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上那场猝不及防的、如同风暴席卷的对视,在方雨佳的心湖里激起的波澜,远未平息。它像一颗投入深水的石子,涟漪一圈圈扩散,触及了她高中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月考,这个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这样纷乱的心绪下,终究还是如期而至,又尘埃落定。
考试周的气氛总是凝重而压抑。教室里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只剩下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和偶尔响起的、压抑的咳嗽声。方雨佳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努力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眼前的试卷上。然而,每当她遇到卡壳的难题,或者思路陷入短暂的空白,目光总会不受控制地飘向前方那个挺直的背影。向颢做题时总是格外专注,背脊挺直,微微低头的侧影线条清晰而沉静,像一座可靠的山峦。有时,他会在草稿纸上快速演算,手指修长有力;有时,他会停下笔,微微蹙眉思考,那专注的神情仿佛隔绝了周遭的一切喧嚣。仅仅是看着这样一个背影,方雨佳心中那份因对视而起的巨大悸动,似乎就能得到片刻奇异的安抚,让她重新凝聚起一丝勇气,去攻克眼前的难关。
然而,自我安慰终究抵不过实力的差距。当最后一门考试的结束铃声响起,方雨佳交上物理试卷时,心中已是一片冰凉。那些复杂的受力分析图、纠缠不清的电路,还有最后那道完全无从下手的力学综合题,像一座座沉重的大山压在她的心头。走出考场,秋日的阳光依旧明媚,落在身上却感觉不到多少暖意。杜蘅和谢庭芳兴奋地对答案的声音,苏蘩自信地和陆蓁蓁讨论着最后一道数学大题最优解的语调,都像隔着一层厚厚的毛玻璃传来,模糊而遥远。她默默地跟在人群后面,脚步有些虚浮。她知道,这次月考,尤其是物理,自己考砸了。那份因对视而起的隐秘悸动,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甚至带上了一丝自我嘲弄的意味——她连自己的学业都掌控不了,又有什么资格去为那样一个遥不可及的身影而心旌摇曳?
成绩公布前的两天,是难熬的等待。班级里的气氛微妙地分化着。自信者如陆蓁蓁、赵怀瑾、萧驰野,依旧谈笑风生,讨论着新出的游戏或周末的安排;忐忑者如方雨佳,则显得格外沉默,课间常常独自一人坐在座位上,无意识地翻着书页,眼神却空洞地落在某处。她甚至刻意减少了自己看向前桌的频率,仿佛那挺直的背影也变成了一种无声的压力。偶尔,向颢会因为和林霁或沈听澜讨论问题而侧身或回头,方雨佳都会像受惊的兔子般飞快地低下头,心脏在胸腔里一阵乱跳,脸颊也微微发烫。那份对视留下的“后遗症”,在成绩的阴霾下,发酵成一种更复杂的、混合着羞怯、自卑和逃避的情绪。
公布成绩的班会课,终于在一个阴沉的下午到来。天空灰蒙蒙的,像是蒙着一层厚重的铅灰色绒布,连窗外的梧桐树都显得无精打采。李墨兰老师抱着一叠厚厚的成绩单走进教室,脸上依旧是那温婉的笑容,但眼神里也带着一丝班主任特有的严肃。
“同学们,我们高一(七)班的第一次月考成绩已经出来了。” 李墨兰老师的声音清晰地回荡在异常安静的教室里,“整体来说,有喜有忧。喜的是,我们班的总平均分在年级平行班中名列前茅,几位同学发挥非常出色;忧的是,部分学科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尤其是一些理科科目,基础不够扎实的问题暴露了出来。”
