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1:潮汐密码
沈夏在急救室醒来时,消毒水味里混着淡淡的薰衣草香。左手腕的输液管连着透明液体,瓶身标签被人撕掉,只剩下残留的蓝色痕迹——与蓝月滩的海水同色。程墨坐在病床边,左眼的绷带渗着血,手里捏着枚拼接完整的蓝宝石吊坠。
“解药生效了。”他把吊坠放在沈夏掌心,宝石内侧的刻痕在阳光下连成行:“每轮满月涨潮,实验体记忆会重置。”这行字与父亲日记最后一页的笔迹完全一致,只是墨色更浅,像是临终前用尽力气写的。
监控录像在病房屏幕上滚动。昨夜潮汐最高时,假程墨的尸体在海水中溶解成蓝色泡沫,而沈夏的脖颈处浮现出串荧光数字:“0723-2023”。程墨放大画面,发现数字边缘有细小的针孔,与第一具尸体手腕的注射痕迹形状相同。
“你父亲修改了药物配方。”陈玲的全息投影突然出现在病房,白大褂上沾着2003年的火痕,“他把记忆重置周期设为二十年,就是为了让你成年后再面对这一切。”投影突然闪烁,她的脸扭曲成林悦的模样,“吊坠里的名单,其实是实验体的唤醒密码。”
沈夏摸向自己的后颈,那里有块凸起的皮肤,形状与档案管理员日记里画的“芯片位置图”完全吻合。程墨用超声波扫描仪探测时,屏幕上出现个菱形阴影,边缘刻着半朵薰衣草——与金属盒的锁扣正好拼成完整的花。
潮汐表在电脑上自动生成曲线。沈夏突然发现,2001年至2003年间的满月日期,与“微笑杀手案”的发案时间完全重合。而2023年的满月周期旁,有人用红笔圈出了下一个日期:8月22日,距离现在还有三十天。
场景2:记忆迷宫
沈夏的催眠治疗在老宅书房进行。程墨坐在单向玻璃外,看着她指尖在钢琴键上滑动,嘴里反复念叨着:“88-52=36”。心理医生递来的脑波图谱显示,她的记忆在2003年7月23日出现断层,像被硬生生剜去了一块。
“那天你在疗养院。”催眠状态下的沈夏突然睁眼,瞳孔里映出不存在的火光,“父亲把你藏在钢琴暗格,透过缝隙能看见穿白大褂的人在注射药物。他们的胸牌上写着‘LY’。”她的手指猛地按住中央C键,琴箱里传来金属碰撞声——是枚藏在暗格里的胸牌,照片上的林悦戴着荆棘银戒。
程墨在警局档案室找到份加密文件。解密后的内容是段视频:十二岁的沈夏躺在疗养院的铁床上,沈明远举着注射器犹豫着,林悦按住他的手说:“这是唯一能让她活下去的办法”。画面最后,沈夏的左臂被烙上朵薰衣草,与假程墨后颈的烙印一模一样。
“记忆会骗人,但身体不会。”陈玲的全息投影再次出现,这次她手里拿着份体检报告,“你左肾有个疤痕,是2003年火灾时为了取芯片留下的。沈队当年把真正的名单藏在你的身体里,用药物让你忘记一切。”投影突然消失,留下张纸条:“去蓝月湾海底钢琴”。
沈夏在潜水装备店找到本旧日志。潜水员记录显示,2003年火灾后,有人在蓝月湾海底沉了架钢琴,琴箱里塞着具穿警服的骸骨。日志最后一页画着幅简笔画:满月在海面形成双影,其中一个倒影里站着个戴义眼的老人。
场景3:海底琴音
潜水钟沉入蓝月湾时,沈夏的氧气管突然发出异响。程墨检查设备时,发现管壁有细小的针孔,注入的气体带着薰衣草味——与实验药物的挥发气味一致。海底探照灯扫过之处,珊瑚丛中果然立着架钢琴,琴键在洋流中微微颤动。
钢琴盖内侧刻着行字:“给阿夏的成年礼”。沈夏掀开琴盖,看见琴箱里的骸骨戴着枚蓝宝石戒指,戒面内侧刻着“MY”(明远)。骸骨的左手紧攥着份文件,海水浸泡后字迹模糊,但能辨认出“实验终止协议”和十几个签名,最后一个是沈明远的。
程墨的潜水服突然报警。压力传感器显示周围有其他潜水员,探照灯扫过黑暗时,撞见十几个戴氧气面罩的人影,每个人的左臂都有薰衣草烙印。他们的潜水表显示着相同的时间:8月22日0点0分,与下一个满月时刻完全吻合。
“他们是未被销毁的实验体。”沈夏在骸骨口袋里找到个录音笔,沈明远的声音带着海水的杂音:“当双月倒影重合时,芯片会自动激活,所有实验体将恢复记忆。这是我欠他们的。”录音笔突然发出蜂鸣,屏幕上跳出坐标——指向市立图书馆的古籍区。
