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船在墨色的水面上轻轻晃荡,舱内的油灯晕开一圈昏黄的光,将几人的脸照得半明半暗。彼此对视着,嘴角都噙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 —— 想笑方才那场戏竟演得如此逼真,让个七尺男儿哭得肝肠寸断;可真要笑出声,喉咙里又堵着股沉甸甸的感慨,像被宋域那撕心裂肺的质问浸得发涨。
方静鱼先敛了神色,方才扮王大娘子时穿的襦裙还未来得及换下,裙角沾着些水汽,更显得她眉眼清冷。她抬手将鬓边散落的发丝别到耳后,声音平静无波,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方才舱内的动静,你们都听见了。说说看,心里有什么计较?”
话音落时,船外的雨恰好紧了紧,雨珠敲在篷布上噼啪作响,倒像是为这问话添了层注脚,让舱内的沉默愈发沉甸甸的。
小船随着水波轻轻晃了晃,舱内的油灯忽明忽暗,映得璎璎蹙着的眉尖愈发清晰。她指尖无意识地绞着帕子,声音里带着几分怅然:“我先前总想着,他们大约是被门第拆散的痴儿女,王大娘子念着情分,积郁成疾才走的;便是私奔不成,也该是宋画师负了她,或是两人实在过不下去…… 却万万没料到,竟是这般光景。”
她话音刚落,夏循便嗤笑一声,眉头拧成个川字:“这话可不能轻信。一个大男人,对着‘亡人’哭天抢地,把自己说得情深似海,倒把所有不是都推给一个死人,谁知道是不是演的?保不齐是想借这出戏,把脏水全泼到王大娘子身上,好洗清自己的嫌疑。”
“不会。” 叶守礼当即摇头,语气笃定如磐石,“我配的药我心里有数,那香里掺了锁魂草,能让人神志昏沉,只余下最本能的念想与记忆,断无编造谎言的力气。他方才说的那些,字字句句都是藏在心底最深处的东西,做不得假。”
他说着,指尖在膝头轻轻叩了叩,目光扫过舱内众人:“药劲发作时,人连掩饰都做不到,是爱是怨,是愧是悔,全在脸上摆着 —— 你们方才在舱外听着,他那哭声里的痛,掺得进半分假么?”
舱内静了片刻,只有雨珠打在船篷上的声响。
听完三人的话,李祈安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尘埃落定的清明:“这么说,咱们在舱外听见的那些,便都是真的了。”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摇曳的灯火上,“是王大娘子自己动了情,又先放了手,终究是她做了那陈世美。”
话音落时,船恰好驶过一片芦苇荡,夜风卷着雨丝灌进来,带着几分浸骨的凉,像是在为这段说不清对错的往事,添了缕无声的叹息。
璎璎望着舱外被雨水打湿的芦苇,轻声道:“这么看来,宋画师害王大娘子的说法,约莫是站不住脚了。王家对外说大娘子生了病在别院休养,想来也是假的,不过是为了掩盖她曾跟着画师私奔的丑事,好保全王府的脸面罢了。”
方静鱼闻言点头,指尖在膝头轻轻一点:“难怪先前托人打听,都说王大娘子病重时,王君连亲妹妹二娘子都不许靠近探望。”
“这王君的心肠也忒硬了些。” 夏循忍不住插了句嘴,语气里带着几分不忿,“连自家小女儿都瞒着,亲姐姐究竟是生是死、为何而去,竟半点实情都不肯透。这哪里是谨慎,分明是把脸面看得比骨肉亲情还重。”
叶守礼眉头却越皱越紧:“话是这么说,可咱们追查的线索,到这儿却像是断了。宋画师只知道大娘子回府后不久便没了,至于她回府后究竟遭遇了什么,是真的生了病,还是另有隐情,又为何会突然离世…… 这些关键的关节,咱们依旧一无所知啊。”
船篷外的雨势渐渐小了些,只剩下细密的雨丝斜斜织着。舱内的油灯静静燃着,映着众人凝重的神色 。
璎璎眉头依旧拧着,指尖无意识地敲着船舷,见李祈安胸有成竹的模样,便顺势问道:“你心里早有计较了?那咱们接下来该往哪处查?”
李祈安望着舱外渐淡的雨雾,声音平稳:“我已让星遥动身,去了王大娘子乳母的老家。那乳母是看着大娘子长大的,当年大娘子回府后,她曾被王君打发回了乡,说不定藏着些内情。想来过两日便该有消息传回。”
璎璎眼睛一亮,紧绷的神色松快了些:“这可太好了!有乳母的话,总能摸到些实底。那咱们这两日,倒能先歇口气?”
“歇口气怕是难。” 李祈安嘴角勾起一抹淡笑,目光转向远处王府的方向,“王大娘子这边的情郎查得差不多了,没什么可疑。但你别忘了,王家还有个二娘子。”
他顿了顿,指尖在膝头轻轻一点:“既然要把王家的事捋清楚,索性一并查探,说不定,这二娘子的情郎,反倒能牵扯出些别的线索。”
舱外的雨彻底停了,月光从云缝里漏下来,洒在水面上泛着细碎的银光。璎璎闻言,先前的倦怠一扫而空,点头道:“你说得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多一条线,便多一分查明真相的可能。那我明日便去查查这二娘子的事?”