她开始按照学号顺序,依次念出名字和总分、班级排名、年级排名。每念到一个名字,都伴随着或惊喜、或失落、或平静的细微反应。
“陆蓁蓁,总分895,班级第1,年级第5。”
教室里响起一片低低的惊叹和羡慕的抽泣声。陆蓁蓁扶了扶眼镜,脸上露出一丝矜持的微笑。
“赵怀瑾,总分882,班级第2,年级第15。”
“林霁,总分875,班级第3,年级第28。”
“苏蘩,总分862,班级第6,年级第68。”
……
名字一个个念下去。方雨佳的心随着每一个名字的响起而越揪越紧,几乎要跳出嗓子眼。她死死地攥着拳头,指甲深深陷入掌心,带来一丝尖锐的痛感,试图以此转移内心的恐惧。她甚至不敢去看李墨兰老师的表情。
终于,那个熟悉的名字被念出:“方雨佳,总分723,班级第37,年级第586名。”声音落下,教室里一片寂静。这个排名在五十多人的班级里,已经接近末尾。方雨佳感觉全身的血液瞬间涌向头顶,又在下一秒褪得干干净净,只剩下刺骨的冰凉。脸颊火辣辣地烧灼着,仿佛被无形的目光炙烤。她能感觉到周围似乎有几道视线扫过自己,带着探究或同情。她死死地低着头,恨不得把整张脸都埋进臂弯里。巨大的失落和羞愧像冰冷的潮水,瞬间将她淹没。尤其是当她听到李墨兰老师紧接着念出:
“向颢,总分880,班级第4,年级第20。”
那平静无波的语调报出的数字,像一把锋利的小刀,在她心口又划开了一道更深的口子。近160分的差距!如同天堑鸿沟,横亘在她和他之间。语文课上那场让她心悸的对视,此刻回想起来,更像是一个巨大的讽刺。她凭什么?她有什么资格去为那样一个站在云端的人而心绪不宁?巨大的自卑感如同藤蔓般疯狂滋生,缠绕着她,让她几乎窒息。
李墨兰老师开始进行细致的试卷分析和学情总结。她指出了班级在数学和物理上的薄弱环节,尤其强调了基础概念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的重要性。当讲到物理试卷的最后一道综合题时,她特意提到了只有极少数同学完全做对,其中就包括向颢和林霁。方雨佳听着那些对她来说如同天书的分析,看着自己物理试卷上那刺眼的、刚刚及格的分数(61分),和后面大片的空白与红叉,眼眶忍不住阵阵发酸。她拼命忍着,才没让泪水掉下来。
班会课在一种沉重而反思的氛围中结束。李墨兰老师最后鼓励大家:“一次考试不代表全部,重要的是发现问题,找到方法,迎头赶上!希望大家认真分析试卷,查漏补缺。班委和学习委员牵头,可以组织学习小组,互帮互助。” 说完,她让课代表们分发各科试卷。
当那张写满红叉、分数刺眼的物理试卷飘落到方雨佳桌上时,她只觉得眼前一片模糊。她飞快地将试卷揉成一团,塞进了桌肚最深处,仿佛这样就能将那难堪的现实也一并掩埋。
课间的喧嚣很快淹没了刚才的凝重。杜蘅和谢庭芳拿着试卷围在陆蓁蓁桌旁请教问题;萧驰野和楚云深勾肩搭背地讨论着篮球赛;苏蘩正和周攸宁轻声交谈,脸上带着轻松的笑意。只有方雨佳,像被遗忘在角落里的一粒尘埃,默默地收拾着书本,准备逃离这个让她倍感压力的地方。她只想快点回家,躲进自己的小房间,独自舔舐这份挫败的伤口。
就在她收拾好书包,站起身准备离开时,前方的椅子被轻轻拉开。向颢站了起来,他没有像往常一样立刻离开,而是转过身,面向了她。
方雨佳的心猛地一跳,几乎要停摆。她下意识地想要低头躲闪,却像被钉在了原地,只能僵硬地站着,手指无意识地攥紧了书包带。
向颢的目光平静地落在她脸上,那双清澈的眼睛里,没有预想中的审视、轻视或同情,只有一种近乎纯粹的、带着点询问意味的平和。他手中拿着的,正是那份几乎满分的物理试卷。
“物理试卷,” 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了周围的嘈杂,传入方雨佳耳中,“最后那道综合题,考的是系统牛顿第二定律和连接体问题的结合,难点在于动滑轮摩擦力的方向判断和整体隔离法的灵活切换。” 他顿了顿,似乎在斟酌措辞,然后很自然地继续说道:“我看你好像卡得比较厉害。基础部分也有些疏漏。如果…如果你不介意的话,我可以把这道题的详细解题思路,还有我整理的一些关于这类题型的关键点笔记,借给你看看。”
