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明生日会的邀请,是在一个周五的放学后,由班长和几个平时比较活跃的女生一起向黎秋提出的。
那时,黎秋已经逐渐习惯了不戴帽子和口罩在教室里的感觉,虽然外套依然穿着,但那种紧绷的、随时准备逃离的状态缓和了许多。当班长走到她桌前,带着温和的笑容说“黎秋,周末陈明过生日,我们班几个同学打算一起聚一下,你也一起来吧?”时,黎秋正在整理书包的手顿住了。
她下意识地想要拒绝。那种喧闹的、需要社交的场合,对她来说依然是可怕的未知领域。她脑海里瞬间闪过无数个念头:我去干什么?大家会不会不自在?我该说什么?穿什么?(她立刻想到,绝不能穿裙子,绝对不能。)
但就在她嘴唇微张,准备吐出那个习惯性的“不”字时,她看到了周围几个女生期待而真诚的目光。那不是怜悯,不是客套,而是一种真正的、希望她加入的邀请。她想起了这段时间以来,同学们无声的尊重,想起自己刚刚鼓起勇气摘下的伪装。
如果一直躲下去,就永远只能停留在原地。一个微弱却清晰的声音在她心里响起。
她的心跳得很快,手心也有些出汗。她低下头,盯着书包的拉链,沉默了几秒钟。这几秒钟,对等待回应的同学和她自己来说,都显得格外漫长。
最终,她抬起头,目光还有些闪烁,但努力没有避开班长的视线,用很小却足够清晰的声音说:
“……好。谢谢。”
说完这两个字,她感觉脸颊有些发烫,仿佛用掉了很大的力气。
“太好了!”班长显然松了口气,笑容更灿烂了,“那周六下午五点,学校后门那家‘时光小筑’甜品店见哦!AA制,大概每人三十块左右。”
“嗯。”黎秋点了点头,迅速拉上书包拉链,几乎是逃跑似的离开了教室。
走在回家的路上,夕阳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接受邀请的勇气过后,是更深的忐忑和后悔。她已经开始为周六的聚会感到焦虑了。但与此同时,心底深处,又有一丝极其微弱的、连她自己都不太愿意承认的期待。那是被接纳、被需要的感觉,是久违的、属于“集体”的温度。
她决定去。无论多难,她都要鼓起勇气,迈出这一步。为了不辜负同学们那份笨拙却珍贵的善意,也为了那个试图从壳里钻出来的、新的自己。
周六下午,还不到五点,黎秋就已经站在了“时光小筑”的附近。她依旧穿着那件标志性的宽大外套,里面是一件普通的T恤和长裤,双手紧张地插在外套口袋里,来回踱着小小的步子。她提前了将近半小时到达,却没有勇气直接走进去。
透过甜品店的玻璃窗,她能看见里面已经聚集了一些同学,彩色的气球和“Happy Birthday”的拉花装饰着角落,暖黄色的灯光下,人影晃动,笑声隐约传来。每一张笑脸都让她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
她深吸了好几口气,甚至一度想转身回家。但想到自己那天点头答应的瞬间,想到同学们的目光,她还是强迫自己迈开了脚步。
推开店门,门上挂着的风铃发出清脆的叮当声。店内的喧闹有瞬间的停滞,几道目光齐刷刷地投向门口。黎秋感觉自己像被聚光灯打中,瞬间僵在原地,脸颊爆红。
“黎秋!你来啦!”班长眼尖,第一个反应过来,热情地迎上来,自然地挽住她的胳膊,将她往里面带,“快进来,就等你了!”
这亲昵的举动让黎秋身体一僵,但班长手上的温度和她爽朗的语气,像一道屏障,隔开了那些探究的视线,也稍稍缓解了她的无措。她被带到一张长桌旁,同学们纷纷跟她打招呼:
“黎秋,这边坐!”
“喝点什么?我们刚点了奶茶。”
声音嘈杂,但语气都很自然。陈明也走了过来,他今天穿了一件干净的白色T恤,看起来清爽又有点不好意思,他对黎秋笑了笑,说了句“谢谢你能来”,眼神干净,没有一丝让她不舒服的打量。
黎秋低着头,用细若蚊蚋的声音回应着大家的问候,在班长身边的位置坐下,双手紧紧捧着面前那杯温热的奶茶,仿佛那是她的救命稻草。
起初的半小时,她几乎一言不发。大家聊天、开玩笑、讨论最近的游戏和电视剧,她只是安静地听着,偶尔在大家爆发出笑声时,跟着微微牵动一下嘴角。她像个局外人,却又真真切切地身在其中。
直到有人提议玩“狼人杀”。黎秋连忙摆手表示不会,想退缩。但同学们却不依不饶,几个女生围过来,七嘴八舌地给她讲解规则。
“很简单的!黎秋你那么聪明,一听就会!”
