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市的秋天总来得猝不及防,一场雨过后,出版社楼下的梧桐树就落了满地金黄。沈知夏抱着刚校完的书稿从电梯里出来,路过茶水间时,里面传来同事们说笑的声音——有人在聊周末去打卡的网红书店,有人在说新出的畅销书,热闹得像另一个世界。
他脚步顿了顿,手指无意识地攥紧了怀里的书稿,转身朝着自己的工位走去。入职出版社三个月,他从最初连校样符号都认不全的实习生,慢慢成长为能独立跟进选题的助理编辑,可身边的热闹好像永远和他隔着一层。就像此刻,同事们聊的“书店”,他脑子里第一时间跳出来的,却是旧巷里老林书店的木质书架,和陆曜蹲在书架旁整理旧书时的侧脸。
工位上的台灯是暖白色的,照亮了桌面上摊开的《旧物与回忆》策划案。这是沈知夏主动向主编提的选题——收集读者藏在旧物里的故事,整理成一本散文集。主编当时很惊讶,问他“为什么会想做这个选题”,沈知夏只说“觉得旧物里藏着最真的情感”,没说的是,他想借着别人的故事,偷偷安放自己没说出口的遗憾。
电脑右下角弹出邮箱提示,是读者发来的投稿。沈知夏点开邮件,屏幕上跳出一张扫描件——是一张泛黄的书店会员卡,卡面印着“老巷书屋”四个字,边缘已经磨得有些毛躁。附言里写着:“这是我和他常去的书店的会员卡,我们以前总在周末下午去看书,他会给我买橘子味的汽水,我会帮他占靠窗的位置。后来书店拆了,我们也分开了。现在每次看到这张卡,还是会想起那个下午,阳光落在他头发上的样子。”
沈知夏的手指悬在键盘上,突然就僵住了。屏幕上的“书店”“橘子味汽水”“分开”,像一根根细针,轻轻刺在他心上。他想起高中时,自己和陆曜也总在周末去老林书店,陆曜会偷偷带橘子糖,趁林伯不注意塞给他;他会帮陆曜占最里面的位置,看着陆曜趴在桌上补数学笔记,阳光落在陆曜的发梢,暖得像一场不会醒的梦。
鼻腔突然有些发酸,沈知夏连忙关掉邮件页面,起身朝着茶水间走去。他需要一杯热水,让自己冷静下来——主编说过,做编辑要保持客观,不能被作者的情绪带偏,可面对这样相似的故事,他怎么可能做到客观?
茶水间里已经没人了,只有饮水机还在嗡嗡作响。沈知夏接了一杯热水,指尖触到杯壁的温度,才觉得心里的慌乱稍微平复了些。他靠在窗边,看着楼下飘落的梧桐叶,想起分手那天,旧巷的雨也是这样,淅淅沥沥的,把他的衣服都打湿了。当时他攥着那张画了很久的书店设计图,看着陆曜急着否认他们的关系,心里像被掏空了一样,只剩下冷。
回到工位时,同事林晓正好过来送文件。林晓是出版社的资深编辑,也是带沈知夏的师傅,性格温和,对他很照顾。看到沈知夏眼眶发红,林晓放下文件,轻声问:“知夏,你没事吧?是不是哪里不舒服?”
“我没事,晓姐,可能是刚才校稿太认真,眼睛有点酸。”沈知夏连忙低下头,假装整理桌上的书稿,把泛红的眼眶藏起来。他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心事,尤其是关于陆曜的心事。
林晓看了他一眼,没再追问,只是指了指他的抽屉:“对了,刚才整理工位的时候,看到你抽屉里有个小盒子,里面是不是放了什么重要的东西?”
沈知夏的心跳猛地漏了一拍。他的抽屉里确实有个小盒子,是一个银色的首饰盒,里面放着陆曜送他的橘子吊坠项链。那是陆曜在他十八岁生日时送的,吊坠是小小的橘子形状,上面刻着一个“夏”字。分手那天,他把项链摘了下来,放进首饰盒里,藏在抽屉最深处,想把它和关于陆曜的回忆一起藏起来。可后来每次整理抽屉,看到那个首饰盒,他又忍不住拿出来,摸一摸吊坠,好像这样就能离陆曜近一点。
“没什么重要的东西,就是外婆留下的一些旧首饰。”沈知夏的声音有些不自然,他不敢看林晓的眼睛,怕被看出破绽。
林晓点了点头,没再多问,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要是累了就休息一会儿,别硬撑着。做我们这行,眼睛很重要。”说完,林晓转身走了。
沈知夏看着林晓的背影,心里有些愧疚。他不是故意要撒谎,只是关于陆曜的事,他还没准备好和别人说。他打开抽屉,拿出那个银色的首饰盒,轻轻打开。橘子吊坠躺在黑色的丝绒上,在台灯下泛着淡淡的光。他伸出手指,轻轻摸了摸吊坠,指尖传来冰凉的触感,却让他想起陆曜送他项链时的样子——陆曜当时很紧张,耳朵都红了,说“知夏,这个吊坠是橘子形状的,你喜欢吃橘子糖,我想让你看到它,就想起我”。
那时候的陆曜,多真诚啊。可为什么后来,他会急着否认他们的关系呢?沈知夏想不通,也不敢想。他怕自己一想起这些,就会忍不住掉眼泪,会忍不住想给陆曜发消息,问他到底有没有爱过自己。
他把首饰盒放回抽屉,关好抽屉,重新打开邮箱里的投稿邮件。这一次,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认真读着读者的文字。读者说,分开后她去过很多书店,却再也找不到和“老巷书屋”一样的感觉;她说,她还保留着和他一起看的书,书里夹着当时的电影票根;她说,她还是会想起他,想起那个阳光明媚的下午。
沈知夏一边读,一边在心里想,自己是不是也和这个读者一样,还没放下陆曜?他是不是也会在路过书店时,下意识地停下脚步,想进去看看有没有和老林书店一样的木质书架?他是不是也会在整理旧书时,看到夹在书里的橘子糖纸,想起陆曜?