他的语气很平淡,就像在陈述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情,比如“借支笔”或者“传张纸条”。没有居高临下的施舍感,也没有刻意的怜悯,只有一种坦然的、基于事实的观察和一种…纯粹出于同学情谊的帮助提议。
方雨佳完全愣住了。她设想过无数种考后可能面对的场景:老师的谈话、同学的议论、父母的失望,甚至是向颢可能的无视……唯独没有想过,会是眼前这样。他看到了她的窘迫,她的失败,他没有回避,也没有用安慰来加重她的难堪,而是用一种最直接、最务实的方式,递出了一根橄榄枝——关于那道让她彻底崩溃的难题的解析。
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混杂着巨大的震惊和一丝受宠若惊的慌乱,猛地冲上她的心头,瞬间冲淡了那几乎要将她吞噬的自卑和冰冷。她抬起头,怔怔地看着眼前的少年。他的眼神依旧清澈,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沉稳。窗外的光线落在他身上,仿佛为他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语文课上那让她心悸的对视画面,又一次不受控制地闪过脑海,但这一次,画面之外,叠加了体育课上他伸出的手,物理自习课他转身讲解的侧脸,还有此刻,他递过来的这份沉甸甸的善意。
她的嘴唇动了动,喉咙却像被什么堵住了,发不出声音。拒绝?她有什么理由拒绝?这简直是雪中送炭!接受?她又觉得如此的不真实,如此的……惶恐。她凭什么能得到他这样的关注和帮助?
“我……” 她终于找回了自己的声音,却细若蚊蝇,带着明显的颤抖,“我……物理……很差……” 她试图为自己的不堪找点理由。
“没关系,” 向颢的语气依旧平淡,却带着一种奇异的安抚力量,“都是从不会开始的。弄清楚错在哪里,下次就能避免。” 他说着,很自然地将那份写满清晰字迹的试卷和一本看起来就很整洁的物理笔记本,放在了她的课桌角上。“笔记在后面几页,有这类题型的归纳。你先看看,有不明白的……可以问我。” 最后几个字,他说的很自然,仿佛这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说完,他没等方雨佳再做出反应,便转身,拿起自己的书包,像往常一样,步伐沉稳地离开了教室。留下方雨佳一个人,呆立在原地,怔怔地看着课桌上那两份承载着巨大善意和希望的“礼物”。
那张物理试卷被展开了一角,上面干净有力的字迹书写着完美的解题步骤,逻辑清晰,条理分明。那本笔记本,封皮是干净的蓝色,翻开的那一页,标题赫然写着“连接体与系统牛顿定律题型关键点及误区总结”,下面是分门别类、极其清晰的笔记。
周围的喧嚣仿佛再次远去。方雨佳伸出手,指尖带着轻微的颤抖,小心翼翼地触碰了一下那光滑的纸页。冰凉的触感之下,却仿佛蕴含着滚烫的温度,顺着指尖一路蔓延,直达心底。
月考失利的冰冷和绝望,在这一刻,被这份来自前桌的、无声却有力的援手,悄然驱散了大半。那份因对视而起的悸动,在经历了自卑的冰封后,此刻又悄然复苏,混合着一种更深沉的感激和一种难以言喻的、想要靠近那光源的渴望。她紧紧地将试卷和笔记本抱在怀里,仿佛抱住了溺水时唯一的浮木,也抱住了这片名为青春的旷野上,再次为她点亮的一盏明灯。
窗外的天空依旧阴沉,但方雨佳却觉得,心底似乎透进了一丝微光。她深吸一口气,将那份沉甸甸的笔记和试卷,郑重地、无比珍惜地收进了自己的书包里。她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份解题思路和笔记,更是一份无声的信任和期待。她必须努力,才配得上这份在绝望中递来的温暖。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