李祈安颔首应下,目光落在渐亮的天色上,水面已泛起鱼肚白,将众人的影子拉得颀长。
小船缓缓靠岸,船头轻触石阶的瞬间,几人默契地敛了声息。踏着湿漉漉的青石板上岸时,鞋履碾过积水,发出细碎的声响,很快便被晨露打湿的草木气息吞没。
翌日天光大亮,檐角的露水还凝着夜的凉,璎璎已坐在妆镜前理妆。她选了件月白色的素纱襦裙,裙摆绣着几枝淡青色的兰草,鬓边只簪了支碧玉簪,瞧着素净又不失雅致,这般打扮去礼佛,最是合宜。
“去赵府递个话,” 她对着镜中的阿意吩咐道,声音里还带着几分初醒的温润,“就说我这几日总觉心口发闷,想约珍珍娘子和赵少夫人同去郊外清心寺烧香礼佛,顺便住两日清清心。若她们得空,便辰时三刻在街口的茶寮汇合如何?”
侍女应着去了。璎璎望着镜中自己平静的眉眼,指尖轻轻抚过簪子上的纹路。珍珍性子跳脱,又最是热心肠,听闻礼佛,多半不会推辞;而赵少夫人若能同去,或许能从旁敲侧击些关于王家的旧事。
果然,不到半个时辰,阿意便回话:“赵府说,珍珍娘子一听要去清心寺,当即就应了,说早就想去拜拜观音娘娘,赵少夫人也说刚好想去给家里的长辈一道求个平安符。”
璎璎端起茶盏抿了口,眼底掠过一丝浅淡的笑意:“既如此,备车吧。”
辰时三刻的街口,茶寮的幌子在晨风中轻轻摇曳。璎璎刚下马车,便见珍珍娘子穿着件水红色的衣裙,像团跳跃的火焰,正踮着脚朝街口张望,瞧见她便笑着挥手:“璎璎姐姐!我在这儿呢!”
阳光穿过薄雾洒下来,落在两人身上,镀上一层暖融融的光晕。璎璎走上前向王二娘子行了个礼后,便亲热的挽住珍珍的手:“倒是我来晚了。”
“哪里的话,” 珍珍笑得眉眼弯弯,“是我心急,想着早些去还能赶上寺里的素斋呢。”
两人说说笑笑地和王二娘子一起登上马车,车轮碾过青石板路,朝着郊外的清心寺而去。车窗外的景致缓缓后退,璎璎望着远处渐渐清晰的山林轮廓,心里正琢磨着该从哪桩旧事聊起,才能不动声色的探出话来。
可还没等她想出个所有然来,便到了目的地。
“娘子,到了。” 车夫的声音隔着车帘传来,带着清晨的微哑。
璎璎心头微微一怔,原以为还要再行一段路,没想到转眼便到了寺前。她压下那点仓促,指尖轻轻理了理裙摆,面上已漾起自然的笑意,伸手挽住珍珍的手腕:“倒是快得很,听说今日早课的钟声该要敲响了,咱们得抓紧些。”
珍珍被她拉着,脚步轻快地跳下车,水红色的裙摆在青石板上扫过,像只振翅的蝶。“我去年来还愿时,恰逢寺里的师父们做早课,那诵经声听得人心里特别静。” 她回头朝璎璎笑,鬓边的珍珠步摇随着动作轻轻晃动,“姐姐要是喜欢,咱们也可以多待些时候。”
三人相携着拾级而上,青石板阶被往来香客踏得光润,每一步都踩着淡淡的尘香。清心寺的山门如一头静卧的古兽,门楣上 “清心” 二字透着苍劲,经百年风雨浸洗,笔画间的棱角早已磨得温润,却更显沉静。
阳光斜斜切过雕花窗棂,将缠枝莲纹的影子拓在地上,细碎的光斑随着风动轻轻摇晃,像谁不经意撒了把碎金,又被穿堂风卷得微微发烫。香炉里的檀香正燃得炽烈,乳白的烟气缠着山雾往上飘,在檐角打了个旋,混着阶边野菊的清苦、松针的凛冽,酿出一种涤荡心尘的气息。
珍珍走得急,裙摆扫过阶边的青苔,带起几点湿绿。她回头望璎璎,鬓边的银花簪在光里闪了闪:“姐姐你看,那株老银杏的叶子都黄了半边,比去年我来的时候好看多了。”
璎璎顺着她的目光望去,寺墙内探出半树金黄,叶片在风里簌簌作响,倒像谁在佛前轻摇经筒。她笑着应道:“是好看。听说这寺里的银杏有三百年了呢。”
说话间已到山门内,迎面撞见个挎着竹篮的小沙弥,篮子里盛着刚采的野菌,见了她们便躬身行礼,脆生生道:“两位女施主,早课刚散,住持师父在禅房煮了新茶呢。”
珍珍眼睛一亮,拉着璎璎往里走:“我就说来得巧!这寺里的雨前茶,比家里的贡茶还要清冽。”
檀香更浓了,混着茶香漫过来。璎璎望着前方飞檐翘角下的铜铃,听着风过时叮铃的轻响,
又瞥了眼门内隐约可见的佛殿飞檐,暗自松了口气,既已到了此处,这两日总有法子慢慢聊。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