返回岸边时,沈夏发现潜水靴里多了粒蓝色晶体。化验显示这是记忆提取器的核心部件,与她后颈的芯片属于同一套系统。程墨的卫星电话突然响起,匿名来电者只说一句话:“图书馆的《海洋生物学》里夹着解药配方”。
场景4:古籍杀机
市立图书馆的古籍区弥漫着霉味。沈夏按照线索找到1998年7月号《海洋生物学》,书页间夹着张泛黄的药方,落款是“LY”。程墨注意到药方边缘有针刺的小孔,拼起来正是“88-52=36”——对应钢琴的88个键减去52个黑键,剩下的36个白键组成段旋律。
书架后传来响动。沈夏转身时,看见那个戴义眼的老人正翻找着什么,义眼里的摄像头红灯闪烁。“沈队让我等你。”老人摘下义眼,露出个金属接口,“这是他最后的实验品,能播放藏在芯片里的记忆。”当接口与沈夏后颈的凸起对接时,段画面突然投射在墙上:
2003年7月23日,沈明远把林悦的尸体藏进海底钢琴,在她掌心塞了把钥匙。火灾现场,他抱着昏迷的沈夏对陈玲说:“告诉程墨,等阿夏25岁,带她来蓝月湾”。画面最后,他把枚戒指戴在沈夏的小指上——正是那枚失踪的荆棘银戒。
老人的义眼突然爆炸。浓烟中,十几个实验体破门而入,每个人的手里都拿着注射器。沈夏拽着程墨躲进古籍修复室,发现这里的紫外线灯能让实验体皮肤灼痛。程墨打翻的修复液在地面形成倒影,两人的影子在光线下重叠,像枚拼接的蓝宝石。
“解药需要你的血液。”陈玲的声音从通风管传来,“沈队把抗体基因注入你的左肾,只有满月时提取才有效。”修复室的镜子突然碎裂,实验体的脸在碎片中扭曲成微笑的模样,而沈夏的倒影里,左肾位置正渗出蓝色的血。
场景5:双月仪式
8月22日的满月悬在蓝月湾上空。沈夏躺在海底钢琴旁的手术台上,程墨举着手术刀的手在颤抖。实验体们围在潜水钟外,形成个圆形的圈,每个人的胸口都别着枚自制的警徽——与沈明远的警徽样式相同。
“开始吧。”沈夏攥着那枚荆棘银戒,戒指内侧的“陈”字在月光下发烫。程墨的刀划开她左肾的疤痕时,涌出的血液在海水中凝成蓝色的雾,与满月的倒影融为一体。当血液滴落在海底钢琴上,琴键突然自动弹奏起来,旋律正是36个白键组成的密码。
沈明远的全息投影在琴声中显现。他站在双月倒影的交界处,手里举着林悦的吊坠:“实验体不是受害者,是自愿参与的警察家属。我们用自己做实验,是为了研制对抗记忆篡改的药物。”投影转向沈夏,“阿夏,你左肾里的不是芯片,是你母亲的心脏瓣膜——林悦是你亲生母亲。”
实验体们突然摘下氧气面罩,露出与沈夏相似的眉眼。其中个中年女人举起张照片:“我是林悦的妹妹,当年替她活下来的是你。”她的左肾位置也有疤痕,“沈队把你改名叫沈夏,是取‘盛夏’之意,希望你永远活在光明里。”
程墨的手术刀突然停在半空。他看着沈夏左肾里取出的蓝色晶体,与自己义眼的芯片完全吻合——原来他也是实验体,编号0725,是沈明远救下的最后一个孩子。当晶体在月光下溶解时,所有实验体的薰衣草烙印同时消失,露出底下的警徽纹身。
海底钢琴的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时,沈夏的记忆彻底复苏。她想起十二岁那年,母亲林悦在疗养院教她弹钢琴,父亲沈明远在一旁记录实验数据;想起火灾那天,母亲把吊坠塞进她手里说“去找程墨”;想起自己被注射药物时,父亲在她耳边说“等双月重逢,我们就回家”。
满月的倒影在海面上渐渐合一。沈夏戴着那枚拼接完整的蓝宝石吊坠,与程墨并肩浮出水面。实验体们的潜水钟在晨光中排成行,像支沉默的仪仗队。远处的蓝月滩疗养院废墟上,不知何时立起块新的墓碑,刻着“沈明远 林悦 1970-2003 此生长安”。
程墨的手机收到条短信,发件人是沈明远的旧号码,内容只有一行:“钢琴里的乐谱,是给阿夏的摇篮曲”。沈夏突然想起那卷录音带里的枪声,其实是父亲故意打翻的药瓶,而海浪声背后,藏着母亲轻轻哼唱的旋律。
(第三章完)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