答案是肯定的。
他想起上个月,他去邻市的旧书市场找素材,看到一本1985年版的《诗经》,和外婆留下的那本一模一样。他刚伸手去拿,却被另一个人抢先了。那个人是个男生,手里还拿着一本《边城》,笑着说“这两本书是我找了很久的版本,想送给男朋友,他喜欢旧书”。沈知夏看着男生手里的《边城》,想起自己送给陆曜的那本,想起陆曜在书店里看《边城》时的样子,眼泪差点掉下来。他连忙转身离开,连一句“不好意思”都没说。
从那以后,他就很少去旧书市场了。他怕再看到和外婆、和陆曜有关的旧书,怕自己控制不住情绪。可现在,看着读者的投稿,他突然觉得,或许他不应该逃避。那些藏在旧物里的回忆,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都是他人生的一部分,他应该学会面对。
他打开文档,开始给读者写回复。他写道:“感谢你的投稿,你的故事让我想起了很多关于旧物的回忆。旧物不会说话,却能替我们记住那些难忘的时光。或许有一天,当我们再看到那些旧物时,心里的遗憾会变成温暖的回忆,让我们笑着想起曾经的日子。”
写完回复,沈知夏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觉得心里的一块石头好像落了地,轻松了很多。他关掉邮箱,打开《旧物与回忆》的策划案,开始认真梳理接下来的工作。他想把这个选题做好,想让更多人看到旧物里的故事,也想借着这个选题,慢慢和自己的过去和解。
不知不觉,窗外的天已经黑了。出版社里的同事大多已经下班了,只剩下沈知夏一个人。他关掉电脑,收拾好东西,起身离开工位。路过主编办公室时,他看到主编还在加班,主编看到他,笑着说:“知夏,今天怎么这么晚?《旧物与回忆》的选题进展怎么样了?”
“进展很顺利,已经收到很多读者的投稿了,质量都很高。”沈知夏笑着回答。
“那就好,”主编点了点头,“这个选题很有意义,好好做,我相信你能把它做好。”
“谢谢主编,我会的。”沈知夏说完,转身朝着电梯口走去。
走出出版社大楼,晚风带着凉意吹过来,沈知夏裹紧了外套。他抬头看了看天空,星星很少,只有一轮弯弯的月亮挂在天上。他想起高中时,他和陆曜在老林书店关门后,一起走在旧巷里,陆曜会指着天上的月亮,说“知夏,你看,今天的月亮好圆,像不像你爱吃的橘子糖”。
那时候的月亮,好像比现在圆很多,也亮很多。
沈知夏沿着马路慢慢走,路过一家便利店时,他停下了脚步。他想起陆曜以前总爱在这里买橘子味的汽水,于是他走进便利店,也买了一瓶。拧开瓶盖,橘子味的气息扑面而来,和他记忆里的味道一模一样。他喝了一口,甜甜的,带着淡淡的气泡,好像又回到了高中时的旧巷,回到了老林书店,回到了陆曜的身边。
他一边喝着汽水,一边慢慢走回出租屋。出租屋里很安静,只有他一个人。他打开灯,把汽水放在桌上,然后走到书架前。书架上摆着很多书,有他自己买的,也有外婆留下的旧书。他拿出外婆留下的那本《诗经》,慢慢翻开。翻到中间的时候,一张橘子糖纸掉了出来——是他和陆曜一起吃橘子糖时,不小心夹进去的。
沈知夏捡起糖纸,看着上面印着的橘子图案,突然就笑了。他想起陆曜说过,橘子糖是世界上最甜的糖,现在他终于知道,为什么陆曜会这么说了。因为橘子糖里,藏着他们最美好的回忆,藏着他们最纯粹的爱意。
他把糖纸重新夹回书里,然后拿出手机,点开和陆曜的聊天框。对话框里,还停留在分手那天的消息,他发了很多条,陆曜一条都没回复。他犹豫了很久,还是没有发消息,只是把手机放回口袋里。
他知道,现在还不是时候。他需要时间,慢慢整理自己的情绪,慢慢面对过去的回忆。他也相信,总有一天,他能笑着想起陆曜,想起他们在旧巷里的日子,想起老林书店里的橘子糖。
他走到窗边,看着楼下的车水马龙,手里握着那瓶橘子味的汽水。晚风从窗户里吹进来,带着橘子的甜味,也带着秋天的凉意。沈知夏轻轻喝了一口汽水,心里默默说:“陆曜,不管我们以后会不会再见面,我都谢谢你,谢谢你陪我走过那段美好的日子,谢谢你给我留下这么多难忘的回忆。”
夜越来越深,出租屋里的灯还亮着。沈知夏坐在窗边,手里握着汽水,看着窗外的夜景,心里平静又温暖。他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他还有很多事要做,还有很多故事要收集。而那些藏在旧物里的回忆,会一直陪着他,给他力量,让他勇敢地走下去。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