“就是就是,人多才好玩嘛!”
“没关系,第一盘我们带你!”
那种不由分说的、带着点“强迫”意味的热情,反而奇异地驱散了她的一些紧张。她半推半就地被拉入了游戏圈。
第一盘,她抽到了平民牌,因为完全不熟悉规则,很快就被“杀”出局。她非但没有沮丧,反而松了口气,可以名正言顺地当个旁观者。她看着同学们为了伪装身份而绞尽脑汁,为了指认“狼人”而争得面红耳赤,那种全情投入的鲜活和快乐,是她很久没有感受到的氛围。
轮到陈明发言时,他逻辑清晰,分析得头头是道,眼神明亮,充满了自信。黎秋看着这样的他,忽然想起誓师大会后他那句让她夺路而逃的话,此刻心里竟奇异地没有泛起波澜,只剩下一点淡淡的、连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欣赏。
第二盘,她抽到了“狼人”。在同伴(另一个男生)的眼神暗示和同学们的起哄“指导”下,她笨拙地学着撒谎,试图隐藏自己。当她结结巴巴地发表完一番漏洞百出的“辩解”后,所有人都看出她是“狼人”,却都善意地大笑起来,说她“演技太差”,但眼神里全是包容和促狭。
那一刻,黎秋看着周围一张张笑得毫无阴霾的脸,听着那些善意的调侃,她自己也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那笑声很轻,很快就被更大的笑声淹没,但对她而言,却像冲破坚冰的第一缕春水。笑容在她苍白的脸上绽开,久违的光彩点亮了她那双总是躲闪的大眼睛。
虽然大部分时间她依然沉默,但她的身体不再那么僵硬,肩膀也放松了下来。她会主动给同学递纸巾,会在蛋糕端上来时,跟着大家一起唱跑调的生日歌,会在烛光映照下,对着陈明说出那句小声的“生日快乐”。
聚会结束,大家互相道别。有女生对黎秋说:“黎秋,下次一起去看电影啊!”黎秋没有立刻答应,但也没有像以前那样直接躲开,只是微微笑了笑,轻声说:“嗯,再看。”
走在回家的路上,夜风微凉,吹在脸上很舒服。黎秋第一次觉得,这件厚重的外套似乎有点热了。她回想今晚的一切,紧张、尴尬、不知所措依然存在,但那种被群体接纳、作为一个“普通同学”而非“特殊存在”参与其中的感觉,像一股暖流,缓缓流淌过她荒芜已久的心田。
她知道,完全敞开心扉还需要很长时间,但至少,她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而同学们用他们的喧闹、热情和看似笨拙却无比真诚的善意,接住了她这踉跄的一步。高考前的这个夜晚,对黎秋来说,意义远不止一场生日会那么简单。
高考那天,清晨的阳光明亮却不燥热,是个难得的好天气。
黎秋站在衣柜前,目光掠过那件陪伴了她近两年、几乎成为她第二层皮肤的宽大外套。它静静地挂在那里,颜色有些旧了,袖口甚至有些磨破的痕迹。它见证了她的恐惧、她的躲藏、她无数个无声哭泣的夜晚。
她伸出手,指尖轻轻拂过那粗糙的布料,像是在与一个老友,或者说,与一段沉重而晦涩的过去告别。然后,她没有任何犹豫,将它取下,仔细叠好,深深地塞进了衣柜的最底层。仿佛将那段封闭、灰暗的时光,也一并封存了起来。
她换上的,是那套蓝白相间的短袖夏季校服。布料接触皮肤的那一刻,带来一阵前所未有的清凉和轻快。手臂裸露在空气中,能清晰地感受到清晨微风的抚慰。她站在镜子前,镜中的少女,脸色依旧有些苍白,身材单薄,夏季校服在她身上显得有些空荡,尤其是胸前,平坦的曲线无法掩饰。
但这一次,黎秋没有躲闪,没有羞耻。她只是平静地看着镜中的自己,看着那头已经长到锁骨、被她仔细梳理过的头发,看着那双虽然还带着些许疲惫却不再一味躲藏的眼睛。她看到了伤痕,也看到了新生。
走进考场所在学校的路上,周围是熙熙攘攘的考生和家长,空气里弥漫着紧张与期待。阳光洒在她裸露的胳膊上,暖洋洋的。她能看到其他女生扎起的马尾辫在阳光下跳跃,能看到男生们剃得清爽的平头。她和他们一样,穿着同样的校服,奔赴同一个战场。
在考场门口,她遇到了陈明和几个同班同学。大家互相打着气,说着“加油”、“别紧张”。陈明看到她,眼神里闪过一丝惊讶,随即露出了一个温暖的笑容,朝她用力点了点头。黎秋也回以一个淡淡的、却无比真实的微笑。
