扰。”
他看向沈知遥:“孩子,你的血脉和烙印,是最佳的引导媒介。但你的精神力,尚未经受过真正的淬炼。”他又看向顾允执:“而你,年轻人,你的精神力坚韧、逻辑清晰,是极佳的‘护法’与‘校准者’。你们二人,一阴一阳,一感一理,恰是完成此仪式的关键。”
就在这时,顾允执和沈知遥掌心的烙印同时传来一阵尖锐的刺痛!并非来自“镇渊玺”的共鸣,而是一种充满恶意和掠夺意味的扫描与冲击!
几乎同时,沈青简脸色一变,猛地抬头望向穹顶:“不好!他们找到了薄弱点,正在强行冲击外围阵法!”
石室微微震动起来,头顶传来沉闷的爆炸声和能量对撞的尖锐爆鸣!
“来不及细说了!”沈青简当机立断,双手快速结印,石室壁上的符文骤然亮起,加固着此地的防御。“仪式必须立刻开始!否则一旦‘镇渊玺’被干扰甚至被夺,整个华东地区的维度稳定性都可能崩塌!”
他指向能量曼荼罗前两个特定的方位:“知遥,你坐离位,心神沉入‘镇渊玺’,引导其力!允执,你坐坎位,稳住她的心神,同时用你的计算力,辅助她进行能量路径的微调!我会在此为你们护法,抵挡外敌!”
情况急转直下,容不得半分犹豫。沈知遥与顾允执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决绝。这是考验,也是责任。
两人迅速依言盘膝坐下。沈知遥闭上双眼,将全部意识投向那枚仿佛蕴含着一个宇宙的“镇渊玺”。顾允执则深吸一口气,大脑如同最高速的超级计算机开始运转,同时伸出右手,轻轻抵在沈知遥的后心,将自己的精神力与她的链接在一起,准备应对一切可能的计算挑战与精神冲击。
石室的震动越来越剧烈,头顶的爆炸声越来越近。沈青简须发皆张,古老的衣袍无风自动,强大的精神力如同实质般扩散开来,与壁上的符文融为一体,死死抵御着外界的猛攻。
而在“墨渊斋”之外,旧里弄的宁静被彻底打破。数辆没有任何标识的黑色厢式货车堵住了巷口,身穿黑色作战服、佩戴着“潘多拉”蛇杖徽记的武装人员,正与伪装成平民的“异调办”外勤人员以及沈青简暗中布置的阵法机关展开激烈交火。
“朱雀”和“玄武”背靠背,手中的特制武器喷射出压制性的能量光束,击退着试图靠近书店的敌人。“朱雀”对着通讯器急促汇报:“陈头!‘潘多拉’发动强攻!人数众多,装备精良,有备而来!顾先生和沈小姐已进入地下核心区域,正在尝试进行‘锚点’校准仪式!请求支援!”
沪上的迷雾,在这一刻被暴力的火焰与能量的风暴彻底驱散,露出了其下隐藏的、残酷而真实的战场。守护与掠夺,秩序与混乱,在这看似平凡的上海里弄之下,展开了决定性的碰撞。而顾允执与沈知遥,则身处这场风暴的最中心,他们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决定现实的走向。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