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寒风卷着枯叶,拍在银王府的朱红大门上,发出沙沙的声响。
银璃坐在书房里,面前摊着三封密信——一封来自清郎山死士靴底,一封截自金王府的信使,还有一封是暗卫从魏安旧部的密室里搜出的。
三封信的字迹虽不同,却都指向同一个秘密:银氏当年丢失的盐引,并非被魏安私吞,而是被他转手交给了朝中某位权贵,以换取“构陷银氏”的庇护。
“盐引是关键。”鹤陌站在她身侧,指尖轻点密信上的“西郊废窑”四字,“魏安在信里说‘盐引藏于废窑,待风声过后交接’,我们现在就去,或许能找到证据。”他看着银璃眼底的红血丝,又补充道,“你这几日没好好休息,我带暗卫去就好,你在府中等消息。”
银璃却摇了摇头,伸手拿起挂在墙上的佩剑——这是二叔生前给她的,剑鞘上的银纹虽已有些磨损,却依旧锋利。
“我必须去。”她的声音坚定,“银氏的事,我不能再躲在你身后。
两人带着十名暗卫,连夜赶往西郊废窑。废窑藏在一片荒林里,入口被藤蔓遮掩,拨开藤蔓时,一股潮湿的霉味扑面而来。
银璃举着火折子往里走,火光照亮了满窑的灰烬——地上散落着几段烧焦的麻绳,还有几个被烧变形的陶罐,显然这里刚被人清理过。
“晚了一步。”鹤陌的脸色沉了下去,伸手拨弄着灰烬,突然摸到一块冰凉的金属。
他弯腰捡起,是一枚巴掌大的令牌,上面刻着一个“金”字,边缘还嵌着细碎的宝石,与金王府的徽记一模一样。
“金王?”银璃的眉头瞬间皱紧,脑海里闪过金荷郡主闹府时的模样——金荷说“我爹说了,只要我喜欢,就算抢也要抢过来”,当时她只当是郡主蛮横,如今想来,金王恐怕早就与魏安有所勾结。
“立刻去查金王府的动向!”她转身对暗卫下令,语气带着急切。
可暗卫传回的消息,却让她心凉半截——金王昨日已以“祭祖”为名,带着三十名随从离京,府中只留老弱妇孺,连管家都不知道金王的具体去向。
“祭祖只是幌子。”鹤陌将令牌放在桌上,指尖轻轻敲击着桌面,“他带着这么多随从,不可能只是祭祖,定是去与魏安的人交接盐引了。”
银璃看着令牌上的“金”字,心里泛起一阵无力——金王是皇亲国戚,若是他真的参与其中,没有确凿证据,根本动不了他。她走到窗边,望着庭院里落满的海棠花瓣,想起银离的绝笔信,想起母亲临终前的嘱托,眼底的光芒又重新燃起:“他走得仓促,必然会留下痕迹。
我们去查京郊的驿站,所有官员出行,都要在驿站登记,他不可能例外。” 次日清晨,两人乔装成商人,赶往京郊最大的“清风驿站”。
驿站掌柜是个精瘦的中年男人,见他们穿着华贵,却只点了两碗粗茶,眼神里满是警惕。“掌柜的,我们想问下,昨日可有金王府的人路过?”鹤陌掏出一锭银子,放在桌上。掌柜的眼神闪烁,手在银子上方顿了顿,又缩了回去:“客官说笑了,金王府的贵人怎么会来我们这小驿站?
没见过,没见过。”说着重,还故意转身去招呼其他客人,摆明了不想多谈。银璃看出破绽,端起桌上的茶碗,假装手滑,“哗啦”一声将茶倒在掌柜的衣襟上。“哎呀,实在对不住!”她连忙起身,拿出帕子替掌柜擦拭,趁他慌乱之际,悄悄将一枚小巧的银哨子塞进他的袖口——这是暗卫的信号,若掌柜有难,可吹哨求助。
“不碍事,不碍事。”掌柜的脸色发白,匆匆走进后院换衣服。银璃对鹤陌使了个眼色,两人悄悄跟了上去,绕到账房后面,透过窗缝往里看——掌柜正从账本夹层里抽出一张字条,对着字条上的字唉声叹气。
鹤陌轻轻推开虚掩的门,掌柜吓得手一抖,字条掉在地上。
银璃捡起字条,上面的字迹潦草,写着“三日后,子时,清风渡,与清郎山紫衣人交接盐引,切记不可声张”。
落款处,画着一个小小的“金”字。 “这是金王让你转交的?”
银璃的语气带着逼问。掌柜的脸色惨白,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是……是金王的管家送来的,说若是我不照做,就杀了我全家!
客官,我也是被逼的啊!银璃扶起掌柜,将字条收好:“你别怕,我们不会为难你。你只需告诉我们,金王的人会以什么为暗号交接?”