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冰冷的桌椅,严肃的氛围。当试卷发下来的那一刻,世界安静了。只剩下笔尖与纸张摩擦的沙沙声,如同春蚕食叶。
黎秋深吸一口气,握紧了笔。手腕裸露在外的皮肤,能清晰地感受到桌面的凉意,也能感受到自己脉搏有力的跳动。这跳动,是生命的力量,是抗争后的平静,是带着伤痕却依然选择昂首向前的勇气。
她低头,开始审题。阳光透过窗户,恰好照亮了她的试卷,也照亮了她握着笔的、不再隐藏的手。
这一刻,她不再是被疾病定义的病人,不再是需要伪装的特殊存在。她只是一个普通的考生,一个经历了寒冬、终于在盛夏迎来人生大考的少女——黎秋。
她的高考,从她勇敢地脱下那件厚外套,换上短袖校服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无论最终分数如何,她都是自己的英雄。故事在这里暂告一段落,而黎秋的人生,终于挣脱了束缚,迎来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广阔的可能性。
高考放榜那天,阳光灿烂得如同每一个关于未来的梦想。黎秋的名字,赫然出现在理想大学的录取名单上,分数高得让所有知情的人都为她由衷地感到高兴。那不是侥幸,是她用无数个日夜的埋头苦读、用与病痛和心魔抗争后淬炼出的坚韧,一点一滴换来的。
当录取结果尘埃落定的那一刻,班级群里沸腾了,祝福和惊叹刷满了屏幕。黎秋看着手机,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真正轻松而灿烂的笑容。那笑容里,有释然,有骄傲,更有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就在这时,她的手机响起了特别的提示音。是陈明。
电话那头,陈明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黎秋!你看到结果了吗?你考上了!太棒了!”他甚至比她自己还要兴奋。
“嗯,看到了。”黎秋轻声回应,嘴角的笑意更深了。
短暂的停顿后,陈明的声音低了一些,语速加快,像是在确认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那个……黎秋,你填报的第一志愿,就是……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对吧?没有改动过吧?”
黎秋有些疑惑,但还是肯定地回答:“是啊,一直都是这个。”
话音刚落,电话那头立刻传来陈明一声毫不掩饰的、充满狂喜的欢呼:“Yeah——!太好了!”
那声欢呼如此响亮,如此真切,透过听筒,直直地撞进黎秋的心里。她瞬间明白了。陈明第一时间打来电话,不仅仅是为了祝贺她,更是为了确认,他们即将奔赴的是同一个未来。
原来,在那个她埋头苦读、默默疗伤的日子里,那个曾经无意间用一句话和一个眼神深深刺痛她,却又在后来的时光里用平静的赞赏和笨拙的友善悄悄关注她的少年,早已将她规划进了自己的蓝图里。
这一声“Yeah”,比任何正式的告白都更有力量。它剥开了过往所有的不安和羞怯,像一道最明亮的阳光,彻底照亮了黎秋前行的路。
她握着手机,听着电话那头陈明因为兴奋而有些语无伦次地规划着大学生活,什么“听说学校图书馆很大”、“我们可以一起去食堂探索美食”……黎秋没有打断他,只是安静地听着,脸上洋溢着温暖而幸福的光彩。
她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轻薄的夏装,手臂健康肤色与旧日疤痕交织,记录着过去,也预示着新生。窗外,是湛蓝如洗的天空。
疾病夺走了她很多,但夺不走她的意志和智慧;苦难曾几乎将她摧毁,但她最终用勇敢和坚持重塑了自己。如今,她不仅拥有了理想的大学通知书,更收获了一份始于青春岁月、历经波折而悄然生根发芽的美好情愫。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