“暗号……暗号是‘清风渡,渡清风,盐引换白银’。”掌柜的颤抖着说完,又补充道,“金王的人会穿青色长衫,腰间挂着和您桌上一样的‘金’字令牌。”
三日后的子时,清风渡一片寂静。江面上雾蒙蒙的,只有一艘乌篷船停在岸边,船头站着一个穿青色长衫的人,腰间的令牌在月光下泛着冷光。银璃和鹤陌躲在岸边的芦苇丛里,暗卫们则埋伏在四周,只等对方交出盐引,就动手抓人。
可就在穿青衫的人要递出盐引时,芦苇丛里突然冲出一群紫衣人,手持长剑,朝着青衫人砍去!“是清郎山的死士!”
鹤陌低喝一声,拔剑冲了出去,银璃也紧随其后,与紫衣人缠斗起来。混战中,银璃注意到紫衣人的首领戴着帷帽,动作敏捷,招式狠辣,似乎对她的剑法格外熟悉。
她一剑刺向首领的胸口,首领却侧身避开,反手一剑划向她的手腕——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鹤陌突然扑过来,替她挡下了这一剑,剑尖划破了他的右臂,鲜血瞬间染红了玄色衣袍。
“鹤陌!”银璃惊呼一声,心神大乱。紫衣人首领趁机跳上乌篷船,撑船离去,只留下一个冷冽的声音:“银璃,下次见面,就是你的死期!” 鹤陌捂着流血的伤口,却还在安慰她:“我没事,别担心。”
他看向地上被杀死的青衫人,伸手从他怀里掏出一个布包——里面不是盐引,而是一叠白纸,上面画着与密信上相同的“金”字令牌。 “是圈套!”银璃瞬间明白,金王根本没想真的交接盐引,而是故意设局,让清郎山的死士杀了信使,销毁证据。
她蹲下身,看着青衫人的尸体,突然发现他的腰间挂着半块玉佩——玉佩是白玉的,上面刻着一个“魏”字,与之前在清郎山死士身上找到的玉佩,正好能拼成一块完整的! “是魏安的人!”
银璃的心跳骤然加快,“金王只是幌子,真正的幕后黑手,是魏安!他根本没死,一直在暗中操控这一切!”
鹤陌忍着伤口的疼痛,点头道:“魏安当年假死脱身,就是为了躲风头,如今他想夺回盐引,掌控京郊的盐运,所以才联合金王,设下这个圈套。
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找到魏安的藏身之处。” 他们顺着玉佩的线索,查到魏安藏在城郊的一座破庙里。
破庙早已荒废,神像倒塌在地上,满院都是杂草。银璃带着暗卫,小心翼翼地走进庙里,却发现里面空无一人,只有神龛下的地面,似乎有被翻动过的痕迹。
鹤陌蹲下身,用剑拨开地面的泥土,露出一个暗格。暗格里放着一个木盒,打开木盒,里面是两本账本,还有一封用蜡封着的密信。银璃拿起账本,一页页翻看——上面记录着银氏当年的盐运收支,每一笔都清晰明了,根本没有“通敌”的痕迹。
而另一本账本,上面的字迹却与银氏账本极为相似,记录的却是“银氏私通外敌,挪用盐引”的虚假账目,最后一页还盖着一个假的银氏印章。
“这是伪造的!”银璃气得发抖,将假账本摔在地上,“魏安就是用这本假账,骗了皇上,构陷了银氏!”
她又拿起那封密信,拆开蜡封,里面是魏安写给皇上的信,信中说“臣已找到银氏通敌的证据,愿献盐引,以证忠心”,落款日期,正是银氏被抄家的前一天。
“可只有账本和密信,还不够。”鹤陌的眉头皱了起来,“魏安心思缜密,肯定会销毁所有证据,我们没有证人,皇上未必会信。” 银璃看着假账本上泛黄的纸页,突然想起什么——二叔曾说过,京中只有孙太医会用“苏木汁”染旧纸张,这种手法染出的纸,边缘会有淡淡的药味,而且遇水后会变成浅红色。她立刻拿起一杯水,洒在假账本的纸页上,果然,纸页边缘很快变成了浅红色。
“孙太医!”银璃的眼睛亮了起来,“假账本是孙太医做旧的!他一定知道真相!” 两人立刻赶往孙太医的府邸。
孙太医的府邸很偏僻,门口挂着“闭门谢客”的牌子。暗卫敲门敲了许久,里面才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谁啊?我已经辞官了,不见客。”
“孙太医,我们是慕寒师傅的朋友。”鹤陌对着门内喊道,从怀里掏出一枚玉佩——这是慕寒师傅当年离开京城时,交给鹤陌的信物,玉佩上刻着一个“慕”字。
门内沉默了片刻,随后“吱呀”一声,门开了。孙太医是个白发苍苍的老人,脸上满是皱纹,眼神里带着疲惫和恐惧。
他侧身让两人进屋,关上门后,才颤巍巍地问:“慕寒……他还好吗?”
“师傅在边关一切安好。”鹤陌将玉佩递给孙太医,“我们今日来,是想问您,银氏的假账本,是不是您做旧的?”
孙太医的身体晃了晃,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沉默了许久,才从床底拿出一个木盒,打开木盒,里面是一叠字据,还有一封魏安写的威胁信。
“是……是魏安逼我的。”孙太医的声音带着哭腔,“他抓了我的儿子和孙子,说要是我不帮他做旧账本,就杀了他们!我没办法,只能照做啊!”
他拿起一张字据,递给银璃:“这是魏安让我做旧账本的记录,上面有他的签名。还有这个,是真正的银氏账本,魏安让我伪造账本时,把真账本给了我,让我销毁,我没敢,偷偷藏了起来。”
银璃接过真账本,手指拂过上面二叔的字迹,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
真账本的最后几页,清晰记录着魏安挪用盐引、勾结外敌的证据,还有他与金王的往来书信,每一封都盖着两人的私印。
“有了这些,我们就能进宫面圣了!”银璃的声音带着激动,紧紧握着真账本。可当他们带着证据进宫时,却得知魏安早已在皇上面前诬告银璃“伪造证据,意图谋反”。
金王也站在一旁,拿着那枚从废窑里找到的“金”字令牌,哭着说:“陛下,银璃为了夺回银氏家产,派人威胁臣,还伪造令牌,陷害臣与魏安勾结!
请陛下为臣做主啊!” 皇上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看着银璃手里的账本,语气带着怀疑:“银璃,你说这是真账本,可有证据证明?魏安说你伪造账本,金王也说你陷害他,你让朕如何相信你?”
魏安站在一旁,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陛下,臣有证据!真正的银氏账本,每页都有银氏历代家主的私印,藏在‘盐’字的最后一笔里,银璃手里的账本,根本没有!” 银璃心里一紧——她从未听说过账本里有私印!
就在她慌乱之际,鹤陌突然开口:“陛下,魏安说的没错,真正的银氏账本,确实有私印。但魏安不知道,银氏的私印,是用银粉特制的,遇火会变成红色。”
他接过银璃手里的真账本,走到烛火旁,将“盐”字那一页靠近烛火——很快,“盐”字的最后一笔里,浮现出一个小小的红色私印,与银氏祠堂里的祖印一模一样! 而魏安伪造的账本,靠近烛火后,却没有任何变化。
魏安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没想到银氏的账本里还有这样的秘密!
他见状,突然拔出腰间的佩剑,朝着银璃冲过去:“我杀了你这个贱人!”
可他刚冲两步,就被暗卫制服,按倒在地。金王吓得双腿发软,“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哭着说:“陛下,臣是被魏安胁迫的!臣再也不敢了,求陛下饶了臣!” 皇上看着眼前的一切,气得浑身发抖,拍案而起:“魏安构陷忠良,意图谋反,凌迟处死!金王助纣为虐,削爵流放!
所有参与构陷银氏的官员,全部革职查办,抄家流放!” 圣旨念完,魏安被拖了下去,嘴里还在大喊:“我不甘心!我不甘心!”金王则被吓得瘫在地上,任由侍卫拖走。
当皇上念到“恢复银氏爵位,封银璃为银氏家主,掌管京郊盐运”时,银璃再也忍不住,眼泪掉了下来。
她对着皇上深深鞠了一躬,声音带着哽咽:“谢陛下为银氏昭雪,臣女定当尽心尽责,不负陛下所托。”
走出宫门时,阳光洒在她身上,温暖得让她几乎落泪她握着手里的真账本,想起这一路的波折——从废窑的灰烬到驿站的字条,从破庙的暗格到孙太医的证词,从金王的圈套到魏安的狡辩,每一步都走得惊心动魄。若不是有鹤陌陪着她,若不是母亲和银离的念想支撑着她,若不是二叔留下的账本秘密,她或许早就撑不下去了。
“我们去看娘。”银璃转头看向鹤陌,眼底满是释然的笑意,阳光落在她的脸上,让她看起来格外耀眼,“我要告诉她,银家的冤屈,终于洗清了。
我要让她知道,她的女儿,没有给她丢脸。
鹤陌点点头,伸手握住她的手,掌心的温度传递着力量。
两人并肩走在宫道上,身后是巍峨的皇宫,身前是洒满阳光的前路。
从皇宫回银王府的路上,马车轱辘碾过青石板,发出平稳的声响。
银璃靠在车窗边,手里还攥着那本真账本,指尖一遍遍拂过二叔留下的字迹,眼眶依旧泛红。鹤陌坐在她身侧,右臂的伤口刚包扎好,却还是伸手轻轻揽住她的肩,声音温柔:“别再哭了,娘和银离看到你这样,会心疼的。”
银璃点点头,擦去眼角的泪,却忍不住笑了出来:“我是高兴的。
你看,我们终于做到了。”她抬头看向窗外,街上的百姓还在议论银氏昭雪的事,有人举着“银氏清白”的木牌,有人朝着马车的方向拱手——曾经的“银氏余孽”,如今成了皇上亲封的银氏家主,这一路的苦,总算有了回报!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